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穹蒼
(Expanse)
創世記1:6-8記載,在第二個創造時期或創造「日」,「上帝説:『水和水之間要有天空[希伯來語詞ra·qiʹaʽ拉基阿],把水上下分開。』於是上帝造出天空把水分開,天空以下有水,天空以上也有水。事就這樣成了。上帝稱天空為『天』。」後來,光源在「天空」出現,飛禽在「天空」飛翔。(創1:14,15,17,20)
《七十子譯本》把希伯來語詞「拉基阿」譯做ste·reʹo·ma斯泰雷奧馬(意即「堅實而牢固的結構」),《通俗拉丁文本聖經》譯做拉丁語firmamentum,意思大致相同。《英王欽定本》、《修訂標準譯本》及很多譯本也跟隨這個做法,把「拉基阿」譯做「firmament」(意即「堅實之物」)。不過,《英王欽定本》在邊注另譯為「天空」,《美國標準譯本》則在腳注另譯為「天空」。漢語譯本大都採用類似的譯法,例如「天空」(和合,現譯,新世);「天上穹蒼」(新譯);「天穹」(呂譯)。
有人曾嘗試證明,古希伯來人心目中的天空是個拱形的實體結構,橫跨地球上空,有「水閘」讓雨水落下,星星則各有固定的位置。有些聖經詞典和譯本還把這些觀念繪成圖畫。關於這一點,《國際標準聖經百科全書》説:「對宇宙的這種臆測所依據的不是《舊約》的經文,而是流行於歐洲黑暗時代的見解。」(J.奧爾編,1960,第1卷,314頁)
雖然「拉基阿」取自的詞根ra·qaʽʹ(拉卡)意思的確是用手、腳或某種工具「錘出」某件實物(參看出39:3;結6:11),但在某些經文裏,這個詞顯然被用做比喻。約伯記37:18記述以利户問約伯:「你能跟上帝一起錘出[tar·qiʹaʽ塔基阿]天空來,使天空硬如鑄成的鏡子嗎?」在這裏,「錘出」不可能指實際錘打,因為譯做「天空」的希伯來語詞shaʹchaq(沙哈克)在别處也譯做「塵埃」或「雲」(賽40:15;詩18:11),是不能用錘子錘出來的。由此可見,聖經執筆者只是把天空比作一面擦亮了的銅鏡而已,用的是比喻 的説法。(參看但12:3)
同樣道理,在第二個創造「日」出現的「天空」也不是指某件實物,而是指上帝把地球的水上下分開後創造出來的一個廣闊空間,也就是圍繞地球的大氣層。換言之,大氣層還未形成之前,整個地球都被一層水氣包裹着,天空以上的水和天空以下的水之間沒有明顯的分界或空間。這一點跟科學家的推斷十分吻合,他們認為在地球成形的最初階段,地表温度極高,地上的水全都是以水蒸氣形態存在的。
顯然,《希伯來語經卷》的執筆者並沒有把天空看成是塊金屬板。摩西警告以色列人不要悖逆上帝,否則「[他們]頭上的天空要變成 銅,[他們]腳下的大地要變成 鐵」。摩西是以銅鐵為喻,説明炎熱和乾旱必使以色列地及上空變成銅板鐵板一樣,滴水不進,滴水不漏。(申28:23,24)
另外,古希伯來人顯然並不認同異教的觀念,不認為天空實際有一扇「窗」,讓雨水落下。約伯記36:27,28中以利户所説的話,顯示希伯來人對雨雲的認識完全符合科學,準確無誤。經文説:「他吸取水點,過濾成雨,化為霧氣。雲彩[shecha·qimʹ謝哈金]下雨,沛然降在世人身上。」另外,「天上的水閘[ʼarub·bothʹ阿魯博特]」這句話也是比喻的説法。(參看創7:11;王下7:1,2,19;瑪3:10;另見箴3:20;賽5:6;45:8;耶10:13)
同樣,以西結在異象中看見天上有某東西,在四個活物頭上,「看似天空,又像可畏的寒冰,閃亮耀目」,是採用了比喻的説法。(結1:22-26;10:1)
包裹着地球的「天空」或大氣層固然不是錘鑿出來,像金屬板那樣的實物,但各種氣體混合而成的大氣層卻是實實在在的,就像陸地和海洋是實在的一樣,而且有一定的重量(大氣中還有大量水氣和無數像塵埃一類的顆粒)。據估計,包裹地球的氣體重量超過520萬億噸(5 200 000 000 000 000噸)。(《世界圖書百科全書》,1987,第1卷,156頁)至於海平面的氣壓,則每平方厘米為1000克(即每平方英寸15磅)。另外,大氣能産生阻力,令隕石撞擊地球的大氣時,因為跟大氣發生摩擦而産生高温,就被燃燒掉了。由此可見,希伯來語「拉基阿」一詞包含「力量」的意思,跟科學事實也十分吻合。
詩篇説,「穹蒼」和「高天」都一起讚美上帝,「述説他雙手的作為」。(詩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