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考验的时期(1914-1918)
“要记住,我们正处于考验的时期。……人若容许任何理由使他离开主和主的真理,不再为主作出牺牲,这人对主的兴趣就不是纯粹受到内心对上帝的爱所推动,而是别有用心;很可能他希望剩下的时间不多,奉献只延续一段时期便够了。情形若是这样,现今便是他离开的大好时机了。”
这段话刊登于1914年11月1日的《守望台》(英文)杂志里,对当时来说的确十分适当。对圣经研究者来说,从1914年至1918年这段时间无疑是个“考验的时期”。有些考验来自内部;其他的则来自外界。可是,这一切考验却足以显明,圣经研究者是否真的‘有上帝的爱在他们心里’。他们会紧紧依附“主和主的真理”,抑或会半途而废?
热切的期待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弗兰茨·斐迪南大公爵被刺客枪杀。这宗行刺促成了“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原本的名称——的爆发。战事在1914年8月展开,当时德国大举进侵比利时和法国。到该年秋季,血腥的大战已在各地激烈进行了。
“外邦人的日期已经结束;外邦列王的日子已经满了”!1914年10月2日星期五早上,罗素弟兄进入守望台社布洛克林总部的食堂时作出这项宣布。在场的人都十分兴奋。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都在多年来一直热切期待1914年来临。但是外邦人日期的结束会带来什么呢?
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在进行,许多人都相信这场大战会在全球导致一段无政府时期,最后更为现存的事物制度带来末日。人们对1914年还怀有其他期望。在1900年9月受浸的亚历山大·H·麦克米伦后来回忆说:“我们当中有些人真的以为我们会在那个十月的第一周便升到天上去。”a事实上,麦克米伦回顾罗素宣布外邦人日期已终止的那个早上,他承认说:“我们十分兴奋。如果当时我们开始上升,而罗素弟兄的宣布成了我们升天的记号,我并不会感到意外——但是,实际的情形当然并非如此。”
在19世纪,许多人对主耶稣基督复临一事所怀的期望都未能实现,结果威廉·米勒的许多跟从者以及多个基督复临派的团体都失掉了信心。与罗素共事的圣经研究者又如何?有些人其实受早日得救的念头所吸引,而非因为他们真正爱上帝及渴望遵行他的旨意吗?
‘罗素弟兄,你不感到失望吗?’
罗素弟兄一直鼓励圣经研究者,即使事情没有像他们所期望一样迅速达到高潮,他们仍然要保持警醒,决心继续执行主耶和华的工作。
1914年的10月过去了,C.T.罗素和他的同工仍然在地上。然后1915年的10月也过去了,罗素感到失望吗?他在1916年2月1日的《守望台》(英文)写道:“你们会问道,‘罗素弟兄,关于我们会在什么时候才经历改变,你的想法如何?这件事没有在我们所期望的时候发生,你不感到失望吗?’我们的回答是,不然,我们并没有失望。……各位弟兄,我们当中凡是对上帝怀有正确态度的人,对他的任何安排均不会感到失望。我们并不是要自己的意愿实现;因此,当我们发觉自己对1914年10月所怀的期望错了时,我们很高兴主并没有改变他的计划去适合我们。我们绝不想他这样行。我们只是渴望明白他的计划和旨意而已。”
诚然,圣经研究者没有在1914年10月‘被带到天上的家去’。可是,外邦人的日期的确在那年终止。显然,对于1914年的意义,圣经研究者还需有更清楚的认识。与此同时,他们应当怎样行呢?要努力工作!正如1916年9月1日的《守望台》(英文)指出:“我们本来以为,召集[受膏者]教会的收割工作在外邦人日期结束之前便会大功告成了;但圣经本身并没有这样说。……收割工作仍然继续下去,我们是否引以为憾呢?绝不然。……亲爱的弟兄们,我们目前的态度应当是对上帝深怀感激,对美好的真理体会更深;他让我们有特权明白和维护这些真理,因此我们要更热心帮助别人认识真理。”
但在收割工作上,还有许多事要做吗?罗素弟兄显然这样想。他在1916年秋天与麦克米伦弟兄所作的一段谈话足以表明这点。罗素把麦克米伦召到他在布洛克林伯特利的书房里,告诉他说:“工作正迅速扩展,而且会继续扩展,因为我们有一件普世的工作必须完成,要将‘王国的福音’传遍天下。”罗素花了三个半小时向麦克米伦说明他从圣经看出必须在未来执行的伟大工作。
圣经研究者通过了一项艰难的考验。凭着《守望台》的帮助,他们受到强化而得以克服失望之感。可是,考验的时期尚未结束。
“现在会有什么事发生呢?”
1916年10月16日,罗素弟兄和他的秘书门塔·斯特金启程前往美国西部及西南部作一项预先安排好的演讲旅行。可是,当时罗素已身患重疾。他们首先绕道加拿大前往密歇根州的底特律,然后在伊利诺伊州、堪萨斯州及得克萨斯州稍作逗留,最后抵达加利福尼亚州。10月29日星期日,罗素弟兄在洛杉矶发表了他的最后一个演讲。两日后,在10月31日星期二午后不久,查尔斯·泰兹·罗素在前往得克萨斯州潘帕的火车上逝世,享年64岁。他的讣闻在1916年11月15日的《守望台》(英文)中登出。
罗素弟兄逝世的消息在总部宣布时,这对伯特利家庭有什么影响呢?在罗素外出期间,A.H.麦克米伦作他办公室的助手。他后来忆述他在早上向伯特利家庭读出电报时的情景:“食堂各处顿时响起一片哀声。有些人哭出声来。那天早上没有人吃早餐。大家都非常难过。早餐结束之后,他们分为小撮彼此交谈,低声耳语说:‘现在会有什么事发生呢?’那天没有人有心情工作。我们不知道怎样做才好。事情来得那么突然。但其实罗素早已试图帮助我们为这件事作准备了。我们会怎样做呢?最大的打击是惊闻C.T.罗素去世。在起初几天,我们的前途看来一片空白。在罗素的一生中,他就是‘社方’。他决心要使上帝的旨意成就,而工作便环绕着他的这项坚毅决心而发展。”
葬礼在纽约的殿堂和匹兹堡的卡内基礼堂举行,然后弟兄们按照罗素的请求,将他葬在阿勒格尼的伯特利家庭坟场。此外,社方在1916年12月1日的《守望台》(英文),以及在随后印行的《圣经的研讨》第一卷的版本中,刊出罗素的简短传记和他的遗嘱。
罗素死后会有什么事发生呢?圣经研究者很难想象有其他人能够替代罗素弟兄的地位。他们对圣经的了解会继续加深,抑或会停顿下来?他们会变成一个以罗素为核心的教派吗?罗素自己曾清楚表示,他期望这件工作继续下去。因此在他死后,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便随即发生了:谁会监察《守望台》和其他书刊的内容呢?谁会接续罗素作社长?
管理阶层的改变
罗素弟兄在遗嘱里提议,设立一个由五位成员组成的编辑委员会去决定《守望台》的内容。b除此之外,守望台圣经书社的董事会设立了一个由三位成员——A.I.里奇、W.E.范安伯和J.F.卢述福——组成的执行委员会,在董事会指挥之下督导社方的一切工作。c可是,谁会成为新社长呢?这个决定会在社方的下一个年会中作出,而年会则定于大约两个月之后在1917年1月6日举行。
起初,执行委员会尽力设法稳定当时的情况,鼓励圣经研究者保持活跃,不要气馁。《守望台》继续出版,刊出罗素生前所写的多篇文章。但随着年会逐渐临近,情势开始出现紧张。有些人甚至四出游说,希望他们所拣选的人会被选为社长。还有些人则由于深深尊重罗素弟兄,以致看来较专注于仿效他的各种特质,希望形成一个以他为核心的教派。可是,大部分圣经研究者最关心的问题乃是,要继续推行罗素一生鞠躬尽瘁、努力从事的工作。
随着选举的日子逐渐临近,问题仍然是,谁会接续罗素成为社长?1917年1月15日的《守望台》(英文)报道年会的结果,解释说:“皮尔逊弟兄说了一番十分适当得体的话,表达同人对罗素弟兄的赏识和慈爱,然后宣告他接获全国各地的弟兄来信,委任他作代理人,代他们投票选举J.F.卢述福弟兄为社长;他并且表示自己完全同意他们的决定。”卢述福受到提名和附议之后,便没有人进一步被提名。这样,“秘书按照指示投票,宣布会议一致选举卢述福弟兄为社长。”
选举既成定局,新社长受到怎样的接待呢?上述的《守望台》报道说:“各地的友人均热切祷告求主在选举方面予以指引;事情结束之后,人人均感到心满意足,坚信主曾指引他们,并垂听了他们的祷告。所有在场的人均完全协调一致。”
可是,这种“完全协调一致”并没有维持得很久。新社长受到许多人热烈欢迎,但并非人人都有这样的反应。
新社长勇往直前
卢述福弟兄决心继续跟从罗素所建立的模式,继续勇往向前而非改变组织的方向。社方派出的周游代表(当时称为朝圣者)的数目从69人增至93人。社方也加强分发免费单张的工作,不时在星期日到教堂前分发单张,并且经常在逐户传道工作上如此行。
社方在罗素死前已展开了“牧教工作”,现在更加紧进行。这是一项跟进的工作,与现今耶和华见证人所从事的回访活动类似。为了加速传道工作的进行,新社长进一步扩大派书者的工作。派书者(今日先驱传道员的前身)的数目从372人增至461人。
1917年12月15日的《守望台》(英文)说:“在1917年的起头,工作的展望颇令人灰心。”C.T.罗素去世后,弟兄们怀有若干程度的忧虑、疑惑和恐惧。可是,年终的报告却令人鼓舞;外勤活动有显著增加。显然,工作仍在向前迈进。但圣经研究者是否已成功渡过C.T.罗素去世所带来的考验呢?
企图夺权
不是人人都支持新社长。C.T.罗素和J.F.卢述福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他们的性格迥异,背景也不同。有些人觉得很难接受这些差别。在他们看来,没有人能够‘替代罗素弟兄’。
有少数人,特别是一些在总社服务的人,实际憎恨卢述福弟兄。虽然工作继续进展,而且卢述福竭力跟从罗素所定下的安排,这件事实却未能感动离心分子。不久,反对更进一步加剧。社方董事会的四个成员甚至试图将行政权从卢述福手中夺过来。到1917年夏季,随着《圣经的研讨》第七卷The Finished Mystery(《完成的奥秘》)发行,情势更发展到危急的地步。
罗素弟兄在生时虽然希望能完成这本书,但却未能如愿。他死后,社方的执行委员会委派两位同工,克莱顿·J·伍德沃思和乔治·H·费希尔,去完成这本书。书里载有对启示录、雅歌和以西结书的评注。书中的部分内容基于罗素就这几本圣经书所写的文章,并且加上其他的评论和解释。完成的手稿由社方的主管人员审查过之后批准出版,并且在1917年7月17日星期二午餐期间向伯特利家庭宣布。当时社方同时作了一项令人吃惊的宣布——四个采取反对立场的董事已被革职,卢述福弟兄任命了其他四位弟兄去填补他们的空缺。这引起了什么反应呢?
仿佛炸弹爆炸一般!四个被革职的董事利用这个机会在伯特利家庭面前抨击社方处理事务的方式,结果引起一场长达五小时的争辩。伯特利家庭有些成员表示同情反对者。反对持续了数星期之久;据离心分子说,他们要“推翻现存的专制”。但是卢述福弟兄所采取的行动是有充分根据的。怎会如此呢?
原来四个反对的董事虽是罗素弟兄任命的,但这些任命却从未在社方的年会中由社员投票加以确认。因此,这四个人并不是董事会的合法成员!卢述福早已留意到这件事,但起初却没有向人提及。为什么没有提及呢?他想避免造成印象,使人以为他不理会罗素弟兄的意愿。可是,一旦事实表明这些人不会停止反对,卢述福便根据他身为社长的权威和责任,将这些人革除而代之以另外四个人;后者的任命会由定于在1918年1月举行的年会加以确认。
由于怨怼不满的前任董事和他们的支持者继续惹事生非,社方要求他们离去;8月8日,他们终于离开了伯特利家庭。他们不久便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发起一项广泛的公众演说和写信运动,试图扩大他们的反对。结果,在1917年夏季之后,圣经研究者的若干会众分裂为两个阵营——一边是忠于社方的人,另一边则是那些被反对者的甜言蜜语骗倒的人。
但是,被革除的几个董事会试图影响出席年会的人,以求夺得组织的控制权吗?卢述福预见到这样的反应,他觉得最好对所有会众作一项调查。结果如何?据1917年12月15日《守望台》(英文)所发表的报告说,参加投票的人表示,他们绝大多数支持J.F.卢述福和跟他合作的董事们!这件事后来在年会中获得证实。d反对者虽然试图取得控制,却劳而无功!
反对者和他们的支持者后来的情况怎样了?1918年1月的年会之后,反对者脱离组织,甚至决定在1918年3月26日自行纪念耶稣受难。即使他们暂时保持团结,这种情形却无法继续下去;不久他们便分裂为多个派别了。以大多数而言,他们的人数逐渐减少,活动也趋于式微,甚或完全终止。
显然,在罗素弟兄死后,圣经研究者的忠诚面对重大考验。正如在1915年受浸的塔莉莎·P·戈特说:“许多人以前看来非常强壮,对主十分爱戴,现在却开始冷淡下来。……这种情形显然是不对的,但却正在实际发生,令我们感到很苦恼。但是我对自己说:‘耶和华岂不是任用这个组织,把我们从伪宗教的枷锁中释放出来吗?我们岂不是已尝过他的恩惠吗?我们现在若离开,可以到哪里去呢?到头来我们岂不会变成跟从人吗?’我们无法看出有什么理由要跟从叛道者,因此便决定留下来。”——约翰福音6:66-69;希伯来书6:4-6。
有些在这段时期中退出组织的人后来幡然悔悟,于是与圣经研究者恢复联络,跟他们一起敬拜上帝。但是绝大多数的人均像戈特姊妹一样继续与守望台社和卢述福弟兄通力合作。将他们连系起来的爱心和团结是借着多年来在聚会和大会中彼此交往而建立起来的。他们绝不容许任何事去破坏这个团结的系索。——歌罗西书3:14,《新世》。
到1918年,圣经研究者已渡过了来自内部的考验。可是,若有反对从外界兴起,那又如何呢?
受攻击的对象
从1917年年尾至1918年,圣经研究者积极向人分发《完成的奥秘》这本新书。1917年年尾,印刷商正忙于为这一版印制85万本。1917年12月15日的《守望台》(英文)报道说:“第七卷的销数是前所未见的;在同一段时间内,销数超过圣经以外的其他任何书本。”
但并非人人都对《完成的奥秘》的成功感到兴奋。书里含有一些对基督教国的教士所作的猛烈抨击。这使教士们大感忿怒,于是怂恿政府禁止圣经研究者的书刊流通。由于教士们所挑起的这项反对,《完成的奥秘》一书在1918年年初被加拿大政府禁止流通。不久,美国的圣经研究者也遭遇猛烈的反对。
为了揭发这项由教士们所制造的压力,守望台社在1918年3月15日发行了称为Kingdom News(《王国消息》)第1号的单张。其中含有什么信息呢?宽达六栏的大字标题宣告说:“宗教褊狭——牧者罗素的跟从者由于将真理告诉别人而饱受逼迫”。然后文章在“圣经研究者受到与‘黑暗时代’无异的待遇”这个标题下报道圣经研究者所受的迫害以及始于加拿大的禁制。始作俑者是谁?单张毫不避讳地指出是教士们。单张把教士们形容为“一撮专横自大的人。他们一贯地蓄意阻止人明白圣经;圣经的一切主张,除非来自他们,否则就要横加压制”。e一个多么尖锐有力的信息!
教士们对这样的揭发有什么反应呢?在此之前他们已为守望台社制造了不少麻烦。但现在他们更张牙舞爪、愤怒若狂地发动全面攻击!1918年春季,仇敌在北美洲和欧洲均对圣经研究者发动猛烈的迫害。教士们所唆使的反对在1918年5月7日达到高潮,当时美国联邦政府发出拘票,逮捕J.F.卢述福和他的几位亲密同工。到1918年中期,卢述福和他七位同工被囚禁在乔治亚州亚特兰大的联邦监狱里。
既然卢述福法官和他的同工都已系身囹圄,总部的操作受到什么影响呢?
继续奋斗
在布洛克林,社方设立了一个执行委员会去照顾工作。受任命的弟兄们最关心的事之一便是:要继续出版《守望台》。各地的圣经研究者无疑需要社方能够给予他们的一切属灵鼓励。事实上,在整段“考验的时期”中,《守望台》从未少印过一期!f
当时总部弥漫着怎样的精神呢?后来成为治理机构成员的托马斯(巴德)·沙利文弟兄回忆说:“我有特权在1918年夏季,当弟兄们仍然被监禁在狱中之际,探访布洛克林的伯特利。在伯特利主持工作的弟兄们绝没有感觉恐惧或灰心。事实上,情形刚相反。他们充满乐观和自信,认为耶和华最后必定会将胜利赐给他的子民。我有特权在星期一早上和他们一同进早餐,并有机会听到在周末外出演讲的弟兄们所提交的报告。这使我对当时的情势获得一个清晰的概念。在每个事例上,弟兄们均充满信心,等候耶和华进一步指引他们的活动。”
可是,弟兄们却遭遇许多难题。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仍在激烈进行,纸和煤的供应均很短缺,而这些乃是总部的工作所亟需的东西。当时爱国主义高涨到狂热的地步,有很多人均对社方怀有敌意;圣经研究者被人视为卖国贼。在这种极不利的情况下,看来社方无法继续在布洛克林操作。因此,执行委员会在与其他弟兄磋商之后,决定将布洛克林幕屋出售,并关闭伯特利之家。1918年8月26日,社方把各部门的工作迁回匹兹堡联邦街和信用街的一幢办公大厦内进行。
可是,当时弟兄们却表现良好的精神。马莎·梅雷迪思回忆说:“我们在匹兹堡一带的人集合起来,决心要‘继续奋斗’,直至弟兄们出狱为止。当时布洛克林的办事处已迁返匹兹堡,于是弟兄们着手撰写《守望台》的文章和印刷这本杂志。《守望台》印好了,姊妹们便将杂志包起来寄到人们手上。”
自从外邦人的日期在1914年秋季结束以来,圣经研究者经历到不少严峻的考验。他们能够继续存在吗?他们真的‘有上帝的爱在他们心里’吗?他们会听从罗素的劝勉,紧紧依附“主和主的真理”吗?抑或他们会半途而废?
[脚注]
a 本章所引用的A.H.麦克米伦的话乃取自他所著的Faith on the March(《信心在迈进中》)一书,1957年由Prentice-Hall,Inc.出版。
b 罗素在遗嘱中指定的编辑委员会的五位成员是:威廉·E·佩奇,威廉·E·范安伯,亨利·克莱·罗克韦尔,E.W.布尼森,F.H.罗比森。除此之外,他也指定其他几个人填补可能出现的空缺——A.E.伯克斯,罗伯特·赫什,以撒·霍斯金斯,G.H.费希尔,J.F.卢述福,约翰·埃德加。可是,佩奇和布尼森很快便提出辞呈——佩奇由于无法住在布洛克林,布尼森则由于要从事世俗工作以维持家人生活。于是,正如1916年12月1日的《守望台》(英文)宣布,卢述福和赫什取代了这两个人,成为编辑委员会的成员。
c 据守望台社的章程规定,董事会由七位成员组成。章程规定,余下的董事会成员有权选人填补空缺。因此,罗素死后两日,董事会开会选出A.N.皮尔逊作董事。当时董事会的七位成员是A.I.里奇,W.E.范安伯,H.C.罗克韦尔,J.D.赖特,I.F.霍斯金斯,A.N.皮尔逊和J.F.卢述福。然后,由七位成员组成的董事会选出执行委员会的三位成员。
d 在1918年1月5日举行的年会中,获得最高票数的七个人是J.F.卢述福,C.H.安迪生,W.E.范安伯,A.H.麦克米伦,W.E.施皮尔,J.A.博内特,G.H.费希尔。然后年会从这七位董事中选出三位作主管人员——J.F.卢述福作社长,C.H.安迪生作副社长,W.E.范安伯作司库秘书。
e 其他两份尖锐有力的单张相继发行。1918年4月15日出版的《王国消息》第2号在“《完成的奥秘》及何以这本书受到禁制”的标题下刊出一个甚至更强烈的信息。然后,在1918年5月出版的《王国消息》第3号载有一个意味深长的标题:“两场大战正激烈进行——专制制度必然倾倒”。
f 在较早时候,曾有几期《守望台》合并出版,但并不是在1914-18年期间。
[第68页的精选语句]
卢述福要求反对者离开伯特利
[第62页的附栏]
‘‘我们当中有些人有点急躁鲁莽’’
随着1914年10月逐渐临近,有些圣经研究者以为外邦人的时期一结束,他们这些受圣灵所膏的基督徒便会接获属天的奖赏了。1914年9月27-30日,圣经研究者在纽约州萨拉托加斯普林斯举行大会,大会期间的一件事足以表明当时圣经研究者所怀的期望。在大会之前14年已受浸的A.H.麦克米伦在9月30日星期三发表了一个演讲,他在演讲中说:“这也许是我最后一次的公开演讲,因为我们很快就要回家[到天上去]了。”
然而,两天后(10月2日,星期五),麦克米伦返回布洛克林时却受到弟兄们不怀恶意的取笑。当时与会者回到纽约再度聚集起来。C.T.罗素从席首的座位上宣布:“我们将会调整一下星期日[10月4日]的节目。星期日上午10点30分,麦克米伦弟兄会对我们发表一个演讲。”弟兄们有什么反应?麦克米伦后来写道:“当时引起哄堂大笑,因为他们都记得星期三我在萨拉托加斯普林斯说过的话——我那‘最后一次的公开演讲’!”
麦克米伦继续说:“我不得不急忙找点资料去自圆其说。我找着了诗篇74:9的经文,‘我们不见我们的标帜,不再有先知;我们内中也没有人知道这灾祸要到几时呢!’现在情形就不同了。我在演讲里试图向朋友们指出,也许我们当中有些人有点急躁鲁莽,以为我们立即便会到天上去。我们的当务之急是继续在主的工作上保持忙碌,直至他决定把手下蒙嘉许的仆人带到天上之家去的那一天为止。”
[第67页的附栏]
J.F.卢述福的背景
1869年11月8日,约瑟夫·富兰克林·卢述福在美国密苏里州摩根县的一个农场里出生。他的父母是浸信会信徒。约瑟夫16岁时,他的父亲同意让他进大学,但他必须自行负担学费,并且聘请一个雇工去代他在农场工作。约瑟夫是个志向坚决的青年;他向友人借了一笔钱,从而能够入大学及继续修读法律。
完成大学教育后,卢述福花了两年时间接受E.L.爱德华兹法官的指导。他20岁成为密苏里州第十四巡回审判区内的法庭记录员。1892年5月5日,他领得密苏里州的律师开业执照。卢述福后来在密苏里州的布恩维尔当了四年检察官。在此之后,他间中在密苏里州第八巡回审判区法庭当特别法官。由于这缘故,他以卢述福“法官”的名称为人所知。
饶有趣味的一点是,为了筹集学费,卢述福逐户向人兜售百科全书。这件工作绝不容易——许多时会遭人峻拒。有一次,他到农场兜售书刊,一不小心掉进冰冷的溪流中,险些儿遭溺毙。因此,卢述福向自己作出承诺,他当上律师之后,倘若有人来到他的办公室兜售书刊,他必定会接受。1894年初,有两位派书者到他的办公室探访他,他果然从她们手中接受了三册《千禧年黎明》。数周后,他阅读这些书刊,读后随即致函守望台社。他在信中写道:“我与内子怀着极浓厚的兴趣阅读这些书刊。我们把这些书刊视为来自上帝的恩赐,有机会读到它们实在是莫大的福分。”约瑟夫·F·卢述福在1906年受浸。一年后,他成为守望台社的法律顾问。
[第69页的附栏或图片]
‘地上没有人受到更大的恩待’
1918年6月21日,J.F.卢述福与他的几位亲密同工冤屈地以叛乱的罪名被判入狱20年。他们对此有什么感想呢?6月22-23日,卢述福弟兄在纽约布洛克林雷蒙德街监狱里所写的一张便条(下图所示)说:“今日地上也许没有人比现正囚在狱中的七位弟兄受到更大的恩待和感到更快乐。他们深知自己绝没有蓄意犯过;由于忠贞地事奉基督,他们与他一起受苦,并为此而欢欣鼓舞。”
[第70页的附栏]
在教士所策动的逼迫中身受其害
1918年年中,J.F.卢述福和他的七位同工系身囹圄,在教士所策动的反对中身受其害。但这八位男子并非教士们仇视的惟一对象。在较早时候,C.T.罗素首先成为教士和报章的攻击目标。现在,圣经研究者也成为受害者。1920年9月29日的“The Golden Age”(《黄金时代》,现在称为《儆醒!》)刊登了一份生动、详尽的报告,透露他们在美国所遭受的恶毒迫害。报道的内容仿佛出自异端裁判所的记录一般,g其中包括以下的记载:
“1918年4月22日,克劳德·沃森起初被囚在俄克拉何马州的温尼伍德监狱里,然后当局蓄意把他交在一群由教士、商人和其他人组成的暴民手中。他们把他击倒在地,并唆使一个黑人鞭打他。沃森半清醒过来时,又再遭受鞭打。他们接着把柏油和羽毛倒在沃森身上,并且把柏油擦在他的头发和头皮上。”
“1918年4月29日,61岁的W.B.邓肯,以及爱华德·弗仑奇、查尔斯·弗兰克、格里芬先生和D.范霍森太太,在阿肯色州的沃尔纳特里奇下监。一群暴徒闯进狱中,用最粗鄙、猥亵的话咒骂他们,同时鞭打他们,把柏油倒在他们身上,撒上羽毛,然后把他们逐出镇外。邓肯被迫步行42公里回到家中,其后迟迟未能痊愈。格里芬在这宗暴民袭击中几乎完全失明,数月后不治去世。”
“1918年4月30日,……S.H.格里芬起初在俄亥俄州的米纳瓦入狱,后来被交在一群暴民手中。一位牧师训斥他十五分钟之后,他反复遭人毒打、咒骂、踢踏、受恐吓要将他吊死或溺毙。最后暴民把格里芬逐出镇外,吐唾沫在他身上,一次又一次地把他绊跌,还用伞子戳他。他们不许他乘车,尾随他步行了五哩,直至返回俄亥俄州的莫尔文。后来他再度被捕,官员为了安全起见,把他囚在卡罗尔顿的狱中。最后,几位见义勇为、忠于职守的官员把他送回家中。官员检查过他所拥有的刊物之后,只是简单地说,‘我们查不出这人有什么不妥。’”
[脚注]
g 712-17页。
[第64页的图片]
1916年10月31日,查尔斯·泰兹·罗素在得克萨斯州潘帕的火车上去世,享年64岁;许多报章都有报道葬礼的情况
[第66页的图片]
J.F.卢述福气宇轩昂,身高188厘米,体重约102公斤
[第69页的图片]
纽约布洛克林的雷蒙德街监狱,卢述福弟兄和他的几位亲密同工被判罪之后在这个监狱里拘留了七天
[第71页的图片]
托马斯(巴德)·沙利文在1918年探访总部,后来他成为耶和华见证人治理机构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