照顧老人——挑戰與酬報
紳悦是一位基督徒傳道員,他非常喜愛自己的工作特權。他跟妻子和岳母同住,三個人快樂地與耶和華見證人的一群小會衆一起工作,合力教導人認識聖經。一天,社方邀請紳悦考慮從事周遊工作,與妻子一同探訪其他會衆。這項工作需要他們每週都在不同的地方住宿。紳悦很高興會有這項特權,但誰會照顧他的岳母呢?
有許多家庭最終都會面對類似的挑戰——怎樣妥善照顧年邁的雙親。人通常很少在父母健康尚好而仍可工作時,會想及這個問題。可是,一些小事往往會提醒子女他們的父母老了:也許他們在穿針時雙手發顫、記憶力逐漸衰退、每每記不起上次見過的東西放在哪兒等。可是,人仍往往要等到這些老人家遭遇突發意外或患病時才赫然留意到他們的需要。必須想點辦法應付了。
在有些國家,身體健康的父母都較喜歡在晚年跟自己的配偶居住而不想跟兒女在一起。但在另一些國家,例如在許多東方及非洲國家,不少老人家都會跟自己的兒女,尤其是長子同住。假若父母一方卧病在床,子女與他們同住的情況便更為常見了。例如在日本,據報那些65歲以上及在若干程度上需要卧床的老人當中,大約有24萬人是在家裏受到家人照顧的。
道德和聖經的責任
雖然我們正生活在許多人正“專顧自己”、缺乏“親情”的世代,我們對老年人卻確實要負起道德和聖經方面的責任。(提摩太後書3:1-5)富子便一直要照顧她那患帕金森氏病的年邁母親。在談及照料母親時,她表達自己對道德責任方面的感想,她説:“母親已照顧了我20年,現在我要報答親恩。”睿智的所羅門王勸勉説:“你要聽從生你的父親;你母親老了,也不可藐視她。”——箴言23:22。
即使不信的父母對你的宗教懷有偏見或敵意,這仍無法抵消聖經就照顧父母方面所下的訓示。基督教的使徒保羅在受感示之下寫道:“人若不看顧親屬,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還不好,不看顧自己家裏的人,更是如此。”(提摩太前書5:8)耶穌在這方面為我們立下榜樣;他在臨死前所做的最後一件事之一便是,他作妥安排確保母親得到好的照顧。——約翰福音19:26,27。
應付可能面對的各種艱辛
家人一旦要在分住多年之後再次同住的話,所有分子都必需作出若干調整。這些改變需要人表現很大愛心、忍耐,以及要互相諒解才行。如果長子或其他子女遷往跟父母同住,那麽,他們整家人的生活環境便可能會完全改變過來。他們可能需要找一份新的職業,兒女要入讀新的學校,並且要適應新的鄰舍。這也往往會加重妻子的擔子。
對年老的父母來説,作出調整也殊不容易。他們可能已習慣了相當程度的私人生活,也過慣了相當程度的寧靜和自由生活;但現在他們便得要忍受精力充沛的孫兒孫女,還有他們的朋友所發出的喧嘩聲。他們以往亦可能習慣了凡事自己作主而不喜歡受人指揮。是故,有不少父母由於預期兒子們終會整家人一起回來跟自己同住,所以便預先在自己的家附近興建多幢房子,或加建有走廊互相連接的房子,這使所有家人都可以享有若干程度的獨立生活。
如果房子面積不大的話,家人便需作出更大調整以騰出空間來容納新的成員。一位母親笑着憶述往事,當年由於要騰出空間給自己那80歲的高齡母親入住,因而要將額外的傢具、雜物搬進四個女兒的房間裏時,女兒們不禁大感苦惱。然而,後來大家都明白到自己需要作出調整,以及記得聖經的勸告,愛是“不求自己的益處”,結果大部分難題都得以迎刃而解。——哥林多前書13:5。
失去自由
對一個基督徒女子來説,如果她的丈夫是個不信者,他決定遷居與父母同住,這樣,嚴重的難題便可能由此産生。由於要照顧家庭的各項責任,這可能使她無法以平衡的方式同時兼顧基督徒及其他責任。切子説:“外子覺得將年邁的母親單獨留在家裏是相當危險的,所以他期望我整天留在家中。如果我參加聚會,他便會不高興和發牢騷。由於具有日本人的傳統觀念,起初我也覺得單獨將婆婆留在家中是不對的。但後來我明白到問題是可以解決的。”
密子也面對類似的困境。她報導説:“我們遷到公公婆婆家裏時,外子由於懼怕親友的看法,所以便要求我改變宗教,並停止一切與我的宗教有關的活動。更糟的是,鄰近的親友會在星期天登門造訪,這使我更難出席聚會。此外,孩子們亦由於想跟來訪的表親玩耍,所以便不想參加聚會。我看出我們的靈性已受到影響,於是堅決跟外子解釋,我的宗教絶非像衣服般可以隨意更換;相反,我的宗教對我非常重要。後來,家人果然願意作出調整。”
有些家庭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於是雇用兼職管家,每週一兩天前來協助打理家務;這樣主婦們便可以騰出更多空閒時間來。另一些人則由於得到兒女、鄰近的親屬,甚至會衆裏的朋友的幫助而獲得若干程度的自由,以處理個人的事務及基督徒的活動。丈夫也可以利用晚間和週末在家的時間予妻子一臂之力。——傳道書4:9。
使他們保持活躍
使老年人保持活躍也是家庭成員要面對的另一項挑戰。有些老年人會喜歡在家分擔一些家務或替家人做飯。如果有人請他們幫忙看管孩子的話,他們也會感到自己為人所需;他們也可以照料一個細小的菜園、料理花草或培養一些嗜好,藉此而尋得滿足。
可是,有些老年人卻要整天躺在床上等候别人服侍。但盡可能協助他們保持活躍,才是最佳的方法使他們健康、長壽,和保持頭腦清醒。秀子發覺雖然她的母親要坐輪椅,帶同她參加聚會可以使她獲得所需的激勵。在聚會前後,人人都熱切歡迎她,並跟她交談。由於她感覺受到關注,這終於感動她同意跟一位年老姊妹開始研究聖經。有一對夫婦,他們的母親患上了老人痴呆症。他們仍帶同他出席基督徒的聚會。他們評論説:“母親甚麽事也不想做了,但她卻喜歡參加聚會。由於在聚會裏受到熱誠的接待,所以她很樂意出席。我們覺得這的確對她大有造益。”
本文起頭談及的紳悦結果亦將難題解決過來。他在自己從事周遊服務的地區的中心點找到了一個住宅單位,給他的岳母居住。他與妻子會在探訪不同會衆之間在週中空出的時間,與岳母同住。他的妻子恭子説:“母親覺得她在我們的工作上有分擔任一個重要角色,而且感到為人所需。有時外子會請她親自下廚烹調一些美味佳肴,她總是樂意而行。”
應付衰老的難題
歲月催人,父母始終會衰老,他們也需要越來越多的關注。他們可能會把日期、時間、季節和承諾通通忘掉,他們也可能不喜歡理髮及洗衣服。他們甚至忘記怎樣替自己穿衣服和洗澡。許多老人家更會變得精神失常,以致在夜間會影響他人睡眠。他們總是將説話翻來覆去。若有人將實情告訴他們,他們又會惱怒不悦。他們的思想也會變得混淆不清,而且他們可能經常會産生錯覺,堅持認為有人偷去他們的東西,或有盜賊入屋行劫等。曾經有四個孫女兒要經常忍受同住的祖母無理責罵她們,指控她們犯了性不道德。她們説:“事情雖然使人極不快,但我們學會了忍受指責,盡量轉換話題,因為跟祖母爭辯是無補於事的。”——箴言17:27。
滿足感情的需要
年邁會為老年人帶來許多考驗。他們不但喪失了若干活動能力,而且還要忍受許多嚴重的疾病和精神煩惱。許多老人家遂感覺自己的生活沒有方向或目的。他們也許覺得自己是别人的重擔而渴望死去。他們需要感覺受人所愛、尊重和關注。(利未記19:32)密子説:“我們談話時婆婆如果在場的話,我們總會將她包括在談話之内,盡可能打開一個可以讓她發揮的話題。”另一個家庭則為了設法提高祖父的自尊,於是邀請他主持每日的經文討論。
人必須持續不斷地作出努力才能對老年人懷有正確的看法。卧病在床的老人若覺得别人以嫌棄的態度對他説話或對他不敬,他便會非常苦惱。貴美子與她那身體有殘障的家姑同住,她説:“婆婆非常敏感,她可以看出我在甚麽時間沒有專心照顧她,或覺得自己很委屈。”秀子也要努力改善自己的態度。“起初我在需要照顧婆婆時的確大感沮喪,我原本是一位先驅傳道員[耶和華見證人的全時傳道員],我非常懷念這項服事職務。後來我看出必須調整自己的思想。逐户傳道工作固然重要,但照顧家人也是上帝誡命的重要部分。(提摩太前書5:8)我看出我若要從工作尋得樂趣,就必須培養更大的愛心和同情心。如果我僅是為了責任感而敷衍地照顧她,我會感到良心有愧。後來我遇上意外,親身體驗身體的痛楚,我便想起婆婆所受的痛苦。自此我便較易向她表現關懷和同情。”
照顧人的,也需要别人關照
切不要忘記,要向負有特别責任要照顧老人的家人表示賞識。(可參閲箴言31:28。)大部分婦女不論有沒有聽見别人的讚賞,她們都會繼續盡自己的責任。可是,只要我們想一想她們所做的工作,便深知道她們的確配受稱讚。她們很可能需要做許多額外的清潔、洗衣及烹飪等工作;她們可能還需要帶同患病的老人前往醫院或到醫生裏去,也可能需要餵他們吃東西或替他們洗澡。一位長期要照顧家姑的婦人説:“我知道外子很難以言詞表達他的賞識,但他卻以其他方式表示他深深體會我所做的事。”幾句感謝的話會使人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箴言25:11。
也會得着酬報
許多家人在照顧年邁的雙親多年之後,發覺這樣做可以幫助他們培養一些重要的基督徒品質:忍耐、自我犧牲、不自私的愛、勤懇、謙卑和體貼。若干家庭亦因而使彼此間的感情更為親密。另一項得益是可以跟年老的父母有較密切的交流,從而更了解他們。密子在談及她的家姑時説:“她的一生充滿傳奇;她歷盡不少艱辛。我越了解她,便越發學會賞識她所有的品質,這些品質是我以往沒有察覺的。”
貴美子要負責照顧丈夫的父母和他卧病在床的祖母,她解釋説:“在我研讀聖經之前,我曾想過要離婚,藉此擺脱當時的困境。後來我從聖經裏讀到,我們應該‘照顧在患難中的……寡婦’。(雅各書1:27)我很高興自己在這方面的確盡力而為,以致沒有任何家人可以對我的信仰提出合理的指責。我能够享有清白的良心。”另一位男子説:“我目睹亞當犯罪所帶來的可怕影響,使我深深體會我們多麽需要贖價。”
在不久的將來你要迎接另一位家人與你們同住嗎?你快要搬到你年邁的雙親的家裏與他們同住嗎?你感到有點忐忑不安嗎?這是可以了解的。你需要作出許多調整。但當你成功地應付挑戰之後,便會領略到自己也能從中獲得豐富的酬報。
[第24頁的圖片]
老年人需要感到被愛和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