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勢和動作
(Attitudes and Gestures)
聖經對人物的姿勢和動作有豐富多彩的描述,這些姿勢和動作跟今天中東人的言行舉止基本相同。跟西方的許多民族相比,中東人外向得多,他們性情直爽,喜愛抒發情懷,較少壓抑情感。他們通過姿勢和動作所表達的情感,不論是否伴以言語,都深具力量和含意。
禱告及表示敬意 站立 希伯來人和聖經提到的許多民族,禱告時都沒有限定的姿勢。不管採用甚麽姿勢,都表現出高度的敬意。站着禱告是很普遍的做法,耶穌曾談及這種姿勢。(可11:25)耶穌顯然在受浸後立即站起來禱告,那時天開了,聖靈以鴿子的形態降在他身上,上帝也親自從天上發言。(路3:21,22)
下跪 這也是禱告常用的姿勢。耶穌在客西馬尼園曾跪下禱告。(路22:41)聖殿舉行啟用禮時,所羅門代表全體以色列人跪下禱告。(王上8:54)雖然聖經原語大都採用「膝」的複數形態,但禱告的人有時可能只是單膝跪下,跟今天某些中東人的跪姿一樣。(徒9:40;20:36;21:5;弗3:14)
下拜 不論身處何方,猶太人崇拜上帝時,都會朝着耶路撒冷城和城中的聖殿。(王上8:42,44;但6:10)在一個異象裏,以西結看見有二十五個人背着耶和華的殿,面向東方下拜。(結8:16)拜日的人把神廟的入口建在西邊,因此朝拜的人一進廟就面向東方。但耶和華的聖殿入口建在東方,所以耶和華的敬拜者會背向太陽升起的地方。
伸開雙手 人站着或跪下禱告時,有時會向天伸開雙手、舉起雙手,或在懇切祈求時將手伸向前方。(王上8:22;代下6:13;尼8:6)有時還會仰起臉來(伯22:26),或是舉目望天(太14:19;可7:34;約17:1)。
坐着和俯伏 向上帝禱告時也可以坐着,即先跪下,再坐在自己的腳跟上(代上17:16),然後低頭,或像以利亞一樣,伏在地上,臉在兩膝之間(王上18:42)。聖經描述屈身下拜的動作時,常用「俯伏」或「面伏於地」來形容。人們做這個舉動時通常雙膝跪着,向前伏下,雙手或通常前臂支地,頭部觸及地面。(創24:26,48;尼8:6;民16:22,45;太26:39)人悲痛萬分或急切求助時,可能會臉面朝地趴在地上。在憂心如焚的情況下,向上帝祈求的人有時會身披粗布。(代上21:16)拜假神的人也會跪拜偶像(出20:5;民25:2;王下5:18;但3:5-12),還常常跟偶像親嘴(王上19:18)。
向某個對象做出崇拜的舉動 約伯指出,人如果容許自己的心受到引誘,仿效拜月的異教徒和崇拜偶像的人,向被造之物例如太陽月亮等,做出崇拜的舉動——伸手以飛吻敬拜,那就十分危險了。約伯意識到,這樣做就等於背棄真神,上帝必追究這樣的罪過。(伯31:26-28)
基督徒的禱告姿勢 耶穌、保羅和别的基督徒都誠心誠意地公開做過禱告。耶穌也勸人要私下禱告。(太6:5,6)但是,耶穌譴責人故作虔誠,裝模作樣地説很長的禱告,就像某些抄經士所為一樣。(可12:40;路20:47)不過在禱告方面,基督徒也保留了猶太會堂的不少傳統和習俗,而這些傳統和習俗是沒有令上帝不悦的。因此,關於禱告的姿勢,《希臘語經卷》所記的都是猶太人慣常的姿勢。即使這樣,基督徒也絶不贊同故作虔誠的表情和姿勢,沒有規定人必須以某些姿勢禱告,例如合掌或十指緊扣。人要是正在辦事或遇到危難,甚至可以默禱而完全不為人察覺。(參看尼2:4)聖經勸基督徒要「用各樣的言詞禱告,也要懇切地祈求」。(弗6:18)
尊敬,謙卑 下跪 東方人互表敬意,或向位高的人求助時所做的姿勢,跟禱告的姿勢是大體相同的。例如,聖經提到在别人面前下跪懇求。這樣做不表示崇拜别人,只表示深深的尊重,承認對方的身份或職權。(太17:14;可1:40;10:17;王下1:13)
下拜 問候别人時的常用姿勢。為了商量某些事或純粹表達深深的尊重,人們通常會向對方下拜。雅各跟以掃會面時,一連七次下拜。(創33:3)所羅門雖是國王,也向母親下拜以示尊敬。(王上2:19)
下拜也象徵承認戰敗。(賽60:14)戰敗的一方可能會身穿粗布、頭套繩索來到戰勝者面前,求他開恩。(王上20:31,32)有些人認為,經文提到的繩索是繞在戰敗者頸上的,象徵他們被擄和歸降。
雖然猶太人經常向權威下拜以示尊敬,末底改卻拒絶向哈曼下拜。原因是,哈曼是亞甲人,很可能是亞瑪力人的後代。耶和華曾經説過,他要把亞瑪力人的名號從天下完全抹去,無人記念,他必世世代代跟亞瑪力人爭戰。(出17:14-16)向哈曼俯伏下拜就等於祝願他平安,所以末底改拒絶這樣做,免得違犯上帝的命令。(斯3:5)
俯伏或面伏於地 約書亞俯伏在一位天使面前,這位天使是「耶和華手下大軍的元帥」。約書亞這樣做不是要崇拜天使,而是承認天使擁有崇高的職位,也承認這位天使是耶和華派來傳令給他的。(書5:14)
耶穌在地上的時候,人們常常俯伏在他面前,懇求他,向他下拜,耶穌並沒責備他們。(路5:12;約9:38)因為他是上帝委任的君王,是上帝王國的代表,正如他自己説:「上帝的王國近了。」(可1:15)耶穌是大衛的王位繼承人,自然配得君王的尊榮。(太21:9;約12:13-15)
但是,耶穌基督的使徒卻不容許别人向他們俯伏下拜。在聖經記載的幾個事例中,人們向使徒俯伏下拜其實是想崇拜他們。使徒接受崇拜的話,就等於自認有醫治疾病、施行異能的本事,而否認這樣做全憑聖靈所賜的力量。使徒們知道,行神跡的力量是來自上帝的,因此功勞該歸於上帝,再者,所有人都該通過耶穌基督崇拜耶和華,而他們不過是耶穌的代表。(徒10:25,26)
聖經中的一個詞pro·sky·neʹo(普羅斯基内奧),通常用來指耶穌所受的尊敬。這個詞的基本意思是「下拜」,但也譯作「崇拜」。(太2:11;路4:8)耶穌容許别人向他下拜,並不等於接受别人崇拜,只有上帝才配得崇拜。(太4:10)在耶穌看來,别人向他下拜,意味着他們承認上帝賦予他的權柄。有一個天使奉耶穌基督之命向約翰傳達啟示,約翰正想崇拜這位天使,天使馬上阻止他,並申明一個原則——只有上帝才配受人崇拜。(啟19:10;見下拜;崇拜)
蒙頭 這是女子尊敬領導權的標誌。基督徒會衆謹守遵行這個規定。論到基督徒的領導權原則,使徒保羅説:「女人禱告或説預言如果不蒙頭,就是羞辱自己的頭……所以,女人該為了天使的緣故把順服權柄的標記戴在頭上。」(林前11:3-10;見領導權)
脱鞋 表示尊重或崇敬。例如,摩西在燃燒的荆棘叢旁,以及約書亞在天使面前,都遵命把鞋脱下來。(出3:5;書5:15)聖幕和聖殿都是聖地,據説祭司在聖所供職時都要赤腳。替人解鞋帶或提鞋被視作卑下的工作。僕人替主人脱鞋,表示僕人態度謙順,自覺地位低微。時至今日,中東人仍會替到訪的客人脱鞋,但有時由僕人去做。(太3:11;約1:27;見鞋)
倒水在别人手上 一般在膳後這樣做。聖經説,「[以利沙]倒水在以利亞手上服事他」,表示以利沙是以利亞的僕人。由於中東人吃飯用手不用器具,因此用膳後,僕人會倒水在主人手上,讓他洗手。(王下3:11)類似的習慣是給人洗腳,這是好客和尊重的表現,在某些情況下,這也是謙卑的表現。(約13:5;創24:32;43:24;提前5:10)
立約,合夥共事 握手、擊掌 表示雙方同意、認可或確認一項交易,並立約為憑。(拉10:19)聖經提醒人不可替欠債的人握手作保。(箴6:1-3;17:18;22:26)握手還可表示雙方合夥共事。(王下10:15;加2:9)
祝福 按手在别人頭上;舉手 希伯來語ba·rakhʹ(巴拉克)既含有屈膝跪下的意思,也含有祝福的意思,因此,人接受祝福時,很可能會向賜福的人屈膝下拜,而賜福的人會按手在接受祝福之人的頭上。(創48:13,14;可10:16)要祝福一群人的話,賜福的人通常會向他們舉起手來,説出祝福。(利9:22;路24:50)
起誓 舉手;把手放在大腿下 人們通常會舉起右手起誓。上帝曾象徵性地這樣描述自己。(申32:40;賽62:8)但以理在異象中所見的天使,向天舉起右手和左手發誓。(但12:7)另一種確保履行誓言的方式是把手放在别人的大腿(臀部)下。亞伯拉罕的僕人發誓,必從亞伯拉罕的親屬中為以撒挑選妻子(創24:2,9);約瑟向雅各發誓,保證不會把他葬在埃及(創47:29-31);二人發誓時都把手放在對方的大腿下。「大腿」指的是下肢從臀部到膝蓋的一段,即股骨部分。拉什班這位猶太拉比説,這樣起誓通常是上對下的,如主人命僕人起誓或父親命兒子起誓,而地位或輩分低的人有義務服從地位高的人。另一位猶太學者亞伯拉罕·伊本·埃茲拉説,在古代,僕人常把手放在主人的大腿下起誓,主人就坐在他的手上,這表示僕人在主人的權下。(猶太聖經譯本The Soncino Chumash,A.科恩編,倫敦,1956,122頁)
悲痛,羞恥 把塵土撒在頭上;撕裂衣服;身穿粗布 人悲痛時,常常會哀哭掉淚(創50:1-3;約11:35),垂頭喪氣(賽58:5),把塵土撒在頭上(書7:6),或坐在地上(伯2:13;賽3:26)。悲痛的人往往會撕裂衣服(撒上4:12;伯2:12;見撕裂衣服),有時還會把灰撒在頭上(撒下13:19)。猶太人的仇敵獲亞哈隨魯王御准,可以滅絶猶太人,猶太人知道後「有許多人拿粗布和灰燼,在地上鋪開當床榻」。(斯4:3)耶和華警告耶路撒冷的居民要腰束粗布,在灰中打滾,因為災禍必臨到他們身上。(耶6:26)彌迦對非利士的亞弗拉城居民説:「要在……塵土中打滾。」(彌1:10)
剃去頭髮或拔掉鬍鬚;捶胸 剃去頭髮(伯1:20)、拔掉鬍鬚(拉9:3)、蒙着頭(撒下15:30;斯6:12)、蒙着嘴唇(結24:17;彌3:7)、雙手抱頭(撒下13:19;耶2:37)等動作,表示當事人感到悲痛或羞恥,甚至整個人都發了呆。有些人認為,雙手抱頭是哀慟的人以為自己受到上帝沉重的打擊。至於以賽亞赤腳露體而行,則預示埃及和埃塞俄比亞即將蒙羞。(賽20:2-5)當人們非常悲痛或悔恨時,會悲傷捶胸(太11:17;路23:27),或以拍腿表示悔恨、羞愧、恥辱或哀慟(耶31:19;結21:12)。
憤怒,譏誚,侮辱,咒詛 搖頭;打耳光 聖經中有不少表情動作,是表示向人大發烈怒,或憎恨、嘲笑、侮辱、藐視對方的,通常還伴隨着言語。例如邊説邊搖頭或擺手(王下19:21;詩22:7;44:14;109:25;番2:15)、打耳光(伯16:10;太5:39;約18:22),以及拔别人的鬍鬚(賽50:6)。耶穌在猶太最高法庭受審時,受到極大的侮辱,有人向他吐唾沫,打他耳光,蒙住他的臉,用拳頭打他,還譏諷地説:「你這個基督,既然你是先知,告訴我們,打你的是誰啊?」(太26:67,68;可14:65)後來,士兵們也用類似的方式羞辱耶穌。(太27:30;可15:19;約19:3)
拿塵土揚人 這樣做是藐視人的表現。示每就曾這樣待大衛,還咒罵他,用石頭擲他。(撒下16:13)保羅在耶路撒冷向暴民申辯時,他們憤怒若狂,高聲喊叫,亂扔外衣,還把塵土揚到空中。(徒22:22,23)
拍手 這個動作有時可能只為引人注意,例如約書亞記15:18的記載;但通常象徵憤怒(民24:10)、嘲笑或譏誚(伯27:23;哀2:15)、哀傷(結6:11)、憎恨,或因對頭、仇敵、壓迫者的遭遇而幸災樂禍或感到高興;有時人們不但拍手,還頓足(結25:6;鴻3:19)。
委任 膏立 這舉動代表委任某人擔任某個職位或授予某人某種權力。在祭司就職禮上,亞倫受聖膏油膏立。(利8:12)君王也是用油膏立的。(撒上16:13;王上1:39)波斯王居魯士雖然不是通過上帝的代表膏立的,但在比喻意義上他被稱為耶和華的受膏君,因為上帝運用他去征服巴比倫,釋放上帝的子民。(賽45:1)以利沙從未實際受油膏立,他受「膏立」是指他受委任作先知。(王上19:16,19)耶穌是天父耶和華用聖靈膏立而非用油膏立的。(賽61:1;路4:18,21)他那些從聖靈而生的弟兄則通過他而受膏立,基督徒會衆是由這些弟兄組成的。(林後1:21;徒2:33)他們受膏後就能勝任為上帝服務。(約一2:20;林後3:5,6;見受膏,膏立)
按手 表示委任某人擔任某個職位或擔負某項職責,使徒就曾按手委任七個人,負責為耶路撒冷的會衆分配膳食。(徒6:6)會衆的長老團按手委任提摩太去執行一件特定的工作。(提前4:14)後來,使徒保羅授權讓提摩太按手委任别人,但囑咐他在這件事上要慎重。(提前5:22)
按手還有别的意義,其中之一是表示認可某些事物,例如在出埃及記29:10,15,亞倫和他兒子按手在祭牲頭上,以示承認這是為他們的罪獻上的。利未記4:15也有類似的意義。
按手也表示令對方得着益處或力量,例如耶穌按手在病人身上,他們就給治好了(路4:40);又比如保羅按手在人身上,他們就得着聖靈(徒19:6)。在保羅按手的事例上,並非表示聖靈通過他的手臨到衆人身上,而是表示他作為基督的代表,有權根據屬靈的條件,按手在符合規定的人身上,讓他們領受聖靈的恩賜。(另見徒8:14-19)不過,並非人人都是憑按手領受聖靈恩賜的,且看哥尼流的事例,當時使徒彼得只是在場,聖靈就臨到哥尼流和他全家身上,使他們得恩賜能説外語。(徒10:44-46)
蒙愛 站在身居高位的人面前 站在當權者面前,代表蒙愛和認可,因為覲見君王是要得到恩准的。(箴22:29;路1:19;21:36)啟示錄7:9,15説,大群人站在寶座前,表示他們蒙上帝所愛和認可。
使人抬頭 這舉動有時象徵提升某人,或使人重獲恩寵。(創40:13,21;耶52:31)
使手充滿力量 「使祭司的手充滿力量」 這句話在聖經原語的意思,是把權柄交在祭司手裏。為了顯示授予權力,律法的居間人摩西把各樣祭物放在亞倫和他兒子的手上,在耶和華面前來回搖動,獻做搖祭。來回搖動祭物意味着行動是持續不斷而非僅僅一次的,代表人獻出自己,持續不斷地為耶和華服務。(利8:25-27)
交誼 親吻;洗腳;用油抹頭 人用親吻來表達情誼(創27:26;撒下19:39),情緒激動的時候,甚至會擁抱對方、伏在對方的頸項上親吻哭泣(創33:4;45:14,15;46:29;路15:20;徒20:37)。人們認為好客的標誌通常有三樣:以吻向客人問好,給客人洗腳,給客人的頭抹油。(路7:44-46)
靠在别人胸前(即懷裏) 這表示二人關係親密,交情深厚。耶穌在地上的時候,人們用膳時習慣斜躺在桌前,因此關係親密的人在身旁時,前面那人會靠在後面那人胸前。(約13:23,25)路加福音16:22,23和約翰福音1:18的比喻都是基於這個習俗。
吃别人的飯或跟别人一起吃喝 這象徵跟别人有交情,關係和睦。(創31:54;出2:20;18:12)吃别人飯的人如果後來陷害給他飯吃的人,就是背信棄義、卑鄙無恥。叛徒猶大就犯了這樣的罪。(詩41:9;約13:18)
證明無辜,免除責任 洗手 洗手象徵人在某件事上無辜或使他免除責任。(申21:6)在詩篇73:13,詩篇執筆者就用這種方式宣告自己無辜。(參看詩26:6)彼拉多試圖洗脱他在耶穌之死上所負的罪責,於是在群衆面前洗手,説:「這個人喪命流血,罪不在我。你們自己看着辦吧。」(太27:24)
抖開衣服 保羅向哥林多的猶太人傳道,卻遭到他們反對,保羅於是在他們面前抖開衣服,表示自己對他們不再負有責任,然後説:「你們滅亡是咎由自取的,我在這件事上清白無過。從今以後,我要到外邦人那裏去了。」(徒18:6)尼希米勸誡民衆時抖着「衣襟」,以此象徵若不遵從必被上帝徹底棄絶。(尼5:13)
拍掉腳上的塵土 這樣做同樣表示不再承擔責任。耶穌囑咐門徒,不管哪一家哪一城不接待他們,不聽他們的話,門徒就要把腳上的塵土拍掉。(太10:14;路10:10,11;徒13:51)
喜樂 拍掌 人們以拍掌(王下11:12;詩47:1)、隨着音樂起舞(士11:34;撒下6:14)來表達喜樂之情。人們也喜歡邊幹活邊唱歌,尤其在收割葡萄時,園中充滿歡呼的聲音,顯示園主和工人都為豐收而滿懷感激和喜樂。(賽16:10;耶48:33)
敵對 向人揮拳(示威)這舉動表示敵對。(賽10:32;19:16)
昂首抬頭 這通常象徵採取行動,表示反抗、戰鬥和制伏等。(士8:28;詩83:2)
舉手攻擊 攻擊有權柄的人意味着反叛此人。(撒下18:28;20:21)
舔塵土 這舉動象徵戰敗和被毁滅。(詩72:9;賽49:23)
抓住後頸或踏在後頸上 這舉動象徵仇敵戰敗逃跑、被擊潰、被擒獲。(創49:8;書10:24;撒下22:41;詩18:40)
掌權或採取行動 起來或站起來 這意味着掌權或採取行動。聖經説君王「起來」,意思是他們開始掌權作王或以顯著的方式行使權柄、採取行動。(但8:22,23;11:2,3,7,21;12:1)聖經描述耶和華「起來」審判萬民。(詩76:9;82:8)大衛擅自統計以色列人的數目,聖經説是撒但「起來」攻擊以色列人,並説大衛是受撒但挑動這樣做。(代上21:1)
束腰 這意味着準備行動,跟聖經時代的一個習俗有關。那時,人們幹活或奔跑時,習慣用腰帶束起飄拂的衣服下擺,以免妨礙活動。(伯40:7;耶1:17;路12:37;彼前1:13,Rbi8 腳注)
其他舉動 躺在腳邊 為了讓波阿斯知道有履行購贖的責任,路得在晚上去找他,掀起他腳上的被子,躺在那裏。波阿斯醒來時,路得對他説:「我是你的婢女路得。求你展開衣袍,蓋在你的婢女身上,因為你有權購贖我。」路得藉此表示願意嫁給丈夫的近親,好為夫家立後。(得3:6-9)
禁食的樣子 「克己守戒」指的很可能是禁食,代表哀慟、認罪或悔改。(利16:29,31;撒下1:12;詩35:13;珥1:13,14)耶穌在地上的日子,虛偽的人會裝出愁容,把臉弄得難看,讓人看出他們正在禁食,好炫耀自己多麽「聖潔」。但是耶穌告訴門徒,禁食的時候,應該用油抹頭,也要洗臉,好讓自己在别人眼中沒有異樣,因為天父是看内心的。(太6:16-18)基督徒有時也會禁食,目的是要專注於屬靈的事。(徒13:2,3;見禁食)
親手合上别人的眼睛 耶和華對雅各説:「約瑟要親手合上你的眼睛」(創46:4),意思是約瑟會在雅各去世時替他合上眼睛,這通常是長子的責任。看來耶和華是要向雅各暗示,長子權將歸給約瑟。(代上5:2)
吹口哨 對着某事物吹口哨代表驚駭詫異。猶大淪為荒涼,巴比倫遭受毁滅,都令人驚駭詫異,原語説看見的人都吹口哨。(耶25:9;50:13;51:37)
攙扶 按慣例,君王或有權柄的人都由僕人或地位低於他的人攙扶,例如以色列王約蘭由副官攙扶。(王下7:2,17)便哈達二世在琳門殿下拜時,總是靠他的臣子乃縵攙扶。(王下5:18)
用做比喻 為人洗腳 耶穌為門徒洗腳,並以中東這個習俗為喻,教導門徒要謙卑自抑、彼此服務。彼得坦言請求耶穌不光洗他的腳,連他的手和頭也洗。耶穌回答説:「人洗澡後,只要洗腳,就完全潔淨了。」(約13:3-10)耶穌説出一個事實,人洗澡後回到房間,只有腳會沾到地上的塵土,所以只洗腳就行了。耶穌以此來比喻屬靈的潔淨。
行 另一個用作比喻的動作是「行」,意思是行事為人,如「挪亞與上帝同行」。(創6:9;5:22)與上帝同行的人按上帝的指引而行,所以蒙上帝悦納。《希臘語經卷》也用同樣的比喻去描述,人成為上帝的僕人後在行事為人方面怎樣跟以前截然不同。(弗2:2,10;4:17;5:2)「奔」也同樣用來象徵行事為人。(彼前4:4)上帝説猶大的先知沒有他的差遣竟妄自「奔走」,意思是他們擅自行事像先知,其實是假先知。(耶23:21)保羅用「奔」、「跑」來描述基督徒的行事為人。他説,基督徒行事為人好比賽跑,賽跑的人必須按規則奔跑才會贏得獎賞。(林前9:24;加2: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