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賽亞
(Messiah)
這個詞源自希伯來語動詞詞根ma·shachʹ「馬沙赫」,意即「塗油」,也即「膏立」。(出29:2,7)「彌賽亞」(希伯來語ma·shiʹach馬希阿)的意思是「受膏的」或「受膏者」,相當於希臘語Khri·stosʹ「克里斯托斯」,意思是「基督」。(太2:4,見Rbi8 腳注)
《希伯來語經卷》中有不少男子被稱為「馬希阿」(一個具有動詞性的形容詞)。大衛曾被香油所膏,正式被任命為君王,因此被稱為「所膏立的人」,字面意思就是「彌賽亞」。(撒下19:21;22:51;23:1;詩18:50)其他君王,例如掃羅和所羅門,也被稱為「所膏立的人」或「耶和華所膏立的人」。(撒上2:10,35;12:3,5;24:6,10;撒下1:14,16;代下6:42;哀4:20)「受膏的」這個稱呼也用來指大祭司。(利4:3,5,16;6:22)族長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也被稱為耶和華「所膏立的僕人」(代上16:16,22,見Rbi8 腳注)。聖經説,上帝「膏立」了波斯王居魯士,意即上帝任用他去執行某項任務。(賽45:1;見受膏,膏立)
《希臘語經卷》中有個音譯詞Mes·siʹas「梅西阿斯」出現在約翰福音1:41;經文附帶的解釋説:「彌賽亞翻譯出來就是『基督』」。(另見約4:25)聖經有時單獨使用Khri·stosʹ「克里斯托斯」這個詞,用來指實際是或自稱是「彌賽亞」或「受膏者」的人。(太2:4;22:42;可13:21)但在絶大多數情況下,「克里斯托斯」一詞都跟「耶穌」這專有名字連用,例如説「耶穌基督」或「基督耶穌」,藉此表明他 就是彌賽亞。有時聖經單獨用「克里斯托斯」這個詞來專指耶穌,但僅在一般人都明白他就是基督的情況下使用,例如「基督已經為我們而死」這句話就是這種情況。(羅5:8;約17:3;林前1:1,2;16:24;見基督)
《希伯來語經卷》中的彌賽亞 出現在但以理書9:25,26的「馬希阿」一詞,用來專指 將臨的彌賽亞。(見七十個七的時期)《希伯來語經卷》中另有許多經文也指向這位將臨的君王,雖然並非總是指他而言。例如詩篇2:2的經文,首次應驗看來是在非利士衆王試圖推翻受膏者大衛王的時候,但第二次應驗則跟預告的彌賽亞有關。使徒行傳4:25-27證實這個看法是對的,因為耶穌的門徒將經文套用在耶穌基督身上。再説,許多在不同方面被稱「受膏」的男子,都預表耶穌基督和他將要執行的工作。這些男子包括大衛、以色列的大祭司和摩西(他在希伯來書11:23-26被冠以「受膏者」之稱)。
沒有使用「彌賽亞」一詞的預言 《希伯來語經卷》中有好些經文雖沒有直接提及「彌賽亞」,猶太人卻認為經文中所記載的預言是指着他説的。艾爾弗雷德·埃德希姆列出456段經文,是「古代會堂信衆認為跟彌賽亞有關」的;最古老的拉比著作則有558處支持這個看法。(《彌賽亞耶穌的生平和時代》,1906,第1卷,163頁;第2卷,710-737頁)且舉個例:創世記49:10的預言説,王杖會屬於猶大部族,而示羅會出自這個世系。《昂克羅之塔古姆》《耶路撒冷塔古姆譯本》和《米德拉西》全都説,「示羅」指的是彌賽亞。
《希伯來語經卷》中有許多預言,就彌賽亞的背景、出現的時間、從事的活動、所受的對待、在上帝安排中的地位等,提供了不少細節。跟彌賽亞有關的這些細節共同構成了一幅完整的圖畫,足以幫助敬拜上帝的人認出誰是彌賽亞,從而確信他就是耶和華所差來的真正領袖。雖然此前猶太人沒有看出跟受膏者有關的所有預言,但四福音所提供的證據表明,他們已有足够的知識可以讓他們在彌賽亞出現時認出他來。
1世紀的人對彌賽亞的認識 現有的歷史資料顯示,公元1世紀的猶太人對彌賽亞的認識普遍有多深。我們從四福音的記載可以看出這點。
是出自大衛世系的君王 一般猶太人都認為,彌賽亞會是出自大衛世系的一位君王。占星術士查詢「生下來做猶太人的王」的那位時,希律大帝馬上知道他們要找的人是「基督」。(太2:2-4)有一次耶穌問法利賽派的人,基督(彌賽亞)會是誰的子孫。這些宗教領袖雖然不信耶穌,卻知道彌賽亞會是大衛的子孫。(太22:41-45)
在伯利恆出生 彌迦書5:2,4説,伯利恆將要出一位「統治以色列」的,這人必「大受尊崇,直到地極」。一般人都明白,這人就是彌賽亞。希律大帝問祭司長和抄經士,彌賽亞會在哪裏出生。他們回答説:「在猶地亞的伯利恆」,然後引用彌迦書5:2的經文。(太2:3-6)甚至有些平民也知道彌賽亞會出於伯利恆。(約7:41,42)
是廣行奇跡的先知 上帝通過摩西預告,必有一位偉大的先知來到。(申18:18)在耶穌的日子,猶太人正等待這位先知出現。(約6:14)使徒行傳3:22,23記載了使徒彼得引用摩西的話。看來彼得深知,甚至反對耶穌的宗教人士也會承認,摩西所説的先知就是彌賽亞。這足以表明當時一般人對申命記18:18的看法。井旁的撒馬利亞婦人也表示,知道彌賽亞會是個先知。(約4:19,25,29)人們也期望彌賽亞有能力施行奇跡。(約7:31)
所信的未必盡同 不過,即使一般猶太人對將臨的彌賽亞都略有所知,卻並非人人都想法一致,都同樣了解跟彌賽亞有關的細節。例如,許多人知道彌賽亞會出於伯利恆,但有些人對這件事卻懵然無知。(太2:3-6;約7:27)有些人認為,摩西所説的先知跟基督並不是同一個人。(約1:20,21;7:40,41)關於彌賽亞的預言,有些是很少人明白的,甚至連耶穌的門徒也不明白,尤其是關於彌賽亞會受人棄絶,飽受痛苦,遭人殺害,然後復活等預言,一般人更是難以理解。(賽53:3,5,12;詩16:10;太16:21-23;17:22,23;路24:21;約12:34;20:9)可是,這些事一旦發生了,而且有人把預言的含意解釋清楚,門徒(甚至有些還未成為門徒的人)就恍然大悟,看出《希伯來語經卷》的這些經文原來都是預言。(路24:45,46;徒2:5,27,28,31,36,37;8:30-35)由於大部分猶太人都意識不到彌賽亞必須先受難和死去,早期基督徒向猶太人傳道時就刻意强調這件事。(徒3:18;17:1-3;26:21-23)
錯誤的期望 路加的記載顯示,耶穌在地上的日子,許多猶太人正殷切期待彌賽亞出現。耶穌還是嬰孩的時候,他的父母將他帶到聖殿,當時西緬和其他猶太人「一直期待以色列得蒙安慰」及「耶路撒冷得救」。(路2:25,38)施浸者約翰傳道期間,民衆「滿懷期待」,希望見到基督(彌賽亞)出現(路3:15),只是許多人心存成見,期望彌賽亞會符合他們的主觀願望。《希伯來語經卷》的預言顯示,彌賽亞來臨時會擔任兩個截然不同的角色:一個會「謙卑自抑,騎着驢」而來,另一個則會「在天雲中來臨」,要消滅所有反對者,使萬民臣服於他。(亞9:9;但7:13)猶太人意識不到,這些預言跟彌賽亞的兩次不同顯現有關,而這前後兩次顯現相距的時間甚遠。
猶太的資料來源跟路加福音2:38的記載吻合,就是當時一般人都在期待耶路撒冷得救。《猶太民族百科全書》評論説:「他們渴望見到上帝所應許的救主從大衛家興起,使他們得以擺脱外族篡位者可恨的管轄,終止羅馬人褻瀆不敬的統治,建立彌賽亞的和平德政。」(1976,第8卷,508頁)民衆曾試圖立耶穌為王,但他拒絶這樣做。(約6:15)由於耶穌不符合猶太人的期望,他們就憤然棄絶他。
看來施浸者約翰和他的門徒也期待彌賽亞在地上作王。約翰曾經目睹耶穌受聖靈所膏,也聽見上帝的聲音宣布他悦納耶穌,因此知道耶穌是彌賽亞和上帝的兒子。約翰並非不相信耶穌。(太11:11)那他為甚麽問耶穌:「還是我們要期待另一位呢?」約翰的意思可能是:「還是我們要等另一位領袖來到,猶太人的希望才會全部實現呢?」基督回答時提及自己正在做着的事,這些事都是《希伯來語經卷》早已預告的。耶穌最後説:「凡不以我為絆腳石的人是有福的。」這句話暗示,人必須有信心和辨識力。耶穌的回答令約翰滿意和感到安慰;耶穌向約翰保證,他自己就是那位要來實現上帝應許的彌賽亞。(太11:3;路7:18-23)耶穌升天之前,他的門徒以為他當時就會救以色列人脱離外邦人的管轄,在地上建立彌賽亞王國,使大衛的世系恢復統治。(路24:21;徒1:6)
假彌賽亞 耶穌犧牲後,正如他生前曾經預告,有許多假彌賽亞誘使猶太人跟隨他們。(太24:5)「約瑟夫斯透露,公元1世紀,在聖殿[於公元70年]遭受毁滅之前,有好些彌賽亞興起,聲稱能助人擺脱羅馬的轄制,結果有不少人跟隨他們。」(《猶太民族百科全書》,第10卷,251頁)後來在公元132年,巴爾·科赫巴(最臭名遠播的假彌賽亞之一)被人擁立為彌賽亞君王。羅馬政府粉碎了他發動的叛亂,數以千計猶太人被羅馬士兵殺死。這些假彌賽亞的興起表明,許多猶太人所期待的,主要是政治方面的彌賽亞,同時也表明,他們所期待的,是一個擔任彌賽亞角色的人,而不僅僅是一個彌賽亞時代或彌賽亞國家。有些人相信,巴爾·科赫巴是大衛的子孫,這有利於他自稱是彌賽亞。可是,既然猶太人的世系記錄看來在公元70年完全被毁,此後自稱是彌賽亞的人已無法證實自己出於大衛的世系了。(因此彌賽亞必須像耶穌一樣在公元70年之前出現,才能證明自己是大衛的繼承人。現在仍期待彌賽亞在地上出現的人就更不合情理了。)後來仍然有不少人偽稱自己是彌賽亞,包括克里特的摩西(他宣稱要把克里特和巴勒斯坦之間的海水分開)和曾經誤導西班牙的許多猶太人的塞雷努斯。《猶太民族百科全書》列出了在公元132年至1744年間出現的28個假彌賽亞。(第10卷,252-255頁)
不少人承認耶穌是彌賽亞 四福音所含的歷史證據充分表明,耶穌的確是彌賽亞。公元1世紀,不少人有機會親自向見證人查詢及檢驗證據,他們都衷心承認和確信,聖經的歷史資料是正確無誤的。他們的信仰有穩固的基礎,因此甘願為自己的信仰忍受迫害,甚至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四福音的歷史記載顯示,各種各樣的人都公開承認耶穌是基督,是彌賽亞。(太16:16;約1:41,45,49;11:27)耶穌並沒有説他們信錯了,他在某些場合也承認自己是基督。(太16:17;約4:25,26)耶穌有時不願直接説自己是彌賽亞,有時又囑咐别人不要張揚這件事。(可8:29,30;9:9;約10:24,25)既然耶穌公開傳道,民衆能聽見他所説的話,看見他所做的事,他希望他們由於目睹肯確的證據而相信他,因為見到《希伯來語經卷》的話應驗而信從他。(約5:36;10:24,25;另見約4:41,42)現在,除了《希伯來語經卷》提供豐富資料,讓人知道彌賽亞會做些甚麽事之外,還有四福音的記載,讓人認識耶穌是個怎樣的人,做過些甚麽事。這樣,人們不但可以看出,還能够堅信耶穌的確是彌賽亞。(約20:31;見耶穌基督)
[第1079頁的附欄]
關於耶穌的重要預言及其應驗
預言
事件
應驗
生於猶大部族
出自耶西之子大衛的世系
太1:1,6-16;9:27;徒13:22,23;羅1:3;15:8,12
在伯利恆出生
由處女所生
出生後有許多嬰孩被殺
被召出埃及
有使者先為他預備道路
太3:1-3;11:10-14;17:10-13;路1:17,76;3:3-6;7:27;約1:20-23;3:25-28;徒13:24;19:4
接獲任務
他的傳道職務使拿弗他利和西布倫的人得見大光
講話常用比喻
背負我們的疾病
為耶和華的殿熱心
身為耶和華的僕人,不會在街上爭鬧
人不信從他
騎着驢駒進入耶路撒冷;民衆稱他為王,歡呼他為奉耶和華之名而來的人
太21:1-9;可11:7-11;路19:28-38;約12:12-15
雖被棄絶,卻成了屋頂的房角石
成為絆腳石
一個使徒不忠,出賣他
太26:47-50;約13:18,26-30;徒1:16-20
以三十塊銀子被賣
門徒四散
羅馬統治者和以色列領袖合力對抗耶和華所膏立的主
太27:1,2;可15:1,15;路23:10-12;徒4:25-28
受審及定罪
太26:57-68;27:1,2,11-26;約18:12-14,19-24,28-40;19:1-16
受假見證人誣告
在誣告者面前默不作聲
無故被恨
遭人掌摑,被吐唾沫
詩22:16,Rbi8 腳注
被掛在柱上
太27:35;可15:24,25;路23:33;約19:18,23;20:25,27
衣服被人抽籤分了
被列作罪犯
掛在柱上受人辱罵
有人拿醋和膽汁給他喝
上帝讓他落入仇敵手中
骨頭一根也沒折斷
被刺
犧牲生命為人贖罪,讓人能在上帝面前享有正義的地位
太20:28;約1:29;羅3:24;4:25;林前15:3;來9:12-15;彼前2:24;約一2:2
跟富翁葬在一處
在墳墓裏不足三天,之後復活
太12:39,40;16:21;17:23;27:64;28:1-7;徒10:40;林前15:3-8
詩16:8-11,Rbi8 腳注
屍首未朽壞已復活
耶和華使耶穌從靈而生,宣布他是上帝的兒子,又使他從死裏復活
太3:16,17;可1:9-11;路3:21,22;徒13:33;羅1:4;來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