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旬節
(Pentecost)
《希臘語經卷》所用的名稱,指「收割節」(出23:16)或「七七節」(出34:22),也稱為「獻最早收成的那一天」(民28:26)。慶祝這個節日的訓示,記載於利未記23:15-21,民數記28:26-31和申命記16:9-12。在尼散月十六日,以色列人要獻上一捆大麥。從這天開始計算的第五十天(五旬節的意思是「第五十[天]」),就是五旬節。(利23:15,16)這一天是猶太聖曆西彎月六日。那時大麥已收割完畢,農夫正準備收割小麥;小麥成熟的時間比大麥遲。(出9:31,32)
以色列人必須先在尼散月十六日將初熟的大麥獻給耶和華,然後才可以開始收割田裏的莊稼。根據申命記16:9,10,上帝明令吩咐以色列人,説:「你要數七個七日,從開鐮收割麥子起,連數七個七日。要慶祝你的上帝耶和華的七七節」。所有男子都必須出席。關於這個節日,上帝也吩咐説:「你和你的兒女、奴婢,以及你城裏的利未人、僑居的人和孤兒寡婦,凡在你那裏的,都要到耶和華你上帝所選擇歸於他名下的地方去,在耶和華你上帝面前歡樂。」(申16:11)逾越節是每個家庭自行慶祝的節日。收割節(五旬節)則比較自由,讓人們可以在公開的場合表現好客的精神,一起歡度節日。在這個意義上,五旬節跟住棚節頗相似。
處理最早收成的小麥跟處理最早收成的大麥不同。以色列人要拿十分之二量籃(4.4升;4乾量夸脱)的上等麪粉,加酵烤成兩個餅。餅來自「你們所住的地方」,意即家中日常所吃的餅,而不是特别供神聖用途的。(利23:17)此外也要獻全燒祭和贖罪祭,並獻上兩隻公綿羊羔做交誼祭。祭司要在耶和華面前將餅和綿羊羔來回搖動,表示把祭物獻給耶和華。餅和羔羊獻上之後,這些祭物就歸祭司所有,當作交誼祭吃掉。(利23:18-20)
民數記28:27-30就别的祭(除了交誼祭之外)所作的描述,跟利未記的記載有些微出入。利未記23:18,19説,要獻上七隻綿羊羔、一頭公牛犢、兩隻公綿羊和一隻山羊羔;民數記的記載卻説,要獻上七隻綿羊羔、兩頭 公牛犢、一隻 公綿羊和一隻山羊羔。猶太評注家説,利未記所指的,是跟搖祭一起獻上的祭物,民數記所指的,則是正式指定要在節日獻上的祭物,因此兩者要一併獻上。約瑟夫斯也支持這個説法。他描述在五旬節獻上的祭物,首先提及要獻兩隻綿羊羔做交誼祭,然後一併提及其餘的祭物,包括三頭牛犢、兩隻公綿羊(看來一個抄寫員寫錯了,把三寫成二)、十四隻綿羊羔、兩隻山羊羔。(《猶太古史》第3卷253節[10章6段])五旬節要舉行聖會,這天也被視為安息日,不可從事任何勞動。(利23:21;民28:26)
五旬節是在收割完大麥之後舉行,所以是個歡樂的日子。會衆獻上交誼祭,祭物給祭司享用,大家一同歡慶。交誼祭顯示人與耶和華享有和好關係。同時獻上的贖罪祭,則提醒以色列人,他們都犯了罪,需要懇求上帝寬恕和潔淨。增加全燒祭的數量,表明他們感激耶和華的慷慨供應,也表示他們甘願全心全意履行自己與上帝所立的約。
在五旬節的日子,以色列人不但應當特别感謝耶和華,同時也不可忘記境内的貧窮弟兄。耶和華告訴他們怎樣慶祝這個節日,接着吩咐説:「你們收割地上莊稼的時候,不可把田邊的作物割盡,也不可拾取遺下的莊稼。要把這些留給困苦的人和僑居的人。我是耶和華你們的上帝。」(利23:22)這樣,窮人也能跟其他人一起歡度節日,從而有理由要感謝上帝。許多人也會在這個節日將自己最早的收成獻上。
據拉比的資料説,以色列人獲釋回鄉之後,慶祝節日的人慣常在節日的前一天就抵達耶路撒冷,預備好過節所需的一切物品。傍晚會有號角吹響,宣告節日臨近。(民10:10)人們會把全燒祭的祭壇清洗乾淨。半夜一過,通往聖殿的各扇大門就通通打開,好讓祭司進去,檢驗民衆帶來獻做全燒祭和感恩祭的祭牲。艾爾弗雷德·埃德希姆評論説:「在早上獻祭之前,供職的祭司檢驗民衆送來打算在節日獻上的全燒祭和平安祭物。祭物的數量很大,祭司必定忙個不停。這些準備工夫一直進行到宣布發出,説晨光已伸展到希伯崙,於是祭司開始獻上常獻的早祭。」(《聖殿》,1874,228頁)
獻了每天的早祭之後,要獻上民數記28:26-30所説的在節日獻的祭。之後就獻上惟獨五旬節才獻的祭——獻烤成的餅做搖祭,連同其他一起獻上的祭。(利23:18-20)餅在耶和華面前來回搖動之後,一塊歸於大祭司,另一塊則分給所有供職的祭司。
節日所含的象徵意義 公元33年五旬節那天,大約120個門徒聚集在耶路撒冷一個樓上的房間裏,耶穌基督把聖靈傾注在他們身上。(徒1:13-15)尼散月十六日,大祭司將一捆大麥獻給上帝,耶穌正好在那天復活。既然酵代表罪,耶穌在比喻的意義上可説是無酵的。(來7:26)在五旬節,他以大祭司的身份將自己的門徒呈獻給天父耶和華,讓他們成為上帝的屬靈兒女。這些人是從有罪的人類當中選出來的,他們都衷心接受耶穌所獻的贖罪祭。耶穌降世為人,犧牲自己的生命為人贖罪;上帝認可耶穌所獻的祭物,也接納他所呈獻的門徒(雖然他們是在罪裏生的),讓他們成為自己的屬靈兒女。為了表明這點,上帝把聖靈傾注在耶穌的門徒身上。在五旬節,祭司將兩塊 用初熟小麥做的餅獻給耶和華,這預示應驗時受益的不止一個人;這也預示,耶穌基督手下從靈而生的門徒會來自地上的兩群人:首先從受過割禮的猶太人中挑選,然後範圍擴大到世上的所有國族,也就是外邦人。(參看弗2:13-18)
猶太人的傳統一向認為,以色列人在西奈山成為上帝的選民之後,律法是在五旬節賜下的。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後第三個月(西彎月)聚集在西奈山,從上帝接獲律法。(出19:1)摩西以居間人的身份將以色列人帶進律法的約裏;同樣,耶穌基督是屬靈以色列的居間人,將這個新國族帶進新約裏。使徒保羅把這兩件事加以比較,指出在新約的安排下,基督徒聚集在一個重要得多的地方,就是「錫安山,永活上帝的城,天上的耶路撒冷」。(來12:18-24;另見啟14:1-5)
耶穌在地上過最後一個逾越節的晚上,向門徒宣告新約將會訂立。他臨升天之前,吩咐門徒留在耶路撒冷,等候聖靈降臨。在五旬節那天,就如使徒彼得指出,「[基督]既受顯揚,升到上帝的右邊,從父親那裏領受了應許的聖靈,就把聖靈傾注下來,讓你們看見聽見」。(路22:20;徒2:33)聖靈顯示大能,使在場的120多個門徒神奇地説出不同的語言來。於是,門徒開始「傳講上帝威嚴偉大的事」,來自羅馬帝國境内各地的一大群猶太人和歸信的人都聽得懂。(徒2:7-11)在彼得帶頭之下,基督徒首次向人傳講奉父、子、聖靈的名受浸的真理。就是耶穌在馬太福音28:19吩咐他們做的事。(徒2:21,36,38,39)耶穌既已帶着自己所獻祭物的價值升到天上,就能將門徒帶進新約裏。(來9:15-26)
門徒在那天大約增加了三千人(徒2:41),後來還有更多人歸信。但他們並不是獻給上帝的頭一個 最早的收成。享有這項殊榮的是耶穌基督本人,他在公元33年的尼散月十六日復活(林前15:23);在那一天,祭司把一捆大麥獻給上帝做搖祭。耶穌的門徒好像在大麥之後收割的初熟小麥,是從人類當中獻給上帝的「最早的一批 收成」。(雅1:18)他們得以成為上帝的新選民,是「一族蒙揀選的人,是有王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族,是上帝特别擁有的子民」。(彼前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