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有毒!
《儆醒!》杂志驻澳大利亚通讯员报道
移居或游览澳大利亚的人时常听闻,在这个幅员广大的国家里,毒蛇和毒蜘蛛差不多随处可见。然而,在已知的蜘蛛种类中,只有1700种在这里出没。实际标明自己是“危险!有毒!”的蜘蛛不多;事实上,大部分蜘蛛对人类是无害的。
地球上大约有2500种蛇。在澳大利亚,常见的蛇大约有140种,其中只有20种是有毒的。人有可能会遇上这些毒蛇或毒蜘蛛吗?
在城市里?
大多数毒蛇和毒蜘蛛都栖息在郊区或丛林区。然而,对某些沿岸城市的居民来说,他们可不能轻忽大意,在应付蜘蛛方面就更要小心了。就以悉尼漏斗蛛为例,顾名思义,这种蜘蛛在澳大利亚最大的城市悉尼及附近一带出没。悉尼漏斗蛛有向外伸出的黑色毒螯肢,形状可怖,令人怵然惊心。
雄性漏斗蛛的第二足有一根明显的距,这种蜘蛛非常危险,它毒液的毒性比雌性漏斗蛛的强五倍。这种蜘蛛的正式拉丁语学名是阿特拉斯-罗布斯塔斯(Atrax robustus)。1980年出版的《漏斗蛛》一书说:“在过去的七十年期间,大约有十九人由于被漏斗蛛所螫而丧生。”1980年,一种能够应付漏斗蛛毒液的抗动物毒血清首次研制成功。
我们必须提防的另一种蜘蛛就是赤背蜘蛛。这种昆虫的腹部呈黑色而带光泽,其上有橙红色的条纹,赤背蜘蛛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然而,有些赤背蜘蛛的条纹却呈粉红甚或浅灰色。雌性赤背蜘蛛尤其危险,它的毒液足以致命。用来对抗这种毒液的抗动物毒血清在1956年面世。赤背蜘蛛的踪迹遍布澳大利亚,它跟有名的黑寡妇球腹蛛有亲缘关系。
当心!有蛇啊!
蛇栖息在草坪上或郊区的灌木丛里,它们尤其喜欢在晚间活动。有几种蛇是特别危险的,例如虎蛇、南棘蛇和太潘蛇。虎蛇的身长大约是1.5米,背部有黑色的条纹。它发怒时会发出嘶嘶声。
南棘蛇有几种颜色,但尾部总有一个黄白色的附器,抽动时可以吸引猎物。这种蛇栖息在多沙的地区,静止时呈马蹄铁状,体形粗,身长约0.6米。
令人生畏的太潘蛇却可长达3米!太潘蛇呈褐色,鼻子的色泽较浅。这种蛇的毒腺颇大,有些太潘蛇的毒牙差不多超过1厘米长。曾有一匹马被太潘蛇所咬,结果,不到五分钟就死去!
要是给蛇或蜘蛛咬伤该怎样处理?
许多医院都有抗动物毒血清供应,以便医治给蜘蛛或毒蛇咬伤的人。在澳大利亚,各地都设有中毒询问中心,二十四小时开放向人提供适当的有关资料。在处理被蛇咬过的伤口方面,各种疗法也大有改善。以往人们认为一旦被蛇咬伤,就要立即割开伤口,然后把毒液吸吮出来。然而,很多人认为这个方法不但过时,而且还对伤者有害。医学家现今的劝告是,要让病人静止下来,并且帮助他保持冷静。然后,在病人的伤口和心脏之间用止血带或绷带扎住。接着,要用压敷敷料紧扎伤口,并且用夹板使受伤的肢体固定不动。在此以后,病人应当尽快看医生,或到医院求诊。
漏斗蛛和赤背蜘蛛甚少在室内出没。赤背蜘蛛喜欢潜伏在车房或车棚的角落,或是藏身在寂静、不受干扰的地方,例如旧汽车、垃圾堆,或户外厕所里。因此,人应当小心避免无意间把这些蜘蛛带进室内。
遭蛛螫蛇咬的机会有多大?
大多数澳大利亚人都从没有见过赤背蜘蛛或南棘蛇,也从没有听闻过自己所认识的人曾被毒蜘蛛或毒蛇咬伤。事实上,人如果采取适当的防备措施,就不会被毒蜘蛛或毒蛇所伤。大多数有毒的生物通常都会躲避人;惟有受到触怒或无路可逃的时候,才会发动攻击。
然而,明智之举还是保持谨慎。澳大利亚一位科学家对于有毒生物有非常深入的认识,他喜欢在“料理花园时戴上手套;垂钓时则穿上靴子;旅行时就格外小心”。为什么要穿靴子呢?原因也许是为免受到有毒的章鱼、水母和石头鱼所伤。
谈到这些有毒的生物,也许我们最好留待以后才告诉你更多有关资料吧。
[第24页的图片]
雌性赤背蜘蛛
[鸣谢]
Top: By courtesy of Australian International Public Relations
[第24页的图片]
北部的南棘蛇
[鸣谢]
By courtesy of Ross Bennett, Canberra, Australia
[第25页的图片]
漏斗蛛
[鸣谢]
By courtesy of Australian International Public Relations
[第25页的图片]
太潘蛇
[鸣谢]
By Courtesy of J. C. Wombey, Canberra, Austra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