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小荒岛开辟为繁忙新机场
《儆醒!》驻香港通讯员报道
客机将要在香港的启德国际机场降落,一名女乘客从机舱窗户俯瞰,不禁惊叫:“飞机快要把屋顶的电视天线撞掉了!”在附近的地面,一个妇人在九龙城区一幢大厦的屋顶晾衣,飞机在她头上掠过时,她急忙微弯着身子,掩着耳朵,熬过了另一回震耳欲聋的飞机噪声。
飞机驾驶员约翰曾多次驾着飞机作这种惊险的降落。他说:“四周的山岭妨碍着飞机的降落。假如我们从西北面着陆,那么,飞机得要拐个险弯,才能降落在跑道上。另一方面,山岭一带的下沉气流也相当危险。我们把这种下沉气流称为风切变。”
提心吊胆的乘客、飞机驾驶员,尤其是九龙城区的居民,在他们看来,启德机场关闭的日子终于到了。事实上,1998年7月,香港的新机场已经正式启用。
建于岛上的机场
80年代期间,启德机场的客运量和货运量已达至饱和。由于机场无法进一步扩建,政府着手另觅新机场地点。这回可伤脑筋了,因为香港市区平地太少,根本腾不出足够的地方来兴建新机场。再说,市民也反对机场太接近民居,也受不了飞机升降的噪音。那么,政府可以怎么办呢?办法就是:开辟赤鱲角——大屿山北面一个小岛,而大屿山这个大岛的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开发。土木工程师对于新机场兴建计划深表欢迎。
为了兴建新机场,当局必须把赤鱲角和邻近一个小岛夷平,并进行填海工程,大约要平整9.5平方公里的土地。此外,当局还要从新机场那里,建造长达34公里的铁路和快速公路,横跨几个岛屿和海峡,沿九龙区穿过维多利亚港,直达香港岛。这意味着当局必须建造若干桥梁、隧道和高架道路。因此,新机场计划成了世上最庞大的建筑计划之一。
跨岛大桥
数以千计的人曾到香港新界区,为要一睹世界闻名的青屿干线。青屿干线把大屿山和九龙及港岛市区连接起来,它的组成部分包括:一条斜拉式桥梁,连接大屿山至马湾,一条跨越马湾的高架道路,以及一条主跨长度为1377米的吊桥,连接马湾岛至第三个岛——青衣。这些桥梁分为两层,上层是行车路,有盖的下层除铁路外还有两条车道。事实上,青屿干线的吊桥是世界上最长一条兼有行车路及铁路的斜拉式桥梁。
支撑吊桥的钢缆远看相当纤幼,使人不禁怀疑工程师在设计吊桥时有没有算错方程式,使吊桥看来有倒塌到海里的危险。可是,人只要近观钢缆,就会发觉钢缆一点也不脆弱。钢缆的直径为1.1米,由长达16万公里的钢丝组成,足以环绕地球四次。桥身由95块预制的桥面构件组成,每块重达500吨;钢缆必须这么粗大,才能支撑桥身。钢缆制成后,工人用大型平底船把预制的桥面构件运到工地,然后进行构件的吊放工程。
邻近的居民对于支撑吊缆的桥塔蛮感兴趣。跟一般建筑工程不同的是,桥塔的建造过程没有使用脚手架。建筑工人在建造桥塔方面采用滑料成型法——工人把混凝土倒进滑动模板里,而模板能够逐步滑升,工人无需在每个阶段把模板拆卸或重新架设。通过这种崭新的建筑方法,工人能够在短短三个月内筑起一座190米高的桥塔。
香港位于台风带。强风对于桥上的交通会有什么影响呢?1940年,美国华盛顿的塔科马海峡大桥曾受到时速68公里的强风吹袭,结果不堪一击,毁于一旦。自那时以来,桥梁在设计方面大有改进。当局把这些新设计的桥梁制成模型,并经过多番实验,证明大桥能够抵御时速300公里的烈风。
从机场往市区只需23分钟!
虽然从新机场到香港岛的路程,是从以往的启德机场到香港岛的四倍多,但需时却较短。为什么呢?机场列车以135公里的时速行驶,直达香港的商业中心区域——中环。列车首先经过大屿山荒芜的山岭,随后跨越两个海岛,通往九龙。列车沿途经过葵涌货柜码头——世上最大的货柜码头,列车向前多驶3英里就来到人口多达17万的旺角区。接着,列车驶经旅游中心区尖沙咀,然后穿过海底隧道,最后抵达位于中环的终点站。从新机场到中环全程只需23分钟罢了!
建设未来
1992年12月,赤鱲角还是个面积只有302公顷的崎岖小岛。到1995年6月,这个小岛开拓成面积达1248公顷的新机场平台,并为香港行政区增添了差不多百分之1的土地面积。当局在赤鱲角原岛的平整工程方面用了4万4000吨强力炸药,还通过一支挖泥船队,从海床挖取沙土,以便填取更多的土地。在建筑高峰期内,当局每天填取两公顷多的土地。填海工程长达31个月,这其间,当局平均每秒钟运输10吨填筑物料。土地平整及填海工程竣工后,其他承建商陆续抵达,以着手进行机场主体的兴建工程。
史蒂夫也有分参与机场的兴建工程,他说:“假如机场跑道的建造素质低劣的话,就抵受不了现代珍宝客机升降时的冲击,久而久之,跑道就会损毁严重。所以,承建商必须用重型的压路机压实沙地,然后才在沙地上铺上沥青。第一条跑道和停机坪筑成的时候,估计压路机所辗过的路程长达19万2000公里,相当于地球周长的五倍。
“我们的公司承建客运大楼;大楼的顶部钢架也是由我们建造和架设的。每个钢架重达150吨。我们用巨型的起重机把钢架移放到多轮拖车上,然后以2公里的时速把钢架输送到客运大楼去。”
客运大楼并不单单是个混凝土结构罢了。我们致力把大楼设计成光线充足、空气流通,好让机场职员和旅客都感到舒适自在。此外,机场也设计成能够快捷地疏导旅客,从而把延误减至最低。旅客抵达旅客登记处30分钟后,就可以在机舱内安坐。为了使通道畅顺无阻,大楼备有自动列车在整个大堂内穿梭往来。此外,2.8公里长的自动人行道也能够为疲惫的旅客代步。
史蒂夫透露:“在1995年,使用启德机场的旅客逾2700万人次。可是,赤鱲角机场在这方面就优胜多了!这个机场每年能够处理旅客3500万人次,以及300万吨货物。新机场全面发展后,每年的客运量可达8700万人次,货运量共计900万吨!”
新机场兴建工程是香港的一项巨额投资,注资总额达200亿美元,相当于全香港630万市民,平均每人支付3300美元。政府希望赤鱲角机场有助于香港继续兴旺繁荣。关于这点,我们大可拭目以待。无论如何,有一件事是我们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乘飞机登陆香港依旧令人难忘。
[第12页的地图]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机场铁路快速公路
赤鱲角机场
大屿山
北大屿山快速公路
青屿干线
汲水门桥
青马大桥
西九龙快速公路
九龙
启德机场
香港岛
[第13页的图片]
建造青马大桥
[第11页的图片鸣谢]
New Airport Projects Co-ordination Off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