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結出和平的果子
“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後來卻為那經練過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希伯來書12:11。
1.(甲)關於人是否有能力指引自己一生的路途,耶和華的道怎樣説?但人卻怎樣説?(乙)事實證明誰是對的,誰完全錯了?
耶和華的道説,“行路的人也不能定自己的腳步。”(耶利米書10:23)人卻説自己能够。從伊甸園的反叛開始,人便一直如此行。自那時直至現在,許多人行事像士師時代的以色列人一般:“各人任意而行。”(士師記21:25)然而,耶和華在箴言14:12所説的話卻證明十分正確:“有一條路人以為正,至終成為死亡之路。”6,000年來人一直自行其是,但結果僅是導致戰爭、飢荒、疾病、罪行和死亡。歷史已充分證明耶和華的話正確無誤,人的道路卻大謬不然。
2.兒童心理學家對於責打一事有甚麽見解?但他們所採納的放任態度産生了甚麽果子?
2 不完美的人需要受到管教。他們從童年開始便需要有人加以管教。上帝的道説:“不忍用杖打兒子的,是恨惡他;疼愛兒子的,隨時管教。”(箴言13:24)許多兒童心理學家反對這種屬天的智慧。其中一位在多年前問道:“你們作母親的意識到每次你們責打孩子,就表示你們憎恨孩子嗎?”可是,他們對孩子所採取的放任態度卻造成了少年犯罪的狂潮,以致美國布洛克林的一位法官作了以下語帶諷刺的評論:“我認為我們需要把有些年輕人拖進柴棚裏痛打一頓。但現在這樣行已被視為不合時尚了。現在專家們告訴人切勿責打孩子,否則你也許妨礙了一個天才的發育。”可是,這種放任的態度並沒有産生大量天才——反而促成了少年犯罪的不法狂潮。
3.根據幾位權威説,甚麽趨勢正日漸顯著?
3 現今潮流又正藴釀着改變了。研究兒童發育的權威懷特(Burton L. White)説,嚴厲並不會使孩子“愛你較少,縱容也不會使他愛你較多。……即使你經常責打孩子,你會發現他們仍然不斷回到你身旁來。”他強調孩子的基本需要是父母洋溢着“非理性的愛”。布拉澤斯(Joyce Brothers)博士對數以百計受到嚴格訓練的第五和第六年級學生作了一項研究後報導説,這些學生相信嚴格的規條“乃是父母愛心的表現”。一本雜誌(Journal of Lifetime Living)説:“兒童心理學家時常為了按時抑或照需求而哺乳好或責打還是不責打好等事爭論。然而,他們所得的結論是:只要孩子得到愛,任何方式都沒有多大分别。”甚至《嬰孩和兒童護理》(Baby and Child Care)一書的作者斯波克(Benjamin Spock)醫生也承認他自己必須對父母們缺乏堅定和所導致的少年犯罪負部分責任。他説其咎在於各方面的專家——“兒童精神病醫生、心理學家、教師、社會工作者和像我自己一樣的兒科醫生。”
管教的杖
4.管教的杖象徵甚麽?與放任的態度剛相反,適當地運用管教的杖顯示出甚麽?
4 以上所説的“杖”不一定是指責打而言。無論出於甚麽形式,“杖”代表矯正的工具。《新國際譯本》(The 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論及這節經文説:“杖。很可能是一種比喻的説法,泛指任何形式的管教。”杖象徵統治或權威——在這個事例上是指父母的權威。放任和姑息並不會使父母在日後贏得兒女的感激:“從小寵慣了的僕人[或孩子],終必忘恩負義。”(箴言29:21,《當代聖經》)放縱兒女而不行使父母權威的人必為自己帶來羞辱。這樣行只是漠不關心而非愛的表現。反之,仁慈但堅定地運用管教的杖卻反映出仁愛的關懷。“杖打和責備,能加增智慧;放縱的兒子,使母親羞愧。”——箴言29:15。
5.(甲)一項聖經註釋怎樣評論箴言13:24?這與聖經的其他甚麽經文一致?(乙)誰是耶穌和耶和華所管教的人?
5 論到箴言13:24,《舊約評註》(Commentary on the Old Testament, Keil-Delitzsch著)一書解釋説:“真正為兒子設想的父親會在適當時候施行嚴厲的管教,在孩子尚可以受到影響行走正道的時候便加以施行。他絶不會容許任何錯誤在孩子心裏生根。父親若在應當嚴格時卻姑息放縱孩子,就行事彷彿希望孩子墮落一般了。”漠法特(Moffatt)的《聖經新譯本》(New Translation of the Bible)在箴言19:18表示同意,説:“當趁還有指望的時候管教你的兒子,免得他陷入敗亡中。”父母要從兒女的孩提時候就開始對孩子施行仁慈但卻堅定的管教,這才反映出父母的愛心。耶穌説:“凡我所疼愛的,我就責備管教他。”至於耶和華,他“所愛的,他必管教。”——啟示錄3:19;希伯來書12:6。
6.管教時常以甚麽形式施行?有些甚麽例子支持你的答案?
6 管教有時牽涉到責打,但並非總是如此。箴言8:33並沒有説要“感受”管教。反之,它説“要聽[管教],就得智慧。”許多時管教出於説話而非責打的形式:“訓誨[“管教”,《新世》]的責備是生命的道。”“要持定訓誨[“管教”,《新世》],不可放鬆;必當謹守,因為他是你的生命。”(箴言4:13;6:23)耶和華的僕人約伯需要受到管教時,管教首先通過以利户,然後由耶和華自己以責備的話語加以執行。(約伯記第32-41章)約伯接受責備,對耶和華説:“我收回我所説過的話,坐在灰塵中懺悔。”——約伯記42:6,《天主教聖經》。
7.譯作“管教”一詞的希臘字含有甚麽意思?管教應當怎樣施行?它可以成就些甚麽?
7 譯作“管教”一詞的希臘字是佩戴亞(pai·dei’a)。這個字的各種不同形式含有訓練、教育及‘以温和的方式勸導’的意思。(提摩太後書2:25,《新譯》)與獲取知識比較,這個字與訓練行為有較大關係。這種管教應當“憑着耐心和教導的藝術”去施行。(提摩太後書4:2,《新世》)以下向父親提出的勸告足以説明這點:“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激怒兒女,卻要繼續以耶和華的管教和思想調整教養他們成人。”(以弗所書6:4,《新世》)施行管教要採用仁慈但卻堅定的方式,目的是要以耶和華的思想去調整年輕人。
管教的來源
8.我們可以從甚麽來源及以甚麽方式管教自己?
8 管教孩童所涉及的原則也對成年人適用。關於我們該怎樣行或不該怎樣行,資料的來源是聖經。我們研讀聖經時可以察驗自己,然後作出所需的糾正。(哥林多後書13:5)我們沉思耶和華的教訓時,罪咎感可能湧上心頭,幫助我們看出自己需要作甚麽改變。詩篇的執筆者便曾有這樣的經歷:“我必稱頌那指教我的耶和華,我的心腸[“我最深的感情”]在夜間也警戒我。”(詩篇16:7)我們可以像保羅一樣管教自己:“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傳福音給别人,自己反被棄絶了。”——哥林多前書9:27。
9.還有其他甚麽方法可以用來施行有益的管教?
9 管教也可以來自别人。管教的形式可以是一瞥,蹙一蹙眉,説一句話,作個手勢或提出口頭的責備。耶穌望彼得一眼,彼得便想起耶穌曾預言他所犯的大罪,於是出去痛哭。(路加福音22:61,62)彼得所受的另一次重大打擊是短短的一句斥責:“撒但,退我後邊去罷!”(馬太福音16:23)閲讀守望台社出版的刊物,參加聚會,與别人交談,忍受各種艱苦的經歷——這一切活動都可以幫助我們看出自己需要在甚麽地方作出改變。可是,最重要的管教來源和指南乃是上帝的道本身。——詩篇119:105。
10.在施行管教方面,所羅門的箴言有甚麽價值?然而有些人卻堅要跟從甚麽途徑?
10 所羅門的箴言是針對所有不同年紀的人而發的,目的是要使人“曉得智慧和訓誨,分辨通達的言語;使人處事,領受智慧、仁義、公平、正直的訓誨;使愚人靈明;使少年人有知識和謀略。”但是也許有人“只用言語……[仍]不肯受管教,他雖然明白,也不留意。”(箴言1:2-4;29:19)有些缺乏經驗的人硬要到人生的“碰壁學校”裏上一課才學到教訓,正如浪子在“醒悟過來”之前所為一般。——路加福音15:11-17。
11.(甲)哥林多小組和約拿怎樣受到管教?(乙)由於犯了通姦及事後試圖掩飾罪行,大衛受到甚麽管教的懲罰?(丙)大衛所寫的詩篇第51篇的甚麽話表明他深深懺悔?
11 保羅評論他在較早之前寫給哥林多基督徒小組的一封信説:“你們因難過而産生了真實的悔改。……[因為你們]根據上帝的意思而傷痛悔憾,結果就……糾正錯誤。”(哥林多後書7:9-11,《當代聖經》)約拿藉着一場海洋風暴和一條大魚而受到管教。(約拿書1:2,3,12,17;2:10;3:1-4)大衛犯了姦淫,並在事後妄圖掩飾,結果為他帶來了管教的懲罰,正如撒母耳記下12:9-14所透露一般。他在詩篇第51篇以這些感人的話表明自己的懺悔:“求你將我的罪孽洗除淨盡,並潔除我的罪。……我的罪常在我面前。求你……塗抹我一切的罪孽。……求你為我造清潔的心,使我裏面重新有正直的靈。不要丢棄我,使我離開你的面。上帝阿,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第2、3、9-11,17節。
12.對有些人來説,甚麽較嚴厲的管教措施是必需的?屢次拒絶接受責備的人有甚麽結局?
12 正如箴言26:3指出,對某些人來説,較嚴厲的措施是必需的:“鞭子是為打馬,轡頭是為勒驢,刑杖是為打愚昧人的背。”有時,耶和華容許以色列人受到他們自招的煩惱所懲戒:“因他們違背上帝的話語,藐視至高者的旨意。所以他用勞苦治服他們的心;他們仆倒,無人扶助。於是,他們在苦難中哀求耶和華,他從他們的禍患中拯救他們。”(詩篇107:11-13)然而,有些愚昧的人對於管教頑梗不化,以致達到無可救藥的地步:“人屢次受責罰,仍然硬着頸項,他必頃刻敗壞,無法可治。”——箴言29:1。
提出及接受責備
13.我們提出責備時應當避免甚麽?我們應當怎樣提出責備?
13 無論管教出於甚麽形式,都不應當在忿怒中施行。事實上,這樣行非但對事情沒有幫助,反而“挑啟爭端”。聖經也勸告我們:“不輕易發怒的,大有聰明;性情暴躁的,大顯愚妄。”又説,“人有見識,就不輕易發怒;寬恕人的過失,便是自己的榮耀。”(箴言29:22;14:29;19:11)在需要提出管教時,管教永不應當過度。要在適當的時候施行,並且施行到適當的程度——不太早,也不太遲;不過少,也不過多。
14.提出責備的人獲得其他甚麽指導方針?
14 以下是給提出責備的人的一些指導方針:“不可嚴責老年人,只要勸他如同父親;勸少年人如同弟兄;勸老年婦女如同母親;勸少年婦女如同姐妹;總要清清潔潔的。”(提摩太前書5:1,2)你勸勉人而非嚴詞厲色地叱責人嗎?“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加拉太書6:1)我們是否以温柔的方式提出勸告,時刻留意自己的軟弱呢?“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馬太福音7:12)你將自己與别人易地而處,對别人表現體恤的同情嗎?
15.人受到責備時需要表現甚麽品德?有甚麽額外的勸告向受到責備的人提出?
15 接受責備需要有謙卑的品德才行。責備看來有點挑剔、不公平、或不合理嗎?不要躁急。試反省一下。不要消極地加以否定。要積極地思考一下。責備若看來並非全部有理,有一部分是對的嗎?要用開明的頭腦去接受,客觀地加以衡量分析。你過度敏感或易於動怒嗎?也許需要點時間才能對事情有積極的看法,也許要等到起初所造成的傷心或不悦平息了之後。因此要耐心等候,保持緘默。冷靜地分析一下所受的勸告。你可能對提出勸告的人懷有偏見,以致由於這緣故而拒絶接受勸告嗎?無論如何,要把勸告視為出於好意而非一概加以拒絶。
16.(甲)受到勸告時,我們應當考慮一些甚麽經文和甚麽有關的問題?(乙)我們可以效法詩篇執筆者所表達的甚麽感覺?
16 受到責備時,你可以思考一下以下的經文:“寡少言語的有知識,性情温良的有聰明。”(箴言17:27)你傾聽勸戒而保持冷靜嗎?“愚妄人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為正直;惟智慧人,肯聽人的勸教。”(箴言12:15)你迅速斷定自己是對的,抑或虛心地聆聽?“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説,慢慢的動怒。”(雅各書1:19)受到勸告時,你跟從這些話而行嗎?“你不要心裏急躁惱怒,因為惱怒存在愚昧人的懷中。”(傳道書7:9)你敏於動怒嗎?我們與詩篇的執筆者有同感是多麽好:“任憑義人擊打我,這算為仁慈;任憑他責備我,這算為頭上的膏油,我的頭不要躲閃。”——詩篇141:5。
要忍受管教,結出和平的果子
17.為甚麽管教並非時常都容易接受?可是,將希伯來書12:7,11所説的話謹記在心可以怎樣幫助我們忍受?
17 管教並非時常都是容易接受的。它可能造成尷尬及帶來若干限制,甚至可能為你帶來憂傷。但要耐心忍受。這一切終會成為過去,隨後而來的會是喜樂。要記住:“你們所忍受的,是上帝管教你們,待你們如同待兒子。焉有兒子不被父親管教的呢?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後來卻為那經練過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希伯來書12:7,11。
18,19.在經歷管教時,耶利米和詩篇執筆者所表達的甚麽強烈感情為我們立下了正確的途徑?
18 管教若使你感覺愁苦及難以忍受,要耐心等候隨後而來的和平果子。要像耶利米一般耐心等候耶和華:“你必定會記得而屈身就我。這便是我的心所要想念的事。由於這緣故,我要表現等候的態度。”(耶利米哀歌3:20,21,《新世》)請記得詩篇的執筆者在痛苦愁煩的時候對自己所説的話:“我為甚麽這樣悲傷?我為甚麽這樣沮喪?我該仰望上帝,還要再頌讚他;他是拯救我的上帝。”——詩篇42:5,11;43:5,《現譯》。
19 因此,在受到管教時,讓我們人人都耐心等候上帝。我們受過管教的鍛鍊之後,便能够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
你記得嗎?
◻ 運用管教的杖有甚麽價值?
◻ 管教的主要來源是甚麽?管教也可以來自其他甚麽方面?
◻ 除了責備的話語之外,還有甚麽較嚴厲的管教形式也許是必需的?
◻ 提出責備時有些甚麽指導方針可供考慮?
◻ 甚麽勸告可以幫助我們接受責備?
[第28頁的圖片]
你明智地‘聽管教’嗎?
[第29頁的圖片]
管教孩童所涉及的原則也對成年人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