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充滿刺激——但卻感到真正滿足守望台1979年 | 3月15日
-
-
生活充滿刺激——但卻感到真正滿足
喬治·吉普自述
今日許多青少年對生活厭倦。有的沉迷於運動和娛樂上,有的遠遊外地找尋刺激。很不幸的,許多青年都感到沮喪和虛空。
我年青的時候,也曾四處漫遊,離開故鄉蘇格蘭,到幾千哩外遙遠的地方去,到過埃及、巴勒斯坦、澳洲。除飽經風險外,後來還找到了人生的真正滿足感。這是因為我找到了人生目標,移居澳洲時又能進一步實現這個目標。且讓我給你們提供一點背景。
早年生涯及戰時征途
我父母是不常上教堂的,但他們教養我,使我對聖經和它的偉大原則深懷尊重。嚴冬的晚上,在暖和的爐火旁,母親會朗讀聖經故事,覆述裡面的道德教訓,那是多麼開心的事!那些故事的確激發起我對真理的渴慕。
我長大一點後,參加過幾個宗教團體的禮拜,聽過街頭的福音佈道會,但總像缺少什麼東西似的。這時,在1916年夏季,第一次大戰令人顫慄地突然爆發,把慣常的生活方式破壞了。德國飛艇來炸愛丁堡,我們就在那裡住。我們快樂的家庭各散東西。兄弟一個又一個的——總共五個——都被召入伍。兩個再不回來了。
我做了英軍的兵士,1916年抵達埃及。隨即又派到應許之地巴勒斯坦去。很奇怪的,我們許多兵士都從所在的地點聯想到記憶中的聖經事跡。在迦薩,我們記起參孫扛走城門;在別是巴,便記起亞伯拉罕;在伯利恆,便憶起耶穌;在耶路撒冷,又憶起大衛。一日,我在聖經裡讀到以馬忤斯這個地方,便從耶路撒冷踱到那裡又踱回來,想像耶穌跟路上遇見的兩個門徒談話。但我回來後仍不知道聖經所含的信息是什麼。——路加福音24:13-32。
大戰完結,我並不比以前聰慧。我回到愛丁堡,完成印刷業的學徒訓練課程。但我對聖經真理的渴慕仍然潛伏著。叔父勸我加入本地的教會。我去請問母親,她答道:「你要聽聽上帝的道,就只管去罷。但要記住,基督教和教堂是大為不同的。」我很快就看出她說的很不錯。
找到我要找的東西
1921年一個星期六,我在格拉斯哥下班乘火車回愛丁堡家裡去,同車有一個老人用極慈祥的口吻,向我說起聖經裡一些很不尋常的事。他說及上帝的「計劃」,教堂那些錯誤的道理,和一個快樂的前途。這使我認真思索。
另一個星期六,我留在格拉斯哥,看見一些巨型的標語,上面寫著:「千百萬如今活著的人永不會死。」對有些人說來那真是好消息,我想。我在住所裡看見一份單張,為這個演講做宣傳,報紙裡還有兩大版,也是關於這個演講的。我於是決定參加。
會堂完全滿座,演講令人激昂;以前我從不曾聽過這樣的演說。群眾離場後我還坐在那裡。我向來所渴求的,正是這個信息!一個熱心的青年上前來,問道:「你覺得好麼?」
我答道:「這就是真理」。
他探知我未曾讀過這個題目後,便建議有人來探訪我,跟我談論。我起初婉辭,他卻堅持下去;我們便約定時間。在約定的時間,有人敲門。那天是我畢生最歡樂的時刻,有人把上帝王國的奇妙真理向我顯露出來。那位全時間工作者留下了幾本聖經刊物給我讀,又把每週聚會地點的地址給我。我在那裡受到親切的接待,同時學到更多關乎上帝旨意的真理。
到外地傳道的精神
在與會的人中間瀰漫著熱誠的氣氛,在研討聚會上也時常強調見證工作。我很好奇,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於是我走到約定出去作見證的地點。我在那裡找到了新結識的幾個朋友,他們都帶了聖經書刊和街道地圖。他們交給我《上帝的弦琴》這部新書和幾本小冊子。有一個朋友帶我同去。走到一座大廈前,他便說:「現在你到頂樓去做,我就在地下開始。」
我羞怯地敲第一道門,想著:「該說什麼?」彈指之間,念頭忽至:「說出在研經班裡學到的事罷。」有個少婦出來應門,我便引用但以理書2:44經文說:「當那列王在位的時候,天上的上帝必另立一國,永不敗壞……卻要打碎滅絕那一切國,這國必存到永遠。」
然後我對屋主解釋說,上帝的王國毀滅了這個邪惡的事物制度之後,就會為地球帶來真正的幸福,連死者也都會復活。她的反應很好,她說最近喪了丈夫。她欣然接受書刊。我繼續向那些住戶作見證的時候,就開始意識到主耶穌是有工作給基督徒去做的。
我們逢星期六下午都安排好單車隊伍,把王國信息傳到僻遠的地區去。星期日早上便有大規模傳單分發運動,請人前往格拉斯哥最大的會堂聽演講。堂內不時座無虛席。在那些日子,還未有收音機和電視機;所以一般人總是很踴躍應邀來聽演講的。
格外令我難忘的,是一位年老而傷殘的見證人。除非有人用輪椅載她參加聚會,否則她便無法參加。我們這些年青一點的輪流帶她來。我們一面走,她就一面把讀到精采的事說出來,那些鼓勵人繼續倚賴耶和華的經文,比如以賽亞書41:10和54:17,她特地加以強調。難怪我們這六個替她推輪椅的人,都成為全時間的傳道員。
蘇格蘭的冬天,寒冷而凜冽,有礙我們儘量做見證工作。既然我們很想「多作主工」,我和夥伴便決定致函守望台社,請求把我們派到可以做得更多工作的地方去。(哥林多前書15:58)切切的等了幾個星期後,覆函來了,我們樂不可支。社方任我們選擇:「加拿大還是澳洲」。
遠赴澳洲
1928年二月,我們到達澳洲墨爾本,離家鄉13,000哩(21,000公里)以外。多大的變動!天天陽光普照,水果供應豐富,有幾種我們從來不曾見過。我們的基督徒弟兄歡迎我們,表現了不少仁慈,這使我們對耶和華的道體會大增。
我們的第一個委派是塔斯曼尼亞這個島嶼州。我們在那裡遇到許多風險!我們在北部的市鎮一帶傳道;最初是用車,後來汽車損壞了,就改用馬車。一次又一次的,每當我們遇著難題——無論是住宿、食物還是交通工具——總發覺耶和華會幫助我們,不是通過基督徒弟兄,便是通過從事主工時遇到的仁慈的人。
新委派
1929年,社方寄來一封信,請我到耶和華見證人的分社辦事處幫忙,當時辦事處已遷到雪梨。我絕沒有意料到49年後我還在那裡。事事都令人振奮,遂戶傳道變得更有秩序,還有用電台來播送王國信息。
在分社辦事處,我很快便擔任操作一部小型以腳控制的壓印板印刷機,多年來我愈發喜愛它。不久我便印刷大會秩序表、單張、特別電台傳單和許多需用的表格。由於教士們所施的壓力,電台只能有限地使用,這時我們遂開始用傳聲車來播送王國信息。信息揚聲播出,舉國各市無不聽聞。
1932年,分社辦事處的設備擴充以領導更大的活動。除了慣常印刷、包裝和運輸聖經刊物外,還有挖地和釘釘子的功夫要做。見到鑲板的餐廳、新的辦公室、會議室和新的臥房漸漸完成,多麼令我們鼓舞!
一部自動印刷機由美國運來的時候,我們真是高興極了。我們這群年青的志願工人可真熱心,就像大家庭一樣。我們的工作時間並不限於工會所定的限額。有需要的時候,我們就會通宵達旦的做下去。同時,我們知道在向人講論上帝的王國方面,還有很多功夫要做,通常便在晚上和週末參與這項活動。
有這麼多工作要做。一年一年彷彿俄頃之間過去。突然間,第二次大戰爆發。接著在1941年,教士們唆使當局控告社方以顛覆的虛假罪名,於是我們在澳洲的工作便遭禁止。但傳道工作仍舊進行,我們也分成小群的人繼續聚會。印刷工作也沒有停止。雜誌和書刊在幾處秘密地點印行,當局想設法找到這些地方,卻找不到而頗感煩惱。
為了符合法律,所有這些刊物都印著這句話:『斯拉菲特市喬治·吉普承印。』這個喬治·吉普是誰?他在什麼地方?警方設法找我。但他們無論在什麼時候上門,我總是恰巧不在家。有時,警察前往耶和華見證人研讀聖經的地點。他們每每問道:「喬治·吉普在這裡嗎?」或者,「可在什麼地方找到喬治·吉普?」但也總找不著我。
後來,在1943年,澳洲最高法院下令撤消禁令。一切事情便如常進行。自那時起,分社辦事處的工作不住的擴展,如今以許多種太平洋島嶼的語言印行聖經刊物,英文的固不在話下。1973年,一幢三層高的現代化工廠竣工,我們把一部40噸重的迴旋印刷機搬進去。現在,每月有七十五萬份《守望台》和《儆醒!》雜誌由我們的印刷廠輸出,分送到25個國家和海島。
更多刺激
搬到澳洲來二十五年後,我有寶貴的機會參加耶和華見證人在紐約舉行的1953年國際大會。我們坐的客機在途中著陸坎吞島上。我們走進小食店裡買飲品,在那裡把王國信息傳給一個英俊的菲濟籍男侍應。他聽得很有興趣,且接受了一份英文聖經單張。我建議他查一查裡面的經文,就走回飛機上了。
在美國度過一段令人振奮的時光後,我們啟程返國,途中在坎吞島加油。我正在呼吸新鮮空氣,覺得有人輕輕拍了拍我的背,原來就是那個菲濟籍朋友。他說他看得出我們留給他的單張說的是真理。我表示會把一些以他自己文字寫成的聖經書刊寄給他,他十分高興。他跑回小食店,帶回一把羽毛扇送給我。我時常覺得,有人對王國信息表示體會,那份喜樂真很獨特!
後來,在1973年,我有機會到亞洲參加一系列的基督徒大會。見到其他海外傳道員工作的成果和他們在當地的夥伴,令人多麼興奮。比如在日本,有30,000個長著烏黑頭髮的人一同低頭向耶和華禱告!
你想從一生得到什麼?你現今的生活很煩悶嗎?我可以向你保證,事情不必如此。要甘心跟從耶穌的榜樣和訓示:『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這樣你便可以享有真正美滿而且富於刺激的生活。——馬太福音28:19。
五十多年前,我的心推動我把一生全用來為耶和華服務,我多麼快樂!在81歲高齡的今日,我仍很高興在印刷廠工作,參與傳道活動和參加大會。把一生用來執行耶和華的旨意,再沒有比這更好的事了!
[第26頁喬治·吉普的圖片]
-
-
記念她的造物主守望台1979年 | 3月15日
-
-
記念她的造物主
在古拉索島的巴比安曼度大會,聽眾聽到一個非常令人感興趣的經驗,關於耶和華的一個年輕見證人如何在學校為真理發言。她的教師向班中學生詳盡地解釋人如何藉進化而成。當他講完後,該年輕的見證人發言說,她並不相信進化論,但相信聖經所解釋的創造論。教師勃然大怒,並說他不是教導聖經。就這問題討論若干時間之後,他對她說在下週會給她一小時站在班前解釋她對進化論的觀點。
這女孩子於是從聖經和《人從進化抑或創造而來?》這本書作了充份準備,然後在整班同學和教師面前為真理辯護一小時。她開始以荷蘭語發言,但教師說,由於有部分學生不懂荷蘭語,她應該說巴比安曼度語,她照辦了。講完後教師讚嘆她的勇氣,然後問其他學生他們當中有誰認為自己可以像這樣在班前為自己的信仰辯護,好幾名學生詢問更多有關這題目的資料,教師則要求一本《進化論》書。這位年輕學生能夠在學校如此善於為真理辯護,的確為耶和華增光。——彼得前書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