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所依循的价值标准
你的价值标准是什么?不少价值标准需要重新评估
价值标准与需求有关。我们对不能满足需求的东西通常不予重视。需求愈殷切,符合需求的东西价值愈高。我们的需求是多而不一的。它们因时而异,也因人而异。有些需求是与生俱来的。有些是后天的。有些是不必要甚至有害的。我们对于自己的若干需求有时并不察觉,或者虽然察觉也不予重视直至太迟为止。你最近有考虑过这项问题吗?你是否对符合较重要的需求的事给予较高价值?
我们所有人均有共同的基本需求。空气、水、食物、温暖、睡眠——这些需求必须满足,我们才能生存。当这些需求变成十分严重时,我们必然会暂时不理其他,直至需求满足为止。诚然,人活着不单靠食物,但在挨饥抵饿时,食物遂占优先地位。对其他和生存有关的需求也是如此。可是,当这些需求获得满足之后,我们的注意力又转移到其他的事上了。
人是群居的,与其他独居的生物不同。人需要别人的交谊。为了和谐相处,他要感到受别人接纳。他对这事是如此重视以致有时要放弃个人喜好而迎合群体。即使交游对自己有损,也胜于离群索居。为了这种需要的殷切,于是有人放弃自己的原则和价值标准以期获致归属感。据说受社会尊崇是人所追求的目标之一,这句话是基于对获致嘉许的需求而言。有些人看重别人的尊敬过于自己个人的忠贞。这种趋势促使圣经提出警告说:“不良交往破坏有用的习惯。”——哥林多前书15:33,《新世》。
重视你的自尊心
我们若为了要受人欢迎而放弃个人忠贞或价值标准,便会遭受莫大损失。这样会丧失我们的自尊心、个人价值感和自爱。这种心理上的损害是影响深远的。我们从希伯来和希腊文圣经获悉要爱人如己。自爱并不等于自我放任、自私或自我中心,反之它牵涉到拥有为之而生活的价值标准,它能使你尊重自己。你必须自爱才能爱人。没有这种爱便会使你对别人感到不安和嫉妒以致想要批评别人或讲人闲话。对人吹毛求疵而使自己产生优越感。可是,圣经劝诫我们“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以及“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腓立比书2:3,5;约翰福音13:5)因此不要试图以推翻别人来抬高自己。这样会损害自尊心和低贬他人。
我们应该重视有用的工作。我们的造物主耶和华上帝是个工作者,而我们是按照他的形像和样式造成的。他乐于看到他的工作完成并且声称它们是好的。(创世记1:10,12,18,21,25,31)人需要工作,要有成就感。妥善地完成工作证明工作者的能力和产生价值感。懒惰使人感到自己无用和价值不大,而善工却使我们的生活具有目的和意义。我们许多时听见人说:“人生没有意义。它有什么目的呢?”这样的人其实是被空虚感压倒了。
他们也许辛勤工作和积聚财富。但这并不带来满足。“贪爱银子的,不因得银子知足,贪爱丰富的,也不因得利益知足。这也是虚空。”(传道书5:10)他们把价值标准建立在物质东西上,例如“肉体的欲望,眼目的欲望和人世上的一切虚荣。”(约翰一书2:16,《现译》)他们热衷追求物质东西,忽略了灵性上的需求。他们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他们认为最有价值的事物之上。它也许是财富、地位或威望。这些东西一旦得着了,便不再看作重要。结果一切劳碌归于虚空,因为他们按着错误的价值标准而生活。他们对属灵的需求缺乏警觉。
胜于一切的最大价值
耶稣说:“认识自己灵性需要的人快乐了。”(马太福音5:3,《新世》)许多人绝不认识这种需要,直至风烛残年才发觉。我们重视自己一生在精神、身体、感情方面的需要获得满足,但我们同时要知道,这些东西并不能延长我们的寿命,使之远超过七十或八十岁。它们仅能维持短暂的生存。但是正确地重视灵性需要却意味到永远存活。人说,“你不能带去”,他们指的是物质财富。可是有些东西在价值上重大得多而且是你能带去的:在上帝面前的美名。传道书7:1说:“名誉强如美好的膏油,人死的日子胜过人生的日子。”
这怎么可能呢?死的日子怎能胜过诞生的日子?这句话的真实性是你死时若在上帝面前具有美名,他便会在使你复活时记得这名。这会意味到复活得生可能是永远的,倘若你视之为适当价值标准的话。我们习惯把许多已有的祝福视为当然,如视觉、听觉、健康、生命本身等。只有在这些祝福开始从我们身上溜走时,我们才突然意识到它们的价值。一个人在垂死时,别人会说,“他活过了长寿和美好的一生”使人觉得死亡较易接受。但这句话对垂死的人没有用处。以往的不必计较。现在和将来才是重要的,它成为真正的需要。因此胜于一切的最大价值是现在使自己在上帝面前有个美名以期满足这种需要。
你发觉自己有这种需要吗?你要重新评估你为之而生活的价值标准吗?下一篇文章叙述一个这样行的人获得多大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