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撒哈頓
(Esar-haddon)〔源自亞述語,意思是:亞述賜下一個兄弟〕
亞述王西拿基立的兒子(不是長子)和王位繼承人。以撒哈頓的一篇銘文證實了聖經關於他父王之死的記載(賽37:37,38),他在銘文中説:「我的兄弟『起了』歪念,決心捨棄衆神,圖謀惡事,用暴力……篡奪王位,殺害了父王西拿基立。」(《亞述與巴比倫古文獻》,D.盧肯比爾,1927,第2卷,200-201頁)
以撒哈頓説,父王生前已立他為王儲。他作亞述王之前,看來擔任巴比倫總督。以撒哈頓還説,父王被刺殺之後,他追趕刺客直到亞美尼亞(「亞拉臘地」,王下19:37),在那裏擊敗了他們。一般認為,以撒哈頓作王統治了12年。
以撒哈頓在統治的早期開始重建巴比倫,這城不久前被西拿基立摧毁了。以撒哈頓修復埃薩吉拉寺,至於巴比倫城,他説:「我重建巴比倫,加以擴建,我高舉這城,使這城壯觀宏偉。」(《亞述與巴比倫古文獻》,第2卷,244頁)
以撒哈頓記述他曾跟辛梅里安人作戰,據説辛梅里安人是歌篾的後代。(參看創10:2;結38:6)他也洗劫了西頓城,並在附近興建新城,命名為卡爾以撒哈頓。他在一篇銘文裏列出大約二十個附庸國王,其中包括猶大王瑪拿西。
歷代志下33:10-13的記載表明,瑪拿西被「亞述王的將領」抓住,帶到巴比倫去。以往有些人認為,這裏説瑪拿西被帶到巴比倫去是不對的,因為他其實被帶到尼尼微去。不過,正如上文所述,以撒哈頓重建了巴比倫(銘文顯示,他跟瑪拿西是同時代的人),據説「跟其他亞述王相比,他對美化首都尼尼微最不感興趣」。(《聖經考釋辭典》,G.巴特里克編,1962,第2卷,125頁)以撒哈頓最引以為榮的就是修復了巴比倫。因此,瑪拿西如果是在以撒哈頓統治期間被擄,那麽把他帶到巴比倫去就是很合理的事。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以撒哈頓的兒子亞述巴尼拔也提到,他在位期間接受瑪拿西的貢品。
「六十五年」 以色列人回耶路撒冷重建聖殿時,當地的外族居民説他們從前被「亞述王以撒哈頓」遷到撒馬利亞。(拉4:2)亞述人把撒馬利亞的居民遷到别處,又把其他民族的人遷到撒馬利亞,這個人口遷徙政策在以撒哈頓統治期間仍然生效。有些人認為,這點有助於理解以賽亞書7:8所説的「六十五年」的時期,這段時期跟以法蓮(首都是撒馬利亞)滅亡有關。從提革拉比列色三世在位(以賽亞將上帝的預言説出後不久,這個亞述王就開始把北方以色列國的居民遷徙到異地)到以撒哈頓在位,其間不出65年,以法蓮就必被徹底「擊潰分散,不成國族」。
征服埃及 以撒哈頓最著名的軍事行動就是征服了埃及。他打敗了特哈加(王下19:9稱特哈加為「埃塞俄比亞王」)所率領的埃及軍隊,攻佔了孟斐斯城。這場勝仗令以撒哈頓再添一個頭銜:「埃及衆王之王」。
以撒哈頓把埃及分成若干區域,並派亞述人出任總督,管轄各區的領袖。但過了一段時間,埃及人發動叛亂。以撒哈頓再次出征,打算平息叛亂,卻在途中死於哈蘭。他在銘文中曾説:「我力量强大,無所不能。我是英雄,是巨人,是偉人。」(《亞述與巴比倫古文獻》,第2卷,226頁)然而,跟所有不完美的人一樣,他也得服在罪和死這兩個王的魔掌下,最終難逃一死。(參看詩146:3,4;傳9:4;羅5:21)
以撒哈頓生前已作妥安排,確保王位順利交接。他立兒子亞述巴尼拔為王儲,任命另一個兒子沙馬什·舒姆烏金為巴比倫王。這樣,以撒哈頓死後,亞述巴尼拔就繼任成為亞述的君王。
[第912頁的圖片]
亞述王以撒哈頓:他大力推行人口遷徙政策,把外族人遷到撒馬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