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80 1/8 20-23页
  • 水银——西班牙的“液体银”富源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水银——西班牙的“液体银”富源
  • 警醒!1980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水银的天然状况
  • 多个世纪所用的蒸馏法
  • 水银的用途
  • 水银——是友是敌?
  • 参观阿马玷矿藏
  • 人造化学品层出不穷
    警醒!1998年
  • 世闻点滴
    警醒!2003年
  • 西班牙大会
    警醒!1972
  • 丰饶中的饥饿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9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80年
《警》80 1/8 20-23页

水银——西班牙的“液体银”富源

《儆醒!》杂志驻西班牙通讯员报道

你最近有查看过温度计吗?若然,你所查看的极有可能是水银温度计。也许你纳罕水银是从那里来的。它的来源也许是西班牙的阿马玷矿藏,因为那里是世界最丰富的水银产地。全世界的水银有四分一以上是出自那个地层的。

英文的“流动银”,德文的“奎克士巴”,法文的“威夫阿根”,西班牙文的“阿苏克”,希腊文的“希德兹鲁”——这一切都是水银的名称,水银是一种流走、滑溜、银色,“生动”或“流动”的液体金属。它在现代世界有3,000种以上的用途。它是怎样取得的呢?

地质学家声称,有八种元素组成百分之98.5以上的地壳,其余的95种以上的元素,包括水银在内,则构成仅占百分之1.5的地壳。于是,水银就不易发现。

水银的天然状况

在地球形成期,水银曾是向上推进,充塞地壳若干部分的空隙和裂缝的热液体之一。在某些例子上,它仍以液体水银矿穴的形式存留下来,但以大多数的例子而论,它已与硫磺化合成为琉化水银或朱砂。含有这种矿物的岩石稍呈红色。就近察看,就见有斑点呈现。那些红斑含有贵重的水银,提炼水银先要以缓慢过程采掘矿石,将之捣碎、焙烧,把蒸馏出来的蒸汽浓缩,然后以滤过和搅拌方法把汞(希腊字原意是“液体银”)从浓缩物提炼出来。今日我们所称的“水银”一名是第六世纪的炼丹者所起的。

人最初发现水银是在什么时候呢?一说是在埃及坟墓中发现,那些坟墓被鉴定为公元前1,500年之物。一本与这种金属有关的文献是公元前300年左右,狄奥佛拉斯塔(亚里斯多德的门徒)的著作,它描述“液体银”提炼的简单方法是在铜器内把朱砂和醋一起捣碎。事实上,捣碎过程可以把少量游离水银分离,但不能把复合形式的水银分离出来。

据公元50年左右,大蒲林尼报道,从西班牙的西沙普(可能是今日的阿马玷地方)每年把大约5,000公斤(11,000磅;5公吨)的朱砂运往罗马,作为朱红色颜料。水银则被用来翻新“贵重”金属、黄金,并和黄金一起用在镀金方面。

在第八世纪初期,阿拉伯人开始入侵伊伯利亚半岛。阿拉伯人和回教徒的占领持续了八百年。在这段时期内,阿拉伯人鼓励开发阿马玷的水银矿。结果,今日与开发水银矿有关的西班牙字汇大都来自阿拉伯语。例如,该地的全名,阿马玷·第·阿佐克,便是源于阿拉伯语‘阿马甸’(矿)和‘阿萨克’(水银)等字,意即水银矿。作为提炼水银的浓缩室的西班牙字是‘阿鲁杜’,它来自阿拉伯的‘阿鲁图’一字,它所指的是用来把水银蒸汽液体化的容器。在阿马玷所用的旧式熔炉称为‘查别卡斯’,出自阿拉伯语的‘沙比卡’或铸块。同样,制炉工人称为‘阿班尼’出自‘阿班拿’一字,泥水匠或建造工人称为‘阿拉利弗’,原文是‘阿拉利夫’,意即师傅或熟练者。

西班牙王阿丰索七世在1151年夺回阿马玷,随后多个世纪,西班牙王室把矿山交由民营开采。在二十世纪,矿山交由管理局管理,逐渐将其改成现代化,这项过程直至今日。

多个世纪所用的蒸馏法

提炼水银的原始方法效率不佳,从十七世纪时,工人把在阿拉伯的‘查别卡斯’熔炉中烧过丢弃的热石放入新式巴士他文特熔炉仍可提炼份量可观的水银一事可以见之。第一个巴士他文特熔炉在1646年装置。两年之后再装置九个,最后有十六个熔炉开动。水银产量从1646年的2,527‘昆他尔’(每昆他尔相等于100磅)激增至1776年的每年产量7,000‘昆他尔’。

水银的用途

随着多个世纪过去,水银的用途也为之激增。在十六世纪,一位瑞士出生的炼丹者兼医生以水银治疗梅毒。1558年,米甸拿以一项含有使用水银的程序来改良炼银方法。晴雨表是在1643年由意大利物理学家托利些里发明的,他使用水银柱去测定气压。医生和护士用来量度体温的温度计是在1720年由德国科学家华伦希特(简称华氏)所发明,他在含有膨胀水银的管上从水的冰点至沸点刻画成180度。

自候活特发现了雷酸汞之后,水银又被发明为另一种较少和平的用途,直至1960年代,水银用作炸药引爆剂。进入我们的二十世纪后,水银的用途有如雪球般增大,其中数种如作为农业和工业用的杀菌剂、电气开关和水银电池等。蒸汽形式的水银可作紫外线灯和照明公路的水银灯。在若干例子上,水银蒸汽可以用来代替蒸汽发电。这种用途繁多的金属若与银和锡合金混和成为汞合金,可以作为齿科填充剂。在这种用途上,水银是无毒的。

水银——是友是敌?

这是个合理的问题,因为20年来,人从艰难的经验学得教训,知道水银是一个需要严加管制的仆人。在日本、瑞典、美国、加拿大等许多国家中,日益增加的证据表明若干形式的水银是有毒的,对人和动物的生命均有影响。

调查显示某种鱼类和狩猎鸟体内含有多量水银化合物。这些过剩的元素是工厂把水银和其他废物一同抛弃以及使用甲基水银杀菌剂所致。这种化合物一经进入食物连锁,即产生悲惨的后果。

甲基水银对孕妇特别危险,因为它很容易积聚在胎中,对未出生的婴儿构成脑损害。1969年,在美国的新墨西哥州有一家人因吃了以甲基水银处理的谷物为饲料的猪肉而中毒。三个儿女变成严重残废,第四个在胎内中毒以致生来即告失明和弱智。在日本的水俣市一带,水银中毒已达到流行病的程度,后来医生终于追查到罪魁——附近一间工厂从废水管中流出甲基水银染污了鱼类,而鱼类正是当地主要粮食之源。

参观阿马玷矿藏

阿马玷是一个市镇,约有居民11,000名,洁白的单层或两层的屋宇排列成行。我们在首途前往矿藏时,我们留意到有不少男子在街上,他们周围站立,彼此交谈,不时喝一小杯‘哥披他’即拔兰地或茴香酒。为什么这些人有时间在街上闲逛呢?因为水银矿工会受到水银蒸汽的毒性影响以及患染硅肺症的威胁,所以每月只需在地下矿藏工作八天。水银蒸汽所造成的疾病称为汞中毒或水银中毒,它影响脑细胞而造成手足不绝震颤。硅肺症便是肺硬化,它的症状是呼吸喘促。为了避免或减少这些影响,矿工们工作一天,休息两天(如遇星期日即休息三天)。进一步的安全措施是,矿工在矿藏工作三个月之后,即在地面工作一个月,呼吸户外空气。

市镇和开矿处差不多建在朱砂岩的垂直薄层顶上。矿藏有三个竖坑,名为“圣米迦勒”,“圣约昆”和“圣提奥多罗”。我们选择参观在圣约昆竖坑的作业,它的深度是488公尺(1,600尺)。

最困难和最危险的工作莫如掘取含矿的岩石,但使我们更感兴趣的是在地上进行的作业。第一阶段是满载朱砂石的矿车抵达。这些矿车每次来两架,每架运载约1,500磅(760公斤)的石。

岩石从坑道入口处被送往两副巨型碎石机里捣碎成砂砾大小。碎石从那里移到堆积场,再由输送带送入四个熔炉里。这些现代熔炉有四层楼那么高,并且是多层式或具有多个火床的。在阿马玷的熔炉有八层。已碎的矿石从最上层出发,由不停移动的旋转臂把矿石送到开口处,让它自然坠落下层。由摄氏800°(华氏1,500°)的高温把它炼成水银蒸汽。蒸汽通过水冷式的管就浓缩成液体水银。

可是,大多数水银均含有在焙烧和浓缩过程中所产生的灰色矿滓。这些矿滓在露天锄场上混和石灰。戴着防毒面具的工人不断锄打混合物,使受到锄打的硬块每数秒钟即有小量水银奔流出来。石灰和锄打帮助小滴水银拼合起来,组成蛇般形状流入小‘保佐’或井中。水银于是从工场的这个部分运往‘阿麦逊’或仓库,贮藏在大桶里,然后按量装入铁制容器中。容器的容量为34.5公斤或76磅,这是伦敦和纽约市场交易的标准重量。

我们在参观仓库时观察到水银的若干有趣特色。为了说明这点,一位职员攀登大桶水银之上。他没有沉落液体里,反而全身浮在水银上面!看来十分奇怪。但当我们明白到水银与水的比重为13.5(比铅重约1.2倍)时,就难怪水银差不多像固体物质般能支持一个人的重量了。此外,水银是在平常温度中的唯一液体金属。它在摄氏-39°(华氏-38°)从固体变成液体状况,沸点是摄氏357°(华氏674°)。另一有趣事实是,水银是人所触到而不会被其弄湿的液体。原因是水银有极大的凝结力或极强的表面张力。

我们继续参观的地方是分析实验室,据那里的主持人详细解释,他们每日均按标准检查水银的品质、以及从矿藏掘出矿石纯度。实验室人员按标准分析在蒸馏过程中所用的一切物质,对所有产品,不论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均予以同样分析。我们听说阿马玷出产的水银纯度比率达百分之99.997,这种纯度只有在矿藏的矿穴内偶然发现的天然水银。或土生水银可以相比。

阿马玷的矿藏从朱砂石矿产生百分之7至11的水银,证明它是世界最丰富的朱砂矿藏。在南斯拉夫和意大利也有产量丰富的矿藏。可是多个世纪以来,阿马玷仍居于首席地位。竖坑挖掘得深而又深,朱砂石依然继续出现。事实上,该地还有极多朱砂以致国家要保持阿马玷25公里(15哩)范围内的开采权。

下次你若查看温度计,使用现代闪光摄影机或照镜时,你可以想想多个世纪以来,人在发展采矿和精炼方法,使金属水银具有多种用途方面的努力和发明的天才。

[第22页的图片]

图左为捣碎和烧焙工场,图右为蒸馏管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