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縵以色
(Shalmaneser)〔源自阿卡德語,意思是:[亞述神祇]舒拉曼是優越的〕
亞述有五個王叫這個名字,但看來只有兩個王跟以色列直接接觸過,就是撒縵以色三世和五世。但只有撒縵以色五世在聖經裏出現。
1.撒縵以色三世接續父親亞述納西拔二世作亞述王。他在一篇銘文中稱自己是「世界的王,無可匹敵,是『大龍』,是(地的四極惟一)的霸主」。(《古代近東文獻》,J.普里查德編,1974,276頁)一般認為,撒縵以色統治了35年左右,為了保衛和擴張亞述的版圖,他打了31年的仗。其間,他不斷向西推進,威脅着叙利亞的阿拉米王國。
據稱提及亞哈的銘文 在撒縵以色三世所立的石碑上,有銘文描述甲加(靠近奧龍特斯河谷的哈馬)之戰,這場戰爭於撒縵以色在位第六年爆發。亞述人在甲加跟十二王的聯軍交戰,這些王主要是叙利亞人。不過,銘文所列的王中有一個叫做A-ha-ab-bu matSir-ʼi-la-a-a,現代參考書通常譯作「以色列人亞哈」。(見《古代近東文獻》,279頁)學者普遍認為,亞哈加入叙利亞聯軍對抗亞述是歷史事實。然而,聖經並沒有提到這件事。雖然銘文上的名字看起來跟以色列的亞哈很相似,但所指的是否同一個人卻存在很大的疑問。《聖經百科全書》(倫敦,1899,第1卷,91欄)説:「現今大部分學者都同意,Ahabbu Sirʼlai這個名字只可能指以色列(或者如奧梅爾所主張,指耶斯列)的亞哈。」(楷體本書所排)這個評論表明,認為銘文上的名字是指亞哈的這種看法,並非一向都普遍為人所接受;也表明matSir-ʼi-la-a-a譯作「以色列人」是令人存疑的。值得注意的是,亞述的其他銘文並沒有用matSir-ʼi-la-a-a來指北方的以色列國。那個時代的亞述銘文用撒馬利亞(首都)或暗利地(暗利死後,這個以他為名的地名仍然使用了一個世紀)來代表北方的以色列國。(《古代近東文獻》,284-285頁)
撒縵以色的銘文顯示,他在位第十八年,也就是甲加之戰爆發後12年,前往攻打大馬士革的哈薛。又説:「那時,我從泰爾和西頓的居民,以及暗利之子耶户收取貢物。」(《古代近東文獻》,280頁)因此,把A-ha-ab-bu看作是亞哈王,就跟聖經的年代有衝突。根據聖經,從亞哈死去到耶户作王,是一段長約十四年 的時間,這其間亞哈謝和約蘭相繼在位。(王上22:51;王下3:1)儘管多數聖經評注家都認為,亞哈是在統治的晚期才跟叙利亞結盟的,但這還是跟聖經的年代不一致。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學者坎普豪森和基特爾認為,是亞述文獻把約蘭的名字誤作亞哈的名字。(《聖經辭典》,黑斯廷斯編,1904,第1卷,53頁)然而,聖經並沒有提到約蘭參加了甲加之戰。
此外,認為亞哈跟以色列的頑敵結盟,也是很難説得通的。因此,《美國百科全書》(1956,第1卷,269頁)説:「我們讀到亞哈竟跟他的宿敵便哈達聯合對抗亞述王撒縵以色(見這條目),這是不合常理的。按理他應該很高興見到便哈達被擊敗,而亞述對他也沒有即時的威脅。」亞哈才剛剛跟叙利亞人打了兩場仗,之後兩國僅休戰短短三年,到第三年,亞哈又跟他們交戰,並在這場最後的戰役中喪生。(王上22:1-4,34-37)由此可見,任何為亞哈和叙利亞結盟一事而提出的解釋,不管説亞哈是出於自願還是被迫,理由都不能服人。
最後,撒縵以色的銘文説A-ha-ab-bu率領「2000輛戰車」,數量比聯軍中的任何一個王都要多。但聖經顯示,以色列人並沒有那麽强大的軍隊。為了解決這個難題,認為A-ha-ab-bu就是亞哈王的人提出一個更不可思議的軍事聯盟,説猶大、泰爾、以東甚至摩押都派軍來支援亞哈,因此以色列軍隊才有那麽多戰車。這樣的主張只會令問題變得更複雜。(《聖經百科全書》,第1卷,92欄;英語《不列顛百科全書》,1910,第1卷,429頁)值得留意的是,甚至雄才偉略的所羅門在位時也只擁有1400輛戰車。(王上10:26)
鑑於上述幾點,看來把A-ha-ab-bu matSir-ʼi-la-a-a譯作「以色列人亞哈」,完全有可能是錯誤的,破譯銘文的學者也許太想把這個名字跟一個已知的聖經歷史人物聯繫起來。值得留意的是,同一篇銘文提到「Musri」,這個詞雖然在别的文獻都用來指埃及,但譯者卻認為在這篇銘文中用來指埃及是不合情理的,並認為這個名稱「很可能是指小亞細亞南部的一個國家」。(《古代近東文獻》,279頁,腳注9)同樣道理,把matSir-ʼi-la-a-a跟以色列聯繫在一起看來也很不合情理。相信未來的發現會證實這一點。
在甲加跟撒縵以色三世交戰的叙利亞聯軍的主將,看來是大馬士革王阿達德-伊德里,還有哈馬王伊胡萊尼。撒縵以色聲稱在戰鬥中大獲全勝,但亞述人顯然並沒有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好進一步向西挺進。記載表明,亞述人因此在接着的幾年仍跟大馬士革的阿達德-伊德里打了幾次仗。
提及哈薛和耶户的銘文 很可能在約蘭王的統治即將結束時(約公元前917-前905),大馬士革王便哈達的侍從哈薛殺了自己的主子,取代他作王,應驗了耶和華通過以利沙所説的預言。(王下8:7-15)撒縵以色三世的一篇銘文證實了這件事,説:「哈達德謝[阿達德-伊德里,顯然是大馬士革的便哈達二世](他自己)滅亡了。平民(字面意思:小人物之子)哈薛篡奪了王位。」記載也説,撒縵以色在位第十八年和第二十一年,亞述人跟哈薛爆發衝突,亞述人獲勝,但始終沒能攻下大馬士革。(《古代近東文獻》,280頁)
以色列王耶户(約公元前904-前877)的名字也出現在撒縵以色的黑方尖碑上(現存於大英博物館)。碑上一處浮雕所描繪的,看來是耶户的一個使者跪在亞述王面前,獻上禮物。碑上的銘文説:「暗利之子[意即暗利的繼任人]耶户進貢;我從他收取銀子、金子、一個金碗、一個尖底金瓶、多個平底金杯、金桶、錫、一根王杖。」(《古代近東文獻》,281頁)聖經並沒有提到耶户的這次進貢。儘管從列王紀下10:31-33的記述來看,以色列王向亞述進貢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但千萬不要以為驕傲自大的亞述王不會誇大功績,他們的銘文或浮雕上記載的,很可能都言過其實。
2.撒縵以色五世接續提革拉比列色三世作王。關於他的統治,世俗歷史文獻不多。看來有五年的時間,他被稱為巴比倫王,所用的名字是烏盧拉亞。(《古代近東文獻》,272頁,腳注4)約瑟夫斯引述歷史家米南德的話,説撒縵以色五世曾圍攻泰爾。(《猶太古史》第9卷283-287節[14章2段])除此之外,關於撒縵以色的記載主要來自聖經。
統治以色列 以色列王何細亞在位期間(約公元前758-前740),撒縵以色五世進軍巴勒斯坦,迫使何細亞臣服於他,每年向他進貢。(王下17:1-3)後來何細亞不再進貢,亞述王發現他跟埃及王梭合謀背叛。(見梭)撒縵以色於是把何細亞囚禁起來,並攻打撒馬利亞,圍城三年。最終這座堅固城陷落,以色列人被擄到異地。(王下17:4-6;18:9-12;另見何7:11;結23:4-10)
聖經沒有指明最終攻取撒馬利亞的是哪個亞述王。(見薩爾貢)
公元前740年,撒馬利亞陷落,十部族以色列國的257年統治至此結束。
[第87頁的圖片]
撒縵以色的方尖碑:描繪耶户(更有可能是他的使者)向亞述王進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