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的一生與傳道工作
善待鄰人的撒瑪利亞人
耶穌可能是在離耶路撒冷約兩哩(3公里)的村莊伯大尼附近。一個精通摩西律法的人前來問他説:“夫子,我該作甚麽甚麽以承受永生?”
耶穌看穿這個律法師的用意。這人並非僅是想知道事實而已,反之他想試探耶穌,目的是要使耶穌回答他的問題時説話干犯猶太人的信仰和感情。因此,耶穌讓他自己承擔責任,他反問這人説:“律法上寫的是甚麽?你念的是怎樣呢?”
律法師回答耶穌時表現異乎尋常的洞察力。他引用上帝在申命記6:5及利未記19:18的律法説:“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上帝;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
“你回答的是;”耶穌答道。“你這樣行,就必得永生。”
可是,耶穌提出的答覆並未能使律法師感到滿意。他認為耶穌的回答不够明確具體。他希望耶穌證實他的看法是對的,從而表明他待人的方式是正義的。因此他問耶穌説:“誰是我的鄰舍呢?”
猶太人認為“鄰舍”一詞僅是指自己的猶太同胞而已,因為利未記19:18的上下文看來含有這個意思。事實上,後來甚至使徒彼得也説:“猶太人和别國的人親近來往,本是不合例的。”因此律法師——也許耶穌的門徒也一樣——認為,既然非猶太人其實並不是他們真正的鄰人,他們只要善待猶太同胞,就可以算是義人了。
耶穌怎樣糾正他的聽衆的觀點而又不致觸怒他們呢?他講了一個故事,内容很可能是基於一件實事的。“有一個[猶太]人,”耶穌解釋説,“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強盜手中。他們剝去他的衣裳,把他打個半死,就丢下他走了。”
“偶然,”耶穌接着説,“有一個祭司從這條路下來,看見他就從那邊過去了。又有一個利未人來到這地方,看見他,也照樣從那邊過去了。惟有一個撒瑪利亞人行路來到那裏,看見他就動了慈心。”
有許多祭司和他們的利未族聖殿助手均住在耶利哥城。這城離他們在其中供職的耶路撒冷聖殿有14哩(23公里)之遙,來往兩地之間需要經過一條下降約3000呎(900米)的險峻山道。人們自然期望祭司和利未人會對遇難的猶太同胞伸出援助之手。可是他們竟揚長而去。反之,一個撒瑪利亞人卻仗義相助。猶太人非常憎恨撒瑪利亞人。不久之前,他們便曾以最激烈的口吻侮辱耶穌,將他稱為‘撒瑪利亞人’。
撒瑪利亞人怎樣幫助這個猶太人呢?耶穌説:“[他]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傷處,包裹好了,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帶到店裏去照應他。第二天拿出二錢銀子來,交給店主,説:‘你且照應他;此外所費用的,我回來必還你。’”
耶穌講完故事之後,便問律法師説:“這三個人那一個是落在強盜手中的鄰舍呢?”
律法師對於要將功勞歸給撒瑪利亞人感覺心有不甘,因此他只是簡略地答道:“是憐憫他的。”
“你去照樣行罷。”耶穌最後對他説。
耶穌若直接告訴律法師,非猶太人也是他的鄰舍,就不但律法師無法接受,甚至在場聆聽他與耶穌討論的聽衆也會支持他的一方。可是,藉着運用這個真實的故事,耶穌以無可置辯的方式向我們清楚表明,我們的鄰舍除了包括那些與我們同種族同國籍的人之外,也包括其他所有人在内。他的教導方式多麽出類拔萃!路加福音10:25-37;使徒行傳10:28;約翰福音4:9;8:48。
◆ 律法師向耶穌提出甚麽問題?他提出這些問題顯然是為了甚麽目的?
◆ 猶太人認為誰是他們的鄰舍?我們有甚麽理由相信甚至耶穌的門徒也懷有這樣的看法?
◆ 耶穌以甚麽方式糾正律法師的觀點而令他無法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