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
(Star)
譯自希伯來語詞koh·khavʹ(科卡卜),希臘語詞a·sterʹ(阿斯泰)和aʹstron(阿斯特龍),天文學上泛指宇宙間能發光的天體;太陽和月亮是例外,只用專稱。
宇宙浩瀚無邊 地球所屬的星系,一般稱為銀河系。據估計,銀河系的直徑約為10萬光年,像太陽那樣的恆星不下1000億顆。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是半人馬座裏的一顆星,但跟地球的距離仍然超過40萬億公里(25萬億英里)。銀河系固然浩大,但相對於宇宙的1000億個星系,就小巫見大巫了。人類用現代望遠鏡可以觀測到的星系大約有100億個。
知道宇宙之大,星辰之多,以賽亞書40:26的話讀起來就更加力重千鈞了。造物主説:「你們向天舉目吧!這一切是誰創造的呢?是上帝創造的,他率領星辰如領大軍,悉數號召,一一點名呼喚。他能力充沛,力量强大,所以連一顆星都不缺少。」(參看詩147:4)虔誠的詩篇執筆者説:「我看見你指頭所造的天,目睹你陳設的月亮星辰,就想道:凡人算甚麽,你竟惦記他?世人算甚麽,你竟眷顧他?」(詩8:3,4)
壽數 今天,地球上的巨型望遠鏡能接收到億萬光年以外的星星和星系發出的射線,足以説明這些天體已經存在了億萬年,不然的話,這些射線現在還未到達地球。創世記1:1説:「最初,上帝創造了天地」,所説的「天」顯然包括了星星。這跟創世記1:16説上帝在第四個創造時期「造」星星並沒有矛盾,因為「造」(希伯來語詞ʽa·sahʹ阿薩)和「創造」(希伯來語詞ba·raʼʹ巴拉)的意思並不相同。(見創造,創造物)
星星的數目 上帝曾以星辰來比喻數不勝數,説星的數目跟海邊的沙一樣多。(創22:17;15:5;出32:13;另見尼9:23;鴻3:15,16;來11:12)在古代,單憑肉眼觀測到的星辰只有幾千顆,很多人因此認為把星星的數目比作海沙的數目並不恰當。可是,現代的證據卻充分顯示,星辰的數目確實跟地上的沙那麽多,數不勝數。
有趣的是,雖然摩西説上帝已經實現了他對亞伯拉罕所作的應許,使以色列國的人數多如繁星和海沙,但在聖經所記載的人口普查中,卻始終沒有提過全國人口的總數。(申1:10;10:22;28:62)後來,大衛更刻意不統計「二十歲以下人民的數目,因為耶和華應許過要使以色列人多如天上的繁星」。(代上27:23)跟古代其他民族的想法相比,認為繁星數目多不勝數的這個概念是獨一無二的,可見聖經多麽卓越不凡。
秩序井然 聖經清楚指出,宇宙各天體都是井然有序、按一定規律運行的,比如説星辰要聽從命令和「定律」,有「軌道」等等。(耶31:35-37;士5:20;另見猶13)從上帝問約伯的問題可以看出,各星體能按照自然法則組合和運行,而且相對位置保持不變,箇中涉及强大的力量。上帝説:「你能繫緊基瑪星座的結嗎?你能鬆開凱西星座的帶嗎?你能按時領出瑪查魯星座嗎?你能引導艾舒星座和附屬的衆星嗎?你曉得天的律例嗎?你能使地歸於天的權下嗎?」(伯38:31-33;見艾舒星座;凱西星座;基瑪星座;瑪查魯星座)正如《聖經新詞典》説:「聖經由始至終表示,宇宙是完全受理性法則支配的,而且浩瀚無邊,這跟同時代的典型宇宙觀恰恰相反,古人不但認為宇宙沒有規律,而且就只有肉眼能看到的範圍那麽大。」(J.道格拉斯編,1985,1144頁)
現代天文學的研究發現,每顆星的顔色、大小、光度、温度以至密度都不一樣,差别很大。根據這些發現,使徒保羅説每顆星的榮耀都不相同這句話,就顯得特别有意思了。(林前15:40,41)
崇拜星神的民族 儘管中東一帶的古老民族普遍崇拜星神,但上帝的忠僕卻持有聖經的觀點。他們明白,這些天體都不過是受造之物,得按上帝所制定的法則運行,只是光源和時間指標而已,無法支配人類。(創1:14-18;詩136:3,7-9;148:3)摩西警告以色列人不可用任何偶像作為真神耶和華的象徵,並吩咐他們不可跪拜太陽、月亮和星星;「上帝任憑普天下萬民」做的這些事,他們都必須棄絶。(申4:15-20;另見王下17:16;21:5;23:5;番1:4,5)由於信奉異教的民族相信某些星就是他們所拜的某些神,因此奉之為國家的神。阿摩司書5:26中提到叛道的以色列人所拜的撒固和迦温,據説是土星在巴比倫的名稱,司提反引述這節經文時稱之為「星神理番」。(徒7:42,43)巴比倫人熱衷於崇拜星神,但巴比倫被滅時,這些神卻一點都幫不了忙。(賽47:12-15)
耶穌誕生後出現的那顆「星」 耶穌出生後,有幾個從東方(即巴比倫附近一帶)來的「占星術士」去見希律王,後來伯利恆全城的男嬰慘遭殺害。毫無疑問,這些占星術士都不是崇拜真神的人。(太2:1-18;見占星術士)至於他們看到的「星」(希臘語「阿斯泰」)究竟是甚麽,則衆説紛紜。有的説是「彗星」「流星」「超新星」,更多人説是一組行星。不過,無論是甚麽星,按理也不可能剛好停在某所房子上面,讓人認出小孩耶穌住在伯利恆的哪個村莊哪個房子裏。另一點也值得注意:除了這幾個信奉異教的占星術士之外,沒有其他人「看見」那顆星。要知道,占星術是上帝譴責的,而且這些占星術士的來訪也對耶穌十分不利,令這位彌賽亞的生命受到威脅。因此,如果説引導這些占星術士的,其實是企圖阻止上帝有關彌賽亞的旨意實現的惡勢力,不但有可能,而且言之成理。如果這股惡勢力「時常假扮光明的天使」,能「用各樣異能和虛假的神跡異兆」迷惑人,曾利用一條蛇去説話,被耶穌稱為最初的「殺人兇手」,那麽他想讓占星術士「看到」好像星星的物體,引導他們先到耶路撒冷(而非伯利恆)去找一心要鏟除彌賽亞的人,不是輕而易舉嗎?如果説他是整個陰謀的幕後黑手,不是合情合理嗎?(林後11:3,14;帖後2:9;創3:1-4;約8:44)
用做比喻 聖經也以星星做明喻和暗喻,用來比喻人或天使。例如,約瑟在夢裏看見的太陽和月亮代表他的父母,十一顆星則代表他的十一個哥哥。(創37:9,10)約伯記38:7説,上帝奠定大地根基時「晨星」一同歡呼,「上帝的衆子」全都喝彩,就是以「晨星」來比喻「上帝的衆子」或天使。復活後被上帝擢升的耶穌稱自己為「明亮的晨星」,並應許把「晨星」賜給戰勝的人,意思是讓這些門徒跟他一起在天上作王,同享榮耀。(啟22:16;2:26,28;另見提後2:12;啟20:6)耶穌右手上的七顆星象徵七群會衆的「使者」,耶穌就是向他們發出信息的。(啟1:16,20;2:1;3:1)聖經也以星去代表一個「無底深淵的天使」,名叫亞巴頓。(啟9:1,11;見亞巴頓)
以賽亞書14章曾以譏諷的話去形容狂妄自大、野心勃勃的巴比倫王(即尼布甲尼撒所代表的巴比倫王朝),説這顆「明亮之星」(希伯來語heh·lelʹ赫萊)企圖凌駕「上帝手下的星」。(賽14:4,12,13;見明亮之星)在這段經文裏,「星」象徵出自大衛家的猶大諸王。(民24:17)聖經表明,巴比倫帝國征服耶路撒冷後,確曾凌駕於猶大諸王之上。但以理書8章也用過類似的比喻説法,預告未來某霸權的一隻「小角」必踐踏「天上的軍隊」和「星辰」,直逼軍隊的領袖以及聖所(但8:9-13)。另外,但以理書12章説,「洞悉真理」並帶領别人歸義的人,必在「終結的時期」有如「星辰」閃耀。(但12:3,9,10)罔顧道德、背棄真理的人則彷彿「沒有軌道的星」。(猶13)
聖經常常以衆星昏暗、日月無光做比喻,預示上帝施行判決時的景況。(賽13:10;結32:7;啟6:12,13;8:12;另見伯9:6,7)傳道書12:1,2曾以星辰變暗來形容老人的風燭殘年。其他經文也説過,星辰要從天上墜落。(太24:29;啟8:10;9:1;12:4)在現行制度的末期,太陽、月亮、星辰必顯出「奇異的景象」。(路21:25)
「晨星」 彼得後書1:19中譯做「晨星」的希臘語詞pho·sphoʹros(福斯福羅斯),在聖經裏只出現過一次,意思是「早晨之星」。在年中某些季節,晨星是日出前在東邊地平線最後升起來的星,因此晨星的出現就標誌着新一天的開始。彼得曾在異象裏看到耶穌改變形貌,榮耀無比,這異象顯然跟耶穌執掌王權有關,耶穌「是大衛的根,是他的子孫,又是明亮的晨星[a·sterʹ阿斯泰]」。(啟22:16;2:26-28)
攻擊西西拉的衆星 士師記5:20所載的一句話「衆星從天上爭戰,從自己的軌道攻擊西西拉」,曾引起不少討論。有人説這只是修辭手法,形容上帝怎樣打擊敵人,施行拯救。(參看士4:15;詩18:9)有人認為這句話顯示當時下了一場隕石雨,或者顯示西西拉篤信的占星術根本救不了他。聖經沒有具體説明衆星怎樣「爭戰」,但經文的重點是很清楚的:上帝當時必定施行了一些神跡奇事,為以色列的軍隊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