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城
(David,City of)
大衛從耶布斯人奪取「錫安的堡壘」後,那裏就叫做大衛城。(撒下5:6-9)堡壘就在從摩利亞山往南延伸的山脊上,也就是後來所羅門建殿的地點的南面。今天,這裏是摩利亞山南面一片狹窄的高地,比摩利亞山要低得多。這一帶曾大量開採石頭,特别是羅馬皇帝哈德良在位期間以及公元135年前後的時期,當時為了興建羅馬城埃利亞卡皮托利納而需要大量石頭。因此,古時這個山脊的高度顯然跟摩利亞山相差不太大,儘管海拔還是低於聖殿區。(見上册747頁圖片,下册947頁圖片)
這個地方很適合作「堡壘」,因為三面都有深谷保護。西面是泰路平谷,東面是汲淪溪谷,這個溪谷在山脊的南端跟欣嫩谷相連。(代上11:7)這城只需要在北面嚴加防守,而北面的山脊更為狹窄,敵人攻城是極為困難的。「大衛城」的北面邊界還不能確定,不過有些學者認為可能就在這個狹窄地帶。多個世紀以來,山谷裏堆積了大量廢物和殘骸,使這城的戰略意義不再那麽顯著,也不再那麽難以攻破。據估計,古代大衛城的總面積約為4到6公頃(10到15英畝)。
在汲淪溪谷,靠近山脊東側山腳的地方(也就是堡壘所在位置),有一個水泉,叫基訓泉。(王上1:33)考古發掘顯示,古代有一條從岩石中開鑿出來的隧道,跟一個豎井相連,使人不必出城就能得到基訓泉的水。有人認為,約押和他的手下就是從這個豎井爬上去,得以潛入堡壘並攻佔這個地方的。(撒下5:8;代上11:5,6)
大衛在希伯崙作王七年半之後,遷到這個堡壘居住,「大衛城」這名稱由此而來。他在這裏用泰爾王送給他的物資和工匠建造了「雪松木的宮殿」。(撒下5:5,9,11;7:2)大衛派人把約櫃從俄别以東的家抬上大衛城,他的妻子米甲從大衛宮殿的窗户可以看見抬約櫃的隊伍。(撒下6:10-16;代上15:1,29)大衛王死後葬在這城,出自大衛家的很多君王也按慣例葬在這裏。(王上2:10)
所羅門時期及以後的發展 所羅門在大衛城以北面積更大的一塊高地上建造聖殿,建成後就把約櫃遷到聖殿裏。人們把「約櫃從大衛城……抬上來」這句話顯示,聖殿區坐落在地勢較高的地方,因為摩利亞山比南面的山脊高。(王上8:1)所羅門娶法老的女兒為妻,讓她住在大衛城。(王上3:1)後來,一座接近聖殿區的宮殿落成,所羅門就領妻子出大衛城,因為這城曾是約櫃所在之處而被人視為聖地。(王上9:24;代下8:11)所羅門在大衛城還進行了其他建造工程,後來希西家為了抵禦西拿基立的攻擊而重修這座城。(王上11:27;代下32:5)希西家還把基訓泉的水改道,引水直下,流到大衛城的西邊。人們發現有一條從岩石中開鑿出來的隧道,連接水泉和位於山脊西南斜坡上的西羅亞池。希西家顯然是通過這條隧道引水入城的。(代下32:30)他的兒子瑪拿西接續他作王,沿東面斜坡築了一道外城牆,面向汲淪溪谷。(代下33:14)
從上述經文可以看出,隨着時間過去,耶路撒冷的範圍雖然不斷擴大,但顯然大衛城一直都是個獨特的區域。甚至在以色列人從巴比倫獲釋回鄉後,情形也是這樣。聖經列出修復耶路撒冷城牆的工人時,提到大衛城的一些特色。(尼3:15,16)「大衛城的台階」看來從城的南端通往城下。(尼12:37)人們發掘出台階的一部分,台階是從岩石中鑿出的,表面粗糙不平。今天這石階仍然通往山下。
在《希臘語經卷》,「大衛城」這個名稱用來指大衛和耶穌的出生地伯利恆。(路2:4,11;約7:42;見耶路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