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他們不屬世界」
以大部分而言,現代宗教已不折不扣成為世界的一部分;因此,它們參與世俗節日的慶祝,也反映出屬世的國家主義精神。對於這項事實,教士們往往直認不諱,許多教士更歡喜見到這種情形。可是,耶穌論及他的真正跟從者的話卻與此有如霄壤,他說:「他們不屬世界,正如我不屬世界一樣。」——約翰福音17:16。
在這方面,耶和華見證人的記錄顯示什麼呢?他們能否提出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他們的確不屬世界?
對同胞所懷的態度
早期的聖經研究者深深意識到,真正的基督徒是不屬世界的。《守望台》解釋,因為上帝已使基督手下從靈而生的跟從者成聖,好在屬天的王國中有分,上帝的這項行動把他們與世人分別開來。雜誌進一步指出,基督徒有義務要摒棄世界的精神——它的目標、野心、希望,以及它那自私的行事方式。——約翰一書2:15-17。
這樣的立場有影響到聖經研究者對不同信仰的人所懷的態度嗎?可以肯定的是,他們並沒有成為離群索居的隱士。然而,真正實踐聖經教訓的人卻不會為了贏得世人的友誼,便採納他們的生活方式。《守望台》指出,聖經勸勉上帝的僕人應當「向眾人行善」。此外,雜誌也勉勵基督徒,即使受人逼迫,也要努力抗拒報復之心。反之,正如耶穌曾說,他們應當『愛他們的仇敵』。(加拉太書6:10;馬太福音5:44-48)雜誌特別敦促他們,務要留意與人分享有關上帝的拯救安排的寶貴真理。
可以理解的是,他們的行事為人會被世人視為與眾不同。可是,若要不屬世界,所牽涉到的事卻較此多得多。
與大巴比倫保持分離及與之有別
若要不屬世界,聖經研究者就必須不屬於世上的各宗教制度,因為這些制度深深捲入世俗的事務裡,並且吸收了許多源於古巴比倫的信仰和習俗。古巴比倫乃是純真崇拜的長期仇敵。(耶利米書50:29)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有數十年之久,聖經研究者已一直把基督教國各種教義的異教根源揭發出來。這些教義包括三位一體、靈魂不死、地獄永火等。他們把各教會為了謀求私利而試圖操縱政府的醜惡記錄揭露出來。鑑於基督教國所採納的謬誤道理與習俗,聖經研究者看出這個組織是屬於『大巴比倫』的。(啟示錄18:2)他們指出,基督教國將錯謬與真理摻雜,用半冷不熱的基督教與徹頭徹尾的世俗精神混和,因此聖經將其稱為「巴比倫」(意即「混亂」)實在名副其實。他們呼籲所有愛戴上帝的人都從速逃離「巴比倫」。(啟示錄18:4)為了這緣故,在1917年12月及1918年年初,他們把1000萬份題名為「巴比倫的傾倒」的The Bible Students Monthly(《聖經研究者月刊》)分發出去。這份月刊把基督教國的真面目毫不留情地加以揭露。因此,教士們對聖經研究者恨之入骨,於是便利用戰時的歇斯底里企圖把他們的工作一舉消滅。
從大巴比倫出來自然牽涉到脫離一切提倡她的謬誤主張的組織。雖然有多年的時間,聖經研究者把各教會中自謂奉獻了給上帝和相信贖價的人視作基督徒弟兄,這時他們卻毅然採取果敢的行動。聖經研究者除了透過書面通知基督教國各教會將他們的會籍取消之外,若是可能,有些人更把退出信在教會的集會中公開宣讀出來。若無法這樣行,他們便可能將退出信——措辭溫和,但卻含有一個適當的見證——寄一份副本給教會的每個教友。
他們有沒有同時留意避免把這些組織不敬虔的習俗與行為帶走呢?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的一段時期,情勢究竟如何?
宗教應當參與政治嗎?
在政治舞台上,許多大國的領袖因為跟天主教會或基督新教的教會有密切關係,很久以來一直聲稱他們的統治權是『神授』的;他們以上帝王國的代表自居,認為他們享有上帝的特殊恩寵。教會為政府祝福,政府則為教會撐腰以示報答。聖經研究者有在這方面步教會的後塵嗎?
絕沒有。他們沒有效基督教國之尤;反之,他們努力學習耶穌基督和使徒的教訓,並效法他們的榜樣。他們對聖經所作的研究顯示什麼呢?早期的守望台出版物透露,他們深知耶穌在羅馬總督本丟·彼拉多面前受審時答道:「我的國不屬這世界。」至於耶穌自己所擔任的角色,他告訴總督說:「我為此而生,也為此來到世間,特為給真理作見證。」(約翰福音18:36,37)聖經研究者知道耶穌的確在這項使命上克盡厥職。有一次,魔鬼以萬國和世上的一切榮華引誘耶穌,他卻斷然拒絕接受魔鬼的提議。另一次,民眾試圖擁立耶穌為王,他卻暗自退去。(馬太福音4:8-10;約翰福音6:15)聖經研究者沒有漠視一件事實:耶穌將魔鬼稱為「世界的王」,也聲明魔鬼『在他裡面是毫無所有的』。(約翰福音14:30)他們清楚看出,耶穌並沒有試圖為自己或門徒在羅馬的政治制度中謀取一席地位;相反,他專注於向人宣揚「上帝國的福音」。——路加福音4:43。
相信這些載於上帝話語中的教訓有促使見證人對政府權威表示不敬嗎?絕沒有。反之,這幫助他們明白何以統治者們所面對的難題如此難以應付,何以世上有這麼多不法的事,以及何以政府改善民生的種種計劃時常屢試屢敗。他們的信仰使他們能夠在面對艱辛時保持忍耐,因為他們深信上帝會在他所定的時間通過他的王國帶來永久的舒解。當時聖經研究者已看出,羅馬書13:1-7所說的『在上有權柄者』是指世俗的統治者而言。有鑑於此,他們鼓勵人尊敬政府的官員。C.T.羅素在《新的受造物》(1904年出版)一書中討論羅馬書13:7時聲稱,真正基督徒「應該是最真心承認世上政府權威的人;除非法律與上帝的要求和誡命有所抵觸,否則他們也是最奉公守法的一群人。在我們這時代,世上的統治者很少會因為人承認有一位至尊的造物主,絕對效忠於他的命令,就加以非議。故此,[真正的基督徒]應當屬於當代最奉公守法的公民之列——他們不惹事生非,不愛爭吵,也不吹毛求疵。」
作為基督徒,聖經研究者知道他們應該致力於宣揚上帝王國的工作。正如《聖經的研討》第一卷表明:「我們若要盡忠職守,就根本不會有時間和願望去參與現行政府的政治事務。」
至相當程度,他們在這方面與早期基督徒十分相似。奧古斯塔斯·尼安德在《最初三個世紀的基督教與教會歷史》一書描述早期的基督徒說:「基督徒與國家保持分離。……觀察者不得不承認,基督教看來能夠以最純潔的方式對平民的生活產生影響,就是不斷將神聖之感灌輸給國家的公民。」
世界若投入戰爭
在普世各地,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有關的事件對一切以基督徒自居的人構成了嚴峻的考驗,顯明他們是否真正名副其實。至那時為止,這是有史以來最恐怖的戰爭;差不多全世界的人均以某種方式被捲進戰爭的漩渦中。
雖然梵蒂岡對同盟國表示同情,教皇本尼狄克十五世卻試圖擺出一副中立的姿態。可是,各國的天主教教士和基督新教牧師並沒有保持中立。論到當時美國的情勢,雷·艾布拉姆斯博士在《教士舉槍致敬》一書中寫道:「各教會同聲相應,達到宗教史上前所未見的地步。……[教會]領袖們毫不猶豫地按照戰時的需要徹底組織起來。在宣戰之後二十四小時,美國基督教會聯會已定下計劃提供最徹底的合作。……以吉本斯樞機主教為主席的天主教國家戰事委員會則在十四位大主教指揮下,把羅馬天主教會組織起來提供類似的服務,由此表明他們也對大戰全力支持。……許多教堂甚至比政府所要求的還賣力得多。它們變成了軍隊的徵募站。」聖經研究者又如何?
雖然他們盡力按照他們認為蒙上帝喜悅的方式行事,他們卻並非由始至終均嚴守中立。像當時其他一般以基督徒自居的人一樣,他們相信按照英文《英王詹姆斯譯本》所用的措辭,「較高的權威」都是「上帝所設立的」。結果他們的行動受到這項信仰所影響。(羅馬書13:1)因此,《守望台》遵照美國總統所作的宣布,籲請聖經研究者參加1918年5月30日為大戰結局所舉行的祈禱日。a
在大戰期間,個別的聖經研究者所處的情勢各異,他們處理這些情勢的方式也各有不同。有些人覺得,既然基督徒有義務服從『在上有權柄者』,意即世俗的統治者們,他們便拿起刀槍上陣作戰。然而他們也記得聖經說:「不可殺人。」於是他們只是朝天開火,或者只是試圖把武器從敵人手中擊落。(出埃及記20:13)有少數人,例如意大利的雷米焦·坎米納特,則拒絕穿上軍服。當時意大利政府並不容許那些因良心的緣故不願參戰的人享有免役的特權。在經過五次審訊之後,坎米納特被關進監牢和精神病院中,可是他仍然緊守信仰,下定決心,毫不動搖。在英國,有些申請免役的人被派擔任重要的公職,或在非戰鬥部隊中工作。還有一些人,例如普賴斯·休斯,則置生死於度外,繼續嚴守中立。
至少到那時為止,以整體而言,聖經研究者的記錄與早期基督徒的榜樣尚未完全一致。E.W.巴恩斯在《基督教的興起》一書中描述早期的基督徒說:「對現有一切資料所作的仔細查考顯示,直至馬可·奧勒利烏斯[公元161-180年的羅馬皇帝]的時代,沒有任何基督徒成為兵士,也沒有任何兵士在成為基督徒之後繼續留在軍隊中。」
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有另一種形勢出現,迫使各宗教團體表明立場他們究竟效忠於誰。
上帝王國的政治表現?
1919年6月28日,各國在法國的凡爾賽宮簽訂了把國聯盟約包括在內的和約。甚至在和約尚未簽訂之前,美國的基督教會聯會已公開宣稱這個聯盟將會是「上帝的王國在地上的政治表現」。美國參議院從各宗教團體接獲排山倒海而來的信件,催促它認可國聯盟約。
耶和華見證人並沒有一窩蜂地跟著這樣行。1919年9月7日,甚至在和約(在10月)批准之前,J.F.盧述福已在美國俄亥俄州杉樹角發表了一個演講,指出苦難人類的惟一希望絕不是國際聯盟,而是上帝親手創建的王國。即使人為的聯盟對於改善民生也許有點幫助,聖經研究者也絕不會背棄上帝自己的王國,轉而接受一個由政客所設立,受教士所祝福的權宜之計。相反,他們致力於執行一項普世的見證工作,把上帝立基督耶穌為統治者的王國傳遍天下。(啟示錄11:15;12:10)正如1920年7月1日的《守望台》(英文)解釋,這便是耶穌在馬太福音24:14所預告的工作。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基督徒再次面對一個類似的爭論。這次,事情所涉及的是國聯的繼承者聯合國。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正方興未艾。耶和華見證人從聖經的啟示錄17:8看出,這個國際和平組織會再度興起,但同樣無法帶來恆久的和平。當時的守望台社社長N.H.諾爾在名為「和平——能夠持久嗎?」的大會演講中把這項發展加以闡明。耶和華見證人無畏地把他們對世界情勢的這種看法廣為宣揚。另一方面,天主教、基督新教以至猶太教的領袖們都實際參與1945年於三藩市舉行的聯合國憲章審議過程。目擊這些世事發展的人可以清楚看出,哪些人想「與世俗為友」,以及哪些人正表明自己是耶穌的真正門徒,竭力遵守基督徒「不屬世界」的原則。——雅各書4:4;約翰福音17:14。
在緊守基督徒中立方面留下輝煌記錄
在基督徒與世界的關係上,雖然耶和華見證人很快看出某些爭論的癥結所在,其他一些問題則需要較久的時間才能看清楚。然而,當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劍拔弩張之際,1939年11月1日的《守望台》(英文)刊載了一篇意義重大的文章,幫助見證人體會到基督徒中立的含義。文章指出,基督耶穌的跟從者在上帝面前有義務要全心效忠於他和他的王國(神治國)。他們應為上帝的王國而非為世界祈求。(馬太福音6:10,33)既然耶穌已揭露世界的隱形統治者是誰(約翰福音12:31;14:30),文章所作的推理是,一個效忠上帝王國的人又怎能在世界的派系糾紛中偏袒任何一方呢?耶穌豈不是論及他的跟從者說,「他們不屬世界,正如我不屬世界一樣」嗎?(約翰福音17:16)基督徒所採取的中立立場並不是一般世人所能理解的。可是,耶和華見證人會切實遵守中立的原則嗎?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見證人的中立受到嚴峻的考驗,特別以德國的見證人為然。歷史家布賴恩·鄧恩寫道:『耶和華見證人與納粹主義是水火不相容的。納粹黨反對他們的主要理由是他們在政治上嚴守中立。這意味到沒有任何信徒會拿起武器,擔任政治性的職位,慶祝公眾節日或作出任何表示效忠的舉動。』(《教會對大屠殺的反應》,1986年)保羅·約翰遜在《基督教歷史》一書中補充說:「有許多人因為拒絕服兵役而被判處死刑。……有些則被投進達豪集中營或精神病院裡。」在德國究竟有多少見證人被監禁呢?德國的耶和華見證人後來報導,共有6262人被捕,其中有2074人被關進集中營裡。世俗作家所引錄的數字通常較高。
英國規定男女均必須服兵役,但是法律允許人申請免役;然而,許多法庭卻拒絕讓耶和華見證人享有這項特權。法官加諸他們身上的刑期加起來超過600年。至於美國,有數以百計的耶和華見證人以基督徒服事者的身分獲准免役。在另一方面,有4000多名見證人被拒按徵兵法案得享免役,結果被捕並判處最高達五年的監禁。在環球各地,耶和華見證人均堅守同一的基督徒中立立場。
可是,他們在中立方面所受的考驗並沒有隨著大戰結束而終止。即使在1939-45年間爆發的危機總算告一段落,其他的衝突卻接踵而至。甚至在較為平靜的日子裡,許多國家依然維持徵兵制度。身為基督徒服事者,耶和華見證人若不獲准免役,便繼續受到坐牢的待遇。1949年,約翰·楚卡里斯和喬治·奧菲納迪斯由於不肯拿起武器殘殺同胞,竟遭希臘政府判處死刑。在希臘,耶和華見證人所遭受的(各種)待遇往往十分苛酷不仁,以致後來歐洲理事會(人權委員會)試圖運用它的影響力為見證人說項。可是,由於希臘正教會所施的壓力,直至1992年為止,理事會雖然多次提出勸諭,除了少數例外,都一概被人以狡計抵消了。然而,有些政府卻看出,為了耶和華見證人緊守衷誠的宗教信仰而處罰他們,實在說不過去。到1990年代,有若干個國家,諸如瑞典、芬蘭、波蘭、荷蘭及阿根廷,政府已不再強迫活躍的見證人服兵役,也不要求他們參與替代性的國民服務。雖然如此,政府仍然仔細審查每個案例。
在一處復一處地方,耶和華見證人均須面對使他們的基督徒中立受到威脅的情況。在拉丁美洲、非洲、中東、北愛爾蘭以及其他地方,當權的政府時常受到革命勢力的猛烈反對。結果,政府與反對勢力均向耶和華見證人大施壓力,要迫使他們予以積極的支持。然而,耶和華見證人卻始終嚴守中立。有些人因此慘遭毒打,甚至被處決。可是,在另一方面,耶和華見證人所緊守的真正基督徒中立立場時常贏得了雙方官員的尊重,結果他們得以不受干擾地繼續執行宣講耶和華王國好消息的工作。
在1960和1970年代,馬拉維政府下令,所有公民都必須購買黨員證以表明他們是執政黨的黨員;這使見證人的中立立場受到嚴酷的考驗。耶和華見證人看出這樣行是與他們的基督徒信仰背道而馳的。結果他們歷盡前所未見的殘暴虐待和迫害。成千上萬的人被迫逃亡國外,後來有很多人被強行遣返,回到國內遭受更多的兇殘對待。
可是,即使受到猛烈迫害,耶和華見證人卻沒有憤然反抗。他們的信仰絕不會危害任何政府。與他們大異其趣的是,世界教會聯會曾資助各種革命活動,天主教的教士們則大力支持游擊隊。可是,若有任何耶和華見證人參加顛覆政府的活動,就與背棄信仰無異了。
誠然,耶和華見證人相信一切人為政府均會被上帝的王國鏟除。這其實是聖經在但以理書2:44所公開宣布的事。然而,正如見證人指出,建立這個王國的不是任何凡人;相反,聖經宣布說:「天上的上帝必另立一國。」與此一致地,他們指出聖經並沒有說上帝授權給人去消滅人為的統治,以便為上帝的王國鋪路。耶和華見證人意識到,真正基督徒的任務是要從事傳道和教人的工作。(馬太福音24:14;28:19,20)由於他們尊重上帝的話語,記錄顯示他們當中從沒有人曾試圖推翻世上任何形式的政府,也從沒有人暗謀傷害任何政府官員。意大利的《新聞報》論及耶和華見證人說:「他們是任何國家所能擁有的最忠貞的公民:他們不逃稅,也不試圖為了自己的利益避免遵守一些對他們造成不便的法律。」然而,由於他們意識到事情在上帝眼中的嚴重性,他們每個人都決心「不屬世界」。——約翰福音15:19;雅各書4:4。
國徽被奉為崇拜對象
隨著希特勒在德國得勢,一股愛國主義的狂潮席捲全球。為了把人民嚴密組織起來,政府強迫人民參加各種愛國儀式。在德國,當局要求人人都作出特定的敬禮手勢,同時高呼:「希特勒是救星!」這個口號表示,呼喊的人將希特勒視為救主;換句話說,人民的一切希望都有賴於他的領導。但耶和華見證人卻無法同意這樣的想法。他們深知崇拜是惟獨屬於耶和華的,而且他已把耶穌基督立為人類的救主。——路加福音4:8;約翰一書4:14。
甚至在希特勒成為德國的獨裁者之前,耶和華見證人已在《王國——世界的希望》(1931年發行)這本冊子裡回顧聖經中有關但以理先知的三個英勇希伯來同伴在巴比倫的事跡。當時國王下令,人民一聽見奏樂之聲響起,就要向一個金像俯伏下拜。但這幾個忠貞的希伯來人卻拒絕妥協。耶和華最後把他們拯救出來,從而表明他嘉許他們的立場。(但以理書3:1-26)冊子指出,現代的各種愛國儀式使耶和華見證人的忠貞也面對類似的挑戰。
強迫人民參加愛國儀式的風氣逐漸從德國蔓延開去。1935年6月3日,在美都華盛頓舉行的大會中,J.F.盧述福應邀就校內舉行敬旗禮一事發表評論。他大力強調對上帝保持忠貞的問題。數月後,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林恩市,八歲大的小卡爾頓·B·尼科爾斯拒絕向美國國旗敬禮及唱愛國歌曲,這件事在全美的報章受到廣泛報導。
為了解釋這件事,10月6日盧述福弟兄在電台發表了一個名為「論敬旗禮」的演講,他說:「對許多人來說,對國旗敬禮僅是一種沒有多大意義的儀式。可是,對那些衷誠按照聖經觀點去看這件事的人來說,敬禮的行動卻含有深長的意義。
「國旗是代表顯形統治勢力的象徵。試圖奉法律之名迫使一個公民或其子女向任何物件作敬禮,或唱所謂的『愛國歌曲』,是完全不公平和不對的。政府制定和執行法律,本是要制止人公然罔顧法紀,危害他人,而不是要用來強迫人民做違背良心的事;特別是人民的良心若受耶和華上帝的話語所指引的,強迫人違反良心就更不對了。
「這個男孩拒絕向國旗敬禮,而是僅沉默地站立;這樣的行動根本不會危害任何人。一個人若衷誠相信上帝禁止人向國旗敬禮,別人若試圖強迫他違背上帝的話語,也違背他自己的良心,去向國旗敬禮,那就會對這個人造成極大傷害了。不論是否按法律來看,國家都無權使人民受到傷害。」
與此同時,社方在1935年出版了一本名為Loyalty(《忠貞》)的冊子,其中也有解釋耶和華見證人所採取的立場是以什麼理由為根據的。冊子向讀者指出以下幾節經文:出埃及記20:3-7,這段經文吩咐人應當惟獨崇拜耶和華,上帝的僕人不可為天上地下的任何物體作像,向之下拜;路加福音20:25,基督耶穌吩咐人將凱撒的物還給凱撒,但同時必須將上帝之物歸給上帝;使徒行傳5:29,使徒們堅決聲明:「服從上帝過於服從人,是應當的。」(《新譯》)
在美國,關於強迫人向國旗敬禮是否正當的問題,最後被呈交給法庭審理。1943年6月14日,美國最高法院推翻了本身的原判,在「西弗吉尼亞州教育部對巴尼特」一案中裁定,強迫人對國旗敬禮違反了國家憲法所保障的自由。b
涉及國家主義儀式的爭論絕非僅限於在德國和美國發生。在南北美洲、歐洲、非洲及亞洲各地,耶和華見證人雖然在國旗敬禮或類似的儀式進行期間尊重地站立,他們仍然由於不肯參與其事而受到殘酷的逼迫。他們的子女遭人毒打,有許多被逐出校。呈上法庭的案子不勝枚舉。
可是旁觀者不得不承認,一如在許多問題上,耶和華見證人所採取的立場與早期的基督徒十分相似。但正如《美國國民性》一書指出:「對圖拉真與普林尼來說,[羅馬帝國的]基督徒不肯向皇帝獻祭的理由令他們百思不解;對絕大多數的人來說……見證人的反對理由亦同樣令人費解。」這乃是意料中的事,因為像早期的基督徒一樣,耶和華見證人對各事的看法是以聖經原則而非以世俗觀點為根據的。
清楚申明立場
耶和華見證人為了嚴守基督徒的中立而忍受嚴峻考驗多年之後,《守望台》(英文)在1979年11月1日刊再次重申他們的立場。文章同時解釋個別的見證人採取立場的理由何在,說:「對上帝的話語作過一番勤懇、深入的研究之後,這些年輕的基督徒自行作出決定。這項決定並不是別人為他們作的。相反,他們根據自己那受過聖經薰陶的良心,作出一項個人的決定。他們所作的決定是,他們絕不會仇視或以暴力傷害異國的人類同胞。不錯,他們深信以賽亞所作的著名預言,並且決心要按之而行:『他們要將刀打成犁頭,把槍打成鐮刀。這國不舉刀攻擊那國;他們也不再學習戰事。』(以賽亞書2:4)這些來自萬國的青年人正在如此行。」
在見證人為了緊守基督徒中立而飽受考驗的時期中,組織對羅馬書13:1-7有關『在上有權柄者』的經文作了一項重新檢討,從而能夠就見證人與世俗政府的關係作出更清晰的聲明。這項聲明刊載於1963年6月1日,6月15日及7月1日刊(英文版,1962年11月1日,11月15日及12月1日刊)的《守望台》中,後來在1990年12月1日刊(英文版,1990年11月1日刊)再次加以重申。這些文章強調耶和華乃是「至高者」,同時指出世俗統治者便是『在上有權柄者』。但世俗的統治者僅在與其他人類的關係上,而且只在上帝容許他們於現存事物制度中運作的範圍內,才操有『較高的權柄』。文章同時指出,基督徒必須本著良心尊榮這些世俗掌權者;在一切與上帝的律法和基督徒受過聖經薰陶的良心沒有抵觸的事上,他們都應當對這些統治者表現順服。——但以理書7:18;馬太福音22:21;使徒行傳5:29;羅馬書13:5。
由於切實緊守聖經的標準,耶和華見證人以不附和世俗聞名於世。他們的立場使人想起早期基督徒所立的榜樣。
世人慶祝節日之際
除了摒棄一切源於異教的道理之外,耶和華見證人也不遵守許多受到異教污染的習俗。可是曾有一度,他們並沒有對某些節日作出所需的仔細考查。其中一個例子是聖誕節。
甚至守望台社紐約布洛克林總部伯特利之家的成員,也曾一度每年慶祝這個節日。雖然曾有多年時間,他們已意識到12月25日其實並不是耶穌的生辰,但當時他們的想法是:這個日期久已被視為救主降生的日子;再者,在任何日子向別人行善都是對的。然而,在作過進一步的查考之後,總社的成員以及英國和瑞士分社的工作人員都決定停止慶祝聖誕節。因此,自1926年以來,他們便再沒有慶祝聖誕節了。
總社的成員R.H.巴伯曾就聖誕節和各種有關習俗的起源,以及這個節日所產生的果子,作了一項深入詳盡的研究,後來更將研究結果在電台的廣播節目中加以陳述。這些資料也在1928年12月12日刊的《黃金時代》中刊登出來。文章把聖誕節那羞辱上帝的起源徹底揭發出來。自那時以來,聖誕節各種習俗的異教起源已成為眾所周知的事,但因此便願意改變生活方式的人實在寥寥無幾。在另一方面,耶和華見證人卻樂於作出所需的調整,以求成為耶和華手下更蒙悅納的僕人。
當時顯明出來的事實包括:一般人對於慶祝耶穌的誕辰比對於他通過自己的死亡而提供的贖價感興趣得多;在節日期間,醉酒狂歡以及贈送禮物所反映的精神並沒有尊榮上帝;交換禮物的習俗據稱是仿效來朝見耶穌的三王的,但這些人其實是受鬼靈感示的占星家;父母講述聖誕老人的故事等於為兒女立下說謊的壞榜樣;研究者承認,所謂的「聖尼古拉」(即聖誕老人)乃是魔鬼本身的別名;不但如此,正如紐曼樞機主教在《基督教信仰發展史短論》一書中承認,教會所採納的這些節日原本都是「鬼魔崇拜的工具與附屬物」。耶和華見證人一旦獲悉這些事實,便迅速停止參與任何慶祝聖誕的活動。
當然,耶和華見證人也與親友共度美好的時光。可是,他們卻不參加任何與異教神祇有關的節日和慶祝(諸如復活節、新年、五朔節、母親節等)。(哥林多後書6:14-17)像早期基督徒一樣,c他們甚至不慶祝生日。此外,他們懷著恭敬的態度拒絕參與一切紀念政治或軍事大事的慶典,也不參與對民族英雄的尊崇。為什麼呢?因為耶和華見證人不屬世界。
致力於協助同胞
對諸神的崇敬乃是羅馬帝國的社會及文化活動的中心。由於基督徒不肯參與任何受異教神祇所污染的事,人們便認為基督教公然侮辱他們的生活方式。據歷史家塔西佗報導,當時一般人認為基督徒仇視人類。米努齊烏斯·費利克斯在他的著作中也表達類似的感覺,他引述一個羅馬人對他的基督徒朋友說:「表演你不來觀看,巡遊你不來參加。……[你]恨惡這些神聖的慶典。」古羅馬世界的一般人都不了解基督徒。
今天的情形也一樣。許多世人都不了解耶和華見證人。人們也許欽佩見證人緊守崇高的道德標準,但卻認為見證人應該多些參與周遭世界的各種活動,與世人同心協力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可是,那些真正認識耶和華見證人的人卻知道,他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有聖經理由的。
耶和華見證人絕不是獨善其身、與世隔絕的人。相反,他們將一生貢獻出來,按照耶穌基督所立的榜樣協助同胞。他們幫助人認識造物主,也幫助人按照上帝在聖經裡提出的指導方針而生活,從而得以成功地應付生活上的種種難題。他們盡力將聖經的真理與鄰人分享,這些真理具有將人的整個人生觀改變過來的力量。他們信仰的核心便是,他們意識到「這世界……正在消逝」,上帝行將介入人類的事務,把現行的邪惡制度一舉消滅。因此,有一個光明的前途正等待著一切全心信賴上帝王國而不屬世界的人。——約翰一書2:17,《現譯》。
[腳注]
a 《守望台》(英文),1918年6月1日刊,174頁。
b 詳情載於本書第30章,「為好消息辯護,及在法律上加以確立」。
c 奧古斯塔斯·民安德所著的《最初三個世紀的基督教與教會歷史》,190頁。
[第188頁的精選語句]
他們並不離群索居,但卻不會採納世俗的生活方式
[第189頁的精選語句]
他們毅然脫離基督教國的各教會
[第190頁的精選語句]
「基督徒與國家保持分離」
[第194頁的精選語句]
基督徒的中立受到考驗
[第198頁的精選語句]
『這個決定絕不是別人為他們作的』
[第199頁的精選語句]
他們何以停止慶祝聖誕
[第195頁的附欄]
絕沒有對任何政府構成威脅
◆ 美國內布拉斯加奧馬哈的《世界先驅報》在社論中評述耶和華見證人在一個拉丁美洲國家所受到的待遇,說:「若要相信耶和華見證人會對任何政府構成威脅,便要有十分狹隘偏執的想像力才行;沒有任何宗教團體比他們更愛好和平,更不會圖謀顛覆政府;他們但求不受干預地以自己的方式奉行信仰而已。」
◆ 意大利的《的里雅斯特郵報》評論說:「我們應當對耶和華見證人的堅定不移和首尾一貫表示欽佩。與其他宗教相反,他們的團結合一使他們不致奉同一的基督之名對同一位上帝禱告,求他同時祝福一場戰爭中敵對的雙方,也不致為了國家元首或政黨的利益將政治與宗教混合起來。還有一個重要之點是,這些人寧死也不願違背……不可殺人這條誡命!」
◆ 耶和華見證人在捷克斯洛伐克忍受了長達40年的禁制之後,《新自由報》在1990年作了以下的報導:「耶和華見證人的信仰禁止他們用武器殺害同胞,為此他們若非被派到煤礦場工作,便是在牢獄中度過四年的時光。由此可見他們的確具有極大的道德力量。我們可以放心任用這些不自私的人擔任甚至最高的政治職位——可惜我們卻永遠無法令他們接受這些美事。……當然,他們承認政府的權威,可是他們相信,惟獨上帝的王國才能解決人類的一切難題。但是請留意——他們絕不是宗教狂。相反,他們是一心要造福人類的人。」
[第200,201頁的附欄或圖片]
一些被摒棄的習俗
1926年在布洛克林伯特利舉行的聖誕節慶祝乃是最後一次。聖經研究者逐漸意識到,無論是這個節日的起源,還是有關的習俗,都沒有尊榮上帝
有許多年之久,聖經研究者佩戴一個「十字架與王冠」,作為表示身分的胸章;再者,由1891年至1931年,《守望台》的封面均印有這個標誌。可是,《守望台》在1928年強調,將基督徒的身分標明出來的不是任何妝飾的記號,而是我們作為見證人所從事的活動。1936年,《守望台》指出,證據顯示基督其實死於一條直柱上,而非死於一個交叉的十字架上
聖經研究者一度在“Daily Manna”(《每日嗎哪》)這本書中記下各人的生日。可是,他們一旦停止慶祝聖誕節,而且意識到慶祝生日其實給予受造物過度的尊榮(這正是早期基督徒從不慶祝生日的理由之一),便毅然摒棄了這個習俗
有大約35年的時間,牧者羅素以為吉薩大金字塔便是上帝的石頭見證,從而證實了聖經所提及的各段時期。(以賽亞書19:19)可是,後來耶和華見證人看出,埃及的金字塔不可能與純真的崇拜扯上關係,於是便摒棄了這種看法。(可參閱《守望台》[英文],1928年11月15日及12月1日刊)
[第189頁的圖片]
他們將一千萬份單張分發出去
[第191頁的圖片]
有些人拿著槍走上戰場,也有些人像英國的A.P.休斯和意大利的R.坎米納特一樣,拒絕參與戰爭
[第193頁的圖片]
耶和華見證人拒絕承認國際聯盟或聯合國是出自上帝的;反之,他們惟獨宣講基督所統治的上帝王國
[第197頁的圖片]
卡爾頓·尼科爾斯和弗洛拉·尼科爾斯。他們的兒子拒絕向國旗敬禮,頓時成為全國的大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