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於提出勸告的人——造福弟兄
“我也必復還你的審判官,像起初一樣;復還你的謀士,像起先一般。”——以賽亞書1:26。
1,2.(甲)箴言12:15和19:20怎樣表明勸告的價值?(乙)我們若要接受勸告,就必須首先有甚麽?甚麽經驗可以表明這點?
泰莉是一對基督徒父母的女兒。她在學校裏有一個年輕的朋友也是“在真理裏”的。可是,泰莉留意到小學的後期她的朋友對自己的信仰不像以前那麽熱心。她們在同一間中學就讀,後來她的朋友在參加基督徒的聚會方面變成不經常,並且開始批評守望台社和小組。可是泰莉卻懇切地為她的朋友禱告,並且不斷勸勉她繼續作堅強的基督徒。最後,泰莉的努力獲得了酬報。到十年班時,她的朋友又再次經常參加聚會了,而且最後受了浸。這件事對她有多大造益!對這個女孩的忠心朋友泰莉來説,這是個多麽豐富的獎賞!
2 鑑於這個經驗,有任何人能够懷疑基督徒不時需要懷着愛心彼此勸勉嗎?聖經鼓勵我們説:“你要聽勸教,受訓誨,使你終久有智慧。”(箴言19:20;12:15)泰莉的朋友聽從這個勸告。但泰莉若沒有足够的愛心、忍耐和勇氣在這些年來繼續向她提出幫助,結果會如何呢?不錯,我們若要“聽勸教”,就必須有人向我們提出勸告才行。誰應當提出勸告呢?
勸告——由誰提出?
3.耶和華在基督徒的組織裏設立誰向人提出適時的勸告?
3 耶和華應許要在我們的日子賜給他百姓許多勸告者。他説:“我[要]……復還你的謀士[或勸告者],像起先一般。”(以賽亞書1:26)上帝實現這項應許主要是藉着在基督徒組織裏任命人作長老。勸告是教導的一種形式。長老們主要是“善於教導”的人。(提摩太前書3:2)也許使徒保羅説以下的一段話時主要是想到長老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具備屬靈資格’,《新世》]的人就當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加拉太書6:1)但是否唯獨長老才能向人提出勸告呢?
4,5.(甲)有些甚麽聖經例證表明並非長老才能提出勸告?(乙)現代有些甚麽典型的情形是並非作長老的基督徒也可以向人提出勸告的?
4 不然。泰莉並不是長老,可是她的勸告卻最後産生了良好結果。請也記住叙利亞的元帥乃縵。他根據一個年輕的以色列女孩所提供的資料採取行動,後來則接受僕人的勸告。大衛由於聽從拿八的妻子亞比該的適時勸告而不致犯流血罪。青年人以利户則對約伯和他的三個“安慰者”提出明智的勸告。——撒母耳記上25:23-35;列王紀下5:1-4,13,14;約伯記32:1-6。
5 今日的情形也類似,向人提出勸告並非僅是長老的特權。父母經常向兒女提出勸告。像泰莉的年輕人也時常在勸告同年齡的人方面相當成功。聖經明確地鼓勵成熟的姊妹們要“用善道教導人”,特别是教導小組裏較年輕的女子。(提多書2:3-5,《新譯》)事實上,在一種普通的意義上,我們所有人都有義務要以這種方式彼此幫助。使徒保羅説:“你們應該彼此勸慰,互相造就,正如你們一向所行的。”——帖撒羅尼迦前書5:11,《新譯》。
基督徒提出勸告的目標
6.基督徒的勸告有些甚麽目標?
6 基督徒提出勸告有些甚麽目標呢?目標包括幫助人進步以繼續行走正道,解決難題,克服困難,也許糾正錯誤的途徑。保羅曾提及若干種形式的勸告,促請提摩太要“以耐心和教導的藝術責備、警戒、勸勉[人]。”(提摩太後書4:1,2,《新世》)向人提出勸告,使對方能够了解而又不致感覺難堪的確是一種藝術。
7,8.(甲)在甚麽情形之下,基督徒小組裏的人會預期受到勸告?(乙)在甚麽場合基督徒也許並不預期獲得勸告,但卻需要受到勸告?
7 勸告應當在甚麽場合提出呢?父母們經常有機會向兒女提出勸告,而兒女亦或多或少地預期會受到勸告。(箴言6:20;以弗所書6:4)在小組裏,學生在神治傳道訓練班中作演講時預期會受到勸告。新的王國傳道員在繼續邁向成熟之際亦期望獲得所需的幫助和勸告。(提摩太前書4:15)有時有些人希望獲得幫助和勸告,於是主動地向小組裏的長老或其他人求助。
8 可是,有時勸告必須向一些並不預期獲得勸告或甚至不想獲得勸告的人提出。也許有人在耶和華的工作上失去熱心,像泰莉的朋友一樣正“隨流失去”。(希伯來書2:1)一個人可能與小組裏的另一分子發生嚴重的個人糾紛。(腓立比書4:2)或者有人需要在儀表或衣着,擇友或所聽的音樂方面獲得幫助。——哥林多前書15:33;提摩太前書2:9。
9,10.(甲)為甚麽提出基督徒的勸告可能需要人具有勇氣?(乙)為甚麽别人若需要受到勸告,基督徒就應當鼓勇如此行?
9 當先知哈拿尼向猶大王亞撒提出勸告時,亞撒勃然大怒而將先知“囚在監裏”!(歷代志下16:7-10)在當時的日子,人必須有很大勇氣才能向國王提出勸告。今日,勸告者也需要有勇氣,因為向人提出勸告可能在起初引起别人的憎恨。一個有經驗的基督徒曾不願向一個較年輕的同道提出所需的勸告。為甚麽呢?他解釋説:“現在我們是好朋友,我希望保持這種友誼!”可是,在别人有需要時不予以幫助絶不是良朋的標誌。——箴言27:6;可參閲雅各書4:17。
10 事實上,經驗表明人若善於提出勸告,便通常可以將别人的反感減至最低程度,而且時常能够達成提出勸告的目標。人必須具備甚麽條件才能善於提出勸告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讓我們考慮一下兩個例子,一個好一個壞。
保羅——善於提出勸告的人
11.雖然保羅説話時常頗為坦率,為甚麽大部分哥林多人均接受他的勸告?
11 使徒保羅有很多機會向人提出勸告,有時他的話頗為嚴厲。(哥林多前書1:10-13;3:1-4;加拉太書1:6;3:1)可是,他的勸告卻非常有效,因為他所勸勉的人深知保羅愛他們。正如他告訴哥林多人説:“我從前心裏痛苦難過,流着眼淚寫信給你們,並不是要使你們憂愁,而是要你們知道我是多麽的愛你們。”(哥林多後書2:4,《新譯》)大部分哥林多人均接受保羅的勸告,因為他們知道既然“愛……不求自己的利益,”保羅並不懷有任何自私的動機。再者,他們也深信他並不是由於個人的惱怒而説話,因為“愛……不輕易動怒。它不計較所受的損害。”——哥林多前書13:4,5,《新世》。
12.甚麽品德使提出勸告的基督徒較易於獲得良好的結果?請舉例説明。
12 今日也一樣,我們若知道提出勸告的人愛我們,不是由於個人的惱怒而發言,而且也沒有任何自私的動機,我們便會覺得接受甚至嚴厲的勸告也會容易得多。例如,長老若唯獨對小組裏的青少年有所批評時才對他們説話,年輕人就很容易覺得長老對他們故意挑剔了。但長老若與青少年有良好的關係又如何?他若與他們一同從事組外傳道,在王國聚會所和藹可親,鼓勵少年人對他談及他們的難題、希望和懷疑,也許甚至不時邀請他們到他的家裏(少年的父母若同意的話),那又如何呢?這樣,他若要對青少年提出勸告,後者就很可能會樂於接受,因為他們知道勸告是來自朋友的。
温和與謙卑
13.(甲)基督徒的勸告最終應當以甚麽為根據?(乙)因此,在基督徒小組裏提出勸告的人必須避免怎樣行?
13 保羅的勸告十分成功還有另一個原因。他倚賴敬虔的智慧而非個人的見解。正如他提醒勸告者提摩太説:“全部聖經都是上帝所感示的,在教導、責備、糾正和施行公義的管教方面都是有益的。”(提摩太後書3:16,《新世》;可參閲哥林多前書2:1,2。)今日的基督徒勸告者也同樣根據聖經向人提出勸告。誠然,在家庭裏,父母不是每次勸告兒女時都引用聖經。可是,不論基督徒父母要鼓勵兒女順服、保持潔淨、關心别人、守時或其他任何事,他們所説的話都必須有聖經根據。(以弗所書6:1;哥林多後書7:1;馬太福音7:12;傳道書3:1-8)在小組裏,我們應當小心不要試圖強迫别人接受我們的個人觀點或品味。長老們應當避免歪曲聖經,使之看來支持他們懷有強烈感覺的若干見解。(可參閲馬太福音4:5,6。)他們所提出的任何勸告均必須具有真正的聖經理由。——詩篇119:105。
14,15.(甲)請舉出使人較易於接受勸告的另一種品德。(乙)為甚麽勸告者養成這種品德是如此重要?
14 勸告若是懷着温和的態度提出的,便會有效得多。保羅深知這件事實。由於這緣故,當他談及人不自覺地行差踏錯時,保羅鼓勵具備資格的人“當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加拉太書6:1)他也勸提多提醒别人“不可毁謗人,要與人無爭,謙恭有禮[‘通情達理’,新世],向衆人表現充分温柔的心。”——提多書3:1,2,《新譯》;提摩太前書6:11。
15 為甚麽需要表現温和呢?因為不受控制的感情是有傳染性的。惱怒的言詞會引發更多惱怒的言詞;在脾氣達到沸騰點時,作冷靜的推理是很困難的事。即使受到勸告的人作出憤怒的反應,提出勸告的人卻沒有理由同樣行。反之,勸告者若表現温和的態度,便可能有助於使情勢平靜下來。“回答柔和,使怒消退。”(箴言15:1)無論提出勸告的人是父母、長老或其他任何人,這句話都適用。
16.為甚麽我們提出勸告時應當總是表現尊重的態度?
16 最後,請想想保羅勸較年輕的長老提摩太所説的話:“不要嚴厲責備老年人,卻要勸他好像勸父親;勸青年人好像勸弟兄;勸年老的婦人好像勸母親;存着純潔的心,勸青年女子好像勸姊妹。”(提摩太前書5:1,2,《新譯》)多麽優良的勸告!試想像一個較年長的女子若有一位比她年輕的長老,也許年輕到可以作她的兒子,以十分嚴厲苛刻或不敬的方式向她提出勸告。提出勸告的人應當停下來想想:“考慮到對方的個性和年齡,若要提出這項勸告,甚麽會是最仁愛、最有效的方式?我若與對方易地而處,我會希望别人怎樣對我説話呢?”這樣行無疑會好得多。——路加福音6:31;歌羅西書4:6。
法利賽人的勸告
17,18.法利賽人所提出的勸告對人沒有幫助的原因之一是甚麽?
17 考慮過保羅的好榜樣之後,現在請考慮一個惡劣的例子——耶穌日子的猶太宗教領袖。他們向人提出很多勸告,但通常他們的國人並沒有自其得益。為甚麽呢?
18 有許多理由。理由之一是,請想想法利賽人有一次由於耶穌的門徒進食時沒有洗手而責備耶穌。當然,大部分母親都會吩咐兒女在進食之前洗手;作為一項衛生措施,這樣行頗有益處。但是法利賽人主要卻不是關心衛生。在他們看來,洗手是一種傳統。他們對於耶穌的門徒不跟從這個傳統感覺不悦。可是,正如耶穌接着向他們表明,以色列有些大得多的難題應當受到他們注意才對。例如,有些人利用法利賽人的傳統作為藉口不服從十誡中的第五條:“當孝敬父母。”(出埃及記20:12;馬太福音15:1-11)很可惜,文士和法利賽人對細節如此專注,以致他們“忽略[了]律法上更重要的,就如正義、憐憫和信實。”——馬太福音23:23,《新譯》。
19.現代的基督徒可以怎樣避免落入别有企圖、小題大做的陷阱?
19 今日的勸告者應當小心避免犯同一的錯誤。他們應當避免别有企圖,如此專注於細節,以致忘記了“更重要的事”。在細事上,聖經鼓勵我們懷着愛心“繼續彼此容忍”。(歌羅西書3:12,13,《新世》)能够看出在甚麽時候避免把事情當作問題來處理,在甚麽時候則真正需要向人提出勸告——這樣的能力乃是使人具備“屬靈資格”的條件之一。——加拉太書6:1,《新世》。
20.在提出勸告方面,為甚麽個人的榜樣如此重要?
20 還有另一件事也使第一世紀的宗教勸告者起不了甚麽作用。他們採納“照我所説的去做,不是照我所行的去行”的政策。耶穌論及他們説:“你們律法師也有禍了,因為你們把難擔的擔子叫人擔,自己連一個指頭也不動。”(路加福音11:46,《新譯》)這種態度多麽缺乏愛心!今日,父母們、長老們或其他提出勸告的人都應當小心留意,凡是他們吩咐别人去做的事,自己一定要身體力行。我們自己若不立下適當的榜樣,又怎能鼓勵别人努力從事傳道工作呢?我們的生活若受物慾所支配,又怎能警告别人提防物質主義呢?——羅馬書2:21,22;希伯來書13:7。
21 (甲)法利賽人怎樣欺凌别人?(乙)法利賽人所採用的手段應當使基督徒勸告者留意提防甚麽?
21 猶太領袖們也由於採用橫行霸道的手段而起不了作用。有一次他們派人去逮捕耶穌。這些人大受耶穌的教導方式所感動,結果空手而回。法利賽人斥責他們説:“你們也受了迷惑麽?官長或是法利賽人豈有信他的呢?但這些不明白律法的百姓是被咒詛的!”(約翰福音7:45-49)這是責備人的正當基礎嗎——恃勢凌人和破口大罵?基督徒勸告者千萬不可用這種方式提出勸告!他們應當極力避免欺凌别人或向人暗示:“你非聽我不可,因為我是長老!”當對姊妹説話時,他們也不應當暗示:“你要聽我説,因為我是弟兄。”
22.(甲)基督徒應當如何及為何提出勸告?(乙)有甚麽進一步的問題需要我們討論?
22 不錯,提出勸告是一項表現愛心的行動。我們所有人,特别是受任命的長老,都不時有責任要對基督徒同工提出勸告。勸告不應當憑任何藉口提出。但是當有需要時,就應該勇敢地提出。勸告應當有聖經的基礎,並且以温和的精神提出來。再者,從一個愛我們的人接受勸告無疑容易得多。可是,有時我們可能很難知道在向人提出勸告時説些甚麽話。我們怎樣才能以有效的方式提出勸告呢?下一篇文章會考慮這個問題。
你能够解釋嗎?
◻ 誰有權利和責任提出基督徒的勸告?
◻ 為甚麽人可能需要有勇氣才能提出勸告?
◻ 為甚麽由於保羅深愛哥林多的基督徒,這使後者較易於接受保羅的勸告?
◻ 為甚麽提出勸告的基督徒應當温和謙卑?
◻ 基督徒可以怎樣避免在提出勸告時看來盛氣凌人?
[第13頁的圖片]
保羅鼓勵提多提醒别人“要通情合理,對所有人表現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