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上帝是不偏心的」
耶穌的門徒開始向沒有受割禮的外族人傳道
1-3.彼得看見甚麽異象?為甚麽我們要了解其中的含意?
公元36年秋,在約帕這個港口城市裏,彼得在一所近海的房子的平頂上禱告,和暖的陽光照在他身上。他客居在這所房子裏已有好幾天了。房子的主人叫西門,是個皮匠。不是每個猶太人都願意跟這個行業的人住在一起的。a既然彼得願意住在西門的家裏,這或多或少顯示出他對人沒有偏見。不過,關於不偏待人,彼得將會從耶和華那裏學到一個很重要的道理。
2 彼得在禱告期間出了神,看見一個異象。任何一個猶太人看了這個異象都會感到不安。他看見有個東西從天而降,好像一塊布,裏面有各種被法典定為不潔的動物。有聲音吩咐彼得把這些動物宰了吃,彼得回應説:「我從沒吃過污穢不潔的東西。」那個聲音不是一次,而是三次告訴他:「上帝視為潔淨的,你不可以再視為污穢。」(使徒行傳10:14-16)這個異象令彼得很迷惑,但不久他就會明白了。
3 彼得看到的異象有甚麽含意呢?了解這個異象的含意十分重要,因為異象藴含着一項很深刻的真理,説明了耶和華怎樣看人。我們真基督徒必須學會用上帝的觀點看人,才能為上帝的王國作徹底的見證。為了明白彼得所見異象的含意,讓我們看看與此相關的事。這些事確實激動人心。
「常常向上帝懇切祈求」(使徒行傳10:1-8)
4,5.哥尼流是誰?他禱告的時候發生了甚麽事?
4 彼得怎麽也想不到,就在前一天,在約帕以北約50公里的凱撒里亞,有個叫哥尼流的人也看見來自上帝的異象。哥尼流是羅馬軍隊中的一位百夫長,「為人虔誠」。b「他一家都敬畏上帝」,可見他在照顧家人方面也是個好榜樣。哥尼流沒有歸信猶太教,他是個沒有受割禮的外族人。不過,他很憐恤貧困的猶太人,樂意在物質上給他們幫助。他誠心敬奉上帝,「常常向上帝懇切祈求」。(使徒行傳10:2)
5 下午三點左右,哥尼流在禱告時看見一個異象,在異象中天使對他説:「你的禱告,上帝已經聽見了。你常常接濟窮人,他也看到了。」(使徒行傳10:4)哥尼流按照天使的指示派人請使徒彼得來。對這個沒有受割禮的外族人來説,一道一直關着的「大門」即將打開——他將會聽到有關救恩的信息。
6,7.(甲)請舉例説明,人要是誠心尋求關於上帝的真理,上帝就會回應他們的禱告。(乙)從這些事,我們可以得出甚麽結論?
6 今天要是有人誠心尋求關於上帝的真理,上帝也會回應他們的禱告嗎?不妨看看以下事例。在阿爾巴尼亞,有位女士接受了一本《守望台》,其中有篇文章是關於教養兒女的。c她對上門探訪的耶和華見證人説:「真的不敢相信!我剛才還在向上帝禱告,求他幫助我教導女兒,他就派你來了!這篇文章正是我需要的!」這個女士和她女兒都開始學習聖經,後來她的丈夫也開始學習。
7 這只是個别事件嗎?當然不是!類似的事在全球各地經常出現,實在不可能純屬巧合!那麽,我們可以得出甚麽結論呢?第一,人誠心尋求耶和華,上帝就會回應他們的禱告。(列王紀上8:41-43;詩篇65:2)第二,我們的傳道工作有天使支持。(啟示錄14:6,7)
「彼得不知道自己看見的異象是甚麽意思」(使徒行傳10:9-23上)
8,9.上帝通過神聖力量向彼得透露了甚麽?彼得有甚麽反應?
8 彼得還在房頂上,對異象的含意感到「困惑」,就在這個時候,哥尼流派來的人到了。(使徒行傳10:17)既然彼得三次都説他不會吃法典定為不潔的食物,那麽他願意跟這些人到外族人的家裏去嗎?關於這點,上帝通過神聖力量以某種方式令彼得看出他的旨意。彼得聽見有聲音説:「看,有三個人來找你了。下樓跟他們走吧,一點也不用猶豫,因為是我派他們來的。」(使徒行傳10:19,20)彼得看見的異象,無疑使他比較容易順從神聖力量的指引。
9 彼得知道了原來是上帝指示哥尼流派人來找他的,就邀請那幾個外族人進屋,「款待他們」。(使徒行傳10:23上)使徒彼得順從神聖力量,調整了自己的觀點,好順應上帝旨意的新發展。
10.耶和華一向怎樣引導他的子民?我們該問問自己甚麽問題?
10 耶和華一向逐步引導他的子民,直到今天。(箴言4:18)他通過神聖力量指引「忠信睿智的奴隸」。(馬太福音24:45)有時,忠信的奴隸會修正對上帝話語的理解,或調整組織的某些程序。遇到這些情況,我們該問問自己:「我對這樣的改進有甚麽感覺呢?在這些事上,我有沒有順從上帝神聖力量的引導?」
彼得「吩咐他們……受浸」(使徒行傳10:23下-48)
11,12.彼得抵達凱撒里亞後做了甚麽事?他領會到甚麽道理?
11 彼得在看到異象後的第二天,就動身往凱撒里亞去,同行的有九個人,包括哥尼流派來的三個信使和約帕的「六位[猶太裔]弟兄」。(使徒行傳11:12)當時哥尼流正恭候彼得,而且把親朋好友都叫來了,他們顯然都是外族人。(使徒行傳10:24)彼得抵達凱撒里亞後,做了一件他以往絶不會做的事:進入一個沒有受割禮的外族人的家!彼得解釋説:「你們很清楚,猶太人無論跟外族人來往,還是拜訪外族人,都是違反猶太人法律的。可是上帝已經對我説,不可以把任何人視為污穢不潔。」(使徒行傳10:28)現在彼得終於領會到,之前看見的異象不是要告訴他不該禁戒某類食物,而是要告訴他不該「把任何人[包括外族人]視為污穢不潔」。
12 在場的人熱切期待聽彼得講話。哥尼流説:「現在我們都在上帝面前,想要聽耶和華吩咐你説的一切。」(使徒行傳10:33)想想看,要是你聽見一個想學習聖經的人這樣説,你會有甚麽感覺!接着,彼得就開口説出這句振奮人心的話:「現在我真的看出,上帝是不偏心的,無論哪個國族的人,只要敬畏他,做對的事,他都接納。」(使徒行傳10:34,35)彼得領會到,上帝怎樣看一個人並不取決於這人的種族、國籍或其他外在因素。於是,彼得就為耶穌作見證,講述耶穌的傳道工作、死亡和復活。
13,14.(甲)公元36年哥尼流和其他外族人的歸信有甚麽重大意義?(乙)為甚麽我們不該以貌取人?
13 接着,一件前所未有的事發生了——「彼得還在講話的時候」,神聖力量就降在這些「外族人」身上。(使徒行傳10:44,45)這是聖經唯一一次記載神聖力量在人受浸以前就傾注下來。彼得看出人領受神聖力量是受上帝認可的明證,於是「吩咐他們[在場的外族人]……受浸」。(使徒行傳10:48)當時是公元36年,這些外族人的歸信,標誌着上帝特别眷顧猶太人的時期已經結束。(但以理書9:24-27)彼得帶頭向外族人作見證,用了第三把(也是最後一把)「王國的鑰匙」。(馬太福音16:19)這把鑰匙為沒有受割禮的外族人打開機會之門,讓他們成為受神聖力量任命的基督徒。
14 今天,我們作為王國宣揚者都明白「上帝是不偏心的」。(羅馬書2:11)他的旨意是「要各種各樣的人都能得救」。(提摩太前書2:4)所以,我們絶不該以貌取人。我們的任務是為上帝的王國作徹底的見證,這意味着我們要向所有人傳道,不管他們屬於甚麽種族或國家,有甚麽樣的外表或宗教背景。
「大家……就不再有異議……讚美上帝」(使徒行傳11:1-18)
15,16.為甚麽有些猶太裔基督徒跟彼得爭辯?彼得怎樣解釋自己所做的事?
15 彼得無疑很想匯報發生了甚麽事,就上耶路撒冷去。顯然,他還沒有抵達,耶路撒冷的信徒就已經風聞沒有受割禮的外族人也接受了上帝的話語。彼得到達後不久,「支持割禮的人就開始批評他」。這些人感到很不安,因為彼得「進了沒有接受割禮的人家裏,跟他們一起吃飯」。(使徒行傳11:1-3)爭論之所以發生,並不是因為那些猶太裔基督徒認為外族人不可以做基督徒,而是因為他們極力主張外族人必須遵守摩西法典——包括接受割禮——才可以崇拜耶和華。很明顯,有些猶太裔基督徒仍然放不下摩西法典。
16 彼得怎樣解釋自己所做的事呢?使徒行傳11:4-16記述,彼得提出了四個證據,證明整件事都得到上帝的指引。這四個證據是:(一)他看到的異象(4-10節);(二)上帝通過神聖力量給他的吩咐(11,12節);(三)天使探訪了哥尼流(13,14節);(四)神聖力量降在外族人身上。(15,16節)最後,彼得提出了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既然上帝無償給他們[外族信徒]同樣的恩賜[神聖力量],就像給我們這些相信主耶穌基督的人一樣,我是誰,怎麽能阻攔上帝呢?」(使徒行傳11:17)
17,18.(甲)為甚麽説,彼得的證言為某些猶太裔基督徒帶來考驗?(乙)保持會衆的團結為甚麽有時並不容易?我們應該問問自己甚麽問題?
17 彼得的證言為那些猶太裔基督徒帶來重大的考驗。他們能不能放下一切偏見,把這些新受浸的外族人視為弟兄姊妹呢?聖經告訴我們:「大家[使徒和其他猶太裔基督徒]聽見這些話,就不再有異議了。他們讚美上帝,説:『這樣看來,上帝也讓外族人有機會悔改而得到生命了。』」(使徒行傳11:18)這種積極的態度維護了會衆的團結。
18 今天,參與正確崇拜的人「是從所有國族、部族、民族、語言來的」,這意味着,很多會衆都由不同種族、文化和背景的人所構成。(啟示錄7:9)因此,要保持團結有時並不容易。我們應該問問自己:「我心裏是不是一絲偏見都沒有呢?我有沒有下定決心,絶不讓這個世界上引起分裂的種種因素,無論是國家主義、部族主義、種族主義還是文化優越感,影響我對待基督徒弟兄姊妹的方式呢?」請想想第一批外族人歸信幾年之後,彼得(磯法)做了甚麽事呢?由於其他人對外族的基督徒有偏見,彼得為了迎合他們,就「跟外族人分開」,結果保羅不得不糾正他。(加拉太書2:11-14)我們要不斷保持警覺,以免掉進偏見的網羅。
「許多人都成為信徒」(使徒行傳11:19-26上)
19.在安提阿,猶太裔基督徒開始向誰傳道?成果如何?
19 耶穌的門徒有沒有開始向沒有受割禮的外族人傳道呢?請留意後來在叙利亞的安提阿所發生的事。d這個城有很多猶太人,而當地的猶太人跟外族人之間一向相安無事,這對於向外族人傳道比較有利。由於這緣故,安提阿的一些猶太裔基督徒開始向「説希臘語的人」宣揚耶穌的好消息。(使徒行傳11:20)他們的傳道對象不僅是説希臘語的猶太人,也包括沒有受割禮的外族人。耶和華賜福給他們,使他們的工作取得成果,於是有「許多人都成為信徒」。(使徒行傳11:21)
20,21.巴拿巴怎樣表現謙虛?在傳道工作方面,我們可以怎樣效法他表現謙虛?
20 為了好好照料安提阿這片莊稼已熟的田地,耶路撒冷的會衆派巴拿巴到那裏去。可是,響應真理的人實在太多了,顯然巴拿巴無法獨自照顧。誰可以協助巴拿巴呢?就是掃羅了。因為他被耶穌揀選做為列國的人服務的使徒,所以他是最佳人選。(使徒行傳9:15;羅馬書1:5)那麽,巴拿巴會不會把掃羅當成對手呢?當然不會!巴拿巴十分謙虛,他主動到大數去尋找掃羅,找到了,就帶他到安提阿來幫忙。有一整年,他們一起鼓勵當地的會衆。(使徒行傳11:22-26上)
21 在執行傳道職務方面,我們可以怎樣表現謙虛呢?謙虛意味着承認自己的能力限度。我們所有人的長處和能力都各有不同。比如説,有些人可能很擅長做非正式見證或逐家逐户傳道,卻不擅長續訪對聖經感興趣的人或建立聖經課程。如果你想在傳道工作的某個方面有所改進,不妨請教别人。你主動這樣做,就會在傳道工作上有更大的成效和喜樂。(哥林多前書9:26)
送救濟物資(使徒行傳11:26下-30)
22,23.安提阿的弟兄怎樣表現弟兄之愛?今天上帝的子民當中有甚麽類似的情形?
22「在上帝指引下,門徒首次被稱為基督徒」,是在安提阿開始的。(使徒行傳11:26下)這個受上帝認可的名字很貼切,説明基督徒在生活方式上以基督為模範。隨着越來越多的外族人成為基督徒,猶太裔和外族的信徒之間有沒有培養出弟兄之情呢?請看看以下事例。大約公元46年發生了一場嚴重的饑荒。e在古代,一旦發生饑荒,窮人就深受其害,因為他們沒有積蓄,沒有存糧。猶地亞有很多猶太裔基督徒顯然都很窮,這次饑荒期間,他們缺乏生活必需品。安提阿的弟兄——包括外族基督徒——知道了他們的需要,就「捐出救援物資,送給猶地亞的弟兄」。(使徒行傳11:29)這是多麽真摯的弟兄之愛!
23 今天,上帝的子民也是這樣。不論是外地還是本地的弟兄陷於困境,我們都樂於伸出援手。每當有颶風、地震或海嘯等天災發生,分部委員會就會迅速成立救災委員會,照顧受災的信徒。這一切救援行動充分表明,在我們整個基督徒團體當中,大家確實彼此相愛、親如兄弟。(約翰福音13:34,35;約翰一書3:17)
24.我們怎樣做就是把彼得所見異象的含義謹記在心?
24 彼得在約帕那所房子的平頂上看見的異象意義深遠,作為真正的基督徒,我們會把這個異象的含義謹記在心。我們崇拜的上帝是不偏心的。他要我們為他的王國作徹底的見證,這意味着不論别人是甚麽種族、國籍或社會地位,我們都要向他們傳道。因此,我們要下定決心給所有願意聽的人提供機會,讓他們可以響應上帝王國的好消息。(羅馬書10:11-13)
a 有些猶太人看不起皮匠,因為這個行業的人經常都要接觸動物的屍體、毛皮,以及其他令人厭惡的物料。人們認為皮匠不宜去聖殿,而且他們工作的地方必須距離城鎮至少50肘尺(22米)。西門的家之所以「在海邊」,也許跟上述原因有關。(使徒行傳10:6)
c 這篇文章題名為〈教養兒女——可靠的指南〉,載於2006年11月1日刊4-7頁。
e 猶太歷史學家約瑟夫斯曾提到,克勞狄皇帝在位期間(公元41-54年)的這場「嚴重的饑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