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恨会有一天终止吗?
只要你看过电视的新闻报道,你就不会对仇恨感到陌生。差不多每一天,我们都可以看见残杀事件在这个世界所遗下的血腥痕迹。这些事件有个共同的诱因,就是仇恨。从贝尔法斯特到波斯尼亚,从耶路撒冷到约翰内斯堡,惨遭杀害的时常是无辜的旁观者。
死难者跟攻击他们的人通常素未谋面。他们的惟一“罪行”是他们也许属于“另一方”。在恐怖的互相攻击中,这些残杀也许是为了报复先前对方的某宗暴行或某种形式的“种族清洗”。对双方的仇恨来说,每次暴行都有如火上加油一般。
这些出于仇恨的骇人循环看来正与日俱增。家族的宿怨正在不同的部落、种族、和宗教群体间触发斗争。仇恨有彻底扑灭的一天吗?若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明白造成仇恨的原因,因为我们并非生来就会仇恨别人的。
撒播仇恨的种子
兹拉塔·菲利波维奇来自萨拉热窝,这个波斯尼亚女孩子仍未懂得仇恨别人。她在日记里以感人的口吻论及种族暴行说:“我不住地问,为什么?为了什么目的?究竟是谁的错?我光是问,但得不到答案。……在我的女朋友当中,在我们的朋友和家人当中,有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也有伊斯兰教徒。……跟我们来往的都是好人而非坏人。这些好人当中有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伊斯兰教徒,就像在坏人当中也有这些人一样。”
可是另一方面,许多成年人却有不同的想法。他们认为自己有充分理由要仇恨某些人。为什么呢?
不公平。很可能仇恨的主要导火线就是不公平和压迫。正如圣经说:“压迫可使智者行事癫狂。”(传道书7:7,《新世》)每逢遭遇不幸或被人欺侮,人很容易对欺负他们的人怀恨在心。他们的仇恨对象时常把整群人都包括在内;即使这样行殊不合理,是“癫狂”的,他们也无动于衷。
不公平(无论是真实的还是假想的)可能是引起仇恨的主要原因,却并不是惟一的原因。造成仇恨的另一个原因是偏见。
偏见。偏见往往源于人对某个族群或种族缺乏认识。有些人由于道听途说、传统的敌意,或者跟一两个属于某族群的人有过不愉快的经验,就认定所有属于该种族的人都有某些不良的特性。偏见一旦生根,就会蒙蔽人,使人看不出事实的真相。英国作家查尔斯·凯莱布·科尔顿评论说:“我们憎恨某些人,因为我们不认识他们;但我们不会认识他们,因为我们憎恨他们。”
在另一方面,政治家和历史家可能为了达到某些政治目的或国家利益而助长偏见。希特勒就是显著的例子。格奥尔格曾是希特勒青年团的成员,他说:“纳粹宣传首先教我们要憎恨犹太人,然后要恨俄国人,然后要恨所有‘跟帝国作对’的人。当时我是个青少年,人家告诉我什么,我就相信什么。后来我才发觉自己被骗倒了。”不论在纳粹德国还是在别的地方,民族主义——仇恨的另一个根源——时常被人用作对某个种族或部落怀持偏见的正当理由。
民族主义、部族主义和种族主义。历史家彼得·盖伊在他所著的《养成仇恨之心》一书中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所发生的事:“在不同效忠对象的争斗中,民族主义压倒了其他要求人效忠的对象。没有什么比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敌国的仇恨更能为十九世纪爆发的多场侵略文过饰非。德国的民族主义情绪促成了一首战歌的流行,称为“仇恨的凯歌”。盖伊解释,在英国和法国,煽动仇恨的人编造了许多关于德国士兵强奸妇女和杀害婴孩的故事。西格弗里德·沙逊是个英国士兵,他描述英国战时宣传的重点是:“看来上帝创造我们的目的,是要我们将德国人置诸死地。”
跟民族主义一样,过度抬高某个族群可以挑起其他种族的反感。部落主义继续在许多非洲国家引发暴力事件,种族主义仍然为害西欧和北美洲。另一个跟民族主义交融在一起的分裂因素是宗教。
宗教。世上有许多最难消解的冲突都与宗教有密切的关系。在北爱尔兰、中东和其他地方,许多人由于所信的宗教而被人仇视。二百多年前,英国作家斯威夫特评论说:“我们有足够的宗教影响使我们彼此相恨,却没有足够的宗教影响使我们彼此相爱。”
希特勒在1933年告诉奥斯纳布吕克主教:‘对于犹太人,我只是执行天主教会在过去1500年来一直采取的政策而已。’大多数德国教会领袖都没有对希特勒肆意残杀犹太人一事提出谴责。保罗·约翰逊在《基督教历史》一书中说:“教会把那些在遗嘱中表示自己希望火化的天主教徒逐出教会,……但教会却没有禁止他们在集中营和死亡营里任职。”
有些宗教领袖不是仅纵容仇恨而已——他们甚至将仇恨视为神圣。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时,虽然有好些天主教教士站在共和党一方,教皇庇护十一世却谴责共和党‘像撒但那样仇恨上帝’。类似地,在内战期间西班牙的首席红衣主教戈马声称,‘除非诉诸武力,否则就无法和解。’
宗教仇恨一直没有减退的迹象。1992年,《人权无分疆界》一书谴责希腊正教的教士煽动人民仇视耶和华见证人。该书引述了许多例子,其中一宗关于一个希腊正教教士起诉两名14岁的见证人。罪名是什么?他指控他们‘企图使他改变宗教’。
仇恨的恶果
在环球各地,仇恨的种子正透过不公平、偏见、民族主义及宗教被人播种和浇灌。仇恨所结的果实必然是恼怒、挑衅、战争和毁灭。载于圣经约翰一书3:15的话帮助我们看出事情的严重性:“凡恨他弟兄的,就是杀人的。”的确,无论那里有仇恨,那里的和平——若然还有——也是岌岌可危。
诺贝尔奖金得奖人埃利·维泽尔是纳粹大屠杀的生还者。他写道:“生还者有责任为所发生的事作证……你必须警告别人,这些事是可以 发生的,邪恶是可以爆发的。种族仇恨、暴力、偶像崇拜仍然方兴未艾,日益猖獗。”火烧尽了会自行熄灭,但20世纪的历史表明,仇恨是不会自行终止的。
仇恨会有一天从人的心里根除吗?仇恨是否总是对人有害,抑或事情还有积极的一面?让我们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