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妮基与罗以——模范的教师
身为耶和华的仆人,我们深知自己负有严肃的责任,要以有效的方式向子女灌输属灵教育。即使在最有利的环境下,教养儿女也可能几经波折、困难重重。在宗教分裂的家庭,基督徒父母的任务就更加艰巨了。不过,这样的例子自古就有。圣经告诉我们,在公元1世纪一个基督徒女子怎样面对类似的情势。
这个女子名叫友妮基。友妮基和家人住在路司得。路司得是小亚细亚中南部利考尼亚区一个无关重要的乡间小城,也是罗马的殖民地,又称为卢司得。当年凯撒奥古斯都为了对抗四围土匪的抢掠,特地建造此城。友妮基跟她那希腊裔的丈夫、儿子提摩太和母亲罗以同住。友妮基生活在一个宗教分裂的家庭里。她本身是个犹太人,信奉基督教,丈夫却不是信徒。——使徒行传16:1-3。
圣经并没有提及路司得设有犹太会堂,所以看来住在当地的犹太人数目不多,虽然30公里外的以哥念有较多犹太人聚居。(使徒行传14:19)由于这个缘故,友妮基要紧守信仰并不容易。有些学者认为,由于受到丈夫反对,友妮基没有为儿子提摩太行割礼。
但友妮基并不是家中惟一事奉上帝的人。经文显示,提摩太在婴孩时期就从母亲和外祖母罗以a受到教导,得以认识“神圣著作”。使徒保罗对提摩太说:“你所学到而受劝导去相信的事,你要常常守着,因为知道你是跟谁学的。又知道你从婴儿时期就认识神圣著作;这些著作借着在基督耶稣里的信心,能使你有智慧可以得救。”——提摩太后书3:14,15。
“从婴儿时期”开始教导
保罗说提摩太“从婴儿时期”就学习“神圣著作”,这显然是指提摩太还是个婴孩的时候。这个解释跟保罗所用的希腊词语布肋弗斯 一致,布肋弗斯 通常指初生的婴儿。(参看路加福音2:12,16。)友妮基绝没有耽延,相反,她尽早训练提摩太成为上帝的忠仆。由此可见,友妮基把教导儿女的神圣任务看得十分认真。——申命记6:6-9;箴言1:8。
提摩太“受劝导去相信”圣经的真理。根据一本希腊词典说,保罗的话的意思是“完全相信”或“坚信不疑”。当然,友妮基必须花大量的精神时间,才能把这样坚强的信念根植在提摩太的内心深处,帮助他根据上帝的话语去判断是非,并且对圣经怀具信心。友妮基和罗以显然付出不少心血,悉心教导提摩太学习圣经。这两位敬神的女子获得多么美好的奖赏!保罗写信给提摩太说:“我想起你心里存着无伪的信心;这种信心首先在你外祖母罗以和你母亲友妮基心里,我确信也在你心里。”——提摩太后书1:5。
友妮基和罗以对提摩太的一生的确影响深远!作家戴维·里德说:“如果使徒认为提摩太的归信完全是出于自己,跟别人无关,就无疑会立即向他指出这件事。可是,使徒一提起提摩太的信心,就说这种信心早已存在“罗以和……友妮基”的心里。保罗把罗以、友妮基和提摩太的信心相提并论,正好表明父母或祖父母及早在家里施行属灵的教育,往往对小孩子日后的灵性成长起很大的作用。既然这样,家庭各成员不是应该认真想想,自己正做着些什么事去履行对上帝和儿女所负的责任吗?
此外,保罗也可能想到罗以和友妮基营造的家庭气氛。使徒保罗第一次停留在路司得的时候,可能探访过友妮基的家庭。当时约莫是公元47至48年,友妮基和罗以看来刚归信基督教不久。(使徒行传14:8-20)友妮基一家关系亲密融洽,保罗可能受到他们的家庭气氛所感染,提到罗以是提摩太的“外祖母”时用了一个特别的字眼。据学者塞斯拉斯·斯皮克指出,保罗在这里所用的希腊词语曼梅 跟传统的泰泰 不同。泰泰 比较恭敬,曼梅 则是“孩子[对祖母]的亲昵称呼”;保罗使用这个词语,足以显示提摩太跟罗以“感情深厚”。
提摩太离开家庭
圣经没有透露保罗第二次探访路司得的时候(大约公元50年),友妮基的婚姻状况怎样。很多学者认为当时友妮基是个寡妇。无论怎样,提摩太在母亲和外祖母的悉心栽培下,长大成为一个优秀的青年。那时候,提摩太也许只有20岁左右,但“路司得和以哥念的弟兄都赞赏他”。(使徒行传16:2)显然,提摩太的内心充满宣扬王国好消息的热望,因此他欣然接受保罗的邀请,跟随保罗和西拉到海外传道。
试想想提摩太快要离家时,友妮基和罗以有什么感觉!她们知道保罗第一次探访路司得的时候,曾被人用石头打个半死。(使徒行传14:19)所以,她们必定舍不得提摩太离家。她们可能纳罕提摩太会离开她们多久,也担心他能否平安归来。虽然这样,提摩太的母亲和外祖母仍然鼓励他接受这个特权,好对耶和华作更大的服务。
有益的教训
我们沉思友妮基和罗以的榜样,可以学到很多有益的教训。信心推使她们向提摩太施行健全的属灵教育。敬畏上帝、成熟稳重的祖父母不但为孙儿女和其他人立下榜样,整群会众也得益不浅。(提多书2:3-5)友妮基的榜样提醒有不信丈夫的基督徒女子,她们有责任要向子女施行属灵的教育,以及日后她们会获得什么奖赏。为了教导儿女认识圣经,做母亲的有时需要表现很大的勇气,尤其是丈夫如果对她的信仰毫无好感,就更得有勇气才行。基督徒妻子也要表现机巧,因为她必须尊重丈夫的首领权。
提摩太在灵性上不断进步,后来成为能干的海外传道员和优秀的监督。罗以和友妮基的信心、努力和牺牲最终赢得了丰盛的酬报。(腓立比书2:19-22)今天的情形也类似。父母必须拨出时间、万般忍耐、永不言弃,才能把圣经真理灌输给子女。可是,无论他们付出多大努力,日后的成果却足以抵偿有余。许多敬神的父母在宗教分裂的家庭里,“从婴儿时期”把“神圣著作”教导儿女,结果儿女成为堪作模范的基督徒青年,叫父母欣慰不已。箴言说得不错:“[人]生下智慧的儿子的,必因儿子欢喜。”——箴言23:23-25,《新译》。
论到自己的属灵儿女,使徒约翰说:“我听见自己的孩子继续在真理中行事,就没有什么事比这些更值得我感谢了。”(约翰三书4)不错,所有像友妮基和罗以一样悉心教导孩子的母亲,都会跟约翰有同感。友妮基和罗以的确是模范的教师。
[脚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