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和制造者竞争
大多数人在目击电脑的办事能力时都表示惊异。不久之前,电脑的进步尤其使人留下深刻印象。《斯密生》杂志的一位作者报道他目击声音认识装置的实验经过。一位研究家对着电脑终端机附设的扩音器说出作者的名字。差不多在同一时候,萤光幕上就现出拼音正确的“李察·M·利斯德”(Richard M. Restak)这个名字。电脑也能正确地录出口授的书信样本。利斯德声称不久将有“廉价的声音认识机面世,它也许能在几秒钟之内录出口授的书信和作出第一草稿。”秘书可以不要!
电脑不但能把声音变成文字,有些甚至能把文字变成声音。美国国会图书馆设有供失明人士使用的电脑,只要在扫瞄器之前打开书本,它就能高声读出。《斯密生》杂志声称这副机器发声电路的控制法“与人脑控制颚、舌和喉的肌肉使其发出人声的发声系统相似。”它甚至能“像普通英语的说法一般以特别的声音强调某些字词,在适当时候稍作停顿以避免“机械式的读法”,这是其他朗诵机器所办不到的。
严重伤残人士也许可从电脑得益,有些电脑只要操纵者移动视线就能把字打出。机器能随着打字者的目光稍为注视字母而将之打出来。志愿者经过练习之后每分钟可打出个18字。伤残人士所用的另一类似系统便是把机器装设在轮椅上。瘫痪者只要出声“吩咐”要去那里,轮椅就遵命而行。
伦敦的一对夫妇据报在家里装设电脑作婴儿的褓姆。作为电脑顾问的婴儿父亲把程式纳入电脑,使其在婴儿啼哭时播出父母的声音作柔声讲话。代理褓姆也能在婴儿临睡时讲故事,并在婴儿学语时教以三种语言。扩音器和扬声器是否能适当地代替人类的温柔接触又是另一回事。
另一项不祥之兆的发展来自澳洲,据说那里的一个电脑会自写程式去解决西洋象棋问题。澳洲雪梨大学的罗士·昆连发展了一项“自动制作程式”系统。机器所作的电脑程式比昆连为了同一目的而作的最佳程式快五倍之多。有些专家们恐怕电脑的这种系统在重大的决定上作出人类不能明白的“推论”。苏格兰爱丁堡大学的唐劳·密芝教授警告说,在所有电脑之上应该附设一个“人类之窗”使人能询问电脑为什么达致这样的结论。
鉴于电脑所作的惊人成就,《脑之书》声称“在复杂和多才多艺方面,世上任何电脑都比不上人脑。”这本在不久之前出版的书评论到电脑的计算速度和逐步推理远比不上人脑的“平行处理、集成和综合资料以及从一般法则中选取资料。”电脑在立即认出人的颜面和物体方面也不能和人脑抗衡。《脑之书》评论说,“一个电晶体的电脑若能做到人脑所能做的事也不能纳入卡内基会堂之内,”因为这副电脑即使用的是现时流行的微型电路,重量也要超过10吨。事实上,该书说,“全世界的电话系统仅是等于人脑的一克左右——豆子那么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