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托西发现银矿!”
《儆醒!》杂志驻玻利维亚通讯员报道
时维1545年,亦即皮萨罗征服了广大的印加帝国后仅12年。在现今玻利维亚的安第斯山脉,西班牙人发现一名印第安青年在一个秘密的地方采掘银矿。这个地方称为波托西。突然间,“波托西发现银矿!”这个消息就广传开去。尽管冬天将至,人们仍然争相前往波托西,为要申请这个地区的土地产权。矿藏丰富得惊人,百分之50的矿床是纯银!不消18个月,波托西就有1万4000名居民。
矿床位于一座海拔4688米的大山山坡。那里一片荒芜,几乎寸草不生,远远坐落在林木线以上。采矿者用手提式冶金炉精炼丰富的矿藏,这种冶金炉利用风力煽燃木炭,借此使炉保持适当的温度。当日一位编年史家描述,他曾看见有1万5000个冶金炉同时运作。在夜间,它们看去仿佛是一道星河一样。
山下有一个小镇,镇上的房屋七零八落,迂回狭窄的街道多少也阻挡着冷风的吹袭。历史家帕登写道:“当地居民没有拟定什么城市规划,据称主要原因是居民认为矿床的含银量有限,开采期不会长。”然而,结果证明矿床的含银量非常丰富。人们把这座山称为塞罗黎各,意思是“富有之山”,那儿是世上最大的银矿床之一。
奴隶制度
为了开采银矿,西班牙人必须忍受极其恶劣的环境。许多时粮食非常缺乏,水源受到污染,加上矿场环境危险。严寒的气候可以造成严重的难题。有些人尝试烧炭取暖,可是,有时却由于吸入一氧化碳而中毒。
不久,西班牙人想出一个方法,以期减轻困难的程度。他们既是征服者,于是强迫当地的印第安人做奴隶。拉巴斯的《玻利维亚时报》指出:“据称[西班牙人]奴役了八百万个印第安奴隶,”他们不堪摧残而死。在殖民统治时期,他们就在波托西的矿场上丧生。印第安人由于饱受虐待、工作过劳和患病,结果他们的人口大幅减少。难怪在1550年,一位编年史家把波托西形容为“地狱口”!
巴比伦
到了1572年,波托西比西班牙任何城市都要大。时至1611年,据称当地有16万名居民,人口跟巴黎和伦敦一样。波托西也是世上最富裕的城市之一。缝上金银花边的丝质衣裳非常流行。只要有钱,看来任何奢侈品都可买得到:中国丝绸、英国帽子、那不勒斯袜子,还有阿拉伯香水。居民的家居布置品包括波斯制造的地毯、来自佛兰德斯的家具、意大利名画,以及威尼斯玻璃制品。
然而,波托西不但富裕,而且也充满暴力。广场上每天都发生血腥的打斗事件。城内各处都有赌场和妓院。结果,波托西又被称为巴比伦。
来自西班牙的征服者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在美洲确立天主教的地位。鉴于这些以基督跟从者自居的人大规模地从奴隶身上图利,他们又怎样自圆其说呢?虽然有些教士无畏地公开谴责这种不公平的奴隶制度,可是,另一些教士却文过饰非,声称西班牙人远远不及印加人那么暴虐。他们声言,印第安人是低等的民族,天性邪恶,因此,他们在矿场工作会对各方都有利得多。有些教士还表示,使印第安人归信天主教的一个必须步骤,就是让他们在矿场工作。
历史表明,教士是波托西最富有的人之一。历史家马里亚诺·巴普蒂斯塔说:“整个教会制度以及其中个别的代表,形成了剥削[印第安人]圈子中的特权阶级。”这位历史家引述某总督在1591年的话,该总督指责教士是“印第安人的吸血鬼,他们比平信徒更贪得无厌、野心勃勃”。
挥霍无度
西班牙一度是个穷国,但有几十年的时间,该国的财富使它成为世上第一强国。然而,这种天之骄子的地位并不持久。埃利奥特在他所著的《西班牙帝国——1469-1716年》一书中,评论到西班牙的财富何以不能为该国带来恒久的益处,他写道:“波托西的矿藏为西班牙带来巨量财富;即使今天金钱短缺,可是,明天当满载财富的船舰抵达塞维利拉,金钱又会滚滚而来。那么,人又何用计划?何用储蓄?何用工作?”
西班牙人挥霍无度;皇室一旦破产,困乏的时期就开始了。据当日一项评论表示,运载财富的船舰就像夏日的细雨一样,雨水弄湿了屋顶,可是瞬间又给蒸发掉。17世纪一位观察家对西班牙的衰落所作的评论非常适切,他说:“西班牙人有钱花钱,所以富不起来。”
18世纪期间,随着波托西的银矿耗尽,这个地方也开始衰落。可是,由于锡变得越来越重要,当地又有不少锡矿,波托西于是再次兴旺起来。时至今日,波托西仍然是制造业和采矿业的中心,虽然这样,锡的需求已大不如前了。可是,许多游客都喜欢访游波托西,欣赏当地在殖民统治下的魅力。他们也许会看见装饰华丽的教堂,但不少教堂现已空无一人了。这个现象证明当地人民对天主教的热忱越来越冷淡下来。
今日,波托西令人依稀记起,这个地方曾由于贪婪的人、政治阴谋和误导人的宗教,以致造成莫大的苦难。它也使人想起玻利维亚历史的这一页:“波托西发现银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