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樣準備公眾演講神聖教育使你得益——傳道訓練班課本
-
-
怎樣準備公眾演講
耶和華見證人的會眾每週都舉行公眾演講聚會,發表基於聖經的演講。假如你是長老或助理僕人,你善於教導,能發表富於教益的公眾演講嗎?如果你具備以上條件,你就會奉派發表公眾演講。成千上萬的弟兄經過傳道訓練班的培訓後,都能負起這個重要的教導責任。假如你奉派發表公眾演講,你可以怎樣準備呢?
細讀大綱
首先要把大綱仔細讀一遍,想一想其中的論點,直到領會透徹後,才搜集額外的資料。講題通常標明了演講的主旨,所以應該牢記。你應該教導聽眾什麼道理呢?你希望達到什麼教導目標呢?
大綱裡的各個標題就是演講的主要論點。你應該熟悉這些主要論點,分析各點跟主題的關係。每個主要論點下面都有附屬論點,附屬論點下面還有其他連帶的論點。你應該想一想大綱各個部分怎樣承上啟下,達到演講的目標。你透徹明白了演講的主題和目標,又掌握了各個主要論點怎樣跟主題互相呼應後,就可以開始構思演講的具體內容。
準備公眾演講,起初不妨把整個演講分拆成四五個演講來準備,每個演講以一個主要論點為題,準備好一個再準備下一個。
講者收到的大綱只是準備演講的工具,不是給他照讀的講稿。大綱好比一間只有棟梁的房子,還要加上牆壁、屋頂、門窗,接上水源電力,才能住人。
引用經文
耶穌基督和門徒施教時,總是以經文為根據。(路加福音4:16-21;24:27;使徒行傳17:2,3)你也能照樣做。你所提出的論點應當基於聖經。不要只是講解和應用大綱列出的論點,要想想這些論點有什麼聖經根據,然後引用經文施行教導。
準備演講的時候,要查閱大綱裡的每一節經文。看經文時,要留意上下文。有些經文只是提供背景資料。大綱所列出的經文不必一一讀出和解釋。哪些經文應該讀,主要看看哪些經文對聽眾最有益。假如你充分發揮大綱的經文,通常不需要引用額外的經文。
演講的成效,不在於讀了多少節經文,而在於教導的素質。讀出經文前,先要說明讀出經文的原因。要花點時間指出,聽眾可以怎樣應用經文的原則。讀出經文後,要繼續打開聖經,清楚解釋經義。這樣,你的聽眾也會照樣打開聖經。你能怎樣引發聽眾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充分領受上帝話語的教益呢?(尼希米記8:8,12)方法是解明經義、運用比喻和應用經文。
解明經義 預備解釋一節重要的經文前,先要想想:「經文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要引用這節經文呢?聽眾看過這節經文後,會有什麼疑問嗎?」你可能要分析經文的上下文、背景、場合、用詞和執筆者的原意。這就涉及搜集參考資料了。「忠信睿智的奴隸」出版了很多書刊,你可以從中找到很有價值的資料。(馬太福音24:45-47)經文的所有細節不必全都解釋,只解釋跟論點有關的部分就行了。
運用比喻 比喻能加深聽眾對事物的理解,幫助他們記住某個論點或原則。他們聽到你的比喻後,就能通過聯想已知的事物而掌握你所提出的論點。耶穌在他的著名演說「登山寶訓」裡用過很多比喻。他以天上的飛鳥、窄門、建在磐石上的房子等事物為喻,使他的教訓更清楚有力,叫聽眾銘記於心。——馬太福音5-7章。
應用經文 讀出經文後解明經義、引喻說明,能清楚傳達知識,但知識要應用出來才有價值。學以致用當然是聽眾的責任,但你也能幫助他們看出怎樣應用經文的原則。如果你確信聽眾已經明白經義,知道經文跟論點的關係,就要進一步說明經文對我們的觀念或行為有什麼影響。要指出哪些思想和行為跟經文有所抵觸,並且強調棄絕這些事會帶來什麼裨益。
構想怎樣應用經文時,要記得聽眾的背景各不相同,每個人的情況並不一樣。聽眾中有的是新人,有的年老,有的年青,有的受著百般個人難題所纏擾。演講的內容應該切合實際。向聽眾提出的勸勉不應該好像只適合一小部分人。
講者可以靈活變通的地方
演講的主要論點和發揮這些論點所用的時間都是指定的,不應該隨意更改,可是演講的細節卻可以靈活變通。你可以多花點時間發揮某幾個附屬論點,其他就從簡。不要以為每個附屬論點都要用同樣的時間來講論,這樣做只會使演講過度緊湊,叫聽眾吃不消。怎樣決定哪些論點要充分發揮,哪些論點只要輕描淡寫就行呢?不妨想一想,哪些論點有助於發揮演講的中心思想呢?哪些會對聽眾有最大的益處呢?如果不提某節經文和相關的論點,會不會削弱演講的論據呢?
要凡事驗明,千萬不可加插任何猜測或者個人見解。耶穌基督身為上帝的兒子,也沒有「憑著自己的主意」說話。(約翰福音14:10)要知道,人出席耶和華見證人的聚會,是要聆聽聖經的教訓。如果弟兄姊妹認為你是個出色的講者,多半是因為你常常引用上帝的話語,而不是標榜個人的見識。弟兄姊妹欣賞你的演講,是因為這個緣故,不是別的。——腓立比書1:10,11。
你的演講不再只是個簡單的大綱。演講的內容已經豐富起來,能幫助聽眾更充分領會經文的意義。現在,要試講了。不妨朗聲練習。重要的是,所有要點都應該了然於心。發表演講時要充滿信念,使內容生動有力,懷著熱誠講論真理。你發表演講前應該想想:「演講的目的是什麼呢?要點突出嗎?演講的內容真的基於聖經嗎?每個要點之間的連接自然嗎?演講會叫聽眾更愛戴耶和華,更賞識他所行的事嗎?演講的結語跟主題互相呼應嗎?結語明確具體,能激勵聽眾學以致用嗎?」如果你能顧及以上各點,你就是「善用知識」,不但叫會眾得益,也使耶和華得著讚美!——箴言15:2。
-
-
培養教導的能力神聖教育使你得益——傳道訓練班課本
-
-
培養教導的能力
在教導方面,你有什麼目標呢?既然耶穌吩咐所有跟從他的人都要教導別人成為基督徒,如果你是個新傳道員,無疑希望學會主持聖經研究。(馬太福音28:19,20)如果你是個有經驗的傳道員,目標也許是提高教導效能,打動學生的心。如果你有兒女,自然希望誘導兒女把一生獻給上帝。(約翰三書4)如果你是個長老或正在追求監督的職分,也許希望成為優秀的公眾演講講者,使聽眾能更深入地認識耶和華和他的旨意。怎樣才能達到這些目標呢?
我們要向耶穌基督學習,他是個優秀的導師。(路加福音6:40)無論是向山坡上的群眾發言,還是對路上的幾個行人說話,耶穌的話和他的說話方式都令人歷久難忘。耶穌教導人的時候,不但啟發聽者的思想,觸動他們的心靈,而且具體地講解,讓聽的人能明白。你的教導能收到這些效果嗎?
仰賴耶和華
由於耶穌跟天父關係親密,而且有上帝的靈,所以有卓越的教導能力。你有沒有熱切向耶和華祈求,好叫你更有效地教導聖經學生呢?如果你是家長,有沒有經常祈求上帝指引你教導兒女呢?你發表演講或主持聚會之前,有沒有衷心禱告呢?你常常祈禱,仰賴耶和華,就會得到幫助,使你的教導更有效。
人信靠上帝的話語聖經,也顯示他仰賴耶和華。耶穌臨死前的最後一晚,向天父禱告說:「我把你的話語給了他們。」(約翰福音17:14)耶穌雖然見多識廣,卻從不憑自己的意思講話。他為我們立下榜樣,無論說什麼,總是照著父親教導他的去說。(約翰福音12:49,50)上帝的話語能對人的行為、思想和感情產生很大的影響。(希伯來書4:12)你越認識上帝的話語,學會在傳道時善加運用,就越有能力教導人歸向上帝。——提摩太後書3:16,17。
尊崇耶和華
效法基督施行教導,不是單單指講話動聽。耶穌能說出「中聽的話」,人們的確感到驚詫。(路加福音4:22)但耶穌為了什麼目的而把話說得動聽呢?是為了尊崇耶和華,而不是為了使別人留意自己。(約翰福音7:16-18)耶穌鼓勵門徒說:「你們的光也該在人前照耀,這樣人就能看見你們的善行,把榮耀歸於你們的天父。」(馬太福音5:16)我們施行教導時也該貫徹這個原則,避免分散聽者的注意而沒有尊崇上帝。因此,我們考慮說什麼或怎樣說的時候,最好問問自己:「我這樣說會加深人對耶和華的愛,還是只會使別人留意我呢?」
一個有效的教導方法是運用比喻或生活事例。不過,如果比喻長篇大論,或者事例過於詳盡,就可能失去教導的作用。同樣,純粹為了博人一笑而說些故事,只會偏離我們傳道的目的。這種施教方式使別人留意我們,卻達不到神聖教育的目標。
分辨差異
人要做基督的門徒,就必須明白自己所學的。他不但需要聽到聖經的真理,還要看出它跟其他信仰有什麼不同。比照一下不同的信仰,就能收到這個效果。
耶和華再三鼓勵他的子民「分辨」潔淨的和不潔淨的東西。(利未記10:9-11)他說,在偉大的屬靈聖殿裡服務的人,會教導他的子民「分辨聖物和俗物」。(以西結書44:23)箴言這卷書把正義和邪惡、智慧和愚昧作比較。即使不是對立的事物,也彼此有分別。在羅馬書5:7,保羅提到正義的人和良善的人的差異。他在希伯來書指出,基督的大祭司職分比亞倫的更優越。17世紀教育家約翰·阿莫斯·夸美紐斯說:「教導別人,基本上就是指出事物在目的、形態和根源上的差異。……所以,善於分析事物的人是良師。」
以教導人認識上帝的王國為例,如果學生不明白「王國」是什麼,你就要說明聖經所說的王國,跟有些人認為的不同,王國並不是人的內心情況。或者你要指出王國跟世上的政府有什麼分別。如果對方已經知道這些基本真理,你可以進一步講解其他細節。例如,你可能要說明彌賽亞王國跟詩篇103:19所說的耶和華的宇宙王權,或者跟歌羅西書1:13所講的上帝「愛子的王國」,或者跟以弗所書1:10提到的「管理安排」,各自有什麼不同。強調這些差異,有助於使學生明白有關上帝王國的重要真理。
耶穌經常用這種技巧來施教。他指出一般人對摩西律法的了解跟律法的真正含義有什麼差異。(馬太福音5:21-48)他也說明真正的敬虔跟法利賽派的偽善行為有什麼分別。(馬太福音6:1-18)他指出,門徒所表現的自我犧牲精神跟「轄制」別人的心態截然不同。(馬太福音20:25-28)據馬太福音21:28-32記載,耶穌在另一個場合請聽眾想想,自以為義跟真正悔改有什麼不同。談到這裡,讓我們看看另一種有效的教導方法。
啟發思考
馬太福音21:28說,耶穌比較不同事物之前,提出以下問題:「你們認為怎樣?」勝任的教師不僅敘述事情或解答問題,還會鼓勵學生培養思考的習慣。(箴言3:21;羅馬書12:1)要做到這點,一個方法是提出問題。正如馬太福音17:25記載,耶穌問:「西門,你認為怎樣?地上的王向誰徵收物品稅或人頭稅呢?是向兒子呢?還是向外人呢?」耶穌提出發人深省的問題,讓彼得自己就聖殿稅的事下正確的結論。在另一個場合,有人問耶穌:「誰是我要愛的人呢?」耶穌回應的時候,把祭司和利未人的行為跟撒馬利亞人的善行作對比,然後提出以下的問題:「這三個人,你認為誰才愛遇劫的那個人呢?」(路加福音10:29-36)再一次地,耶穌讓提問的人自己下結論,而沒有代對方思考。——路加福音7:41-43。
打動學生的心
施教的人要是領悟上帝話語的意思,就會明白崇拜上帝不僅包括熟記一些事實、遵守某些規定,還包括跟耶和華享有親密的關係,樂於遵行他的道。這種崇拜牽涉到人的內心。(申命記10:12,13;路加福音10:25-27)在聖經裡,「心」和「內心」往往指人的內在特質,包括人的欲望、感情、感覺和動機。
耶穌知道,人看外貌,上帝卻看內心。(撒母耳記上16:7)我們為上帝服務,是因為愛他,而不是希望別人另眼相看。(馬太福音6:5-8)法利賽派做的許多事,都是為了引人注目。他們只顧遵守律法的細節和自己所定的教條,卻沒有表現出崇拜上帝的人應有的特質。(馬太福音9:13;路加福音11:42)耶穌教導門徒,服從上帝的規定固然重要,但人必須從心裡服從才有價值。(馬太福音15:7-9;馬可福音7:20-23;約翰福音3:36)我們效法耶穌的榜樣,教導人的時候就能收到最佳的效果。我們幫助人認識上帝對他們的要求的確重要,但人認識和愛戴耶和華也同樣重要。這樣他們才會用行為表明,他們重視跟這位真神的關係,渴望蒙他悅納。
人要從教導得益,就得省察自己的內心。耶穌促請人審察自己的動機和感覺。他糾正別人的錯誤觀念之前,總會先問問他們為什麼會有某種想法、言論或行為。他一面探詢真相,一面加以說明,或用比喻,或用行動,鼓勵對方以正確的觀點看事情。(馬可福音2:8;4:40;8:17;路加福音6:41,46)我們也可以用類似的方法幫助別人,鼓勵他們想想:「為什麼我喜歡這樣做呢?為什麼我有這個反應呢?」然後鼓勵他們以耶和華的觀點看事情。
教人應用知識
優秀的教師知道,「最重要的是智慧」。(箴言4:7)有智慧的人能夠運用知識去解決問題,避開危險,達到目標,以及幫助別人。教師的責任是要使學生學會把知識應用出來,而不是替學生作決定。討論各種聖經原則的時候,要教學生推理。不妨舉出日常生活的某種情況,問問學生,在這種情況下,剛才學到的聖經原則能對他有什麼幫助。——希伯來書5:14。
使徒彼得在公元33年五旬節的講話就是個好例子。他把經文應用在當前的情況上,結果他的話在聽眾身上起了積極的作用。(使徒行傳2:14-36)彼得先從聖經引述他的聽眾都相信的三段經文,然後進一步說明這些經文跟他們親眼見過的事有什麼關係。結果,眾人都覺得需要採取相應的行動。你的教導也能起同樣的作用嗎?你敘述完一件事之後,有沒有進一步幫助人明白事情背後的原因呢?有沒有請聽眾想想怎樣把自己所學的應用出來呢?你的聽眾也許不會像公元1世紀五旬節的群眾那樣,主動問:「我們該做什麼呢?」可是,只要你能清楚講明經文所說的,跟他們有什麼關係,就能推動對方採取適當的行動。——使徒行傳2:37。
父母給兒女朗讀聖經的時候,該把握時機訓練兒女想想怎樣把聖經原則實行出來。(以弗所書6:4)例如,你可以從每週閱讀的經文中找幾節經文,討論其中的意思,然後提出以下一類的問題:「這句話給我們什麼指引?我們傳道的時候怎樣引用這些經文?關於耶和華和他的處事方式,我們從這幾節經文學到什麼?這一點怎樣使我們更深入認識耶和華呢?」要鼓勵家人在傳道訓練班的經文選講中,按以上問題發表評論。這樣他們就會更容易記得自己評論過的經文。
以身作則
你不僅要言傳,也要身教。你怎麼說,就該怎麼做,讓聽你的人可以效法具體的榜樣。兒女通過模仿別人來學習。小孩常常模仿父母的行為,這表明他們希望像父母一樣。他們希望體驗一下,做父母所做的事會有什麼感覺。同樣,如果受你教導的人效法你,像你效法基督一樣,他們也會體驗到遵行耶和華的道而得的福。(哥林多前書11:1)他們能親身體驗跟上帝同行的滋味。
立下好榜樣的確非常重要。我們「有聖潔的品行,有敬虔的行為」,就能以自己作為活例,使學生明白怎樣把聖經原則實行出來。(彼得後書3:11)我們鼓勵聖經學生經常閱讀上帝的話語,自己也要以身作則。我們希望兒女堅守聖經原則,自己所做的就要跟上帝的旨意一致。我們鼓勵會眾熱心傳道,自己也該全力參與這項工作。我們言傳身教,就能推動別人照著做。——羅馬書2:21-23。
我們希望提高教導能力,就要問問自己:「我教導別人的方式,能推動受教的人改變自己的態度、言談和行為嗎?我有沒有指出不同的觀念或行為的差異,讓別人明白呢?我怎樣幫助學生、兒女或聚會裡的聽眾記得我所說的話呢?我有沒有向別人說明怎樣實踐他們所學的呢?我有沒有以身作則呢?他們有沒有看出,如果把學到的真理實踐出來,就能促進自己跟耶和華的關係呢?」(箴言9:10)務要繼續留意這幾方面,努力培養教導的能力。「你要時刻留意自己和自己的教導。要謹守這些事,因為你這樣做,既可以救自己,又可以救聽你的人。」——提摩太前書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