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是大公無私的
“上帝是不偏待人。原來各國中,那敬畏主行義的人都為主所悦納。”——使徒行傳10:34,35。
1.在古代雅典,保羅作了一項與種族有關的甚麽重要聲明?
“創造宇宙和其中萬物的上帝,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的所造的殿。……他從一本造出萬族的人,住在全地上。”(使徒行傳17:24-26)這段話是誰説的?是基督的使徒保羅在希臘雅典的戰神山——又稱為亞略巴古——發表他那著名的演講時説的。
2.甚麽事有助於使生活多姿多采、趣味盎然?一名日本訪者對南非的甚麽情形留下深刻印象?
2 保羅的話使我們不禁想起在受造的萬物中有多麽奇妙的變化。耶和華上帝創造了人類、動物、雀鳥、昆蟲和種類繁多的植物。倘若受造的衆生都是一模一樣,生活會變成多麽單調沉悶!各式各樣的品種使人的生活多姿多采、趣味盎然。舉個例説,一位來自日本的訪者出席耶和華見證人在南非舉行的大會,目睹許多不同種族、膚色的人一起聚集的情景,不禁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表示在日本情形多麽截然不同,因為在那裏,絶大部分的人都具有相同的種族特徵。
3.有些人對膚色跟自己不一樣的人懷有甚麽看法?這樣行導致甚麽後果?
3 但是各種族間的膚色不同卻時常引起嚴重的難題。許多人把膚色跟自己不一樣的人視為次等。這種歧視造成了敵意,甚至仇恨和種族偏見的禍害。造物主定意要有這樣的情形存在嗎?在他眼中,有些民族較為優越嗎?耶和華是偏心的嗎?
造物主——偏心嗎?
4-6.(甲)關於偏袒,約沙法王説了一段甚麽話?(乙)摩西與保羅怎樣證實約沙法的話?(丙)有些人也許提出甚麽問題?
4 回顧歷史,我們從造物主對全人類所懷的看法便可知一二。約沙法王在公元前936至911年之間統治猶大國。他在位期間曾按照上帝的律法鋭意改革,並且作出安排使當時的司法制度能够發揮正當功能。他向當日的法官提出以下的優良忠告:“你們辦事應當謹慎,因為你們判斷,不是為人,乃是為耶和華。……[當]謹慎辦事,因為耶和華我們的上帝沒有不義,不偏待人。”——歷代志下19:6,7。
5 在此之前數百年,先知摩西對以色列各支派説:“耶和華你們的上帝……絶不偏待人。”(申命記10:17,《新世》)保羅則在致羅馬人的信中勸勉説:“所有作惡的人將逃不了患難和痛苦,先是猶太人,然後外邦人。……因為上帝是不會偏待人的。”——羅馬書2:9-11,《現譯》。
6 但有些人也許會問:‘以色列人又如何?他們豈不是上帝的選民嗎?上帝豈不偏愛他們嗎?摩西豈不曾對全以色列説:“耶和華你上帝從地上的萬民中揀選你,特作自己的子民”嗎?’——申命記7:6。
7.(甲)猶太人拒絶接受彌賽亞導致甚麽結果?(乙)今日誰能够享有來自上帝的奇妙幸福?他們以甚麽方式這樣行?
7 不,上帝曾任用以色列人去達成一項特别的目的,這件事絶不表示上帝偏心。耶和華要選擇一個民族去産生彌賽亞,於是揀選了忠心耿耿的希伯來族長的後裔。可是,猶太人卻拒絶接受這位彌賽亞——耶穌基督——並且把他殺死,因此他們遂失去了上帝的喜悦。今日,任何種族或國家的人只要對耶穌懷具信心,便可以享有種種奇妙的幸福,也可以享有永生的希望。(約翰福音3:16;17:3)這無疑證明上帝是大公無私的。除此之外,耶和華曾吩咐以色列人“要憐愛寄居的”,“不可欺負他”,無論這人屬於甚麽種族或國籍。(申命記10:19;利未記19:33,34)因此,仁愛的天父無疑絶不是偏心的。
8.(甲)甚麽事證明耶和華並沒有偏愛以色列人?(乙)耶和華怎樣運用以色列?
8 誠然,以色列人曾享有許多特别的權利。可是,他們也負有沉重的責任。他們有義務要遵守耶和華的律法。未能緊守遵行這套律法的人,必受咒詛。(申命記27:26)事實上,以色列人曾屢次因為違反上帝的律法而遭受懲罰。耶和華並沒有對他們徇私。反之,他運用他們去立下預言性的模式,同時也作後世的鑑戒。值得慶幸的是,上帝運用以色列人去産生救主耶穌基督以造福全人類。——加拉太書3:14;可參閲創世記22:15-18。
耶穌偏心嗎?
9.(甲)耶和華與耶穌怎樣彼此相似?(乙)關於耶穌,有些甚麽問題發生?
9 既然耶和華絶不偏待人,耶穌會偏心嗎?請想想這件事:耶穌有一次説:“我不求自己的意思,只求那差我來者的意思。”(約翰福音5:30)在耶和華與他的愛子之間存有一種完美的團結,因為耶穌凡事都照着他父的旨意而行。的確,兩者對事物的看法和意願如此一致,以致耶穌能够説:“人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約翰福音14:9)耶穌曾有33年多的時間在地上實際過着人的生活。聖經清楚透露耶穌在地上時怎樣對待他的人類同胞。他對待其他民族的態度如何?他有表現偏見或徇私嗎?耶穌是個種族主義者嗎?
10.(甲)耶穌怎樣答覆一個腓尼基婦人的求助?(乙)耶穌將外族人比作“小狗”一事表明他懷有種族偏見嗎?(丙)婦人怎樣克服這個異議?結果如何?
10 耶穌在地上時大部分的時間與猶太人一起。有一天,一個外族人——一個腓尼基婦人——走到耶穌跟前,求他醫治她的女兒。耶穌回答她説:“我被差遣,只是到以色列家的迷羊那裏去。”可是,婦人卻懇求説:“主啊,求你幫助我!”至此,耶穌進一步説:“拿兒女的餅丢給小狗吃是不好的。”對猶太人來説,狗是不潔的動物。耶穌將外族人比作“小狗”豈不表明他懷有種族偏見嗎?不然,因為耶穌剛剛提及過,上帝給他的特别使命是要照料“以色列家的迷羊”。此外,耶穌把外族人比作“小狗”而非野狗,藉此使所用的比喻成為較婉轉。當然,耶穌所説的一段話志在試驗這個婦人。但婦人決心要克服這項異議,於是以謙卑、機巧的口吻回答説:“主啊,是的,不過小狗也吃主人桌子上掉下來的碎渣。”婦人的信心感動了耶穌,他就立即醫好了婦人的女兒。——馬太福音15:22-28,《新譯》。
11.正如一件涉及耶穌的事表明,猶太人與撒瑪利亞人向來懷着甚麽態度彼此相待?
11 請也考慮一下耶穌跟某些撒瑪利亞人的接觸。猶太人與撒瑪利亞人之間向來存有很深的敵視。有一次,耶穌差遣使者到某個撒瑪利亞村落去為他作準備。那裏的撒瑪利亞人並“不接待他,因他面向耶路撒冷去”。雅各和約翰為此勃然大怒,甚至要叫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這些撒瑪利亞人。但耶穌卻斥責他們二人,然後一行人前往另一個村落去。——路加福音9:51-56。
12.一個撒瑪利亞婦人何以對耶穌所提出的請求感到意外?
12 耶穌是否也懷有猶太人與撒瑪利亞人之間的種族仇視呢?請留意在另一個場合所發生的事。耶穌和門徒從猶大地到加利利的途中必須經過撒瑪利亞境内。耶穌僕僕風塵而感到疲倦,遂在雅各井旁坐下歇息,衆門徒則前往叙加城購取食物。就在這時候,有一個撒瑪利亞婦人前來打水。耶穌本人曾在另一個場合將撒瑪利亞人稱為“外族人”。(路加福音17:16-18)但他對撒瑪利亞婦人説:“請你給我水喝。”由於猶太人與撒瑪利亞人素來沒有來往,婦人感到十分驚奇,遂回答説:“你既是猶太人,怎麽向我一個撒瑪利亞婦人要水喝呢?”——約翰福音4:1-9。
13.(甲)耶穌怎樣回答撒瑪利亞婦人所提出的異議?她有甚麽反應?(乙)最後有甚麽結果?
13 但耶穌並沒有理會婦人的異議。反之,他把握機會向她作見證,甚至承認自己就是彌賽亞!(約翰福音4:10-26)婦人感到驚訝不已,便留下水瓶在井旁,急不及待的跑回城裏,告訴其他人所發生的事。雖然婦人曾過着不道德的生活,她卻對屬靈的事表現興趣,因為她説:“莫非這就是基督麽?”最後的結果如何?由於婦人所作的良好見證,當地有好些人信了耶穌。(約翰福音4:27-42)饒有趣味的是,公理會的神學家菲加特(Thomas O. Figart)在《聖經對種族難題的看法》一書中評論説:“我們的主若認為事情重要而惠然以一項寬厚仁慈之舉取代了謬誤的種族傳統,那麽我們就應當留意,切勿讓今日種族主義的狂流把我們淹沒了。”
14.在傳福音者腓利的傳道工作上,我們見到甚麽證據表明耶和華是絶不偏待人的?
14 耶和華上帝大公無私地容許各種族的人歸信猶太人的宗教。請也考慮一下19個世紀之前在耶路撒冷與迦薩之間的沙漠路上所發生的事。當時,一名為埃提阿伯女王服務的黑人正坐在馬車上誦讀以賽亞的預言。這位官員是個受了割禮的歸信者,“他[曾]上耶路撒冷去禮拜”。耶和華的天使向猶太籍的傳福音者腓利顯現,吩咐他説:“你往前去,靠近那車子!”腓利有沒有説:“不行!他是個外族人”呢?絶沒有!反之,腓利欣然接受埃提阿伯人的邀請,上了馬車,跟他一起坐下,向他解釋以賽亞論及耶穌基督的預言!他們來到有水的地方時,埃提阿伯人問道:“有甚麽可以阻止我受浸呢?”既然沒有任何事可以阻止他這樣行,腓利遂很樂於替他施浸。耶和華接納了這個興高采烈的男子成為他那大公無私的兒子耶穌基督手下受膏的門徒。(使徒行傳8:26-39,《新譯》)但還有更進一步的證據不久便顯現出來,表明上帝是絶不偏待人的。
重大的改變
15.耶穌死後有甚麽改變發生?保羅怎樣解釋這件事?
15 基督的死亡並沒有消除世上的種族偏見。然而,藉着耶穌的犧牲,上帝卻將耶穌的猶太門徒與外邦門徒之間的關係改變了。使徒保羅在寫給以弗所的外族基督徒的信中表明這點説:“因此要時時記住,以前你們在肉體上是列國的人;……當時你們沒有基督,與以色列國疏遠,對應許的諸約是外人,在世上沒有希望,沒有上帝。但如今在與基督耶穌的合一中,你們這些一度遠離的人已藉着基督的血得以行近前來。因為他是我們的和平,他使雙方合而為一,把中間隔開他們的牆拆毁。”這道“牆”——象徵分隔——就是將猶太人與外邦人分隔開來的律法之約的安排。這個約已憑着基督的死亡被廢除了。這樣,猶太人與列國的人都能够通過基督,“憑着一個靈來到父面前”。——以弗所書2:11-18,《新世》。
16.(甲)彼得為了甚麽緣故接獲王國的鑰匙?(乙)他一共接獲多少把鑰匙?運用這些鑰匙導致甚麽結果?
16 除此之外,使徒彼得接獲了“天國的鑰匙”,使任何種族的人都能够認識上帝的旨意,得以從聖靈“重生”而成為與基督一起承受屬靈産業的人。(馬太福音16:19;約翰福音3:1-8)彼得總共使用了三把象徵的鑰匙:第一把為猶太人,第二把為撒瑪利亞人,第三把為列國的人。(使徒行傳2:14-42;8:14-17;10:24-28、42-48)藉着這樣行,大公無私的上帝耶和華向所有種族的人打開機會,使他們有權利被揀選成為耶穌的屬靈弟兄,與基督一起承受王國。——羅馬書8:16,17;彼得前書2:9,10。
17.(甲)彼得目睹甚麽異乎尋常的異象?為了甚麽緣故?(乙)到訪的人將彼得領到誰的家裏?有些甚麽人正在那裏等候彼得?(丙)彼得提醒在場的外族人一些甚麽事?然而,上帝已清楚指示他甚麽?
17 彼得為列國的人使用第三把鑰匙時受到良好的裝備。當時他見到一個異乎尋常的異象,目睹各種不潔的動物,並且接獲這樣的吩咐:“彼得,起來!宰了吃。”他所學得的教訓是:“上帝所潔淨的,你不可當作俗物。”(使徒行傳10:9-16)彼得對異象的含意感到大惑不解。可是,不久便有三名男子前來把他帶到駐守該撒利亞城的羅馬軍官哥尼流的家裏。既然該城是駐防在猶太行省的羅馬軍隊的總部,哥尼流自然在這個地方定居。在當時那充滿外族氣氛的場合裏,哥尼流和他的親屬密友齊集起來等候彼得。使徒提醒他們説;“你們知道,猶太人和别國的人親近來往,本是不合例的,但上帝已經指示我,無論甚麽人都不可看作俗而不潔淨的。所以我被請的時候,就不推辭而來。”——使徒行傳10:17-29。
18.(甲)彼得向哥尼流和後者的賓客作了甚麽重大宣布?(乙)彼得為耶穌作過見證後,有甚麽戲劇化的事件發生?(丙)使徒對歸信的外族人採取甚麽步驟?
18 哥尼流解釋過上帝如何指引事態的發展之後,彼得就説:“我真看出上帝是不偏待人。原來各國中,那敬畏主行義的人都為主所悦納。”(使徒行傳10:30-35)接着,使徒着手為耶穌基督作見證。正當此際,有一件十分戲劇化的事發生了!“彼得還説這話的時候,聖靈降在一切聽道的人身上。”彼得的猶太同伴“見聖靈的恩賜也澆在外邦人身上,就都希奇;因聽見他們説方言,稱讚上帝為大。”彼得於是説:“這些人既受了聖靈,與我們一樣,誰能禁止用水給他們施洗呢?”既然天上大公無私的上帝已將聖靈澆灌在相信的外邦人身上,誰能反對呢?於是,彼得就吩咐“奉耶穌基督的名給他們施洗”。——使徒行傳10:36-48。
‘從各國來的’
19.何以種族仇恨正與日俱增?甚至達到甚麽程度?
19 今日,我們正生活在“末了的日子”及“難以應付的危險時期”中。除了其他種種難題之外,一般人都專愛自己、自負、高傲、沒有親情、不肯和解、毫無自制、蠻橫兇暴、剛愎自用、自高自大。(提摩太後書3:1-5,《新世》)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普世各地的種族仇恨和衝突事件與日俱增是不足為怪的。在許多國家裏,不同種族、膚色的人互相藐視,甚或彼此憎恨。在若干地方,這種情況演變成實際的打鬥,甚至促成令人髮指的殘酷暴行。即使在所謂的文明社會裏,許多人也很難克服種族偏見的難題。這種“弊病”看來已散播到一些出乎人意料之外的地方,例如一度曾寧謐安靜、仿如世外桃源的海島。
20.(甲)約翰看見上帝所感示的甚麽異象?(乙)這個預言性的異象現正獲得應驗至甚麽程度?(丙)有些人仍然很難完全克服甚麽難題?他們應當向哪裏尋求解決的方法?
20 可是,雖然在世界各地,不同種族的人未能和睦共處,大公無私的上帝耶和華卻預言他會將各國各族中許多心地忠實的人帶進一種卓越不凡的國際團結中。使徒約翰在上帝感示下看見“有許多的人,沒有人能數過來,是從各國、各族、各民、各方來的,站在寶座和羔羊面前”讚美耶和華。(啟示錄7:9)這個預言現在正獲得應驗。今日,來自各國各族、人數達330多萬的耶和華見證人正在普世210個國家地區裏享有這種團結及種族和諧。然而,這些人仍是不完美的。他們當中有些人可能很難完全克服種族偏見的難題,雖然他們自己並不察覺。他們可以怎樣克服這個難題呢?我們會在下篇文章討論這個問題。文章裏提出的有益忠告乃來自大公無私的上帝耶和華所感示的話語。
你會怎樣回答?
◻ 你何以説耶和華運用以色列人一事並不表示他偏心?
◻ 有甚麽證據證明耶穌並不懷有種族偏見,也不偏待人?
◻ 彼得怎樣獲得幫助使他看出“上帝是不偏待人”的?
◻ 雖然在今日的世界裏不同的種族未能和諧共處,但有甚麽顯示團結的預言現正獲得應驗?
[第10頁的圖片]
使徒保羅告訴雅典人,上帝“造出萬族的人,住在全地上”
[第12頁的圖片]
耶穌絶沒有偏待人,他在叙加城附近的雅各井旁向一個撒瑪利亞婦人作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