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信赖圣经的预言吗?
让我们将注意力转回到公元第一世纪,那时尼罗还是罗马的皇帝。时维公元66年。地点是耶路撒冷。
历史记录对于当时所实际发生的事给予我们颇为可靠的资料。诚然,关于当时住在耶路撒冷的任何一家人的详情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可以从所得的资料在若干程度上推断出某些人所怀的态度。
以下的故事是以耶稣基督一项预言的应验为根据的。你从脚注可以看到,其中的基本事实是采自圣经及其他历史记录的。巴施户珥和亚比该的家庭是假想的,但他们在当时的危机发生之前所作的反应成了生活在当时的许多家庭的典型。
一项重要的预言
耶路撒冷的繁忙街道挤塞着人群。服饰豪华的祭司推开服装朴素的劳苦大众傲然前行。沾沾自喜的富豪则由仆从簇拥着前行。多间商店发出响亮的讨价还价之声,这充分表明市面的繁荣。我们在人群中看到布商巴施户珥。他是从犹太教改信基督教的。有一位私淑耶稣基督的门徒曾向他讲授圣经,使他也成为基督徒。
巴施户珥在三十三年前耶稣受难时仅是个孩童。他依稀记得许多人曾谈论过耶稣,因为这个人物惹起了不少争论。只有在查考过圣经证据之后,巴施户珥才确信耶稣是应许的弥赛亚。身为耶路撒冷的居民,巴施户珥对耶稣所作关于该城遭受毁灭的预言深感兴趣。为巴施户珥主持圣经研究的门徒引述由马太和路加执笔写成的经卷解释说:
“有一天,四位使徒前来橄榄山谒见耶稣。他们想知道在耶路撒冷行将遭受毁灭时出现的征象。同时,他们对基督的临在和事物制度的终结也怀有好奇心。耶稣在答复他们的问题时不但透露耶路撒冷的毁灭和犹太事物制度的终结,而且论到整个世界制度的结束。”a
这位门徒引述耶稣在以下所说的话,这些话是基督的门徒路加所记录的:
“你们看见耶路撒冷被兵围困,就可知道它成荒场的日子近了。那时,在犹太的应当逃到山上,在城里的应当出来,在乡下的不要进城;因为这是报应的日子,使经上所写的都得应验。当那些日子,怀孕的和奶孩子的有祸了!因为将有大灾难降在这地方,也有震怒临到这百姓;他们要倒在刀下,又被掳到各国去;耶路撒冷要被外邦人践踏。”b
应得的报应
在巴施户珥看来,耶路撒冷是应有此报的。目击见证者曾告诉他当时的人如何喊叫要将耶稣处死,说:‘除掉他!除掉他!钉他在受苦柱上!’后来罗马总督问道:‘我可以把你们的王钉在受苦柱上么?’祭司长回答说:“除了该撒,我们没有王。”c宗教领袖这种杀人的恶行使巴施户珥深感厌恶!
耶稣的许多门徒也受到类似的对待。在耶稣死后二十多年,使徒保罗在耶路撒冷被暴民围攻。d不久之前,耶稣的同母弟雅各和其他忠心基督徒在耶路撒冷被人用石掷死。e当巴施户珥走过繁忙的街道回家时,他想道:“这城的确劣迹昭彰!”他想起耶稣的话:“耶路撒冷阿,耶路撒冷阿,你常杀害先知,又用石头打死那奉差遣到你这里来的人。”f
巴施户珥觉得毫无疑问:耶路撒冷的确配受耶稣论及它的预言。“日子将到,”耶稣说,“你的仇敌必筑起土垒,周围环绕你,四面困住你,并要扫灭你和你里头的儿女,连一块石头也不留在石头上,因你不知道眷顾你的时候。”g
“但事情会在什么时候发生呢?”巴施户珥思索着这个问题,尤其是目前反叛罗马驻军的事件正在耶路撒冷爆发。
迟延毁灭的来临
他和他的家人希望毁灭不要来得太快。他们的布匹生产经过多年辛苦经营之后正开始兴旺。儿女们现时已较为长成,他的妻子亚比该正以全时间帮忙业务。此外,儿女们正醉心于运动和音乐,甚至希望以从事这些活动为生。
“啊,”巴施户珥将近到家时自言自语,“不论耶路撒冷多么罪有应得,我都看不出耶路撒冷怎会在目前遭受毁灭。”
他在门阶上停下来望向圣殿。圣殿在不久之前几乎被罗马军攻取了。他们前来敉平叛乱,但后来他们的指挥官迦勒斯却突然下令军队开始撤退。
“谁知道为了什么原因?”巴施户珥自思。“好,现在没事了。我只知道有数千名罗马人在撤退时被杀。h这是耶路撒冷多大的一场胜利——我们真是死里逃生!”
巴施户珥以此自慰一番,舒了一口气进入家门。他在基督徒小组里的朋友已有多人在内。他热烈地和他们打招呼,但却纳罕他们何以齐集在此。
“我们必须立刻离开耶路撒冷!”这群人中的长老说。
“为什么?罗马人败退之后看来不会这么快派兵前来吧,”巴施户珥以颇为自信的声调答道。
“耶稣曾说当我们看见耶路撒冷被兵围困,便应该逃到山上。我们已经见到这件事发生。现时军队已退,我们可以走了。”
“我认为罗马人的威胁已经解除了。”
“可是,巴施户珥,你忽略了事情的重要之点。罗马军队的撤退是耶和华所安排,使基督徒可以在耶路撒冷毁灭之前离开。请记得耶稣吩咐说,‘你们看见耶路撒冷被兵围困,就可知道它成荒场的日子近了。那时,在犹太的,应当逃到山上。’”i
“耶稣的意思不是指现在,”巴施户珥答道。“时候会晚一点才到。时候一到,我和家人便会离开耶路撒冷。”
没有任何话能说服巴施户珥携同家人与其他基督徒一起前往基列的彼拉山区。j基督徒弟兄们纷来探访,但并未能使他或他的家人看出有离开耶路撒冷的必要,因为他们在事业方面正十分顺利。此外,他们对耶路撒冷的军队也有信心。
当巴施户珥和最后一位离开耶路撒冷的基督徒道别时,他认为情势一经稳定他们便会迅速归来,他对他们的所为会采取宽大的态度;他不会怪责他们。
在公元67,68和69年,耶路撒冷的情势非但没有稳定,反而日益恶化。最后,敌对的犹太党派禁止人逃出该城。最糟的是,巴施户珥及其家人已和基督徒朋友们失去了属灵上的交往,因为后者已渡过约但河进入基列山区去了。
预言获得应验
公元70年春季带来各色各样的恐怖情况。罗马大军在新君的儿子提多率领下卷土重来,围困耶路撒冷。他们砍伐周围数哩的树木,筑成尖顶的坚固栏栅围住该城。现时逃走已绝无可能了!k
在围城之下,充满恐惧的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巴施户珥的存粮已罄。饥饿无情地袭击他们一家。在外面,不受节制的兵士一见粮食便抢。亚比该为了不想使巴施户珥增添忧愁,遂忍着不提自己的饥饿,可是她或她的丈夫都不能隐瞒彼此的痛苦。
有一天,当饥荒愈来愈严重之际,外面发生的骚动使巴施户珥出去看视一下。当他回来时,亚比该立刻领悟到他必已看见可怕的景象。“从伯以薛来的以利亚撒的女儿马利亚吃了她初生的儿子,”他解释说。l“在耶利米时代的事件又告重演。亚比该,我们也要完了。”a
耶路撒冷已余日无多。在公元70年夏季,罗马人终于将之攻陷摧毁。在围城的整段期间,有超过一百万犹太人被杀,九万七千多人被俘。b死者包括巴施户珥及其家人。他们早已知道耶稣的预言和保全性命的方法,但由于拒绝采取与知识一致的行动,他们付出了不服从的代价。c
对今日的一项教训
不错,这项圣经预言已获得应验。上帝的道的所有预言或应许均会同样获得应验。正如古代以色列国的领袖约书亚说:“你们是一心一意的知道,耶和华你们上帝所应许赐福与你们的话,没有一句落空,都应验在你们身上了。”——约书亚记23:14。
当然,正如我们在故事的开头指出,圣经并没有提及在耶路撒冷于公元70年毁灭之前或其间的每个人的生活。它甚至没有描述关于耶路撒冷的毁灭;只有世俗历史加以描述,可是,无疑有许多家庭与上述的一家相似,他们并没有按照知识采取行动,服从耶稣的吩咐逃往山区。
可是这一切对我们今日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并没有面临任何类似的情况抑或我们正面临类似的情况?
事实上,我们的确面对类似的情势!耶稣的预言不仅指犹太事物制度在公元70年的结束而言。反之,预言也指向基督“临在”执掌王国权柄,整个世界事物制度行将结束的时候。我们对此能够肯定的理由之一是耶稣说:“你们看见这些事渐渐的成就,也该晓得上帝的国近了。”——路加福音21:31。
那末,耶稣作了什么预言去标明整个现行制度的终结以及上帝王国近了的时候呢?除了其他将要发生的事情之外,耶稣说:“民要攻打民,国要攻打国;地要大大震动,多处必有饥饿瘟疫。”——路加福音21:10,11。
事实上,我们的确已看见这些事在今日发生!这个世纪自1914年以来,人类已投入两次造成浩劫的世界大战中,今日各国正处于更恐怖的核子大战边缘。同时,地震、瘟疫和粮荒比历史上任何其他时候发生得更频常。
因此我们若将耶稣的全部预言与目前的世事作一比较,便会清楚看出这项预言现时正在显著地应验中。这意味到什么呢?
这意味到整个现行事物制度的末日已近了,正如迦勒斯指挥下的罗马大军围困耶路撒冷乃是耶路撒冷末日将临的征象一般,正如当时的人若要自保便必须采取特别行动——逃往山区以策安全——今日的人也必需采取适当行动才能在上帝对恶人执行判决的将临全球毁灭中获得保护。
必需采取的行动
救生的方法并不是逃往地球上的某个地方。耶稣本人表明这点。他在预言的末了特别论及整个现行事物制度的终结说:
“你们要谨慎,恐怕因贪食醉酒并今生的思虑,累住你们的心,那日子就如同网罗忽然临到你们。因为那日子要这样临到全地上一切居住的人。你们要时时儆醒,常常祈求,使你们能逃避这一切要来的事,得以站立在人子面前。”——路加福音21:34-36。
不错,目前重要的并不是逃往某个实际的山区,而是在灵性上保持儆醒。我们需要察觉耶稣的预言在今日的应验,并且看出它的应验意味到这个制度的末日近了。因此,我们需要十分谨慎我们的行为,正如使徒彼得写道:
“这一切既然都要如此销化,你们为人该当怎样圣洁、怎样敬虔,切切仰望[耶和华]的日子来到。……亲爱的弟兄阿,你们既盼望这些事,就当殷勤,使自己没有玷污、无可指责,安然见主。”——彼得后书3:11-14。
这便是我们必需采取的行动。在今日逃往避难所意味到我们在生活上与上帝的公义条件一致。不错,借着遵行上帝的旨意,我们能够逃过那行将临到整个人类世界的毁灭,正如使徒约翰写道:“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过去,唯独遵行上帝旨意的,是永远常存。”——约翰一书2:17。
不要对这些预言的应验稍存怀疑!正如耶稣论及耶路撒冷在第一世纪遭受毁灭的预言已证明为真实,关于现行事物制度行将遭遇末日的预言亦必定会获得应验。不错,我们有最大理由相信圣经预言的可靠,并根据这项信仰而采取行动。
[脚注]
e 《犹太古事记》,约西佛斯着,第20卷,9章1段。
h 《犹太人战史》,约西佛斯着,第2卷,19章
j 庞斐利斯所著的《教会史》,C.F.古鲁斯希腊文英译本,(1894年)第75页
k 《犹太人战史》,约西佛斯着,第5卷,第12章
l 《犹太人战史》,约西佛斯着,第6卷,3章,4段。
b 《犹太人战史》,约西佛斯着,第6卷,9章,3段。
[第17页的图片]
“你们看见耶路撒冷被兵围困。”——路加福音21:20
[第18页的图片]
基督徒离开耶路撒冷
[第18页的图片]
罗马的提多拱门描述犹太人在公元70年被俘。这充分证明上帝预言性的道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