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
(Nettle)
好幾種葉有齒牙和濃密刺毛的植物,刺毛含令人刺癢的液體。刺毛被觸碰時,尖端會脱落,刺進皮膚,使刺激性液體從傷口滲入。在巴勒斯坦,已知至少有四種蕁麻。最常見的是羅馬蕁麻(學名Urtica pilulifera),可高1.8米(6英尺),尤其見於廢墟中。
希伯來語cha·rulʹ哈魯(箴24:31;番2:9)和qim·mohsʹ金莫斯(賽34:13;何9:6),都指布滿荒地和廢墟的植物。約伯記30:7顯示「哈魯」生長得頗高。另一個希伯來語sir·padhʹ(西帕德,和合翻作「蒺藜」,呂譯翻作「蕁麻」,新世翻作「大蕁麻」)在聖經裏跟香桃木對照。(賽55:13)
箴言24:31出現了「金莫斯」的一個詞形(和合翻作「荆棘」,新譯翻作「蒺藜」,新世翻作「雜草」),一些學者認為這個詞和「哈魯」是同義詞,有的因而説「金莫斯」泛指雜草,有的則説「哈魯」是小樹叢的通稱。有些學者認為很少人會願意躲在蕁麻下,因此不同意把約伯記30:7的「哈魯」翻做「蕁麻」。然而,在乾旱的地方,人們會躲在高大蕁麻的蔭下避暑,或採集蕁麻充飢。由此可見,把「哈魯」翻做「蕁麻」不無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