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97 8/22 12-15页
  • 比名扬四海更有价值的东西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比名扬四海更有价值的东西
  • 警醒!1997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渴求属灵事物
  • 享誉国际
  • 对宗教再度产生兴趣
  • 转捩点
  • 在工作上作出调整
  • 有幸参与基督徒的服务
  • 作基督的精兵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65年
  • 扬帆远航,朝着新世界进发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2007年
  • 比艺术更恒久的东西
    警醒!2007年
  • 与艺术结下不解缘
    警醒!2001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7年
《警》97 8/22 12-15页

比名扬四海更有价值的东西

我成了欧洲著名的雕刻家后几年,一位从事艺术业的朋友这样责怪我:“你糟蹋了自己的艺术天分了!”在我解释为什么他这样责难我以前,让我先告诉你,我是怎样成为雕刻家吧。

我在奥里西纳村出生,村里的大部分男子都在一个古采石场里工作。奥里西纳位于意大利北部,就在的里雅斯特附近,跟前南斯拉夫相当接近。我15岁时也在村里的采石场工作。当时是1939年,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那年。我的工作经常接触石头,我对石头的兴趣就因此而生,甚至渴望成为一位有名的雕刻家。我也渴望能够永远活下去。然而,这两个愿望看来只是异想天开罢了。

大战在1945年结束,我于是迁到罗马与姊姊一起生活。在罗马期间,我很渴望就读艺术学院。后来艺术学院果然收了我,让我在那里攻读三年艺术课程。梦想果然实现了,我实在喜出望外!多亏几个慈善组织的协助,我才有钱支付学费。

渴求属灵事物

我由于十分渴求属灵的事物,于是参加不同教会的礼拜,包括救世军和韦尔多派在内。我甚至参加耶稣会大学举办的一些课程;有一次,我还参加一个为期三天的研究班课程,而课程则由一位主教负责教授。在课程期间,我们不许跟别人交谈,人人都要专心祷告、沉思、告解,并且留心聆听主教的训话。

课程结束后,我觉得自己的信心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强化。我于是问主教:“为什么我并没有培养出坚强的信心来呢?”

主教答道:“信心是来自天主的恩赐,他喜欢给谁就给谁。”他的答复令我大失所望。我于是不再寻求天主,转而把全副精神用来钻研艺术。

享誉国际

1948年,我在罗马完成了学业。我获得一年的奖学金,在奥地利维也纳的艺术学院里就读。我在次年毕业,并获得一年的奖学金,到斯洛文尼亚(以往属于南斯拉夫的一部分)的卢布尔雅那进修。当时我的目标就是迁往法国的巴黎,这个城市是当代的艺术中心。

在1951年,有人聘请我到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工作。我于是迁往瑞典,一心想储蓄点钱,好待日后到巴黎在艺术界创一番事业。可是,我后来结识了米姬,我们在1952年结为夫妇,并在斯德哥尔摩定居。我受雇在一个小规模的工场里工作,专门雕刻石头、大理石和花岗石。我有些雕刻品在米勒斯园展出,这个地方位于利丁厄,离斯德哥尔摩不远,是个公园兼博物馆。

在罗马期间,我学会一种古老的青铜铸造法,称为失蜡铸造法,并在斯德哥尔摩的职业艺术培训学校和艺术学院里教授青铜铸造法。后来,我在斯德哥尔摩的斯坎森露天博物馆里从事有关铸造青铜的工作。在那里,我常常在观众面前,用青铜或铅制成雕刻品。此外,我还受雇替当时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六世修复古代的雕刻品。这些雕刻品现今陈列在斯德哥尔摩的皇宫和德罗特宁霍尔摩堡里。

在1954至1960年期间,我的作品赢得了新闻界和艺术界的好评。我有不少雕刻品在欧洲各大城市巡回展出,包括斯德哥尔摩、罗马、卢布尔雅那、维也纳、萨格勒布和贝尔格莱德。在贝尔格莱德,当时的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还买下了我一些雕刻品,作为他的私人珍藏。在罗马的现代美术馆里,我的作品在一个用花岗石雕成的巨型女体像旁展出。此外,我的雕刻品也在维也纳的艾伯蒂那博物馆里供人参观。斯德哥尔摩的现代博物馆有一个青铜雕刻和一个铅雕刻都是我的作品,卢布尔雅那的现代艺术馆也有我所做的青铜雕刻。

对宗教再度产生兴趣

我们婚后几年,米姬留意到我对宗教再次产生兴趣。我常常这样想:“早期的基督徒甘愿为信仰殉道,我可以在哪里找着这个信仰呢?”我于是再次参加不同教会的礼拜,包括五旬节会和基督复临派在内。我甚至研究伊斯兰教和佛教。

1959年,我到意大利的米兰出席一个艺术展览,但在此以前,我首先到故乡奥里西纳村逗留几天。奥里西纳的村民告诉我,有一个男子的圣经知识非常丰富,他是个耶和华见证人。后来我有机会跟这个男子交谈,他运用圣经帮助我明白许多我闻所未闻的事情。例如,我明白到人是个魂,而不是有一个与身体分开的魂;此外,我也明白到魂是会死的,而不是其他宗教所说的具有不死性。——创世记2:7;以西结书18:4。

那人还告诉我,上帝创造亚当夏娃时并没有定意要他们死去,而是定意他们在地上永远快乐地活下去。第一对人类由于反叛上帝,结果失去生命。(创世记1:28;2:15-17)可是,上帝通过他的儿子作为赎价,让人类可以享有亚当由于反叛而失去的永生希望。(约翰福音3:16)我知道这些事以后实在兴奋不已。——诗篇37:29;启示录21:3,4。

转捩点

此后不久,我返回瑞典,后来我和米姬设法接触当地的耶和华见证人。可是,我们却无法找着他们的地址。几天后,有人按我们的门铃,来访的原来就是个耶和华见证人!我开始阅读他们留给我的圣经刊物,并且很快就确信自己所读到的是真理。然而,为了确定自己的看法是否正确,我于是跟一位老朋友谈谈这件事。他是个天主教大主教,是我在40年代后期于罗马攻读艺术时结识的。因此,我在1961年1月拜访他。

当时我这位朋友负责督导世界各地所有的天主教传教活动。我多么期待他给我指点迷津!然而,我后来发觉这位大主教原来甚至连圣经的基本知识也一窍不通,这使我大感惊讶。我们谈到有关死者的情况时,他说:“我们现在相信的,到头来可能完全是另一回事。”后来,我们也讨论到使徒彼得所谈到有关“新天新地”的圣经应许,可是,他也无法肯定这个应许所指的是什么。——彼得后书3:13;以赛亚书65:17-25。

我返回斯德哥尔摩以后,就经常跟一位我和妻子都认识的见证人研读圣经。米姬研读圣经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我真是太高兴了。结果,在1961年2月26日,我以水浸礼象征我已献身给耶和华,米姬则在次年受浸。

在工作上作出调整

女儿在1956年出生,到1961年,我们又多添一个儿子。由于我必须养家活口,因此,我很需要一份稳定的工作。后来,有人聘请我在家乡兴建一个大纪念碑,以悼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游击队员。对我来说,兴建这样的一个纪念碑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可是,我后来再三考虑各种因素,例如,这可能意味着我不得不跟家人和基督徒会众分开三个月,并且在一个充满浓厚共产主义的地方里居住,在这样的环境里,要追求属灵的事物相当困难。结果,我婉拒了这个兴建工程。

另一份差事也影响到我的基督徒良心。我被雇请为瑞典一个新落成的火葬场做个巨型装饰物。我完成这个工程后受到邀请出席火葬场的揭幕礼。可是,我听闻斯德哥尔摩的一名主教将会为我的作品揭幕,因此,我决定不出席这个揭幕礼,因为这些人的教训和习俗直接抵触上帝的话语,我不想跟他们有任何关系。——哥林多后书6:14-18。

由于我雕刻工作的收入极不稳定,因此,维持生计相当吃力。(提摩太前书5:8)为了谋生,我认真地考虑一下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后来,一位建筑师带了一个他所设计的建筑模型来见我,并请我替这个模型拍照。由于我常常为自己的雕刻品拍照,我的摄影技巧还算不错,结果,我欣然接受这份差事。在那些年头,瑞典有很多建筑工程进行,有关机构很需要摄影师为建筑模型拍照。不少建筑师也乐意聘用我,我和家人因此也不愁温饱。

就在这段期间,我走访斯德哥尔摩的意大利文化学会,以便向人传讲上帝王国的好消息。(马太福音24:14)我也认识这个学会的主任,后来还有机会跟他会面。他获悉我放弃了雕刻的事业,于是慨叹说:“你糟蹋了自己的艺术天分了!”我于是向他解释,我必须首先履行自己对上帝和家人的义务。

我承认艺术曾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可是,我后来意识到,假如我继续追求我的事业,这跟事奉两个主人没有两样。(马太福音6:24)我深信传讲上帝王国的好消息是我可以做的最重要事情。由于这缘故,我放弃了雕刻的事业,这是我个人的决定,而耶和华上帝也大大祝福我的决定。——玛拉基书3:10。

有幸参与基督徒的服务

70年代初,许多移民从欧洲南部和东部来到瑞典定居,并且对于圣经真理深感兴趣。自1973年以来,我有荣幸跟不少移民研读圣经,他们有的说意大利语,有的说西班牙语,也有的说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此外,我也很高兴可以为这些操不同语言的人成立新会众和研究班。社方还委派我安排意大利语的基督徒大会,并且在圣经戏剧中做导演。我有时候也有荣幸受社方委任做周游监督,为瑞典的多群会众服务。

由于我有分在瑞典安排意大利语大会,因此也有机会接触罗马的守望台社办事处。意大利的弟兄告诉我,当地的传道工作扩展得非常迅速,许多会众也缺乏长老。我和米姬于是在1987年迁居利古里亚,就在意大利的热那亚附近。那时,我们的儿女也长大成人,各自离家自力更生。我们在意大利逗留了两年,曾享有许多愉快难忘的经历,还有分在利古里亚成立一群新会众。我们充充足足地体验到箴言10:22的真理:“耶和华所赐的福使人富足。”

我和米姬有时会一起数算耶和华给我们的祝福,这些祝福实在数之不尽。除了有分成立新会众以外,我们也帮助了几个人,包括我们的儿女在内,达至献身受浸的地步。他们在真理上继续进步、成熟。我虽然放弃了名成利就的雕刻事业,可是,我并没有后悔,因为我拣选了更富于酬报的事业,就是为我们仁爱的上帝耶和华服务。我和亲爱的家人都得着了稳确的永生希望,我为此衷心感谢耶和华。——切洛·佩尔托特口述。

[第13页的图片]

我雕刻时的情景,摄于1955年

[第15页的图片]

与妻子合摄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