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種
(Sower,Sowing)
把種子撒在田裏;古代農夫一般用「撒播」的方式下種。撒種人用衣襟或容器盛着種子,抓起一把,從一邊到另一邊大幅度地撒出去。在以色列,撒種的季節大約始於10月,一直延續到3月上旬,主要視乎種子的類别而定。
耶和華賜福 耶和華提供種子,促成生長,並賜下陽光雨露,讓土地出産的比撒下的多很多倍。(撒下23:3,4;賽55:10)因此,無論是義人還是惡人,都從造物主那裏獲得恩惠。(太5:45;徒14:15-17)
可是,耶和華上帝一般不會個别調控促使種子生長的因素。因此,惡人有時可能豐收,義人卻因種種不利的因素而歉收。(參看伯21:7-24)
另一方面,耶和華也可能按照自己的旨意,根據撒種人是否忠於他和服從他,或賜下豐富的收成,或使莊稼歉收。例如,耶和華定意要以色列在應許之地成為人口衆多的大國,所以大大賜福給他忠心的子民。以撒僑居迦南時,儘管受到當地人侵擾,卻因為耶和華賜福,有百倍的收成。(創26:12)
以色列人的收成如何,主要取決於他們的屬靈狀況。他們進應許之地以前,耶和華對他們説:「你們如果不斷遵行我的律例,謹守我的誡命,切實執行……你們打穀必打到摘葡萄的時候,摘葡萄必摘到撒種的時候。」換言之,要收的莊稼那麽多,竟然在下一個撒種季節來到時還沒收完。(參看摩9:13)但上帝同時警告:「你們如果不聽從我,不遵行這一切誡命……你們撒種也是徒勞,因為必被仇敵吃掉」,又説:「土地必沒有出産」。(利26:3-5,14-16,20;另見該1:6)在耶利米先知的日子,耶和華警告他們的話就應驗了。談到以色列人的情況多麽可悲,耶和華説:「我子民種的是小麥,收的卻是荆棘。」(耶12:13)
以色列律法中有關撒種的規定 根據摩西律法,上帝給以色列人的規定是:六年要撒種耕地,第七年(安息年)以及禧年要休耕不種,也不可收集出産。(出23:10,11;利25:3,4,11)這些規定不但能試驗以色列人的信心,而且能讓他們有更多時間照顧屬靈的事,對土地也大有好處。
上帝的子民是聖潔的,而土地都屬於耶和華,所以土地在某種意義上也是聖潔的。因此,以色列人必須小心提防任何形式的不潔。如果不潔淨的動物(比如老鼠或蜥蜴)的屍體掉到沾了水的種子上,種子就不潔淨;但如果種子是乾的,就仍算潔淨。顯然,這是因為水分會令整粒種子被不潔之物玷污。(利11:31,37,38)
另外,不同種類的種子不可以混在一起撒,但可以分開撒在同一塊田的不同地方。(利19:19;賽28:25)這條誡命的用意也許是要提醒以色列人,他們是從列國中被分出來做上帝的子民、受上帝統治的。任何以色列人要是違反規定,把兩類種子混在一起撒,他的土地或葡萄園的所有出産都要沒收,作為「永遠奉獻的」,歸給聖所。(申22:9;另見利27:28;民18:14)
用做象徵 詩篇執筆者説:「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帶着一袋種子流淚出去的,必抱着一捆捆的收成歡呼回來」,藉此説明耶和華必照顧和賜福給那些從巴比倫重返故土的猶太人。(詩126:1,5,6)猶太人能從巴比倫獲釋回鄉固然高興,但當他們在荒涼了七十年的土地上撒種時,難免會觸景生情,流下淚來。可是,耶和華已經為自己的名招聚他們,凡努力撒種、投入重建工作的,都必得享辛勞的成果。在建殿工作中止的那段日子裏,耶和華曾使土地歉收,但後來民衆獲得先知哈該和撒迦利亞激勵,重新振作,結果再次蒙上帝施恩。(該1:6,9-11;2:15-19)
耶和華以撒種和種子的生長做比喻,表明他説過的話必然實現。(賽55:10,11)
勤奮與慷慨 關於慷慨施與和勤奮工作,所羅門道出了一個原則:「看風的人不撒種,望雲的人不收割。」一個人如果老是找藉口不工作,或者老是猶豫不決,總要等萬事俱備,條件絶對有利時,才去執行上帝交給他的工作,他是不會從上帝那裏得到甚麽的。所羅門勸人做事要勤奮,正如他在第5節説,「行萬事」的是上帝,人無法知道他所有的作為。因此,所羅門説:「你在早晨就要撒種,不到晚上不可歇手;因為你不知道哪裏有成果,或是這裏,或是那裏,或是兩處都好。」(傳11:4-6)
使徒保羅勉勵基督徒要慷慨賙濟弟兄時,看來也有類似的想法。耶路撒冷的基督徒被猶太人迫害,遭遇艱辛,失去了許多財物,因此保羅對哥林多的基督徒説:「吝惜撒種的,收穫必少;慷慨撒種的,收穫必多。……況且上帝能把一切分外恩典厚賜給你們,使你們樣樣都隨時充足無缺,能多做各樣的善事。……他既然厚賜種子給撒種的,又厚賜食物給人吃,自然也格外厚賜種子給你們撒種,讓你們所結的義果增多。」保羅接着指出,他們慷慨施與,不但使自己得蒙上帝悦納,物質上也充足無缺,還能激發受幫助的人感謝和榮耀上帝,並且更愛那些伸出援手的同工,為他們懇切祈求。另外,會衆裏也必愛心洋溢。(林後9:6-14)
傳講好消息 耶穌基督把傳講上帝的話語以及王國的好消息比作撒種。耶穌自己是王國真理的撒種人,施浸者約翰也做過同樣的工作。耶穌派門徒到早已撒了種,當時莊稼已經發白的田地去收割,對他們説:「現在收割的人得到報酬,並且收聚得永生的穀實,好叫撒種的和收割的都一同歡喜。……『撒種的是這個人,收割的是那個人。』你們沒有辛勞過的,我派你們去收割。别人辛勞[撒種],你們卻[去收割]得享他們辛勞的成果。」(約4:35-38)
另外,耶穌在撒種的比喻中再次把傳道工作比作撒種。他指出,撒下的種子指「王國的話語」,而種子落到甚麽樣的地方,則能影響種子會否在人的心中發芽生長。(太13:1-9,18-23;路8:5-15)
小麥與毒麥 在另一個比喻中,耶穌把自己比作撒好種子的人,好種子就是「王國之子」;在田裏撒毒麥種子的仇敵是魔鬼。顯然,耶穌在這裏預告必有叛道的事,到時基督徒會衆中會有人假扮上帝的僕人,玷污會衆,引誘人離棄真道。(太13:24-30,36-43;另見徒20:29;林後11:12-15;帖後2:3-9;提前4:1;提後4:3,4;彼後2:1-3)
「順應肉體撒種」 使徒保羅列舉了聖靈的果實和順應肉體的行為後,勸每個人都要察驗自己所做的事,説:「不要受迷惑了,上帝是不可蔑視的。人種的是甚麽,收的也是甚麽。順應肉體撒種的,必從肉體收朽壞;順應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加5:19-23;6:4,7,8)
在羅馬書1:24-27,保羅舉例説明順應肉體撒種有甚麽後果。其他例子則包括哥林多會衆裏有人放縱可恥的肉慾,犯了亂倫罪;另外還有許米乃和亞歷山大,他們鼓吹不潔的教義,褻瀆上帝,結果被交給撒但,以求在會衆中「消滅順應肉體的事」,也就是把順應肉體的人逐出會衆。(林前5:1,5;提前1:20;提後2:17,18)
教導及照顧會衆 保羅寫信給哥林多會衆時,把他對這群會衆提出的教導和幫助比作撒種。他説,他本來有權要求這裏的基督徒給他物質的供應,讓他可以不間斷地做傳道的工作。可是,保羅卻寧願不用這個權柄,免得妨礙基督的好消息。(林前9:11,12)
農夫都是在和平的情況下撒種的。同樣,好消息同樣得在和睦的情況下才能撒種,不能有爭吵、鬥爭、喧鬧和暴行。撒種的人也必須愛好和平,而非好辯爭勝、好勇鬥狠或不受約束。因此,基督徒會衆必須和睦,所撒下的種子才能結出正義的果實。(雅3:18)
復活 談到復活成為靈體,保羅把埋葬血肉之軀比作撒種,説:「有人要問:『死人怎樣復活呢?帶着怎麽樣的身體來呢?』不明事理的人啊,你所撒的種子,不先死就不能生。就拿你所撒的種子來説,你不是撒下長成以後的形體,而是撒下光光的子粒,也許是小麥種子,也許是别的種子。上帝隨自己所喜歡的給種子某種形體,讓各樣的種子有各樣的形體。……有天上的形體,也有地上的形體。……死人復活也是這樣。撒下的形體是必朽的,復活的形體是不朽的。……撒下的是血肉的身體,復活的是靈的身體。……這必朽的,要變成不朽的。這必死的,也要變成不死的。」(林前15:35-53)
那些蒙上帝揀選跟耶穌一同承受産業的人,都必須先死去,放棄血肉之軀,復活得着天上的形體,然後才能承受不死不朽的生命。這個過程跟所撒的種子很類似,就是種子必須「死去」和分解,在形態上外觀上都跟後來長出來的植物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