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力肃清罪行
“小伙子声称,少年犯罪主要是因为无聊,”英国一份大报章的头条新闻这样报道。另一份报章说:“家庭争执导致犯罪率上升。”还有一份报章宣称:“毒瘾‘触发盈千累万的罪行’。”《菲律宾全景》周刊估计,在马尼拉发生的刑事暴行,当中有百分之75是瘾君子干的。
其他因素也可能会引发犯罪行为。尼日利亚的警察总监指出,其中一个就是“社会贫富悬殊”。他另外举出好几个因素,例如同辈压力、就业前景黯淡、法律失去了阻吓作用、家庭观念被大众弃如敝屣、不尊重权威和法律、电影和录像带过度渲染暴力等。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许多人都不再相信恶有恶报。意大利波伦亚大学一位社会学家观察多年后,指出“向警方检举的窃案不断加增,被判有罪的犯人数目却大幅减少”。他注意到,“按警方所记录的窃案总数计算,被定罪的犯人从百分之50骤降到百分之0.7”。
说来遗憾,《新大英百科全书》所描述的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看来所有现代工业社会都有这个特色,就是犯罪活动日益猖獗。现行的法律或刑罚始终无济于事,起不了威慑作用。在现代的城市化社会,人人都讲求经济增长,着重个人成就,假定犯罪率不会继续上升根本是说不过去的。”
这个看法太悲观吗?
情况果真变得那么糟糕吗?有些地区的犯罪活动据报不是减少了吗?某些地区的罪行确实减少了;不过,统计数字是可以引起误解的。举例说,自从政府当局禁止国民拥有枪械以来,菲律宾的犯罪率据报下降了百分之20。《亚洲新闻》阐述个中原因:一个官员认为,虽然盗匪不再偷车,也不再抢劫银行,他们却“转而诱拐小孩、绑架富豪”。由于银行劫案、汽车窃案比以往要少,罪案总数自然会相应地下降。但考虑到绑架事件增加了四倍,罪案数字下降就显得毫无意义了!
提到匈牙利的情况,《HVG》杂志写道:“比起1993年的上半年,罪案减少了百分之6.2。警方却忘记指出,犯罪活动所以减少……是因为当局在行政措施方面有了改变。”不论是偷窃、诈骗还是故意毁坏他人财产等案件,根据既定的做法,这类罪行所涉及的款项要达到某个金额,警方才会记录在案。当局已把这个金额提高了百分之250。换句话说,侵占他人财产的罪行所涉及的款项要是在新定的金额以下,当局就不会登记这些罪行。事实上,全国有百分之75的罪行都是跟侵占他人财产有关的。所以,罪案数字下降一事,根本不能把事情的真相如实反映出来。
诚然,要确保犯罪案件的统计数字跟实际的罪案数目完全一致,这是谈何容易。原因是,没有向警方举报的犯罪活动不知凡几。尤其是某些类别的案件,没有报案的可能多达百分之90。罪行到底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为此争辩根本不切实际。大众渴望当局能够肃清罪行,而不是单单把罪案数字减少。
政府尽力而为
1990年,联合国一篇调查报告透露,发达国家每年平均拨出百分之2至3的预算开支,用在打击罪行的措施上,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的花费就大得多了,平均占预算开支百分之9至14。在一些地区,当局要优先处理的就是增添警察部门的人手,改善警队设备。不过,结果好坏不一。匈牙利有些国民抱怨说:“警察部门老是欠缺人手缉拿罪犯,但总有充足的人手控告违规驾驶的人士。”
近来许多政府都意识到,有必要立法严惩罪犯。例如,《时代》杂志指出,由于“拉丁美洲的绑架案不断上升”,政府纷纷立法“严加管制,这些法例到头来却起不了什么作用。……立法防止罪行是一回事”,该杂志承认说,“严格执行法律却又是另一回事”。
1992年,据估计英国推行了10万多个邻里守望相助计划,至少有四百万个家庭受惠。早在1980年代中期,澳大利亚已实施类似的计划。澳大利亚的犯罪学研究所指出,这些计划旨在减少罪行,“措施包括:加强国民对公众安全的警觉,提高居民的报案意识,敦促他们在邻里遇上罪行和可疑事件时要马上举报,鼓励他们给自己的财物标上记号以作识别,并且安装有效的保安设备,从而减低遭受暴行袭击的风险”。
在某些地方,商场店铺把闭路电视跟警察局的警报系统连接起来。摄像机既可防止罪行,又可用来辨认违法者,警察机关、各大银行和百货商店都先后安装了。
在尼日利亚,警方力图把劫匪和汽车盗贼缉拿归案,于是在公路上设置检查站。政府当局还成立了一个专责调查商业舞弊的委员会,以求对付诈骗行为。为了促进警察和居民之间的关系,由社区领袖组成的委员会不但向警察当局举报犯罪活动,还告发可疑人物。
游客抵达菲律宾后,往往留意到一般住宅都有看守人,许多居民都养了看家狗。实业家雇用保安人员看守办公室。防止汽车失窃的装置销路不断上升。居民只要出得起钱,就可以迁往守卫森严的住宅区或楼房居住。
伦敦《独立报》评论说:“由于对司法制度日渐失去信心,越来越多社区居民自我组织起来,保护社区的安全和利益。”随身携带武器的人也有增无已。举例说,据估计美国有半数家庭至少拥有一枝手枪。
各国政府不断制订新策略,以求遏止犯罪活动。不过,乌克兰内政事务研究院的弗谢沃洛多夫却指出,根据联合国所提供的消息,许多不法之徒都是天资聪颖的,他们的“做案手法五花八门”,“执法人员即使受过专门训练”,也不能一一跟上最新的花招。通过第三方之手,聪明的犯罪头子就可以把非法款项投资在工商企业上,或向慈善公益事业捐赠巨款。他们力图巩固自己的社会地位,“务求跻身权贵之列”。
信心渐失
在一些国家,越来越多人认为,难题的部分成因在于政府本身。《亚洲新闻》引述一个防止罪行小组负责人的话说:“在我们逮捕的疑犯当中,警察、军人约占百分之90。”不论真伪,这样的报道促使一个立法机关成员发表以下的评论:“那些宣誓要维护法律尊严的人一旦知法犯法,我们的社会就有祸了。”
在世界不同的地方,高级官员的贪污丑闻弄得政府惊魂不定,进一步削弱国民对统治阶层的信心。对于政府控制罪行的能力,民众不但信心尽失,甚至质疑当局有没有决心这样做。一位教育学家问道:“行政官员既然泥足深陷,自身难保,又怎有能力对付犯罪活动呢?”
政权虽然不断更替,罪恶还是依旧存留。但请放心,不久罪恶就会不复存在!
[第7页的图片]
防止罪行的措施:闭路电视摄像机和监视器、钢铁卷闸、警卫和受过训练的狗
[第8页的图片]
为了躲避罪行,居民惟有把自己关在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