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時代的耶路撒冷——考古學有甚麽發現?
自1967年以來,考古學家在耶路撒冷展開了大規模的發掘工作。目前已有不少出土遺迹開放給公衆人士參觀。現在讓我們遊覽一下這些古迹,看看考古學的發現怎樣跟聖經的歷史互相吻合。
大衛王時期的耶路撒冷
古代的大衛城坐落在錫安山上。今天,大衛城跟現代耶路撒冷的中心相比,看來已沒有以往那麽受人重視了。已故的伊加爾·希洛教授曾在1978年至1985年間到大衛城進行發掘,他在錫安山東面山麓掘出了一座巨大的階梯形建築物或土牆。
據希洛教授估計,階梯形建築物的根基是個巨型的台地。在大衛攻取耶路撒冷之前,當地的耶布斯人曾在這座石台上建立城堡。後來,大衛在城堡的舊址築了一個新堡壘。希洛教授表示,他在台地上發現的階梯形建築物,就是在大衛時期建造的。我們在撒母耳記下5:9(《現譯》)讀到:“攻取堡壘以後,大衛就住進去,並且給它命名為大衛城。大衛在這堡壘周圍築城,從山東邊的那塊地[土牆]開始建造。”
古代大衛城有完善的供水系統,引水道入口就在堡壘附近,有些輸水道看來是大衛時期的建設。有人曾質疑聖經有關耶路撒冷輸水系統的記載。例如,大衛曾對手下説,‘誰攻打耶布斯人,當從[水道]上去攻打’仇敵。(撒母耳記下5:8)大衛的元帥約押遵囑而行。大衛所説的‘水道’到底是甚麽呢?
另外有些問題跟著名的西羅亞水道有關。聖經在列王紀下20:20和歷代志下32:30報導有關的記載。西羅亞水道很可能是希西家王在公元前8世紀吩咐工人開闢的。當時兩隊工人分别從隧道兩端開始挖掘,他們怎能在中途相遇呢?彎曲的水道比筆直的水道長得多。那麽,為甚麽工人選擇挖一條蛇形的水道呢?既然工人看來在隧道内用油燈照明,他們怎樣有足够的空氣維持呼吸呢?
有關這些問題,《聖經考古學評論》雜誌提供合理的答案。雜誌引述這次發掘工程的顧問,地質學家丹·吉爾的評論。他説:“大衛城底下有個完善的天然喀斯特區(岩溶區)。喀斯特區 是地質學的術語,指地下水滲入或流經地下石層而形成的嶙峋地帶,包括灰岩坑、地下洞穴、河槽等。……我們從地質學的角度研究大衛城的地下輸水系統,發現那裏的地下水源其實主要來自天然引水道。技術精湛的工人擴闊了受侵蝕而成的天然輸水道(喀斯特區)和井穴,叫四面八方的地下水匯合成為一個完善的供水系統。”
這也許可以解釋西羅亞水道是怎樣開鑿出來的。工人可能沿着山下迂迴曲折的天然地下水道挖掘。隧道兩端的工人擴大原有的地下洞穴,挖出一條臨時水道來。然後,工人再開闢一條傾斜的引水道,把基訓泉的水引進城内的西羅亞池。西羅亞水道全長533米,但接口兩端的高度只相差32厘米,實在是工程學上的傑作。
許多學者早已看出,基訓泉是古代大衛城的主要水源。基訓泉雖然位於城牆外,但由於距離不遠,泉水可以順利引入城内的輸水道和11米深的井穴。耶路撒冷的居民不必到城外取水。查爾斯·沃倫在1867年發現了大衛城的供水系統,於是人們叫這個井穴做沃倫井穴。可是,水道和井穴到底是在甚麽時候鑿出來的呢?在大衛時期嗎?約押就是取道經過這個水道嗎?丹·吉爾説:“為了證明沃倫井穴其實是個天然的灰岩坑,我們在井穴凹凸不平的内壁上取出一塊石灰質地衣,用碳-14年代測定法進行分析,結果顯示碳-14含量是零,這表示地衣的年齡超過4萬年。測定結果清楚表明,井穴不可能由人挖掘。”
希西家時期的遺迹
希西家王生於亞述稱王稱霸的時期。希西家在位第六年,亞述人攻取了十支派王國的首都撒馬利亞。八年後(公元前732年),亞述人捲土重來,揮軍攻打猶大和耶路撒冷。歷代志下32:1-8記述希西家用甚麽戰略迎敵。有任何實質的證據證明這段記載真實無訛嗎?
1969年,納曼·亞維格教授發現了希西家時期的古迹。他掘出一道堅固城牆的部分遺迹。城牆出土部分長40米、闊7米,據估計整道牆有8米高。城牆一部分建基在堅固的岩石上,另一部分以拆毁了的房屋做根基。那麽,這道牆是誰建造的呢?在甚麽時候建成?一份考古學雜誌指出,“亞維格教授根據聖經的兩段記載,確定了城牆的建造時期和目的。”聖經説:“希西家發憤圖強,重建所有拆毁了的城牆,牆上築起瞭望樓,又建造一道外牆。”(歷代志下32:5,《新譯》)“將房屋拆毁,修補城牆。”(以賽亞書22:10)今天到耶路撒冷遊覽的人也能够在猶太人區的舊城,看看這道所謂的“寬牆”。
許多業已掘出的考古學證據顯示,希西家時期的耶路撒冷比考古學家原先估計的大得多。原因可能是,北部以色列國遭亞述擊敗後,難民紛紛湧進耶路撒冷。據希洛教授估計,耶布斯人聚居耶路撒冷的時期,耶路撒冷大約有六公頃大,所羅門時期有十六公頃。三百年後,到希西家時代,耶路撒冷圍城部分的面積就約有六十公頃。
第一所聖殿時期的古墓
我們也可以從第一所聖殿時期的古墓獲得進一步的資料。這些墓穴在公元前607年巴比倫人摧毁耶路撒冷之前建造。1979年至1980年間,考古學家在欣嫩谷山坡上掘出了一些罕見的墓穴。考古學家加布里埃爾·巴爾凱評論説:“這是自從考古學家在耶路撒冷進行發掘以來,難得一見的發現。古墓屬於第一所聖殿時期的建築物,墓穴貯物室裏收藏了超過一千件古物,全部都完好無缺。此外還有文字記錄,這是每個在以色列,尤其是耶路撒冷,做發掘工作的考古學家夢寐以求的發現。”專家在現場找到兩片小銀條子。條子上有甚麽記錄呢?
巴爾凱説:“我用放大鏡仔細檢視這片銀條子,發現有人用尖鋭的工具,在又幼又薄的銀條子上刻了幾個精細的字母。……上帝的名字清楚可見,約赫瓦赫 這四個希伯來字母以古希伯來字體刻在條子上。”後來,巴爾凱在一份刊物裏説:“真叫人意外,每片小銀條子都刻着常用的祝福語,所用的詞句幾乎跟聖經裏祭司的祝福語一模一樣。”(民數記6:24-26)這是考古學家第一次在耶路撒冷的銘刻上發現耶和華的名字。
專家怎樣確定銀條子屬於哪個年代呢?關鍵在於跟條子一併出土的古物屬於哪個時期。在發現銀條子的古墓裏,有超過300件陶器出土。專家鑑定這些陶器是公元前6,7世紀的文物。他們把銀條子上的字體跟那些已確定年代的銘刻仔細比較,鑑定條子屬於同一時期。目前,銀條子在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博物館展出。
耶路撒冷在公元前607年遭受毁滅
聖經在列王紀下25章和歷代志下36章,論述耶路撒冷在公元前607年遭受毁滅的情形。耶利米書39章報導,尼布甲尼撒的軍隊把耶路撒冷付之一炬。近代的發現有沒有證明這個記載真有其事呢?根據伊加爾·希洛教授指出,“考古學提出清晰的證據補足了聖經……[有關巴比倫人焚毁耶路撒冷]的記載;巨量的建築物給夷為平地,不少房屋的木製部分給大火毁於一旦。”他進一步指出:“每件在耶路撒冷出土的古物都有燒焦的痕迹。”
雖然耶路撒冷的毁滅距今已有2500多年,但是今天遊人仍可一睹這場災難的遺迹。當地著名的古迹,例如以色列望塔、焦土房、封泥樓,都開放給公衆人士參觀。考古學家珍·卡希爾和載維·塔爾納在《古耶路撒冷真貌》一書總結説:“建築物(例如焦土房和封泥樓)裏挖掘出來的燒焦物顯示,巴比倫人確曾把耶路撒冷完全摧毁。此外,考古學家在東部山坡上掘出一些倒塌了的房屋,瓦礫底層的石塊也顯示城市曾遭嚴重焚毁。聖經就這場災難所作的描述……正好跟考古學的發現不謀而合。”
因此,過去25年考古學在耶路撒冷的發現,多方面證實了聖經的記載。聖經對耶路撒冷在大衛時期到公元前607年間的描述,跟考古學的發現互相吻合。可是,聖經有關公元1世紀的記載又怎樣呢?
耶穌時期的耶路撒冷
學者根據考古學的發現、聖經、公元1世紀猶太歷史家約瑟夫斯的記載,以及其他資料來源,設法想像耶路撒冷在公元70年遭受羅馬大軍毁滅之前,在耶穌時代的風貌。在耶路撒冷一家大旅館後面,有一座耶路撒冷的模型,負責人不時根據最新的考古學發現增添修改。模型的重點是城内的聖殿山。以往希律命人造了一個地台,把聖殿山的範圍擴大,比所羅門時期的面積大了一倍。這是古代最大的人造地台,面積約有480米乘280米。興建地台的大石有些重50噸,有一塊甚至重達400噸。據一位學者指出,“古代很多建築物的基石都大小不一。”
難怪有些人覺得耶穌的話難以置信。耶穌説:“你們拆毁這座殿宇,我要三天内把它興起來。”猶太人以為耶穌指當日高大宏偉的聖殿,但耶穌所説的‘殿宇,其實是他的身體’。於是猶太人説:“這座殿宇用了四十六年建造,你三天内就可以把它興起來嗎?”(約翰福音2:19-21)由於考古學家在聖殿山附近進行發掘,現今遊人不但能够一睹耶穌時期的城牆和建築物遺迹,他們甚至有機會走走耶穌當日前往殿宇南門時走過的台階。
距離聖殿山的西牆不遠,是位於舊城的猶太人區。當地有兩個公元1世紀的古迹,一個是焦土房,一個是希律區。兩個古迹經過修復後都能保持原有的風貌。焦土房出土後,考古學家納曼·亞維格寫道:“現在我們清楚看出,這座建築物是羅馬人在公元70年毁滅耶路撒冷的時候燒毁的。這是自從考古學家在耶路撒冷進行發掘以來,首次找到明顯的證據,證明耶路撒冷確曾被大火焚毁。”——可參看12頁的照片。
考古學的發現可以加深我們對耶穌生平事迹的了解。耶路撒冷的富有人家(包括大祭司)住在上城。考古學家在那兒的房屋裏發現了大量行潔淨禮用的洗濯池。一位學者説:“考古學家發現大量洗濯池一事證明,第二所聖殿時期上城的居民恪守潔淨禮的規定。(《密西拿經》載有十篇關於洗濯池的詳盡律法。)”這些資料有助我們理解耶穌就法利賽派和抄經士的傳統所作的評論。——馬太福音15:1-20;馬可福音7:1-15。
考古學家也在耶路撒冷發現了大批石器,這叫他們大感意外。納曼·亞維格説:“為甚麽耶路撒冷的房屋裏有這麽多石器呢?我們可以在《哈拉卡律法》中找到答案。《哈拉卡律法》載有猶太人必須遵守的潔淨禮儀。據《密西拿經》指出,石器不會受不潔所影響,……石器完全不受禮儀上的不潔所玷污。”這也許可以解釋,為甚麽在耶穌把水變成酒的奇迹中,盛水的器皿是石器而非陶器。——利未記11:33;約翰福音2:6。
以色列博物館展出了兩個屍骨罈。據《聖經考古學評論》指出:“屍骨罈是公元70年耶路撒冷毁滅之前一百年左右的器具。……人們把屍體放進墓窟牆壁上的凹坑裏。屍體腐爛後,他們把屍骨放進罈裏。屍骨罈通常用石灰岩造成,手工精巧。”以色列博物館目前展出的兩個屍骨罈在1990年11月出土。考古學家兹維·格林克説:“在墓窟裏發掘出來的兩個屍骨罈上刻着‘該亞法’,考古學首次發現刻有這個名字的古物。這可能是《新約》……提及的大祭司該亞法家族的名字。當日耶穌就是從耶路撒冷該亞法的家,轉解到羅馬總督本丢·彼拉多府第的。”其中一個屍骨罈盛載了一個約60歲男子的骸骨。有學者推測這正是該亞法的骸骨。一位學者認為骸骨屬於耶穌時期,他説:“我們在其中一個屍骨罈裏發現一個錢幣,上面刻有希律王亞基帕(公元37-44年)的字樣。這兩個屍骨罈可能是公元1世紀初的古物。”
威廉·德弗是亞利桑那州大學近東考古學教授,他評論考古學在耶路撒冷的發現説:“我們從這個研究重點已認識到更多考古學的歷史。過去15年,我們對耶路撒冷的認識比過去的150年還要多,我絶沒有言過其實。”近幾十年,耶路撒冷許多大規模的考古學發現的確提供了重要資料,幫助我們更了解聖經歷史。
[第9頁的圖片鳴謝]
Reproduction of the City of Jerusalem at the time of the Second Temple – located on the grounds of the Holyland Hotel, Jerusalem
[第10頁的圖片]
上圖:耶路撒冷聖殿山西南面
右圖:走下沃淪井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