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我的鄰人?
‘你問我,“誰是我的鄰人?”那還用問,當然是住在隔壁的人!那些住在同一條街上,住在鄰近的人。他們便是我的鄰人。”
在耶穌基督的日子,有些人並不作如是想。那時的人懷有不同的意見。考慮一下耶穌和一位精通猶太律法的人所作的談話就可以見之,它載於路加福音10:25-37。
“夫子,我該作甚麽才可以承受永生?”律法師問。
“律法上寫的是甚麽?你念的是怎樣呢?”耶穌問。
“‘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上帝,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律法師答。
“你回答的是,”耶穌説。“你這樣行,就必得永生。”
但律法師對此並不感覺滿意。他於是問:“誰是我的鄰舍呢?”
原來猶太文士的口頭傳統與他們的摩西律法正相反,他們説:“你必須愛你的鄰舍,恨你的仇敵。”文士和法利賽人認為只有遵守口傳律法的猶太人才是鄰人。不守口傳律法的猶太人和所有外邦人都不被視為鄰舍而被看作仇敵。被視為異端的猶太人和外邦人即使遭遇生命危險,他們也不會予以援手。為了顯明自己有理由不愛所有的人,律法師問道:“誰是我的鄰舍呢?”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耶穌説出善心的撒瑪利亞人的比喻(撒瑪利亞人被視為外邦人,為猶太人所憎恨)。
耶穌説:“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強盜手中。他們剝去他的衣裳,把他打個半死,就丢下他走了。”一個祭司來到看見他,就從路的那邊過去了。一個利未人看見他,也照樣避開。“惟有一個撒瑪利亞人行路來到那裏,看見他就動了慈心。”他為那人裹傷,照顧那人,扶他到旅店去,自願負擔費用,並且告訴店主如有額外的花費,他會在歸途時清還。
耶穌於是問律法師:“你想,這三個人那一個是[或作使自己成為]落在強盜手中的鄰舍呢?”律法師回答:“是憐憫他的。”於是耶穌告訴他:“你去照樣行吧。”
祭司應該是耶和華的崇拜者。利未人亦然。但兩人都從路的對面匆匆走過。沒有一個是遇難者的好鄰人。但那被祭司、利未人和他們的宗教所蔑視和排斥的撒瑪利亞人卻急公好義。他看見那人的困境就動了慈心,起而援手。他使自己成為那人的鄰舍。他採取了睦鄰的行動。
今日誰證明是你的鄰人?
今日,我們以為鄰人便是住在我們附近的人。譯作“鄰人”的希臘字比里西安(ple·siʹon)的本意是“接近”。可是,希伯來文和希臘文聖經都對鄰人一詞具有更加廣義的看法。
在耶穌的日子,文士和法利賽人的“鄰人”僅限於那些遵守他們的宗教口頭傳統的人。因此,他們對鄰人的愛也僅以宗教信仰與他們相同的人為對象。可是,耶和華與耶穌的愛卻普及到所有人。(馬太福音5:43-48)今日真正基督徒的愛也必須一樣。若要成為不只是名義上的基督徒,他們必須使自己成為所有人的鄰人,對所有人表現鄰人的愛心。
撒瑪利亞人使自己成為遇難者的鄰人,這種愛有感動遇難者去愛撒瑪利亞人嗎?聖經沒有説,但應該是如此。同樣地,耶穌來到地上為人類捨命,他在實際上等於使自己成為人類的鄰人。此舉有感動人去愛他和親近他嗎?耶和華差遣兒子來到地上成為贖價,藉此表明他對人類所懷的愛心,這樣行有促使人親近上帝嗎?許多人的確受到感動而如此行。“我們愛,因為上帝先愛我們。”——約翰一書4:19;約翰福音3:16;雅各書4:8。
這種愛以甚麽方式表現出來呢?不是藉着口裏説“主阿,主阿,”而是藉着遵行上帝的旨意,為耶和華的王國向别人作見證。(馬太福音7:21;約翰一書5:3;以賽亞書43:10-12;使徒行傳1:8)這乃是對今日飽受痛苦的人類唯一真正和恆久的幫助。有許多人像好鄰舍撒瑪利亞人一樣對人類可悲和危險的情況動了慈心,因此努力把耶和華王國的好消息帶給别人。這樣的人正使自己成為所有人的鄰舍。絶無例外地,不論男人或女人、年少或年老、富人或窮人、任何國籍、種族、宗教、膚色的人都被他們視作鄰人而受到王國好消息的幫助。
由於對鄰舍懷有愛心,耶和華見證人多年來一直聽從以弗所書4:25的吩咐:“各人與鄰舍説[真理]。”有數百萬人已對此作出反應,自己也轉而向人宣揚這項真理。這乃是關於和平之君基督耶穌治下耶和華的王國的真理。這項真理會在鄰舍之間促成和睦。最重要的是,這項真理帶來“上帝所賜超過人能了解的平安。”——腓立比書4:7,《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