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動了憐憫的心」
1-3.(甲)兩個盲人乞丐向耶穌求助,耶穌有什麼反應?(乙)「動了憐憫的心」是什麼意思?(見腳注)
耶利哥城外有兩個盲人坐在路旁。他們每天都來這裡,找個行人多的地方求人施捨。可是,這一天他們將要經歷的事會大大改變他們的人生。
2 這兩個乞丐突然聽到一片嘈雜的人聲,由於看不見發生了什麼事,其中一個就問是怎麼回事。有人告訴他:「是拿撒勒人耶穌經過啊!」這是耶穌最後一次上耶路撒冷,途經耶利哥。當時耶穌不是獨自一人,而是有一大群人跟著他。兩個乞丐得知是誰經過後,就喊叫:「主啊,大衛的子孫,求你發發慈悲吧!」這引發了一陣騷亂。群眾感到不耐煩,喝令他們不要作聲,他們卻不顧一切地繼續呼喊。
3 雖然人聲鼎沸,耶穌卻聽到兩個乞丐的叫喊聲。他會怎樣做呢?當時耶穌思緒萬千,有許多事情壓在心頭。大約再過一週,他就要離開人世了。他知道自己會在耶路撒冷受盡折磨,痛苦地死去。雖然這樣,他並沒有對兩個不停喊叫的乞丐置之不理。耶穌停下來,吩咐人把喊叫的人帶到面前。兩個乞丐懇求說:「主啊,但願我們的眼睛能看見。」耶穌「動了憐憫的心」,伸手摸他們的眼睛,他們就能看見了。a接著,他們毫不遲疑地跟隨了耶穌。(路加福音18:35-43;馬太福音20:29-34)
4.聖經預言耶穌會顧惜寒微的人,耶穌怎樣應驗了這個預言?
4 這並不是絕無僅有的例子。耶穌曾多次在不同情況下對人深深動了憐憫之心。聖經預言耶穌會顧惜寒微的人。(詩篇72:13)耶穌確實處處體恤別人的感受,主動向人伸出援手,就像預言所說的一樣。他傳道是出於憐憫之心。現在讓我們看看,福音書怎樣顯示耶穌言行背後的親切憐恤之情,還有我們可以怎樣效法耶穌憐恤別人。
顧及別人的感受
5,6.哪些事例表明耶穌體恤別人?
5 耶穌深深憐恤受苦的人,對別人的苦況感同身受。雖然耶穌跟他們處境不同,卻深切地感受到他們的痛苦。(希伯來書4:15)他治好一個患了血崩十二年的婦人以後,描述婦人所患的病是「惡疾」,這表示他明白這個病曾令婦人苦惱不堪,飽受折磨。(馬可福音5:25-34)耶穌看見馬利亞和她身邊的人因拉撒路的死而哭泣,就心裡激動,十分難過。雖然他明知自己將要復活拉撒路,仍不禁掉下淚來。(約翰福音11:33,35)
6 另一次,有個痲瘋病人來到耶穌那裡,懇求他說:「只要你願意,就能使我潔淨。」耶穌是完美的人,從來沒有生過病,他有什麼反應呢?耶穌深深地同情這個痲瘋病人。實際上,他「動了憐憫的心」。(馬可福音1:40-42)於是,他做了一件異乎尋常的事。他清楚知道,摩西律法說痲瘋病人是不潔的,不准接觸其他人。(利未記13:45,46)當然,耶穌不用觸摸這個人也能治好他。(馬太福音8:5-13)可是,耶穌卻特意伸手摸這個痲瘋病人,對他說:「我很願意!你潔淨了吧。」這個人的痲瘋立刻消失了。耶穌表現了多麼親切的憐恤之心!
7.我們怎樣才能培養體恤之心?體恤之心可以怎樣表達出來?
7 身為基督徒,我們應該效法耶穌憐憫別人。聖經吩咐我們要「體恤別人」。b(彼得前書3:8)要了解長期病患者和抑鬱病人的內心感受也許並不容易,要是我們沒有遭受過這些苦楚,就更難明白箇中的感受。但別忘記,我們無需跟別人處境相同,也可以有體恤之心。耶穌從來沒有生過病,卻能體恤有病的人。那麼,我們怎樣才能培養體恤之心呢?方法是:如果受苦的人敞開心扉向我們傾訴,我們就要耐心聆聽。我們可以問問自己,「要是我處於他的境地,我會有什麼感覺呢?」(哥林多前書12:26)要是我們養成敏銳的觀察力,善於覺察別人的感受,就會更加懂得「安慰憂鬱的人」。(帖撒羅尼迦前書5:14)除了好言安慰之外,有時候我們可以通過流淚來表達體恤之情,正如羅馬書12:15說要「和哭泣的人一同哭泣」。
8,9.耶穌怎樣體貼別人的感受?
8 耶穌體貼別人,待人處事總是顧及別人的感受。有一次,一個有言語障礙的聾人給人帶到耶穌面前。看來耶穌感覺到這個人有點侷促不安,於是他做了一件平常治病時不會做的事:「把[這個人]從群眾裡帶到一旁」,遠離群眾的視線,私下把這個人治好。(馬可福音7:31-35)
9 另一次,有人帶了一個盲人來見耶穌,懇求耶穌治好他。耶穌同樣體貼這個盲人的感受。他「拉著盲人的手,帶到村外」,然後逐步恢復他的視力。耶穌這樣做可能是為了讓盲人的頭腦和眼睛可以逐漸適應四周耀眼的景象和五光十色的世界。(馬可福音8:22-26)耶穌多麼體貼!
10.我們可以怎樣體貼別人的感受?
10 既然我們跟隨耶穌,也該體貼別人的感受。我們得小心自己的言談,要記住說話不慎能傷害別人的感情。(箴言12:18;18:21)基督徒關心別人的感受,絕不會說惡毒的話,不會詆毀別人,也不會對人冷嘲熱諷。(以弗所書4:31)長老們,你們可以怎樣體貼別人的感受呢?你們提出勸告時,說話要仁慈體貼,顧及對方的尊嚴。(加拉太書6:1)父母們,你們可以怎樣體貼孩子的感受呢?管教孩子時,要盡可能避免令孩子太難堪。(歌羅西書3:21)
主動幫助別人
11,12.耶穌並非等人請求才對人表現憐恤,聖經哪些記載表明這點?
11 耶穌並非總是等人請求才對人表現憐恤。事實上,憐恤不是被動的,而是主動和積極的。耶穌對人充滿親切的憐恤之情,難怪他常常主動幫助別人。有一次,群眾跟著耶穌已經三天,沒有什麼東西吃了。不過,沒有人告訴耶穌他們餓了,也沒有人建議耶穌做什麼。聖經記載,「耶穌叫門徒來,說:『我憐憫群眾,因為他們跟我一起在這裡已經三天,現在沒有東西吃了。我不想打發他們餓著回去。恐怕他們在路上累倒。』」接著,耶穌施行奇跡餵飽了群眾,他這樣做全是他自己的意思,不是別人的意思。(馬太福音15:32-38)
12 請想想另一個事例。公元31年,耶穌走近拿因城,看見一個令人傷感的場面。有一群送殯的人剛巧從拿因城出來,看來正前往附近山邊的墳地,去埋葬一個寡婦的獨生子。你想像得到做母親的有多傷心嗎?她要去埋葬自己的獨生子,身邊又沒有丈夫分憂解愁。在送殯的行列中,耶穌「一看見」這個痛失愛子的寡婦,「就動了憐憫的心」。出於憐恤之心,耶穌採取主動,無須別人請求就「上前按住擔架」,使寡婦的兒子復活過來。然後怎樣?耶穌沒有吩咐這個年輕人和群眾一起跟他上路,而是「把他交給他母親」,讓他們母子團聚,確保這個寡婦今後有人照顧。(路加福音7:11-15)
13.我們可以怎樣效法耶穌,主動向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
13 我們可以怎樣跟隨耶穌的榜樣?當然,我們不能神奇地為人提供食物或使死去的人復生。但我們可以效法耶穌主動向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一個信徒同工可能陷於經濟困境或失去工作。(約翰一書3:17)一個寡婦的住房可能急需維修。(雅各書1:27)我們也許聽到有一個家庭痛失親人,需要安慰或其他實際的幫助。(帖撒羅尼迦前書5:11)要是別人需要幫助,我們不用等對方請求才伸出援手。(箴言3:27)我們有憐恤之心,就會盡力主動幫助別人。不要忘記,仁慈地為人做點事,或衷心地說一兩句安慰的話,都是憐恤別人的好方法。(歌羅西書3:12)
耶穌傳道是出於憐恤之心
14.為什麼耶穌十分重視傳講好消息的工作?
14 本書第二部分曾談到,耶穌在傳講好消息方面樹立了傑出的榜樣。他說:「我也要到別城去宣揚上帝王國的好消息,因為我是為這件事奉差而來的。」(路加福音4:43)為什麼耶穌那麼重視傳道工作?主要是因為他愛上帝。不過,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他有憐恤之心,切望滿足別人的屬靈需要。耶穌曾以不同方式向人表現憐恤,但他最看重的是幫助人在屬靈方面得到滿足。現在讓我們看看兩個事例,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耶穌怎樣看待那些聽他傳道的人。這有助於我們分析自己傳道的動機。
15,16.請用兩個事例說明,耶穌怎樣看待那些聽他傳道的人。
15 公元31年,即耶穌努力向人傳道差不多兩年之後,他加緊在加利利的各城各村傳道。他的所見所聞觸動了他的惻隱之心。使徒馬太記述:「他看見群眾,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被人剝削,四處流離,好像綿羊沒有牧人一樣。」(馬太福音9:35,36)耶穌憐恤民眾,深知他們在屬靈方面淒苦無助,也知道他們受人欺壓,得不到半點關注,而這樣對待他們的人正是那些本該牧養他們的宗教領袖。出於深切的憐恤之情,耶穌孜孜不倦地向群眾傳講一個美好的希望——上帝王國的好消息,那是他們最需要的。
16 幾個月後,接近公元32年的逾越節,類似的事情再次發生。這一次,耶穌和使徒坐船橫過加利利海,打算找個僻靜的地方歇一歇。可是,群眾沿著海邊跑到對岸,而且比他們早到。耶穌有什麼反應?「耶穌一下船,看見一大群人,就對他們動了憐憫的心,因為他們像沒有牧人的綿羊一樣。耶穌就教導他們許多事。」(馬可福音6:31-34)這些人像「沒有牧人的綿羊」一樣,在屬靈方面又飢又渴,掙扎求存。再一次,耶穌「動了憐憫的心」。由此可見,耶穌傳道不是僅出於責任感,還出於憐恤之心。
17,18.(甲)我們傳道教人是出於什麼動機?(乙)我們可以怎樣培養憐恤之心?
17 身為耶穌的門徒,我們傳道是出於什麼動機呢?本書第9章談過,我們有一個任務,一項責任,就是傳道和使人做基督的門徒。(馬太福音28:19,20;哥林多前書9:16)但我們傳道教人並非只出於責任感。愛耶和華是我們傳道教人的主要原因。我們傳講上帝王國的好消息,也因為我們憐憫那些信仰跟我們不同的人。(馬可福音12:28-31)那麼我們可以怎樣培養憐恤之心呢?
18 耶穌怎樣看待人,我們也要怎樣看待人。在耶穌眼中,群眾「被人剝削,四處流離,好像綿羊沒有牧人一樣」。試想想,一隻迷了路的綿羊是多麼無助。由於沒有牧人帶牠到草場和水邊去,這隻綿羊又飢又渴。牠這麼可憐,難道你不憐憫牠嗎?你會設法給牠一些食物和水,對嗎?還沒認識真理的人好比這隻綿羊。錯誤宗教的牧人漠視信眾的屬靈需要,任由他們在屬靈方面又飢又渴,對未來沒有穩確的希望。我們卻擁有這些人急需的東西:滋養人心的靈糧和上帝話語裡令人安舒的真理之水。(以賽亞書55:1,2)我們想想周圍的人在屬靈方面怎樣又飢又渴,也會憐憫這些人。如果我們像耶穌那樣對人有深厚的憐恤之情,就會竭盡全力向他們傳講上帝王國帶來的希望。
19.我們可以怎樣鼓勵符合資格的聖經學生參與傳道工作?
19 我們可以怎樣幫助別人跟隨耶穌的榜樣?比如說,我們想鼓勵一個符合資格的聖經學生參與傳道工作,或者想幫助一個停止傳道的人恢復傳道並全力參與,我們可以怎樣做呢?我們要打動這些人的心。耶穌教導群眾是因為對他們「動了憐憫的心」。(馬可福音6:34)因此,如果我們幫助別人培養憐恤之心,他們就很可能效法耶穌憐恤人,向人傳講好消息了。我們也許可以問問他們:「聽從王國的好消息怎樣使你活得更有意義,活得更快樂呢?請想想那些還沒聽到這個信息的人,他們不是也急需聽到好消息嗎?你可以怎樣幫助他們呢?」當然,我們參與傳道工作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們愛上帝,渴望事奉他。
20.(甲)跟隨耶穌包括什麼?(乙)下一章會談談什麼?
20 我們跟隨耶穌不僅在於複述他的話,做他所做的事,也要懷有耶穌的精神。(腓立比書2:5)我們十分感謝上帝通過聖經向我們顯示了耶穌言行背後的思想和感情!我們熟悉「基督的思想」,有助於我們培養憐恤之心和敏銳的觀察力,這樣我們就能像基督那樣待人。(哥林多前書2:16)下一章會談談耶穌怎樣以不同方式顯示出對門徒的愛。
a 譯做「動了憐憫的心」的希臘語,表示極其強烈的憐恤之情。一本參考書說,這個詞「不但表示看見別人受苦而感同身受,也表示切望為人紓憂解困和消除痛苦」。
b 譯作「體恤別人」的希臘語形容詞,字面意思是「和別人一同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