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往知來看宗教
第2部分:公元前2369-1943年——獵人、高塔、與你!
‘宗教只有一個,形式卻有百種。’——蕭伯納(George B. Shaw),愛爾蘭劇作家(1856-1950年)
從人類被造以至挪亞時代的洪水之後,世上的確只有一個宗教。“那麽,”你也許納罕,“為甚麽今日卻有百種甚或更多形式的宗教呢?”
為了尋得答案,我們且把注意力轉到挪亞的曾孫寧錄之上。聖經論及寧錄説:“他開始成為地上一個強人。他表明自己是個與耶和華作對的強悍獵者。……他的王國始於巴别、以力、亞甲、甲尼,都在示拿地方,他從那地伸展到亞述,並且開始建造尼尼微、利河伯、迦拉。”——創世記10:8-11,《新世》。
既然寧錄‘開始成為地上一個強人,’他顯然始創了一些新的東西。甚麽東西?‘他的王國始於’這句話給我們一點線索。如果寧錄有個王國,他就必然是一位王,一位統治者。因此克魯伯(August Knobel)博士所著的《德文聖經評注》正確地稱他為‘洪水後的第一個統治者’,表明在此之前沒有任何像他一樣的人存在過。《活的英語聖經》把創世記10:8譯成:‘他是歷史上第一個強大的征服者。’
寧錄妄自與創造者對抗。創造者從沒有定意任由人類去統治自己。寧錄‘從那地伸展到亞述’時,他着手擴張自己的政治領土,很可能是藉着軍事力量。若然,他成為‘強悍的獵者’就不光是獵取動物,同時也獵取人類了。
寧錄和高塔實有其人其事嗎?
《柯里爾百科全書》説:‘學者們曾試圖,但卻沒有成功,證明寧錄就是古代的某位君王、英雄或神祇。這些神和人包括亞述-巴比倫的神米羅達(瑪爾杜克);以狩獵知名的巴比倫英雄吉加墨詩;古典神話中的獵户奧利安。’是故一本德文參考書承認,‘除了聖經記錄提供的資料之外,我們對他[寧錄]别無所知。’
然而,寧錄是實有其人的。阿拉伯的傳説提及他。他的名字也以寧魯特或寧勞特的形式出現於近東多處地方。蘇美爾-阿卡德人的訓誨詩曾報導他的英雄事迹。猶太歷史家約瑟法斯(Josephus)也提及過他的名字。
寧錄的政治制度是為了要取代上帝對人類施行的正當統治權而設計的,因此帶有濃重的宗教色彩。當時的人開始建造‘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他們]的名’而非上帝的名。——創世記11:4。
考古學家雖然無法從古代許多遺迹中辨認出寧錄的巴别塔,但他們卻在美索不達米亞發現了二十多座顯然與之類似的建築物。事實上,這種高塔含有神殿的建築特徵。《信心之路》一書聲稱,巴比倫的神殿‘以金字塔式的鋸齒形巨塔作為中心,頂上設有神龕。’該書補充説:‘從埃及的金字塔至印度的浮屠或佛教世界的寶塔,宗教建築物的形式上都有和鋸齒形寶塔相似之處,因此鋸齒形寶塔……可能是教堂尖塔的遠古模型。’
德國考古學家安德拉爾(Walter Andrae)在二十世紀初期曾在該地區作過廣泛的發掘,他報導鋸齒形寶塔頂上的神龕被認為是‘一道門,……天上的神從這道門下到鋸齒形的梯級,降臨地上的居所。’難怪巴别的居民聲稱這城的名字意思是‘神之門’,源於‘巴’(門)和‘艾魯’(神)兩字。
正如下文表明,還有其他理由使我們對於聖經論及寧錄和他的高塔的記載毫不懷疑。
影響到你的種種後果
寧錄——第一個使宗教和政治合併的人——為後來所有類似的合併立下先模。這是上帝所嘉許的嗎?聖經在後來所宣布的原則正好對這件事適用:‘好樹不能結壞果子;壞樹不能結好果子。’——馬太福音7:18。
起初,地上所有居民都説一樣的語言。a但當寧錄及其支持者在巴别建造高塔時,上帝表示對此大感不悦。我們讀到:‘於是耶和華使他們從那裏分散在全地上;他們就停工,不造那城了。因為耶和華在那裏變亂天下人的言語,使衆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别(就是變亂的意思)。’(創世記11:1,5,7-9)那些建造者必然大失所望,因為事起倉卒,他們無法一起討論發生了甚麽事,對於何以出事更無法獲得一致的意見!無疑當時有人提出許多理論,但各説不同語言的群體卻無法溝通彼此分歧的意見。
這些群體既分散到地球各處,自然帶着他們的宗教理論同行。隨着時間過去,他們的主張雖然在基本上相同,但卻加上了當地傳統和事件的色彩。不久就從‘獨一的宗教’産生了‘百種宗教形式’。世人最初嘗試的政教合一顯然一敗塗地。
這件事的後果伸展到許多個世紀之後而影響到你。你若嘗試與信仰與你不同的人討論宗教,就可以很容易看出這件事實。甚至普通的宗教詞語如‘神’、‘罪’、‘魂’、‘死’等,在不同的人看來也含有不同的意思。英國學者塞爾丹(John Selden)在300年前説得不錯:‘若要詳細檢討一個問題,不論在甚麽地方,你都很難找出三個[人]在所有觀點上是信仰相同的。’這正是人類所承受的遺産。這一切全是由於寧錄那個遠古的獵人得不着創造者的祝福而無法完成他的高塔所致。
現代的巴别遺風
‘在我們所知的宗教中,沒有一個能像蘇馬-亞述-巴比倫的宗教有那麽多神祇,’女作家艾西爾(Petra Eisele)説。她提及500個神,聲稱還有更詳細的名單列出2,500個神的名字。《新拉魯西神話百科全書》説,最後,過了相當時候,‘巴比倫的官方神學家為諸神定出明確的階級,將之分成三位一組。’其中一組著名的三合一神是由天神亞奴、風暴之神恩里勒和水神依亞構成。另一組則由月神辛、日神沙馬士和衆生之母伊斯他爾(又名亞斯他錄,搭模斯之妻)構成。
巴比倫最著名的神瑪爾杜克——後來稱為彼勒或恩里勒——是個戰神。《信心之路》一書説,這‘構成了一件為宗教所認可的歷史事實,那便是,巴比倫諸神的僕人越來越重視戰爭。’因此,以人和動物為獵物的強悍獵户寧錄崇拜戰神而不崇拜聖經所倡導的“愛與和平之神”自是順理成章的事。——哥林多後書13:11。
巴比倫和亞述的諸神‘人性化’到驚人程度,與必死的凡人具有同樣的需要和慾望。由此發展出來的許多宗教儀式和行為——例如廟妓賣淫——絶不是出於上帝的。
巫術、魔法和占星術都是巴比倫宗教的特色。艾西爾聲稱,‘西歐人對女巫的着迷很可能……起源於東方的迦勒底(巴比倫)。巴比倫人由於以觀星占卜未來,因此對天文學的研究有令人驚訝的進步。’
美索不達米亞人也相信人的魂是不死的。他們以許多物品殉葬,供死者在死後使用。
現在請考慮一下今日世上的若干大宗教。你知道有任何宗教主張人有個不死的靈魂、聲稱上帝是個三合一的神,任由屬下成員從事不道德行為而不聞不問,干預政治,其中的成員甘願為戰神捨命過於為和平的上帝殺身成仁嗎?若然,你便會意識到它們是巴别的現代女兒組織,依然傳播着寧錄高塔時代的宗教遺風。聖經很適切地以‘巴比倫’這個名字去指整個偽宗教世界帝國。——可參看啟示錄第17和18章。
當然,並非所有洪水以後的人都陷入巴比倫的宗教混亂之中。例如,與挪亞相隔十代的亞伯拉罕就擁護純真的崇拜。上帝與閃的這個子孫立約,在創世記22:15-18對他作出應許,透過唯一的純真宗教,地上萬族都會得福。這約顯然在公元前1943年開始生效,它意味到在‘唯一的純真宗教’與‘百種形式’的偽宗教之間衝突會日益明顯。兩者之間的一場重大對峙行將發生了。請閲讀下期《儆醒!》發表的本系列文章的第三部分,題名為‘埃及——諸神的戰場’,便知分曉。
[腳注]
a 《新大英百科全書》説:‘書寫語言的最早記錄,即人能够希望找到的唯一語言記錄化石,可以追溯到4,000或5,000年前左右。’這個時間長度正好與聖經的年代計算相符。
[第29頁的附欄]
反映聖經記載的種種傳奇
緬甸北部的人相信所有人原本一同‘居住在一個巨大的村落裏,同説一種語言。’後來他們出去建造一座塔,要通到月亮,他們要分别在塔的不同層面工作,結果彼此失去聯絡。他們‘逐漸形成不同的風俗、習慣和説話方式。’西伯利亞北部的什尼塞奧斯加克人聲稱人在洪水時乘木頭和木筏逃生。但強勁的北風把他們吹散,因此‘在洪水之後,他們開始説不同的語言和形成不同的民族。’——《各民族的神話》。
早期的阿兹特克人聲稱,‘洪水之後有一個巨人建造一座假山,通到雲端,因而觸怒諸神,從天上把火和石頭抛下。’根據瑪雅族的傳説,初民沃頓建造一所大樓通到天上,它結果成為‘神把各種語言傳授給各部族的地方’。美國加州的邁杜族印第安人聲稱在‘古代舉行一次葬禮時,[所有人]突然開始説起不同的語言來。’——《巴别塔的建造》。
諸如此類的傳奇正好支持博克倫(Ernst Böklen)博士的主張,他認為‘創世記第11章的記載和其他民族的類似傳説極有可能基於對實際歷史的追憶。’
[第30頁的附欄]
十字架來自巴比倫?
‘巴比倫尼亞’、‘迦勒底’和‘美索不達米亞’所指的同樣是今日伊拉克一帶地方。比利時魯雲諾天主教大學的里斯(Julien Ries)寫道:‘十字架出現於亞洲、歐洲、北非、美洲,[包括]美索不達米亞的古代文化,[那裏]的十字架有四條等長的臂伸出,乃是天和天神亞奴的象徵。’《新約字詞注釋辭典》説得更加明確,指出十字架‘起源於古代的迦勒底,被用來作為搭模斯神(以搭模斯的第一個字母‘TAU’作為神秘的形式)的象徵。’因此十字架顯然起源於基督之前。有些人認為搭模斯(又稱‘杜模茨’)本是個國王,死後被人奉為神。例如,格尼(O. R. Gurney)在《閃族研究雜誌》中寫道:‘杜模茨原本是個凡人,是以力的一位王。’既然聖經論及寧錄説,“他國的起頭是巴别、以力”,杜模茨可能便是寧錄嗎?(創世記10:10)目前還未有方法可以確證。
[第31頁的圖片]
美索不達米亞人的鋸齒形廟塔遺迹支持聖經關於巴别塔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