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
(Paul)〔微小;小〕
以色列人,屬於便雅憫部族;耶穌基督的使徒。(弗1:1;腓3:5)這個使徒可能從小就擁有希伯來語名字「掃羅」和羅馬名字「保羅」(徒9:17;彼後3:15),但他既奉差向非猶太人傳講好消息,就可能寧願用「保羅」這個羅馬名字。(徒9:15;加2:7,8)
保羅生於西利西亞的大數城,這座城相當有名。(徒21:39;22:3)他父母都是希伯來人,看來屬於猶太教的法利賽派。(徒23:6;腓3:5)保羅生來就是羅馬公民(徒22:28),也許因為他父親立過甚麽功而獲授予羅馬公民的身份。保羅很可能從父親那裏學會以製造帳幕為業。(徒18:3)保羅曾在耶路撒冷的法利賽派名師迦瑪列腳前受教育,可見他出自名門。(徒22:3;5:34)在語文方面,保羅至少精通希臘語和希伯來語。(徒21:37-40)保羅踏上傳道旅程時並沒有家室。(林前7:8)在這段時期,或甚至更早的時候,他的姊妹和外甥住在耶路撒冷。(徒23:16-22)
使徒保羅享有很大殊榮:《希臘語經卷》中,有不少卷書出自他的手,比别的執筆者寫的都要多;他曾有幸見過超自然的異象(林後12:1-5),也憑着聖靈能説多種外語。(林前14:18)
迫害信徒,悔改回頭,熱心傳道 聖經初次提及保羅(掃羅)時,他還是個「年輕人」。當時,假見證人誣告基督的門徒司提反,用石頭把他打死。他們動手前,把外衣放在掃羅腳前讓他看守。(徒6:13;7:58)掃羅不但贊同殺死司提反,更由於熱心維護祖宗的傳統而對基督的門徒發動猛烈的迫害。基督的門徒被人處決,他投票支持;他們在會堂受審,他就設法强迫他們公開放棄信仰。他甚至把迫害基督門徒的範圍擴大到耶路撒冷以外,求大祭司授予公函,讓他到境外各城,甚至遠達叙利亞的大馬士革,去搜捕基督的門徒,好綁起來押回耶路撒冷,很可能在那裏受公議會(猶太最高法庭)審訊。(徒8:1,3;9:1,2;26:10,11;加1:13,14)
掃羅快到大馬士革的時候,基督耶穌在强光中向他顯現,説要選派他做侍役和見證人,為他已看見和將要看見的事作證。與掃羅同行的人也在强光照射下跟他一起倒在地上,並且聽見説話的聲音,但只有掃羅才聽得明白。掃羅從地上起來時甚麽也看不見,别人就牽着他的手,帶他到大馬士革去。(徒9:3-8;22:6-11;26:12-18)掃羅住在大馬士革一個名叫「猶大」的人家裏,三天不吃不喝;他正在禱告,在異象中看見基督的門徒亞拿尼亞進來,恢復他的視力。後來異象果然應驗,掃羅就毅然受浸,聖靈隨即降在他身上。他吃過東西後,就恢復力氣。(徒9:9-19)
使徒行傳9:20-25記載,掃羅在大馬士革跟門徒來往,並「隨即」在各會堂裏傳講耶穌。記載説,掃羅在當地熱心傳道,直到猶太人密謀要殺掉他,他才不得不離開大馬士革。後來保羅在寫給加拉太人的信中透露,他歸信基督後往阿拉伯去,然後又回到大馬士革。(加1:15-17)我們無法斷定保羅究竟是在哪個階段到阿拉伯去的。
保羅悔改回頭後可能立刻往阿拉伯去,好沉思上帝對他所定的旨意。如果是這樣的話,路加所説的「隨即」,意思就是:保羅一返回大馬士革,就馬上跟當地的門徒取得聯繫,然後開始傳道。保羅在加拉太書1:17所説的話,顯然是要强調他沒有立即上耶路撒冷去;他在歸信的早期,除大馬士革以外所去過的惟一地方,就是阿拉伯。保羅歸信後也無須立即起程前往阿拉伯。他可能先在大馬士革逗留一段時間,急切地在各會堂裏宣告他對基督的信仰,從而公開表示他不再反對基督教了。然後,保羅可能前往阿拉伯(沒有透露理由),回來後繼續在大馬士革傳道,並且越來越熱心,以致反對者密謀要殺掉他。使徒行傳和加拉太書兩份記載是互為補足而非互相衝突的。惟一懸而未決的問題是,各事發生的先後次序,聖經並沒有提供這方面的明確資料。
保羅到了耶路撒冷(可能是公元36年;加拉太書1:18所提及的三年,可能不是指完整的三年),發覺當地的弟兄不相信他是門徒。這時,「巴拿巴就來幫助他,帶他去見使徒」,看來「使徒」是指彼得和「主的弟弟雅各」(雅各雖不在十二使徒之列,卻是耶路撒冷會衆的使徒,因此也可以稱為「使徒」)。保羅在磯法(彼得)那裏住了15天。他在耶路撒冷的時候,放膽奉耶穌的名傳道。後來弟兄們獲知説希臘語的猶太人想殺掉保羅,「就帶他下到凱撒里亞,差他往大數去」。(徒9:26-30;加1:18-21)
看來保羅(約公元41)有榮幸見到一個超自然的異象。他在異象裏被提到「三重天」去,情景逼真得連他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帶着身體被接上去的,還是不帶着身體被接上去的。「三重天」,看來是指彌賽亞王國極為優越的統治形式。(林後12:1-4)
後來,巴拿巴到大數去找掃羅,找到後就帶他到安提阿,向説希臘語的猶太人傳道。保羅和巴拿巴在安提阿辛勞了差不多一整年,公元46年左右,會衆差他們把物資送到耶路撒冷,以賑濟當地的弟兄。(徒11:22-30)完成救濟的任務後,他們帶着别名馬可的約翰回到安提阿。(徒12:25)之後,聖靈指示會衆委派保羅和巴拿巴去執行特别的任務。(徒13:1,2)
第一次傳道旅程(下册747頁地圖) 按照聖靈的指引,保羅和巴拿巴帶着他們的助手,别名馬可的約翰,踏上第一次傳道旅程。(約公元47-48)他們從安提阿的海港塞琉西亞啟航,往塞浦路斯去,到了塞浦路斯東岸的薩拉米斯,就開始在猶太人各會堂裏「宣講上帝的話語」。他們走遍全島,直到西岸的帕福斯。那裏的巫師以呂馬反對他們,企圖阻止他們向行省總督士求·保羅作見證,保羅就使以呂馬暫時失明。士求·保羅看見所發生的事,十分驚訝,因此成了信徒。(徒13:4-12)
保羅和同伴從帕福斯啟航,往小亞細亞去。到了羅馬行省潘菲利亞的佩爾吉,别名馬可的約翰離開他們,回耶路撒冷去。保羅和巴拿巴繼續向北進發,到了皮西迪亞的安提阿。那裏的人很感興趣,可是當地的猶太人卻煽動城内的首領,把保羅和巴拿巴趕到境外。(徒13:13-50)他們不屈不撓,轉而向東南面的以哥念去。以哥念的猶太人也煽動群衆攻擊他們。保羅和巴拿巴獲悉官長和民衆打算拿石頭打死他們,就逃往利考尼亞,到路司得去。保羅在路司得醫好了一個生來就跛了腳的人,群衆看見保羅所做的事,就以為保羅和巴拿巴是化身為人的神明。後來有些猶太人從安提阿和以哥念來到,挑唆群衆,於是群衆用石頭打保羅,以為他死了,就拖出城外。門徒圍住他的時候,他竟然站起來,走進路司得城裏。第二天,他跟巴拿巴一起離開,到特庇去。他們在特庇幫助了好些人成為門徒,就回路司得、以哥念、(皮西迪亞的)安提阿去,强化門徒,鼓勵他們持守信仰,並在這些地方的各群會衆裏委任長老。後來他們在佩爾吉傳道,接着下到亞大利海港,從那裏啟航回叙利亞的安提阿去。(徒13:51-14:28)
割禮引起爭議 公元49年左右,有些人從猶地亞來到安提阿,聲稱非猶太人必須照摩西律法的規矩受割禮,才能得救。保羅和巴拿巴跟他們紛爭辯論,鬧得不小。保羅雖是使徒,卻沒有倚仗使徒的權勢,自行解決這個爭議。相反,他和巴拿巴、提多以及另外幾個人,到耶路撒冷去見使徒和當地會衆的長老,把問題交給他們處理。使徒和長老所作的決定是:外邦信徒不必受割禮,但必須禁戒偶像、禁戒血,也要禁戒淫亂。耶路撒冷會衆的弟兄除了在信中説明他們的決定之外,更選派猶大和西拉做代表,到安提阿去澄清這個問題。此外,他們跟彼得(磯法)、約翰和門徒雅各商議過後,決定派保羅和巴拿巴繼續向沒受割禮的外邦人傳道。(徒15:1-29;加2:1-10)
過了一段時間,彼得來到叙利亞的安提阿,跟當地的外邦基督徒交往。後來,一些猶太裔的基督徒從耶路撒冷抵達當地,彼得看來怕受到非議,就退縮,跟外邦信徒隔離了。既然聖靈已清楚顯示,上帝認為人在血統上的差别不再重要,彼得這樣做就違背聖靈的指引了,連巴拿巴也隨夥裝假,不跟外邦信徒交往。保羅留意到這種情形,就公開責備彼得,指出他這樣做會妨礙基督教的發展。(加2:11-14)
第二次傳道旅程(下册747頁地圖) 過了一段日子,保羅和巴拿巴想回到他們在第一次傳道旅程中去過的各城,探望當地的弟兄。由於約翰(别名馬可)在第一次傳道旅程中半途離開他們,保羅和巴拿巴就因為該不該帶他同行而起了衝突,結果兩人分道揚鑣。保羅選了西拉做夥伴,走遍叙利亞,並向小亞細亞進發(約公元49-52)。看來,保羅在路司得還邀請了年輕的提摩太與他同行,並給提摩太行了割禮。(徒15:36-16:3)雖然基督徒無需受割禮,但只有一半猶太血統的提摩太若堅持不受割禮,猶太人無疑會對保羅所傳的信息懷有偏見。為了除去這個可能的障礙,保羅採取了必需的行動,跟他後來對哥林多人所説的話一致,那就是:「對猶太人,我就做猶太人。」(林前9:20)
一天晚上,保羅在愛琴海濱的特洛阿斯看見異象,有一個馬其頓人懇求他説:「請到馬其頓來幫助我們吧。」保羅推斷這是耶和華的旨意,就帶着他的傳道夥伴和路加醫生,啟航往歐洲的馬其頓去。在馬其頓的主要城市腓立比,呂底亞和她一家成了信徒。後來,保羅將附在一個少女身上的邪靈逐出,使少女不再有占卜的能力,他和西拉為此被囚。但一場地震使他們獲得自由,獄卒和他一家都成了基督徒。保羅表明自己是羅馬公民,堅持要民政官親自來帶他和西拉出獄。出獄後他們去見弟兄,鼓勵他們一番,就離去了。保羅和同伴經過安菲波利斯和阿波羅尼亞,到了帖撒羅尼迦。他們在那裏建立了一群基督徒會衆,猶太人就嫉妒起來,煽動暴民攻擊保羅。於是弟兄送保羅和西拉到比里亞去。那裏也有很多人歸信,但帖撒羅尼迦的猶太人跟着又來挑唆群衆,引起騷亂,保羅只好離去。(徒16:8-17:14)
弟兄們把使徒送到雅典。他在市集廣場上向人傳道,結果被帶到亞略巴古的法庭去。保羅的申辯感動了其中的一個審判官丢尼修和一些人,使他們歸信基督教。(徒17:15-34)後來,保羅到哥林多去,跟亞居拉和百基拉這對猶太夫婦同住,並跟他們一起用部分時間製造帳幕謀生。看來保羅在哥林多寫了兩封信給帖撒羅尼迦人。保羅在哥林多傳道教人一年半,並建立了一群會衆。猶太人向行省總督迦流控告保羅,但總督不願受理。(徒18:1-17)過了一段日子,保羅啟航到凱撒里亞去,但先在以弗所停留,並在那裏傳道。之後,使徒從凱撒里亞「上去向會衆問了好」,所指的無疑是耶路撒冷會衆。然後他到叙利亞的安提阿去。(徒18:18-22)他可能之前從哥林多,或這時從叙利亞的安提阿,寫了給加拉太人的信。
第三次傳道旅程(下册747頁地圖) 在第三次傳道旅程中(約公元52-56),保羅又在以弗所停留,並辛勤工作了三年。他從以弗所寫了給哥林多人的第一封信,看來同時差提多到哥林多協助當地的基督徒。後來銀匠底米特挑唆群衆攻擊保羅,他就離開以弗所,到馬其頓去。保羅在馬其頓通過提多獲知哥林多弟兄的近況,就寫了第二封信給哥林多人。後來保羅帶着馬其頓和亞該亞的弟兄賑濟耶路撒冷貧寒弟兄的捐款,離開歐洲返回巴勒斯坦,但他很可能是此前仍在哥林多的時候,寫了給羅馬人的信。(徒19:1-20:4;羅15:25,26;林後2:12,13;7:5-7)
前往耶路撒冷途中,保羅在特洛阿斯發表演説,並復活了意外跌死的猶推古。他還在米利都停留,跟以弗所會衆的長老們會面,簡述自己在亞細亞地區的傳道活動,並鼓勵弟兄效法他的榜樣。(徒20:6-38)
被捕 保羅繼續他的旅程,途中有些做先知的門徒預告他會在耶路撒冷被捆綁。(徒21:4-14;比照20:22,23)他們的預言果然應驗。保羅帶人到聖殿行潔淨禮的時候,從亞細亞來的猶太人煽動群衆襲擊他,但羅馬士兵將他救了出來。(徒21:26-33)士兵帶保羅到軍營去,准許他在樓梯上對猶太人説幾句話。但保羅一提及自己奉派向外邦人傳道,猶太人就又再騷動起來。(徒21:34-22:22)在軍營裏,士兵把保羅的手拉開綁起來,想要鞭打審問他,好知道他到底犯了甚麽罪。保羅表明自己是羅馬公民,士兵就不敢傷害他。第二天,保羅被帶到公議會受審。他顯然看出自己不會受到公正的審訊,於是設法在法利賽派和撒都該派之間製造分裂,刻意提及復活的問題,説自己是因這件事受審的。他聲稱自己相信復活,是「法利賽派的子孫」。結果,保羅令不相信復活的撒都該派跟法利賽派激烈爭辯,兩派人互相攻擊。(徒22:23-23:10)
由於猶太人密謀要殺掉被囚的保羅,羅馬將軍決定把他從耶路撒冷送到凱撒里亞去。過了幾天,大祭司亞拿尼亞帶着幾個猶太人的長老和一個名叫「帖土羅」的雄辯家來到凱撒里亞,向總督腓力斯控告保羅,聲稱他煽動叛亂,又褻瀆聖殿。保羅指出他們的控訴根本沒有理據。但腓力斯希望保羅送錢給他,就繼續將保羅囚在監裏兩年。後來非斯都接替腓力斯做總督,猶太人又來指控保羅,總督就在凱撒里亞重審這宗案件。為了阻止總督把案件轉移到耶路撒冷審訊,保羅向凱撒上訴。後來保羅有機會在希律·亞基帕二世面前申辯。公元58年左右,保羅和一些囚犯一同被押送到羅馬去。(徒23:12-27:1)
第一及第二次在羅馬被囚 往羅馬途中,保羅和與他同行的人在馬耳他島遭遇海難。他們在島上度過寒冬,最後來到羅馬。(下册750頁地圖)保羅獲准在士兵守衛下獨自住在租來的房子裏。保羅抵達羅馬後不久,就請當地猶太人的首領來見面,但只有一部分人肯相信他。從公元59年至61年,保羅繼續向所有來看他的人傳道,前後約兩年。(徒27:2-28:31)在這段日子,他分别寫了信給以弗所人(弗4:1;6:20)、腓立比人(腓1:7,12-14)、歌羅西人(西4:18),以及腓利門(門9),很可能也寫了給希伯來人的信。(下册750頁圖片)看來凱撒尼祿宣布保羅無罪,並將他釋放。保羅繼續傳道,跟提摩太和提多並肩工作。後來保羅叫提摩太留在以弗所,叫提多留在克里特,同時很可能從馬其頓寫信給他們,説明他們的職責。(提前1:3;多1:5)我們無法確知保羅第二次在羅馬被囚之前,有沒有把傳道工作擴展到西班牙。(羅15:24)保羅第二次被囚時(約公元65),寫了第二封信給提摩太;他在信中暗示,自己離世的日子近了。(提後4:6-8)很可能沒過多久,保羅就以身殉道,死在尼祿手中。
效法的好榜樣 使徒保羅切實效法基督,所以他能够對基督徒同工説:「你們要效法我。」(林前4:16;11:1;腓3:17)保羅敏於遵從上帝聖靈的指引。(徒13:2-5;16:9,10)他絶沒有販賣上帝的話語,而是本着真誠傳講上帝的信息。(林後2:17)保羅雖是飽學之士,卻從沒有用高言大智説服人(林前2:1-5),也沒有試圖取悦於人。(加1:10)他絶不堅持要做自己有權做的事;相反,他甘願遷就聽道的人,留意不讓任何人因他而失足絆倒。(林前9:19-26;林後6:3)
保羅對傳道工作很熱心,不惜長途跋涉,遠行千里,歷盡海上和陸上的艱辛,在歐洲和小亞細亞建立了許多會衆。他無需任何用墨寫的推薦信,因為他日夜辛勞,幫助了不少人成為信徒,這些人就是他的活薦信。(林後3:1-3)即使這樣,保羅卻謙卑自抑,説自己不過是奴隸(腓1:1),有義務要宣揚好消息(林前9:16)。他從沒有居功自傲,反而把一切榮耀歸於上帝,説促成生長的是上帝(林前3:5-9),又説全憑上帝的幫助,他才能勝任傳道工作(林後3:5,6)。保羅以他的傳道職務為榮,珍而重之,承認他蒙上帝和基督的慈悲,才能享有這樣的殊榮(羅11:13;林後4:1;提前1:12,13)。他對提摩太説:「我這個罪魁所以得蒙慈悲,就是要讓基督耶穌可以藉着我,顯示他極大的堅忍,使我成為將來信靠他而得永生的人的先例。」(提前1:16)
保羅歸信前曾經迫害過基督徒,因此認為自己不配稱為使徒;他之所以能成為使徒,全憑上帝的分外恩典。為了不辜負上帝的分外恩典,保羅比其他使徒格外勞苦。不過,保羅也知道,惟獨憑着上帝所賜的分外恩典,他才能擔當傳道職分。(林前15:9,10)保羅説:「我靠着那賜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應付。」(腓4:13)保羅雖然歷盡艱辛,卻從不訴苦抱怨。他比照自己和别人的經歷時(約公元55),説:「我比他們勞苦更多,下獄更多,被人拷打過多,時常險死還生。我被猶太人打過五次,每次四十減一下;我被杖打過三次,被石頭打過一次,遭遇海難三次,一日一夜在深海漂浮;我時常遠行,歷經江河的危險、强盜的危險、同族的危險、外邦的危險、城裏的危險、曠野的危險、海上的危險、假弟兄的危險,勞苦艱辛,不眠不寐,又飢又渴,多次缺糧,赤身捱冷。除了這些外在的事,還有為各地會衆憂慮的事,都天天壓在我身上。」(林後11:23-28;6:4-10;7:5)除了這一切艱辛,以及後來經歷的更多苦難之外,保羅「身上被扎了一根刺」(林後12:7),還不時要跟這根「刺」搏鬥,這指的可能是他的眼疾或其他疾苦。(比照徒23:1-5;加4:15;6:11)
保羅也是個不完美的人,所以時常經歷内心的煎熬,就是思想的律法與身體裏罪的律法交戰。(羅7:21-24)但保羅從沒有灰心放棄,他説:「我是不斷痛打自己的身體,使身體成為聽命的奴隸,免得我傳了好消息給别人,自己倒不蒙悦納。」(林前9:27)保羅時刻將希望寄託在天上生命不息的榮耀獎賞之上。他認為自己所受的一切痛苦,比起至死忠心所帶來的未來獎賞,根本算不了甚麽。(羅8:18;腓3:6-14)因此,保羅在殉道前不久能够自豪地説:「那美好的一仗我已經打過了,賽程我已經跑完了,信仰我已經守住了。從現在起,有正義的冠冕留給我。」(提後4:7,8)
保羅是蒙上帝啟示的使徒,有權吩咐人聽從他的指示,而他也不時這樣做。(林前14:37;16:1;西4:10;帖前4:2,11;對照提前4:11)儘管如此,他卻寧願本着愛心,「憑着上帝的憐恤」懇求弟兄,「以基督的温和與仁慈」勸勉弟兄。(羅12:1;林後6:11-13;8:8;10:1;門8,9)保羅温柔和藹,對弟兄深懷温情,勸勉他們,安慰他們,就像父親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帖前2:7,8,11,12)他在物質需要方面雖然有權得到弟兄的照顧,卻寧願親手作工,也不想成為别人的經濟重擔。(徒20:33-35;林前9:18;帖前2:6,9)結果,保羅跟他幫助過的人建立了真摯而深厚的弟兄情誼。以弗所會衆的監督得知他們可能不再見到保羅,就都非常傷心,放聲痛哭。(徒20:37,38)保羅十分關心基督徒同工的屬靈益處,想盡辦法去幫助他們使自己所蒙的天上呼召確定不移。(羅1:11;15:15,16;西2:1,2)他常常在禱告中為弟兄懇切祈求(羅1:8,9;林後13:7;弗3:14-19;腓1:3-5,9-11;西1:3,9-12;帖前1:2,3;帖後1:3),也請弟兄們為他代求(羅15:30-32;林後1:11)。保羅從基督徒同工的信心得到很大的鼓勵。(羅1:12)此外,保羅也堅決維護正義,敢於提出責備。為了推廣好消息,他毫不猶豫地糾正另一位使徒的不良傾向。(林前5:1-13;加2:11-14)
保羅是十二使徒之一嗎?
保羅雖然堅信自己是使徒,而且有充分的證據,卻從沒有將自己算在「那十二人」之列。公元33年五旬節之前,由於彼得根據聖經提出建議,基督徒就聚集起來,要揀選人去取代不忠的加略人猶大。他們舉薦了兩個門徒做候選人。這兩個候選人可能由當時在場的男子(彼得的話是對「各位弟兄」説的;徒1:16)投票選出。然後他們向耶和華上帝禱告(比較徒1:24和撒上16:7;徒15:7,8),求他 指示,在這兩人當中他揀選誰去取代那不忠的使徒。禱告之後,他們就為這兩人抽籤,結果「選中了馬提亞」。(徒1:15-26;另見箴16:33)
我們沒有理由質疑馬提亞是否蒙上帝揀選。保羅歸信之後誠然脱穎而出,聲望漸高,比其他使徒格外勞苦。(林前15:9,10)但即使這樣,聖經並沒有説,上帝根本沒有回應基督徒會衆的禱告,因為上帝已親自預定了保羅成為十二使徒之一,刻意將猶大的空缺留給保羅,直到他歸信,所以基督徒會衆立馬提亞為使徒就是自作主張。相反,聖經有充分證據表明,上帝確實任命馬提亞為使徒,去取代猶大。
聖靈在五旬節降臨,授予使徒獨特的能力。聖經表明,只有使徒才能按手在新受浸的門徒身上,把聖靈的神奇恩賜傳給他們。(見使徒條下的「行奇跡的能力」)如果馬提亞不蒙上帝揀選,自然不會有能力把聖靈的神奇恩賜傳給别人,那麽這件事就會廣為人知了。但聖經的記載表明,並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執筆寫使徒行傳的路加曾屢次陪同保羅到各地傳道,使徒行傳的記載無疑應當反映出保羅自己對事情的看法,而且也必定跟他的想法一致。使徒行傳提及「那十二人」委任七個男子去處理分配膳食的問題。這件事發生於公元33年五旬節之後,在保羅歸信之前。顯然當時的基督徒公認馬提亞是「那十二人」之一,他跟其餘的使徒一同按手委任選出那七個人。(徒6:1-6)
那麽,在約翰所見的異象裏,新耶路撒冷城牆的「十二塊基石」上面有誰的名字呢?是馬提亞還是保羅?(啟21:2,14)也許有些人認為,是保羅的可能性較大。保羅既辛勤傳道,又給基督徒寫了多封書信(共計14封,佔了《希臘語經卷》的大部分篇幅),對基督徒會衆有莫大的貢獻。在這幾方面,保羅的光芒的確蓋過了馬提亞。因為聖經除了使徒行傳第1章之外,就再沒有直接提及馬提亞了。
可是話説回來,保羅的光芒也蓋過原本十二使徒當中的許多位,其中有些除了在使徒的名單中出現過之外,聖經就很少提及他們了。保羅歸信的時候,基督徒會衆(屬靈的以色列)已經建立了一年或不止一年,並繼續成長。聖經中收錄了的保羅執筆的第一封書信,看來是公元50年左右才寫成的(見帖撒羅尼迦前書、後書)。換句話説,「屬靈的以色列」這個新國族於公元33年五旬節建立之後,又過了17年,保羅才寫成這封信。這些事實,連同上文提出的證據,清楚顯示了問題的答案。因此,合理的結論看來是,上帝的確揀選了馬提亞去取代猶大,成為綿羊羔的「十二使徒」之一,這項任命並沒有因後來揀選保羅做使徒而有所改變。
那麽,揀選保羅做使徒是要達成甚麽目的呢?耶穌表明,他立保羅做使徒不是為了取代猶大,而是要差保羅去執行特定的使命(「使徒」的意思就是「奉差的人」),主要是向外邦人傳道(徒9:4-6,15);保羅自己也承認,這是他被立為使徒的原因(加1:15,16;2:7,8;羅1:5;提前2:7)。既然如此,當屬靈的以色列於公元33年五旬節建立時,根本無需保羅去構成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