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89 9/8 14-17页
  • 逐渐消失的臭氧层——人类正在破坏保护自己的恩物吗?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逐渐消失的臭氧层——人类正在破坏保护自己的恩物吗?
  • 警醒!1989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预告的威胁
  • 有什么希望?
  • 大气层惨遭破坏
    警醒!1994年
  • 学习尊重臭氧
    警醒!1980年
  • 挽救大气层的方法
    警醒!1994年
  • 喷雾制品的功罪?
    警醒!1979
查看更多
警醒!1989年
《警》89 9/8 14-17页

逐渐消失的臭氧层——人类正在破坏保护自己的恩物吗?

试想象你每日都必须在一场致死、灼人的毒雨之下经过。你唯一的保护物是一把伞,这把伞的设计完善,可以抵抗那致命的雨点。你能想象这把伞对你多么可贵吗?你能想象弄坏这把伞,甚至在其上戳穿几个孔,是多么愚蠢吗?然而,以一种全球的规模而言,人类正处于类似的情况之下。

我们的地球浸浴在滔滔不绝的太阳射线‘雨点’之下。虽然大部分射线是有益的,为我们的世界带来光与热力,但有一小部分却具有致死的影响。它们称为短波紫外线或UV-B射线;如果它们全部都到达地球表面,就会把其上的一切生物杀死。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地球被设计成有一把‘伞’去保护我们不致受这些射线袭击,这把伞称为臭氧层。但不幸的是,人类正在破坏这把伞!

臭氧层是什么?它怎样发挥功效?我们正怎样破坏它?原来,臭氧是一种不稳定形式的氧。它含有三个氧原子(O3)而非普通的两个(O2)。臭氧在同温层自然产生,把危险的短波紫外线吸收,同时让必需和安全的光线通过。此外,虽然臭氧颇易被其他气体所分解,但在同温层却由太阳射线不断加以制造。因此它是一项具有自我修补能力的保护物。多奇妙的设计!

当人类开始把各种工业气体喷进这个微妙的系统里时,难题就产生了。臭氧层被破坏得比太阳射线所能产生的更快。1974年,有些科学家开始怀疑CFCs(含氯氟烃)便是破坏臭氧层的气体。然而,这些CFCs是随处都有的气体。它们被用来制造各种泡沫塑胶产品,从绝缘材料至杯子和快餐容器不等。它们也被用作喷雾器的推进剂,冷气机和冰箱的冷却剂,以及洗洁电子器材的溶剂。

一位发出危险警告的科学家回忆说:“我并没有在任何时候高呼‘我找到了!’我只是在晚上回家告诉妻子说,‘工作进行得很顺利,但看来世界末日近了。’”自1930年发明了CFCs以来,许多人曾誉之为无毒和非常稳定的物质。这些人错了吗?

预告的威胁

不。他们的称誉对极了。正是由于CFCs如此稳定,所以破坏力持续不变。CFCs从废弃的冷气机和压碎的发泡胶杯放出来之后,逐渐上升到同温层去。它们在同温层受到紫外线冲击,最后分解开来而放出对臭氧层极具破坏力的物质:氯。氯分子攫住脆弱的臭氧分子同跳死亡之舞,将臭氧分子消灭,但本身却完整无损地脱离出来,找寻另一个不幸的舞伴。一个氯分子能够以这种方式保持活跃达一个世纪以上,消灭十万个臭氧分子之多。

警觉的科学家对CFCs的主要用途——作为喷雾器推进剂——大声疾呼加以抨击。到1978年,加拿大、瑞典、美国已禁止在喷雾器使用CFCs作为推进剂,但很少其他国家跟着禁止。更糟的是,科学家发现这种耐久的化学制品有更多用途,因此CFCs的生产量继续激增。美国仍然消耗世界每年产量的四分之一。

科学家们根据地球大气层的电脑模型不断提出警告,认为化学污染会使臭氧层逐渐枯竭,以致有更多的短波紫外线慢慢穿透。工业界和政府对科学家的声称一笑置之,说他们的证据不够充分,结论也未经证实。

《发现》杂志把这项争论称为‘臭氧之战’,并且指出研究家们‘多年以来一直把这个问题看作一项全球性的大规模实验:人类每年把百万吨CFCs喷入大气层里,看看有什么事发生。’所发生的事使人人都大吃一惊。

事情并不如电脑所预测,臭氧层在全球以微小的百分率越来越稀薄,反之,它在南极上空的水平急剧下降!1984年十月,一队英国科学家发现南极洲上空的臭氧层减少了百分之40左右,造成了如今人所共知的‘臭氧洞孔’。在起初其他科学家对此表示怀疑。这队英国科学家的知名度并不高。此外,其他探测大气层的仪器并未显出南极的臭氧层有急剧减少的迹象。

可是,研究者后来发现,原来科学家为那些从人造卫星收到数据的电脑定下程式,臭氧若减少了百分之30以上,就将其视为错误而加以摒弃。其实探测器测量到臭氧洞孔已有多年之久,只不过把数据抛弃了而已!

有一段时候,科学家对于臭氧层穿孔的原因意见纷纭。但设置各种仪器的飞机飞越臭氧洞孔之后就发现了真正的罪魁——从人工化学物质发出的氯气!南极高空有一团巨大涡流,其中的云由冰点微粒堆积而成。在无数微粒的表面,氯气与臭氧一起所作的死亡舞蹈甚至进行得更加迅速。

自那时以来,科学家显然发现北极上空也有个类似的洞孔。两处的洞孔都是季节性的,每年时开时闭。南极上空的洞约有美国那么大;北极上空的洞孔面积大约相等于格陵兰岛。

这些臭氧洞孔对你有什么影响呢?北欧许多地方已受到影响,南美的最南端也受到威胁,但是你无须站在臭氧洞孔下面才会感受到威胁。有些科学家害怕洞孔会产生一些缺少臭氧的空气层散布到南北半球各处。事实上,在北半球人口最密集的地方,臭氧层在过去17年来已减少了百分之3至百分之7左右。在此之前,科学家以为臭氧层需时百年才减少百分之3!

结果,到达地球的短波紫外线数量大增。这种影响十分深远。紫外线可以促成皮肤癌。它们也损坏人类的免疫系统以及产生白内障。据《科学新闻》周刊估计,短波紫外线的增加将会‘杀死300万人,包括如今活着及在公元2075年之前出生的人。’

正如大气学家奥本海默(Michael Oppenheimer)博士说:‘这些改变将会影响到地球表面的每个人和每种生态。我们对于还会有什么变化发生也只是一知半解而已。’增加短波紫外线辐射将会毁灭生活在接近海洋表面的磷虾及其他浮游生物,破坏海洋的食物连环。削弱臭氧层的结果可能导致大规模毁灭植物,农作物受损,甚至改变全球的风和气象模式。任何这些威胁若在未来的十年内实现,就必然会为人类和人类的世界带来灾祸。

有什么希望?

1987年9月,有24个国家签署了一项称为蒙特利尔草约的协议。该条约要求更多先进国家把使用和生产CFCs冻结在1986年的水平,并在1999年之前削减百分之50。发展中的国家则限制较宽,因为CFCs被认为对现代化极之重要。

该条约若至少有11个国家批准就会在1989年生效,它被誉为一项‘划时代事件’。美国一位政客雀跃说:‘这是世界各国首次同意合作,在有害的影响未蔓延开去之前处理一个环境难题。’

可是,并非所有人都这么雀跃。令有些科学家感到不安的是,在蒙特利尔草约签署了之后仅两星期,当局发表了证明CFCs使臭氧层穿洞的最有力证据。有分签署条约的代表们甚至受到嘱咐,在审议时无须考虑到臭氧层穿孔一事。一位专家说:‘如果在蒙特利尔磋商的代表们有这些发现放在他们面前,他们就会同意全面逐步禁用CFCs了。’

更糟的是,现时上升到对流层的CFCs需时7年至10年才能飘上同温层。这意味到尽管订立条约,CFCs在同温层的水平仍会比现今的水平增加一倍。《日耳曼论坛报》的一项报告说:‘即使立刻发出禁令,大气层仍会需时80年才能恢复1920年代的状态。’

目前,制造化学品的各大公司正努力找寻CFCs的代用品。其中有些研究已稍有头绪。但试验和设计生产的方法是需要时间的。第一位发现南极洲臭氧洞孔的科学家法曼(Joe Farman)敦促说:‘我们现在就需要这些代用品,不是明天才需要。我们把CFCs放进大气层中的速度比自然界能够清除它们的速度快了五倍。’可是,有关方面也有充分理由避免在这件事上操之过急。一间化学公司的环境经理警告说:‘谁都不想把一种制品带到每个人的厨房里,然后发现它是有毒的。’

因此,解决希望虽然存在,科学家们却感到不安。他们深知地球大气层的作用极之复杂微妙;它对人类所作的污染可以发生突然和无法预测的反应。

奥本海默博士总括说:‘我们正在盲目飞向一个变幻莫测的未来。’以浅薄的解决方法去应付深切的危机只能博得一笑而已。例如美国一位官员提倡‘个人自保’运动,促请人戴上帽子和太阳眼镜,但批评家提出质问,怎样为大豆戴上阔边帽或为野生动物架上太阳眼镜。

显然,只有彻底的解决方法才能赢得敬意或足以解决难题。人有能力抵消自己加于地球的种种损害吗?看来无法做得到。人很少愿意把钱花在清洁自己所制造的污物之上,直至实际被其窒息为止。因此,我们仰赖设计这个复杂环境的造物主去解决难题岂非更为明智吗?事实上他早已预见我们这个多难时代,因此预言他‘要毁灭那些败坏全地的人’。——启示录11:18,《新译》。

[第15页的附栏]

臭氧的矛盾现象

臭氧是救生的保护物,臭氧是有毒的污染物。你也许听过有人以这两种说法来描述臭氧。哪一样对?两者都对!臭氧在所属的同温层的确是救生之物。但是下到对流层,臭氧就是人所放出的污染物的副产品。人主要借着汽车的汽油燃烧把大量碳氢化合物喷入空气之中。阳光在这些碳氢化合物上发挥作用,臭氧于是产生。

人类是不宜呼吸臭氧的。臭氧可以伤肺。事实上,科学家近来意识到,臭氧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甚至比以前所想象的更甚。有些科学家发出紧急呼吁要当局对臭氧的污染严加管制——但很少人加以理会。

你看得出臭氧危机多么富于讽刺性吗?在高空的臭氧是我们所需要的,我们却加以破坏。地上的臭氧是有毒的,我们却大量制造!

你也许纳罕:“我们何不把下面的臭氧送到需要这种气体的同温层呢?”难题之一是,臭氧是一种不稳定的气体,所以无法作这项迁徙;它很可能未到高处就已分解开来了。有些科学家曾发奇想,提议用飞艇、喷射机或飞弹把臭氧运往天外。可是,他们都承认这样行的费用奇昂。显然,唯一真正的解决方法是不去破坏上面的臭氧或不在地上制造它。

[第16页的图解]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同温层

紫外线

同温层里的臭氧层

对流层

地球

喷雾器

△ CFCs

→ 氯气

● 臭氧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