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
(Theater)
供演出戲劇(包括悲劇和喜劇)、歌舞、音樂及各類表演的場所(希臘人稱之為theʹa·tron泰阿特龍)。古時在劇場上演的節目大都以不道德的事為題材,忠信的基督徒都不會去看。(弗5:3-5)不過,劇場有時也作其他用途,是公衆聚集的地方。
在銀匠底米特發動的騷亂中,保羅和他的同伴就被群衆拉到以弗所的劇場去。當時保羅本想到聚集在劇場裏的民衆那裏去,但門徒不讓他這樣做,一些管節期競技的官員也出於善意勸阻了他。(徒19:23-31)
希臘人開始建劇場是公元前5世紀的事;久而久之,大小劇場就在各主要城市紛紛建起來了。古希臘劇場多呈半圓形,建於兩座小山之間的凹地上。觀衆的座位用木頭或石頭建成,分成不同的區域,沿着平緩的山坡呈階梯式排列。劇場中間是or·kheʹstra奧凱斯特拉(即歌舞表演區),然後是一個凸出地面的舞台,舞台後面有ske·neʹ斯凱内,即「景屋」或「背景」。
考古學家在以弗所、雅典和哥林多都找到劇場的遺跡。在以弗所發掘出來的大劇場共有66排座位,能容納約2萬5000名觀衆。劇場的音響效果極佳,即使坐在最高一排,也可以清楚聽見舞台上的人低聲細語。
古羅馬劇場大都是獨立式建築,並非依山而建,有的在表演區和部分觀衆席上蓋了天篷。其中一種是羅馬圓形劇場,都是露天的,中央是一大片空地或競技場,觀衆看台則沿四周層層排列。現在尚存的羅馬大鬥獸場就是典型的古羅馬圓形露天劇場,建於公元80年。希律大帝也在幾個城市建過劇場,包括大馬士革和凱撒里亞。約瑟夫斯説,希律「除了在耶路撒冷建劇場,還在平原上建了一座很大的圓形露天劇場」。(《猶太古史》第15卷268節[8章1段])
希臘語「泰阿特龍」既指劇場,也指在劇場上演的「戲」。保羅説:「我看上帝把我們做使徒的當做死囚一樣,在最後示衆,因為我們在世人面前,就像劇場裏的一台戲[『泰阿特龍』],讓天使和人類觀看。」(林前4:9)保羅在這裏暗指的,看來是羅馬競技會中例行的壓軸節目,就是一些赤身裸體、手無寸鐵的人被帶進圓形競技場内,跟野獸搏鬥,必死無疑。
希臘人和羅馬人有一個習慣,就是把死囚帶到劇場示衆,讓他們受盡恥笑侮辱。保羅在寫給希伯來裔基督徒的信中談的就是這種情景。雖然聖經沒説當日的基督徒實際有過這樣的遭遇,但他們無疑經受過類似的患難。難怪使徒保羅説:「你們要回想從前的日子。你們蒙了光照以後,在艱險的搏鬥中忍耐,吃盡苦頭,有時候像在劇場裏,當衆受侮辱受患難,有時候與遭遇這種苦難的人同受折磨。」(來10: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