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身人士所面对的难题
征夫——诚征富于爱心、有意结婚之男子,性情温和、收入颇丰,年龄27-40岁,合意请寄照片。本人出于诚意和寂寞。电话312456。
虽然很少人刊登上述一类的“征婚广告”,许多人却对其中所描述的痛苦难题颇感同情。他们也曾以巧妙的方法作“宣传”,但却发现在今日这个世界里找寻配偶往往是一件令人挫折和十分复杂的事。
伊莲,一位三十多岁的寂寞女性,叙述她所达到的绝望状态说:“我没有一个能真正与之谈话的人。我茶饭不思,时常无缘无故地饮泣。我无法信赖任何人,因为我的感情是这么强烈以致感到羞愧。……在结婚这件事上,我认为人们已舍弃了我。”——纽约《邮报》。
虽然感到忧虑,数以千计处境像伊莲一般的男女却未曾探悉他们何以处于如此境况的原因。他们没有留意到社会学家对找寻佳偶日益困难所作的调查。他们不知道这项调查所发现的因素是太多人离开乡村去过城市生活,以及随之而来的“道德革命”对男女关系差不多每一方面都表示疑问。
可是,大多数人均留意到婚姻的彻底失败,即所谓“离婚”事件的激增。他们知道今日有不少人残忍和迅速地不断移情别恋。他们发觉到关于寻求伴侣的忠告车载斗量,但却互相矛盾,而独身友人的求偶方法则五花八门。他们遂感到惶惑混乱。
这一切有解决方法吗?择偶固然是纯粹个人性质的事,但是否有些指南或原则是年少或年长的人均可以遵从的呢?有些明确的陷阱是必须避免的吗?
正视‘婚姻的神话’
很自然地,一个有儿女的寡妇,较年长的离婚男子和一位青年在环境和需要方面均有极大的差别。可是各种年龄的独身者均需正视关于婚姻的若干流行“神话”,因为这些神话会使难题更加棘手。研究一下其中的真义可以帮助我们澄清部分的混乱。
流行的神话之一是,既然‘相反的相吸’,与一个和自己完全相异的人结婚可能使婚姻更富乐趣。当然人们对一个在环境宗教或国籍方面均与己不同的人可能引起好奇心。可是,最新的科学调查一致透露这类结合具有高度的离婚率。例如,杜明尼安博士在《婚姻破裂》一书中指出:“各项主要调查所得的结论显示,[宗教]不同的婚姻……确有极高的破裂危险性。”
难以置信吗?请想想,常识岂不是告诉你,你的朋友均是和你志趣相投的人吗?你会跟一个行事与你大相径庭或蔑视你所欣赏的事情的人相处得好吗?圣经在创世记第二章叙述上帝创造女人的目的是要她作为男人的“助手”。所以你若想和你的助手琴瑟和谐,你们二人岂不应当具有相同的兴趣,目标和道德标准吗?
事实上,在人生最重要的事上,夫妇的见解愈相同,日常生活便会愈顺利。夫妇各异其趣在起初可能颇具刺激,但不久便会形成紧张了。
至于其他的婚姻神话;无疑大部分和迷恋有关。迷恋的定义是“盲目的钦慕”,将一个未真正认识的人加以理想化。‘情有独钟’和‘一见钟情’的神话均是迷恋的症状。
当一个人寻求所谓‘理想先生’或‘完美小姐’时,觅偶者往往期望天作之合的佳偶人选突然出现。当然,一个人在起初自然较受某些人所吸引,容貌、态度和性情对此均有所影响。但危险的是以为这人有梦中王子(或公主)的神秘品质,一见倾心,然后期望‘同偕白首’。
可是,你也许会说,在最初也许有这种情形,但经过约会同游之后,迷恋者最后终会看出对方的‘本色’,可惜事实往往并非这样。迷恋可能继续至婚后才醒觉过来。怎会如此呢?因为双方既然从一开始便“热情如火”,这往往导致肉体的接触。当局者许多时因意乱情迷而忽略了彼此的差异。可悲的结果是,两个对彼此差不多全无法认识的人竟然缔结了人生最亲密的关系。
《从婚姻获得最大益处》一书指出:“认为每个人必有‘千里姻缘一线牵’的佳偶乃是根深蒂固的虚构和传说。”它继续说:“较切合实际的见解是,调整良好的人可以婚配一群人中的任何一人而获致幸福,缺乏调整,不快乐的人和谁结婚也不会获致成功的婚姻。”这种见解的真实性从鳏夫寡妇再度获致幸福婚姻一事足以见之。
独身是“不正常”吗?
很不幸地,有些婚姻神话对独身的人形成很大的压力。亲戚和朋友时常提倡的两项神话便是,‘不结婚的人一定有点不妥’和‘有个人总比没有人好’。此种主张声称独身一定是坏事。这使独身的人感到‘不正常’,或甚至是潜在的同性恋者。
一个需要结婚,但却由于害怕婚姻生活而不敢结婚的人是一回事。一个独身的人意识到他没有结婚的需要却是另一回事。教育家鲍尔文博士说:“倘若[一个人]感到保持独身是较快乐的生活方式。他[或她]就应该尽力保持独身。……调整良好的独身者固然很多;已婚的‘老处女’和‘独身汉’也有不少。”
不错,与其惶恐地贸然缔结一项不如意的婚姻,不如认清睿智的导师耶稣基督所指出的事实。他说有些人具有“恩赐”或能力,并鼓励具有这项“恩赐”的基督徒加以保持和用来事奉上帝。——马太福音19:10-12。
神话是一种幻想和流行的谎话。我们的确可以看出,对一切考虑结婚——独身问题的人来说,跟随以上讨论过的任何神话行事只会令他们更感惑乱而已。可是,有些新潮青年却声称我们不必畏惧任何神话。他们说你应该放纵感情。不必担心犯错。反之,二人可以先行同居,若能‘继续相爱’,便结婚好了。那末,“试婚”是解决难题的方法,抑或仅是另一个神话呢?
“试婚”——令人满意的解决办法吗?
当然男女未经结婚而先行同居并非新事,新的是有这么多人公然如此行。在美国,一项政府报告表明在1960至1970年之间,未婚同居的男女增加了百分之700。较近的报告指出增加率更高得多。
除了此举显然违反基督徒的良心之外,问题便是:这些男女正享有“婚姻”的乐趣吗?未婚同居能使他们解决混乱和导致一种有意义的永久关系吗?
事实的真相是,虽然有些同居男女可能一生同居,但以一般而论,这种暧昧关系是短暂的。结果感情所受的创伤往往与离婚无异。为什么呢?
我们可以忠实地考虑一下。双方若彼此没有真正承担而宁愿享有‘离去的自由’,这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虽然这对男女也许声称他们并非只是自私地‘取得’而是‘分享’乐趣,将一种如此宝贵和亲密的东西给予人而不愿作出任何承担是合理之举吗?
“尝试”的定义之一是“实验”。人可以将婚姻生活作实验吗?我们所讨论的并不是分享一件衣服。衣服若是裂成两半或被弃去,只要另买一件便行了。可是亲密关系破裂后所留下的感情‘伤痕’是历时久远的;它甚至曾驱使人自杀。
甚至真正彼此相爱的男女也会面对一项伤感情的难题:不安全。正如一对同居的男女在回答亲戚询问何以现在要结婚时说:“因为我们想这样行——我们想作出承担。”
可是,有些人辩称,‘除非先行试验,你无法确知与一个人结婚之后的情形如何。’这样的主张对吗?一位作家明智地论及同居的男女说:“婚姻生活的调整不能在独身的情形下试验出来。企图试验的人虽然看来成功,却尚未证明在实际婚姻生活中他们可以快乐共处。”未经结婚而与多人发生性关系的人并不会以慧眼和人建立新的关系。他们虽有少许经验,但所付出的感情代价却通常使他们无力正视难题,而且较不愿奉献自己和信任别人。
当然,旧式的“自制”美德今日已不受人欢迎。人们认为这样约会妨碍自由和损害性格。可是在回答“抑制性欲有危险吗?”的问题时,《现代人的婚姻》一书声称:“在婚前控制性欲比满足性欲对身体、精神和社会均较少危险。”
因此“试婚”和其他的结婚神话是危险的,企图在其上建造的基础是动摇的。但也许你会想道,“这帮助我知道避免什么主张,但有没有任何‘肯定的’原则可以指引我呢?我怎么知道自己已有资格结婚?我可以怎样明智地选择配偶?”
这些复杂的问题决不是‘口号式的回答’可以解决的,但是,可靠的指南是有的,这些指南可以造益一切明智地‘三思而后行’的人。我们会在下一篇文章加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