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西
(Moses)〔拉上來[即從水中救出來]〕
上帝的使者(拉3:2);以色列人的領袖;律法之約的居間人;先知;審判官;司令;歷史家;作家;暗蘭的兒子,哥轄的孫子,利未的曾孫;於公元前1593年在埃及出生。摩西的母親約基别是哥轄的妹妹(見約基别)。摩西比他哥哥亞倫小三歲,姐姐米利暗則比他們兩人大幾歲。(出6:16,18,20;2:7)
早期在埃及 法老實施種族滅絶政策,下令把所有新生的希伯來男嬰殺死。摩西的母親生下他之後,見「孩子非常俊美」,就把他藏了三個月,然後將他放在一個用紙莎草做的箱子裏,擱在尼羅河邊的蘆葦叢中,故意讓法老的女兒找着。由於摩西的母親和姐姐採取明智的行動,法老的女兒收養了摩西,並雇用他的母親去乳養培育他。身為法老王室的成員,摩西「學了埃及人的一切智慧,説話做事都大有能力」。他無疑聰穎過人、體魄健壯。(出2:1-10;徒7:20-22)
摩西在埃及雖然地位優越、大有可為,他的心卻與上帝受奴役的子民相繫。事實上,他希望受上帝任用,解救以色列人。40歲那年,摩西到希伯來弟兄那裏去,要看看他們所負的重擔。他看見一個埃及人毆打希伯來人,就見義勇為,殺了那個埃及人,把屍體藏在沙裏。在這一刻,他作了一生最重要的決定:「摩西因有信心,長大後就不肯稱為法老女兒的兒子,寧願選擇與上帝的子民同受虐待,也不願享受暫時的罪中之樂。」這樣,摩西身為法老王室的成員,本可享盡榮華富貴,卻毅然放棄,視之如糞土。(來11:24,25)
其實,摩西以為時機已到,自己可以為以色列人帶來拯救,但他的同胞並不感激他的好意。後來法老聽説摩西殺了一個埃及人,就要殺他,摩西不得不逃亡他鄉。(出2:11-15;徒7:23-29)
四十年在米甸 摩西長途跋涉,穿越曠野,逃到米甸避難。在當地的一個井旁,摩西再次見義勇為,替受苦的人主持正義。當時葉忒羅的七個女兒前來打水給羊群喝,有些牧人卻把她們趕走。於是摩西挺身幫助她們,又打水給她們的羊群喝。結果,葉忒羅請摩西回家吃飯,並雇用摩西替他看羊。後來摩西娶了葉忒羅的一個女兒西坡拉為妻。西坡拉給他生了兩個兒子革舜和以利以謝。(出2:16-22;18:2-4)
為未來受磨煉 雖然上帝的旨意是要通過摩西拯救希伯來人,但他所定的時候還沒有到,而且摩西當時也尚未有能力管理上帝的子民。摩西需要受磨煉40年,好養成更多的忍耐、謙和、謙卑、堅忍、温和、自制,願意更耐心地等候耶和華;這樣,他才宜於領導上帝的子民。事實上,領導一個大國族必定會有許多問題出現,因此摩西必須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受鍛鍊,作妥準備,才能抵擋得住他行將經歷的灰心、失望和艱辛,同時懷着愛心,頭腦冷靜,剛强不屈地去處理難題。摩西學識淵博。身為法老王室的成員,他接受過的培育,使他有威嚴,有自信,處變不驚,無疑更有能力執行組織和指揮的任務。摩西在米甸從事卑微的牧羊工作多年,確實受到很好的訓練,養成必需的美德,對於他在未來肩負的重任甚至更為重要。同樣,大衛受撒母耳膏立為王之後,仍要接受嚴格的鍛鍊;耶穌基督也歷盡艱辛、飽經試煉,才具備資格成為永世的君王和大祭司。基督「從痛苦中學了服從。他得了完美以後,就身負重任,使所有服從他的人得到永世的拯救」。(來5:8,9)
委以拯救重任 摩西在米甸寄居快滿40年了。有一天,他在何烈山附近替葉忒羅牧放羊群,看見一叢荆棘着了火,卻沒有燒毁,感覺很驚奇,就走過去查看這個大奇觀。耶和華的天使從火焰中向摩西説話,告訴他時候已到,上帝要救手下子民脱離埃及人的奴役,並吩咐他奉耶和華的名去執行這個任務。(出3:1-15)這樣,上帝任命摩西做他的先知和代表。從這個時候起,摩西就像希伯來書11:26所説的那樣,稱為「受膏者」(「彌賽亞」)。耶和華通過天使給摩西憑據,讓他可以向以色列的長老行三個奇跡作為憑證。這是聖經首次提及人蒙上帝授權施行奇跡。(出4:1-9)
雖信心不足,仍委以重任 摩西對這個任務缺乏信心,於是拿口齒不伶俐做藉口。在此之前四十年,摩西曾自告奮勇要拯救以色列人,現在卻判若兩人。他再三推辭,最後更請耶和華改派别人。這令上帝大感不悦。然而,上帝並沒有改派别人,反而差摩西的哥哥亞倫做摩西的「口」,代他發言。摩西既然代表上帝,就可説是亞倫的「上帝」。看來,當摩西和亞倫跟以色列的長老會面,以及後來謁見法老時,上帝將訓示和命令告訴摩西,由摩西轉告亞倫,因此在法老(這個法老是摩西於40年前逃離埃及時的前任法老的繼承人)面前説話的,實際是亞倫。(出2:23;4:10-17)耶和華説,亞倫要代摩西發言。這話的意思是:摩西代上帝發言,所以受上帝指揮,照樣,亞倫應該受摩西指揮。耶和華也説,摩西要「在法老面前代表上帝」,意思就是:上帝會賜摩西力量和權威,勝過法老,因此摩西再也不用懼怕埃及的王。(出7:1,2)
摩西起初不願擔負拯救以色列人的重任,雖然為此曾受上帝責備,卻沒有失去執行這項任務的殊榮。摩西當時已80歲,但沒有拿年邁力衰做藉口推辭。四十年後,摩西120歲高齡時,仍然「眼睛沒有昏花,精力沒有衰退」。(申34:7)摩西在米甸的40年間,有很多時間沉思默想,看出自己以往犯了錯誤,不該妄圖獨力搭救希伯來同胞。他也意識到自己的能力實在非常有限。既然他長時間沒有擔任公職,上帝突然委以重任,自然令他大感震驚,不知如何是好。
聖經説:「摩西處世為人比地上任何人都要謙和。」(民12:3)既然摩西性情謙和,就一定看出自己只是個凡人,有種種缺陷和弱點。他絶沒有自視為以色列戰無不克的領袖。他再三推辭,不是因為懼怕法老,而是因為深知自己能力有限。
面對埃及法老 摩西和亞倫在一場「衆神之戰」中擔任主要角色。埃及的魔法祭司奉召而來,當中帶頭的,很可能名叫「雅尼」和「楊布」。(提後3:8)法老聚集埃及所有神祇的力量,要跟全能的耶和華對抗。亞倫奉摩西之命在法老面前施行的第一個奇跡,就證明耶和華的力量遠超過埃及衆神,但法老的態度卻更加强硬。(出7:8-13)後來,當第三場災殃降下時,連埃及的祭司也不得不承認:「這是上帝的指頭所做的!」毒瘡之災對魔法祭司打擊極大,以致他們甚至不能到法老面前跟摩西對抗。(出8:16-19;9:10-12)
災殃使人或順從或頑梗 十場災殃沒發生之前,摩西和亞倫都會預先宣布每一場是甚麽。災殃逐一發生,正如他們所宣布的一樣,證明摩西的確是耶和華的代表。耶和華的聖名在埃及廣為人知,也是人談論的話題。這名字所産生的影響是,使一批人變得順從,一批人則變得頑梗。變得順從的是以色列人和一些埃及人,變得頑梗的則是法老和他手下的謀臣以及擁護者。(出9:16;11:10;12:29-39)埃及人知道,不是他們冒犯了自己的神,而是耶和華審判了他們的神。九場災殃降下之後,「摩西也在埃及地,在法老的臣僕和人民眼前,成了非常偉大的人物」。(出11:3)
以色列人也有顯著的改變。起初他們接受摩西提出的憑證,但後來法老下令加重他們的勞役,他們就大發怨言,責怪摩西。這令摩西十分灰心,不得不向耶和華求助。(出4:29-31;5:19-23)至高者安慰摩西,透露他將要實現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熱切期待的事,就是通過拯救以色列人,將他們帶進應許之地,使他們成為大國,而將「耶和華」這名字的含意徹底顯示出來。(出6:1-8)甚至到這個時候,以色列人還是不願聽從摩西的話。但是第九場災殃降下後,他們就一致支持摩西,跟他通力合作。結果,第十場災殃降下後,摩西能够迅速將他們組織起來,領着他們從埃及有條不紊地「列隊」出去。(出13:18)
面對法老得有勇氣和信心 惟獨憑着耶和華的力量以及聖靈的作用,摩西和亞倫才能完成他們前頭的艱巨任務。埃及是當時的世界霸權,試想想法老的宮廷是甚麽氣派:被人視為神的法老不可一世地坐在金碧輝煌的宮殿裏,四周有謀臣、司令、軍官、衛兵和奴隸環繞,還有他們的宗教領袖魔法祭司。這些魔法祭司是摩西的主要敵手,是除了法老以外埃及國中勢力最大的人。這個强大陣容的目的是支持法老和他的埃及衆神。摩西和亞倫來見法老不是只此一次,而是許多次,每次法老的心都變得更為剛硬,因為他堅要將有利用價值的希伯來人操控在自己手中。事實上,摩西和亞倫宣布行將降下第八場災殃之後,法老把他們趕出去;第九場災殃結束之後,法老警告他們不可再見他的面,不然他們就會喪命。(出10:11,28)
由此可知摩西為甚麽再三懇求耶和華給予力量和支持。但值得注意的是,摩西總是認真地執行耶和華的每一個命令。耶和華吩咐他對法老説的話,他從沒有去掉一個字。摩西的領導確實卓越不凡,到第十場災殃降下時,以色列人一致支持他,跟他通力合作。「凡耶和華吩咐摩西、亞倫的,他們所有人都照着做了。」(出12:50)摩西表現非凡的信心,確實是基督徒效法的好榜樣。使徒保羅論及摩西説:「他因有信心,就離開埃及,不怕王怒,堅定不移,像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上帝。」(來11:27)
在第十場災殃降下之前,摩西有殊榮設立逾越節的安排。(出12:1-16)後來在紅海前,人民眼見自己前無去路,後有追兵,看來勢必被殺,於是再向摩西發怨言。但摩西表明自己是耶和華手下一個英明的領導。他表現莫大的信心,安慰以色列人,耶和華必定會把埃及追兵一舉殲滅。在這危難中,摩西或許曾大聲向耶和華求救,因為上帝對他説:「你怎麽不斷向我呼喊呢?」接着上帝吩咐摩西舉起他的杖,伸出去指着海,把海水分開。(出14:10-18)許多世紀之後,使徒保羅論及以色列人步過紅海一事説:「從前我們的祖宗全都在雲下穿過紅海,在雲和海的包圍下受浸歸於摩西。」(林前10:1,2)為他們施浸的是耶和華。猶太人的祖先想要得救脱離追兵之手,就必須承認摩西是領袖,同心同德,跟從他的領導走過紅海。這樣,全以色列會衆都在這個意義上受浸歸於他們的解救者和領袖摩西。
律法之約的居間人 以色列人從埃及地出來之後第三個月,耶和華向全以色列表明,他賜給僕人摩西的權柄和責任有多大,以及摩西跟上帝的關係有多親密。當時全以色列聚集在何烈山腳,耶和華召摩西到山上去,在那裏通過一位天使跟他説話。有一次,摩西有殊榮體驗到一件令人極為驚嘆的事,很可能是耶穌基督降世以前沒有其他人經歷過的。當時摩西獨自在高山上,得以在異象中看見耶和華的榮耀。耶和華「用手掌遮着」摩西,只讓摩西見到他的「背影」,看來是上帝的燦爛榮耀的餘暉。當時,上帝彷彿親自對摩西説話。(出19:1-3;33:18-23;34:4-6)
耶和華告訴摩西:「你不能看見我的面,因為沒有人看見了我,還能活着。」(出33:20)許多世紀之後,使徒約翰寫道:「從來沒有人看見過上帝」。(約1:18)以身殉道的基督徒司提反對猶太人説:「他[摩西]在曠野裏,在會衆中,跟那在西奈山對他説話的天使在一起」。(徒7:38)由此可知,耶和華派了一位天使在山上代表他。即使這樣,耶和華的榮耀仍從這位天使代表反映出來,所顯現的榮耀令摩西臉上的皮膚發光,摩西下山後以色列人都不敢看他的臉。(出34:29-35;林後3:7,13)
上帝跟以色列人立約,以摩西為律法之約的居間人。除了新約的居間人耶穌基督之外,沒有人像摩西那樣持有跟上帝這麽親近的職位。摩西把祭牲的血灑在約書上,以此代表立約的一方耶和華,也灑在民衆身上(無疑由長老們代表),就是立約的另一方。摩西把約書宣讀給民衆聽,他們就回應説:「凡耶和華吩咐的,我們都樂意遵行」。(出24:3-8;來9:19)摩西以居間人的身份有殊榮督導建聖幕的工作,(按照上帝指示他的式樣)製成其中的器皿,主持祭司的就職禮,用特别的香油膏聖幕和大祭司亞倫,以及後來督導新任命的祭司執行職務。(出25-29章;利8,9章)
稱職的居間人 摩西曾數次上何烈山,有兩次在山上待了四十晝夜。(出24:18;34:28)第一次上山之後,摩西下山時手裏拿着兩塊「上帝用指頭所寫的石版」,上面刻着十誡,即律法之約的基本條例。(出31:18;申4:13)頭一次上山,摩西就表明自己有能力做耶和華與以色列之間的居間人,有資格領導這個約莫三百多萬人的國族。摩西在山上時,耶和華告訴他,人民已拜起偶像來。耶和華對他説:「現在你暫且由着我,我要向他們發怒,滅盡他們。我要使你成為大國。」摩西的回答顯示,他認為使耶和華的名彰顯為聖是最重要的事。他的回答同時表明,他完全沒有私心,也不想謀取任何名譽。摩西沒有求上帝給他甚麽,因為他所關心的,只是耶和華的聖名。之前不久,耶和華曾在紅海施行奇跡,大大顯揚自己的聖名。此外,摩西也很關注上帝向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作的應許。耶和華接受了摩西的請求,沒有將以色列人消滅,可見耶和華認為摩西完全勝任居間人的工作,耶和華也尊重自己任命摩西為居間人的安排。「於是耶和華改變主意,不照他所説的降禍給他的子民。」意思就是説,形勢好轉了,耶和華不向以色列人發怒要滅盡他們了。(出32:7-14)
摩西熱心維護正確的崇拜,努力為上帝服務,他的熱忱從他下山後的行動足以見之。他一見人民拜偶像,狂歡作樂,就勃然大怒,立刻把石版從手中扔出摔碎,並呼籲擁護耶和華的人到他那裏去。利未子孫都聚集到摩西那裏,他就吩咐他們將拜偶像的人處死,結果有大約三千個男子被殺。然後摩西回到耶和華那裏,承認人民犯了大罪,並且懇求説:「現在求你赦免他們的罪……不然,就請從你所寫的册上把我的名字抹去好了。」摩西以居間人的身份替人民求情,上帝並沒有感到不悦,只是説:「誰得罪我,我就把誰從我的册上抹去。」(出32:19-33)
摩西多次在律法之約中代表耶和華的一方,吩咐人務要對上帝作衷誠、潔淨的崇拜,並對悖逆不忠的人執行刑罰。他也曾不止一次挺身為人民求情,使他們不致在耶和華手中遭受毁滅。(民12章;14:11-21;16:20-22,43-50;21:7;申9:18-20)
謙遜、温和而不自私 摩西最關心的是耶和華的聖名和他子民的福利,絶沒有追求個人的名譽地位。有一次,耶和華的靈臨到營中某些人身上,他們就開始像先知一樣行事説話。摩西的助手約書亞覺得,他們這樣做有損摩西的尊榮和權威,就想制止他們。但摩西回答説:「你為我而嫉妒嗎?不要這樣,但願耶和華的子民都是先知,耶和華也把聖靈降在他們身上!」(民11:24-29)
雖然摩西蒙耶和華重用,立為以色列國的領袖,他卻願意聽從别人的勸告。對國家有益的勸告,他就更樂於聽從。以色列人離開埃及之後不久,葉忒羅帶着摩西的妻兒來見他。葉忒羅留意到摩西日夜辛勞,處理人民的種種難題,以致精疲力竭,就提出明智的勸告,建議摩西有系統地把管理權下放,讓别人分擔責任,好減輕自己的擔子。摩西從善如流,同意葉忒羅的提議,將人民組成千人、百人、五十人和十人的分隊,每個分隊有一個首領裁決事端。惟獨複雜的案件才呈給摩西審理。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摩西向葉忒羅解釋自己的職責時,説:「[人民]一有案件就到我這裏來,我總得為他們雙方行審判,讓他們認識上帝的法令和律法。」由此可知,摩西看出自己有責任要按耶和華的法令而非他個人的想法去秉公斷案,也看出自己有責任要幫助人民認識和遵守上帝的律法。(出18:5-7,13-27)
摩西再三向人民指出,他們的真正領袖是耶和華而不是他。當人民為食物而發怨言時,摩西對他們説:「你們不是埋怨我們[摩西和亞倫],而是埋怨耶和華。」(出16:3,6-8)米利暗可能怕自己的地位會被摩西的妻子取代,感到嫉妒,就跟亞倫一起開始對摩西説些不敬的話,並批評起他的權威來。他們的批評是毫無理由的,因為聖經的記載説:「摩西處世為人比地上任何人都要謙和。」摩西看來不願為自己申辯,寧願默默忍受哥哥和姐姐的批評。但耶和華對米利暗和亞倫的挑釁卻大感不悦,因為他們的行動等同冒犯耶和華,於是插手干預,嚴懲米利暗。摩西深愛姐姐,就懇切地替她求情,呼喊説:「上帝啊,求求你!求你醫好她!」(民12:1-15)
敏於服從,耐心等候 摩西耐心地等候耶和華。雖然摩西被稱為「以色列的立法者」,但他明白律法不是他本人創立的。摩西從不專橫武斷,單憑自己的見識判案。碰到案件沒有先例可循,或他不知道該怎樣應用律法的規定,就把案件呈到耶和華面前,由上帝裁決。(利24:10-16,23;民15:32-36;27:1-11)摩西嚴格執行上帝的訓示,仔細督導有關建造聖幕、製造其中器皿、縫製祭司袍服的繁雜工作。聖經的記載説:「摩西就這樣做。凡耶和華吩咐他的,他都照着做了。」(出40:16;另見民17:11)聖經多次提及,「正如耶和華吩咐摩西的」,他們都照着做了。(出39:1,5,21,29,31,42;40:19,21,23,25,27,29)摩西遵囑而行,也使基督徒大大受益,因為使徒保羅指出,這些事其實都是「天上事物的象徵和影子」。(來8:5)
一時失足 以色列人在加低斯安營期間,很可能是他們在曠野流浪的第四十年,摩西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讓我們回顧一下事情的經過,可以弄清問題的真相。身為以色列人的領袖及以色列人與上帝之間的居間人,摩西在耶和華面前不單享有獨特的地位,還擔負重責。由於當時沒有水喝,民衆跟摩西爭吵,責怪他將他們從富庶的埃及領到不毛的曠野裏。多年來,摩西一直任勞任怨,忍受以色列人的悖逆頑梗,跟他們一起勞苦,為他們所犯的罪向上帝求情。但這次他一時沉不住氣,沒有表現謙遜温和的美德。摩西和亞倫遵照耶和華的吩咐,站在民衆面前。可是,他們由於怒氣沖沖,非常痛苦,就沒有指出水是耶和華所賜的,反而斥責民衆,將注意力引到自己身上。摩西喝道:「你們這些叛徒聽着!難道非要我們從這塊岩石中引水給你們不成?」摩西接着擊打岩石,耶和華就使水滾滾湧出,會衆和牲口都喝了。但上帝對摩西和亞倫的行動深感不悦,因為他們忘記了盡自己首要的責任,就是顯揚耶和華的名。他們「沒有盡忠遵守」耶和華的吩咐,摩西還讓自己的嘴「冒失發言」。後來耶和華宣布:「你們沒有在以色列人眼前尊我為聖,沒有信靠我,所以你們不得領這群會衆進我必賜給他們的地去。」(民20:1-13;申32:50-52;詩106:32,33)
寫作 聖經的頭五卷書(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是摩西寫的,有《摩西五經》之稱。猶太人向來都認為摩西是這幾卷經書的執筆者。他們把聖經的這部分稱為《托拉》,即「律法書」。耶穌和基督教經卷的執筆者時常提及摩西的律法。一般人都認為約伯記和詩篇90篇是摩西寫的,詩篇91篇也可能是。(太8:4;路16:29;24:27;羅10:5;林前9:9;林後3:15;來10:28)
去世與安葬 以色列人在曠野流浪的第四十年第五個月,他們在以東地邊境的何珥山安營。摩西的兄長亞倫死在那裏,享年123歲。亞倫去世前,摩西照吩咐帶亞倫和他的兒子以利亞撒到山頂上,把亞倫的聖服脱下來,給以利亞撒穿上。以利亞撒是當時亞倫衆子中還在生的最年長的一個,他就這樣接替父親成為大祭司。(民20:22-29;33:37-39)大約六個月之後,以色列人抵達摩押荒原。摩西在這裏發表了一系列的演講,向聚集起來的人民講解律法,指出他們需要作出調整的各個方面,因為那時以色列人的生活行將改變了,快要從隨處流浪、住在帳幕轉變為在自己的土地定居下來。第四十年的第十二個月(公元前1473年春季),摩西向民衆宣布,約書亞會按耶和華的任命接替他成為人民的領袖。跟着,他正式委任約書亞,並勉勵他繼續勇敢堅强。(申31:1-3,23)之後,摩西背誦了一首詩歌,並給人民祝福。最後,他照着耶和華的吩咐登上尼波山,從山頂觀看應許之地,然後死在山上。(申32:48-51;34:1-6)
摩西去世時120歲,身體仍然壯健,聖經説他「眼睛沒有昏花,精力沒有衰退。」耶和華把他葬在一個直到今天還沒有人發現的地方。(申34:5-7)耶和華這樣做,很可能是要防止以色列人落入謬誤崇拜的網羅,把摩西的墳墓視為聖。看來,魔鬼想利用摩西的屍體來達成這類目的,好迷惑人。因為基督的門徒、耶穌基督同母異父的弟弟猶大寫道:「天使長米迦勒跟魔鬼衝突,為摩西的遺體爭論的時候,還不敢用詆毁的話審判他,只説:『願耶和華斥責你。』」(猶9)以色列人在約書亞領導下渡河進入迦南地之前,先為摩西舉哀30天。(申34:8)
是耶和華「面對面」認識的 米利暗和亞倫跟摩西抗衡時,耶和華告訴他們:「你們那裏如果有耶和華的先知,我也只是在異象裏讓他知道我,在夢中對他説話。我的僕人摩西卻不是這樣!我把全家都託付給他。我面對面親口對他説話,説明意思,不用隱語,他也看見耶和華的形像。你們怎麽膽敢詆毁我的僕人摩西呢?」(民12:6-8)申命記的結語記載了摩西在耶和華面前享有的獨特地位,説:「可是以色列中再也沒有興起先知像摩西一樣。摩西是耶和華面對面所認識的。耶和華也差摩西到埃及地去,向法老和他的所有臣僕、他的全國施行一切神跡奇事,又叫摩西在全體以色列人眼前施展大能,做了一切極其可畏的事。」(申34:10-12)
正如上文指出,摩西從沒有實際看見耶和華,但據耶和華自己説,摩西與他的關係,比耶穌基督以前的任何先知更直接、更牢固、更親密。耶和華説:「我面對面親口對他説話」。(民12:8)耶和華的這句話表明,摩西跟上帝(通過能看見上帝的面的天使;太18:10)交談,是他本人的親身經歷。作為以色列人與上帝之間的居間人,摩西實際能隨時與上帝交談。他能隨時將任何跟國家大事有關的難題呈到耶和華面前,並聽取上帝的答覆。耶和華把他「全家都託付給」摩西,並任用摩西做他的代表,將以色列人組織起來。(民12:7;來3:2,5)上帝通過摩西奠下了根基,後來的先知都只是繼續在其上建造而已。
耶和華跟先知溝通,通常是讓他們在異象或夢裏聽見他説話,但跟摩西溝通卻直接得多,以至摩西彷彿親眼看見上帝。耶和華跟摩西交往,情況真實,令摩西彷彿看見了「那不能看見的上帝」。(來11:27)看來,摩西所得的印象,跟許多世紀後彼得看見耶穌改變形貌時的感受類似。彼得雖然只看見異象,卻彷彿身歷其境,參與談話,但意識不到自己在説甚麽。(路9:28-36)使徒保羅也經歷過一個情景逼真的異象,他事後論及自己的感覺,説:「當時他帶着身體被接上去,還是沒有帶着身體被接上去,我不知道,只有上帝才知道。」(林後12:1-4)
後來,約書亞在應許之地建立起以色列國,他的卓越成就或多或少跟他曾追隨摩西多年有關。摩西言傳身教,幫助約書亞養成許多美好的品德。約書亞「從年輕的日子就做摩西的助手」。(民11:28)他看來是摩西手下的一個將軍。(出17:9,10)身為摩西的助手,約書亞無疑跟摩西一起經歷過許多事,而且休戚相關、甘苦與共。(出24:13;33:11;申3:21)
預表耶穌基督 耶穌基督曾指出,摩西寫過關於他的事。有一次,他對反對他的人説:「其實,你們要是相信摩西,就會相信我,因為摩西的書上寫着我的事。」(約5:46)他還跟門徒在一起時,「從摩西和先知的書開始,把經上指着他説的話,都給他們解釋清楚」。(路24:27,44;另見約1:45)
摩西在書上論及基督耶穌的話,包括以下耶和華的宣告:「我要從他們的弟兄當中,為他們興起一位像你一樣的先知。我必把該説的話告訴他,他必把我吩咐他的告訴他們。」(申18:18,19)使徒彼得曾引用這個預言,清楚説明所指的就是耶穌基督。(徒3:19-23)
耶穌基督和摩西這兩位偉大的先知,在不少方面都相似。在兩者的嬰孩時代,統治者都曾下令大規模地屠殺嬰兒,但兩人都得以逃過毒手。(出1:22;2:1-10;太2:13-18)摩西跟耶和華的「長子」以色列一同從埃及被召出來,他被立為人民的領袖。耶穌是上帝的首生子,也從埃及被召出來。(出4:22,23;何11:1;太2:15,19-21)兩人都曾在曠野禁食四十天。(出34:28;太4:1,2)兩人都奉耶和華的名而來,耶穌的名字含有「耶和華是拯救」的意思。(出3:13-16;太1:21;約5:43)耶穌像摩西一樣,曾「宣告耶和華的名」。(申32:3;約17:6,26)兩者都為人極其謙和,謙卑自抑。(民12:3;太11:28-30)兩人都有無可置疑的憑據,證明他們是上帝差來的。兩人都施行過各種各樣的奇跡,耶穌甚至比摩西更勝一籌,曾多次復活死人。(出14:21-31;詩78:12-54;太11:5;可5:38-43;路7:11-15,18-23)
上帝與以色列人訂立律法之約,摩西是居間人;上帝跟「聖潔的國族」、屬靈的「上帝的以色列」訂立新約,耶穌是居間人。(彼前2:9;加6:16;出19:3-9;路22:20;來8:6;9:15)摩西和耶穌都擔任審判官、立法者和領袖的角色。(出18:13;32:34;但9:25;瑪4:4;太23:10;約5:22,23;13:34;15:10)摩西奉派在「上帝的家」作管家,他忠心耿耿地照料這群以色列會衆;耶穌是上帝的兒子,奉派建造屬靈的以色列會衆,他也忠心地管理上帝的這個家。(民12:7;來3:2-6)兩人甚至在死亡方面也有相似之處:上帝妥善地安置了摩西和耶穌的屍體,不讓人有機會誤用。(申34:5,6;徒2:31;猶9)
摩西在曠野住了四十年。在這段時間的末了,他在何烈山腳為岳父牧放羊群的時候,上帝的天使在着了火的荆棘叢中神奇地向他顯現,傳達耶和華的命令:上帝要差他去將上帝的子民從埃及拯救出來。(出3:1-15)上帝就這樣任命了摩西做他的先知和代表,摩西也就名正言順地被稱為「受膏者」或「基督」了。要享有這個獨特的地位,摩西必須捨棄「埃及的財寶」,甘願「與上帝的子民同受虐待」,飽經羞辱。但在摩西眼中,「受膏者所受的羞辱」,比埃及的一切財寶都貴重。(來11:24-26)
耶穌基督的情形跟摩西也很類似。耶穌在伯利恆誕生時,天使宣布他會成為人類的「救主」,「就是主基督」。耶穌在約旦河讓先知約翰為他施浸後,隨即成為「基督」,即「受膏者」。(路2:10,11;3:21-23;4:16-21)之後,他公開承認自己是「基督」,或稱「彌賽亞」。(太16:16,17;可14:61,62;約4:25,26)像摩西一樣,耶穌基督定睛注視前頭的獎賞,輕看世人加於他身上的種種羞辱。(腓2:8,9;來12:2)基督徒會衆受浸歸於這更大的摩西——耶穌基督,也就是聖經所預告的偉大先知、解救者和領袖。(林前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