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传
第20章注释
我们 路加在这里使用了第一人称代词“我们”,这表明他在腓立比再次跟保罗结伴同行。一段时间之前,他们就是在腓立比分开的。(徒16:10-17,40)现在他们一起从腓立比前往耶路撒冷;到那里后不久,保罗就被捕了。(徒20:5-21:18,33)在使徒行传里,这个部分是路加第二次在叙事时把自己包括在内。(另见徒16:10;27:1的注释)
吃饭 直译“把饼掰开”。饼是古代中东地区人们的主食,后来“把饼掰开”就用来泛指用餐。饼通常会做成扁平的形状,烘烤后有点硬。人们一般会用手把饼掰开,而不是用刀切开。因此,把饼掰开来吃是一种常见的做法,而耶稣也常常这样做。(另见太14:19的注释;太15:36;路24:30)在创立主的晚餐纪念仪式时,耶稣拿起饼来,把饼掰开。既然这是分饼的常见做法,耶稣这个举动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含意。(另见太26:26的注释)有些人声称,在使徒行传的某些经文里,直译为“把饼掰开”的词组指的是举行主的晚餐纪念仪式。(徒2:42,46;20:7,11)然而,每当圣经谈到主的晚餐时,都会同时提到把饼掰开以及拿起杯来喝酒。(太26:26-28;可14:22-25;路22:19,20;林前10:16-21;11:23-26)这两个举动是同等重要的。所以,当圣经只提到把饼掰开而没有提到拿起杯来喝酒时,经文说的就不是主的晚餐,而只是平常的用餐而已。此外,没有证据显示,耶稣希望门徒每年多次纪念他的死亡,因为主的晚餐取代的是一年一度的逾越节。
他活过来了 又译“他有生命了”。生命,希腊语是psy·kheʹ(普绪克)。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个年轻人死而复生了。在《希腊语经卷》的很多经文里,希腊语词psy·kheʹ的意思都跟这里一样,指的是人的生命。(太6:25;10:39;16:25,26;路12:20;约10:11,15;13:37,38;15:13;另见词语解释“尼发希;普绪克”)
吃东西 直译“把饼掰开”(另见徒20:7的注释)
长老们 直译“较年长的男子”,希腊语是pre·sbyʹte·ros。在圣经里,这个希腊语词有时指年纪较长的人,但主要指那些在社区和国族里拥有权力和职责的人。在古代的以色列国,成熟的男子会分担带领和管理民众的职责;类似地,在公元1世纪的各群基督徒会众里,成熟的男子也会担任各种职责。本节经文记述了保罗跟以弗所的长老们见面的事,这个记载清楚表明以弗所会众有不止一位长老。一群会众有多少长老,取决于会众里有多少弟兄符合长老的资格。(提前3:1-7;多1:5-8)保罗在写给提摩太的第一封信里(当时提摩太很可能住在以弗所)就提到了“长老团”。(提前1:3;4:14)
谦卑 谦卑的人不骄傲不自大。谦卑跟人怎样看待自己有关,而这一点可以从他对上帝和对别人的态度看出来。在《希腊语经卷》里,译作“谦卑”的希腊语词ta·pei·no·phro·syʹne源自两个词,一个是ta·pei·noʹo(意思是“使……低微”),另一个是phren(意思是“思想”)。谦卑是一种让上帝喜悦的思想态度,并不是懦弱的表现。基督徒如果真的谦卑,就能跟弟兄姐妹团结合作。(弗4:2;腓2:3;西3:12;彼前5:5)在圣经里,相关的希腊语词ta·pei·nosʹ译作“谦卑”(太11:29)和“谦卑的人”(雅4:6;彼前5:5;另见太11:29的注释)
挨家挨户 又译“在各人家里”。从上下文可以看出,保罗之前曾到这些人家里教导他们,目的是劝他们“悔改归附上帝,信从我们的主耶稣”。(徒20:21)因此,既然这些人在成为基督徒之前已经悔改并信从耶稣,保罗在这里说的就不是在他们成为基督徒之后去他们家里鼓励他们,不是单纯社交性质的拜访。罗伯逊博士在《新约词语选释》(1930,第3卷,349-350页)对使徒行传20:20有以下评论:“值得注意的是,这位最伟大的传道者挨家挨户向人传道,他上门拜访并非以社交为目的。”论到保罗在使徒行传20:20的话,利弗莫尔在《使徒行传评注》(1844,270页)写道:“他没有满足于在公众集会里发表演讲……而是挨家挨户,在私人家里,热心地执行他的伟大工作,把来自天上的真理实际带到各人家里,带到以弗所人的家里和心中。”(关于希腊语词组katʼ oiʹkous[直译“按户”]的译法,另见徒5:42的注释)
被……推动 直译“被……捆绑”。保罗觉得自己“被神圣力量推动”,意思是他既觉得自己有义务顺从神圣力量的引导去耶路撒冷,也很乐意这样做。
我的性命 直译“我的普绪克”。在这里,希腊语词psy·kheʹ(普绪克)指的是一个人的生命。(另见词语解释“尼发希;普绪克”)
传讲 希腊语原文的基本意思是“以公众使者的身份宣告”。这个词强调宣告的方式,通常是指公开地向大众宣讲,而不是向特定的一群人布道。基督徒传讲的信息都围绕着“上帝的王国”这个主题。(徒28:31)
上帝王国 直译“王国”。贯穿使徒行传的主题也是整本圣经的主题,即上帝的王国。(徒1:3;8:12;14:22;19:8;20:25;28:23,31)某些语言的早期圣经译本,例如《通俗拉丁文本圣经》和叙利亚语《伯西托本圣经》,在这里写的就是“上帝的王国”。《希腊语经卷》的一部希伯来语译本(即附录C4里的J17)在这里用了上帝的名字,整个词组翻译出来就是“耶和华的王国”。
无论谁灭亡,我都是清白的,不用承担血债 保罗之所以在上帝面前不用承担血债,是因为他积极宣扬王国的好消息,在传讲这拯救生命的信息方面不遗余力。(徒18:6;参看结33:6-8)保罗把“上帝的旨意……全都”告诉了以弗所的信徒,原因是他不希望任何人在上帝审判的日子失去生命。(徒20:27)另一类导致基督徒在上帝面前身负血债的行为是,蓄意或无意中使人丧命。一些组织血债累累,例如“大巴比伦”(启17:6;18:2,4)或其他杀害无辜人的组织(启16:5,6;参看赛26:20,21),人如果支持或默许这类组织的活动就必须担负血债。此外,人以任何方式吃血或喝血也要承担滥用血的罪债。(徒15:20)
上帝的旨意……全都 又译“上帝的全部旨意,我都……”。这里译作“旨意”的希腊语词是bou·leʹ。(参看来6:17)“上帝的全部旨意”指的是他决定通过王国实现的一切,包括他为得救定下的必要条件。(徒20:25)希腊语词bou·leʹ也可以翻译为“劝告”或“指引”。(路7:30及脚注)。
要留意 耶和华的“羊群”在他眼中十分宝贵,因为是他用“自己儿子的血”买回来的。对耶和华来说,没有什么代价比这更高了。因此,谦卑的监督要悉心照顾羊群中的每一只羊,谨记耶和华多么爱他的绵羊。(彼前5:1-3)
上帝 有些古抄本在这里写的是“主”,但最早期的抄本都支持正文里“上帝”这个译法,很多学者也认为原文写的就是“上帝”。
监督 希腊语是e·piʹsko·pos,相关动词e·pi·sko·peʹo的意思是“小心”(来12:15),相关名词e·pi·sko·peʹ的意思包括“审察”(路19:44;彼前2:12)、“做监督”(提前3:1)和“监督职位”(徒1:20)。因此,监督是负责探访、察看、指引会众里弟兄姐妹的人。译作“监督”的希腊语词含有为了保护而督导的意思。基督徒会众的监督有责任照顾弟兄姐妹的心灵需要。本节经文是保罗对以弗所会众的“长老”说的,而他在这里就称他们为“监督”。(徒20:17)在写给提多的信中,保罗谈到基督徒会众里“长老”需要符合的资格,当时他也用了“监督”一词。(多1:5,7)因此,希腊语词pre·sbyʹte·ros(“长老”)和e·piʹsko·pos(“监督”)指的是同一个角色,前者侧重的是受委任的人具备的各种成熟特质,后者侧重的是受委任的人担负的职责。保罗跟以弗所的长老们见面的这个记载,清楚表明以弗所会众有不止一位监督。一群会众可以有多少监督是没有限定的。每群会众里有多少监督,取决于有多少弟兄符合“长老”的资格。保罗在写给腓立比基督徒的信里也提到那里的“各位监督”(腓1:1),可见腓立比会众的事务是由一个长老团负责督导的。(另见徒1:20的注释)
用自己儿子的血 这里译作“自己儿子”的希腊语词组ho iʹdi·os的字面意思是“自己的[人或物],因此按照语法,这里的希腊语原文也可以翻译为“用自己的血”。至于应该采纳哪一个译法,就需要考虑上下文。在希腊语里,ho iʹdi·os这个词组可以单独使用,不需要加上一个名词来说明是自己的什么,或加上一个代词来说明是谁的什么。希腊语读者可以根据上下文看出隐含了什么名词或代词。不过,在翻译成其他语言时,通常就需要加上原文隐含的词。例如,在约翰福音1:11,希腊语词组ho iʹdi·os出现了两次,第一次译作“自己的家”,第二次译作“自己的人”。另外,在约翰福音13:1,这个词组译作“属于自己的人”。在圣经以外的一些古希腊纸莎草纸文献中,这个词组用作对近亲的昵称。希腊语读者在读到本节经文时,照理会根据上下文看出ho iʹdi·os这个词组隐含着一个单数名词,也会看出这个名词指的是上帝的独生子,即为人献出宝血的耶稣基督。因此,不少学者和译者都同意这里隐含着“儿子”一词,所以也把这句话译作“用自己儿子的血”。
上帝 少数抄本在这里写的是“主”,但大多数抄本写的都是“上帝”。
成圣 见词语解释。
主耶稣的话 接下去的话只有使徒保罗引用过,但意思相近的话也出现在福音书和圣经的其他经卷里。(诗41:1;箴11:25;19:17;太10:8;路6:38)保罗之所以知道这句话,有几种可能性:有人听过耶稣说这句话,然后告诉了他;这是复活后的耶稣亲口对他说的;他得到了来自上帝的启示。(徒22:6-15;林前15:6,8)
拥抱保罗 直译“伏在保罗的颈项上”。在圣经里,流着泪拥抱某人并亲吻他,意味着对这个人感情很深。以弗所的长老们对保罗怀有的显然就是这种深厚的感情。(另见创33:4;45:14,15;46:29;路15:20)
亲切地吻他 又译“温柔地吻他”。保罗对弟兄们显出真挚的爱,他们因此也很爱他。在圣经时代,人们常常用亲吻来表达这种情谊。(创27:26;撒下19:39)在亲吻的时候,人们有时也会拥抱对方,还会流下泪来。(创33:4;45:14,15;路15:20)一般认为,这里译作“亲切地吻”的希腊语原文是动词phi·leʹo(菲莱奥)的强调词形。有时phi·leʹo可以译作“吻”(太26:48;可14:44;路22:47),但更多时候表达的意思是对某人感情很深(约5:20;11:3;16:27;参看太26:49的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