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明的人,步步留心”
精明的人实事求是,机灵聪敏。他们英明善断、事事谨慎、洞悉事理。他不工于心计,也不狡猾多诈。箴言13:16说:“精明人都按知识行事”。毫无疑问,精明审慎是十分可取的特质。
我们可以怎样在日常生活中行事精明呢?精明人面对抉择时会怎样取舍?他会怎样处事待人呢?步步谨慎能为人带来什么好结果,并让人避开什么灾祸呢?古代的以色列王所罗门在箴言14:12-25所说的话,能一一解答这些问题。a
分辨正路与歧途
在人生路上,我们想要抉择英明,诸事顺遂,就得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可是,圣经提醒我们:“人以为是正途的路,最终竟是死亡之道。”(箴言14:12)因此,除了要分清真假对错,我们还要学会分清哪些事完全正确,哪些事只看来正确,其实是鱼目混珠。在原文里,“死亡之道”是个复数词,可见歧途不止一条。且看看我们必须小心避开什么陷阱,以免误入歧途。
当今世上有财有势的人往往受人景仰,受人艳羡。他们的地位和家财很容易令人产生错觉,以为他们做事的方式都是正确的。问题是,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达至名成利就的呢?这些方法全都光明正大、合乎道德吗?另外,有些人对自己的信仰有极大的热忱,但虔诚本身能证明他们所信的就是真理吗?(罗马书10:2,3)
另外,自欺的人也可能把歪路看成正路。要是我们只跟着自己的感觉走,自以为是,就等于任凭诡诈的心摆布了。(耶利米书17:9)没有受过好好锻炼和熏陶的良心能误导人,使人对错不分,误入歧途。什么能帮助我们选择正路呢?
勤于研读上帝的话语圣经,钻研其中较深刻的道理,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我们的理解力才能“锻炼纯熟,能明辨是非”。此外,我们还要实践圣经的原则,使理解力因“常常运用”而受到充分的锻炼。(希伯来书5:14)我们要格外留神,以免踏上似正非正的路,偏离了通往生命的狭隘的路。(马太福音7:13,14)
“心里也可能痛苦”
心绪不宁的人能真正快乐吗?寻欢作乐能解开心中的郁结吗?用喝酒吸毒去麻醉自己,以放纵情欲来消愁解闷,是精明的做法吗?绝对不是。睿智的所罗门王说:“人在欢笑中,心里也可能痛苦”。(箴言14:13上)
欢笑只能掩饰痛苦,是不能消除痛苦的。圣经指出,“凡事都有特定的时期”,“有哀哭的时候,有嬉笑的时候;有哀号的时候,有欢跃的时候”。(传道书3:1,4)低落的情绪要是挥之不去,我们就要正视问题,必要时求取“高明的指导”,务求能排遣心中的郁闷。(箴言24:6)b尽管娱乐消遣有一定的益处,但这些益处毕竟是有限的。所罗门劝人要提防不正当的娱乐,消遣也要适可而止。他说:“欢乐的尽头,也可能生出悲伤。”(箴言14:13下)
不信的人与良善的人
所罗门王接着说:“心中不信的,为自己的行径而饱尝恶果;良善的人,因自己的作为而满得善报。”(箴言14:14)在原文里,经文上半部分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心中不信的,满足于自行其是的结果”。不信的人怎样跟良善的人一样,满足于自己行事的结果呢?
对上帝没有信心的人从没想过要向他交账。因此,在他们心目中,做耶和华看为对的事一点都不重要。(彼得前书4:3-5)这些人只求发财致富,满足于这种生活所带来的结果。(诗篇144:11-15上)良善的人却以属灵的事为念,凡事都按上帝的正义标准而行。良善的人感到心满意足,是因为有耶和华做他们的上帝,有幸事奉宇宙的至高主宰。他们确实“满得善报”,享有无可比拟的喜乐。(诗篇144:15下)
不要“凡话都信”
在处世为人方面,缺乏经验的人跟精明的人有什么不同呢?所罗门说:“缺乏经验的,凡话都信;精明的人,步步留心。”(箴言14:15)精明的人不轻易上当。他步步留神,不会凡话都信,也不会任人摆布,人云亦云。他会先搜集有关资料,然后按知识行事。
且以“上帝是否存在?”这个问题为例。缺乏经验的人要不是附和大众,就是盲从地位尊贵的人。精明的人却会多方查证,深思罗马书1:20和希伯来书3:4一类的经文。在信仰的问题上,谨慎的人不会光以宗教导师的见解为准。他们会亲自验证任何声称来自上帝的主张,“看看是不是源于上帝的”。(约翰一书4:1)
人听从箴言的劝告,不是“凡话都信”,实在明智!在基督徒会众里负有督导责任的人,尤其要把这一点谨记在心。在提出劝告之前,必须先弄清楚事情的底蕴。别人说话时要留心倾听,要掌握所有事实,不要只听片面之词。这样,他的劝告才不会流于空泛,失之偏颇。(箴言18:13;29:20)
“会思考的人,被人憎恨”
所罗门王指出智愚之间的另一个分别,说:“明智人战战兢兢,远离恶事;愚昧人大发烈怒,自以为是。轻易发怒的,行事愚蠢;会思考的人,被人憎恨。”(箴言14:16,17)
明智人知道误入歧途会招致种种恶果,所以战战兢兢,步步为营。他会接受别人的忠告,好使自己远离恶事。愚昧人却不知天高地厚,任性自负,不听劝教。他们动不动就发怒,结果行事愚蠢。可是,会思考的人为什么被人憎恨呢?
在原文里,译作“会思考”的词语有两方面的意思。好的方面是指一个人明辨事理,机灵聪敏。(箴言1:4;2:11;3:21)坏的方面则指一个人心术不正,图谋不轨。(诗篇37:7;箴言12:2;24:8)
如果被憎恨的是心怀恶念的人,那就不足为奇了。不过,如果被憎恨的是明辨事理的人,那又怎样呢?其实,这种情形也并不罕见。举例说,一个人懂得思考,决心不属于世界,往往会被人憎恨。(约翰福音15:19)会思考的年轻基督徒因为不肯屈服于同辈压力,不肯参与不当的行为,结果受人冷嘲热讽。其实,真基督徒都难免被人憎恨,因为全世界都受魔鬼撒但控制。(约翰一书5:19)
“恶人要在义人门前下拜”
精明的人跟缺乏经验的人还有另一个分别。圣经说:“缺乏经验的,必得愚昧做产业;精明的人,却以知识为头饰。”(箴言14:18)缺乏经验的人因为不明事理,作出愚蠢的决定,结果一生要承受苦果,像承受产业一样。相反,知识犹如君王头上的冠冕,成了精明人的华美装饰。
睿智的所罗门王说:“坏人必在善人面前屈身,恶人要在义人门前下拜。”(箴言14:19)换句话说,邪不能胜正,义人终必占上风。今天,上帝的子民不但数目日增,而且活得心满意足。看见耶和华的仆人所享的种种福分,一些反对者也不得不表示钦佩,仿佛向耶和华在天上的“妇人”“下拜”。这个“妇人”在地上的代表,就是剩余的受膏基督徒。无论如何,跟上帝子民作对的人最迟在哈米吉多顿临到时就会被逼承认,上帝在天上的组织是由他在地上的忠贞子民所代表的。(以赛亚书60:1,14;加拉太书6:16;启示录16:14,16)
“恩待凄苦人”
从所罗门接着的话,可以看出他很了解人性。他说:“贫寒的人,连同胞也恨他;富裕的人,却有很多朋友。”(箴言14:20)用这句话来描述不完美的人多么贴切!多少人为了私利去讨好有钱的人,轻视贫寒的人。然而,富人的朋友虽多,却像他们手上的财富一样可以转瞬即逝。因此,我们实在不应该依靠钱财或曲意逢迎别人来结交朋友。
我们要是抚心自问,发现自己有重富轻贫的倾向,该怎么办呢?我们应该谨记,圣经强烈谴责人厚此薄彼。“人轻看同胞,就是犯罪;恩待凄苦人,却必有福。”(箴言14:21)
我们应该关怀那些处于困境的人。(雅各书1:27)怎样关怀他们呢?我们可以在金钱、衣食、住所方面提供援助,也可以给他们安慰和支持。(约翰一书3:17)谁恩待贫困的人,谁就快乐了,因为“施与比接受更快乐”。(使徒行传20:35)
种什么,收什么
“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是个不变的定律,无论对精明的人还是愚昧的人都同样适用。(加拉太书6:7)精明的人力求行善,愚昧的人设谋害人。睿智的所罗门王说:“设谋害人的,不是会步入迷途吗?”答案是肯定的,他们会迷失方向。可是,“谋求行善的,却有忠贞的爱和真诚信实”。(箴言14:22)行善的人不但受人喜爱,而且得享上帝的忠贞之爱。
所罗门接着指出,做事勤恳的人必收获丰富,光说不做的人却一无所得。“人靠各样劳碌,才能得益;嘴上空谈不做,势必匮乏。”(箴言14:23)同一原则显然也适用于属灵的活动。我们努力传道,帮助更多人学习拯救生命的圣经真理,收获确实很丰富。我们紧守岗位,做好上帝组织交托的任何工作,一定会感到心满意足。
箴言14:24说:“明智人的冠冕就是财富,愚蠢人的愚昧终是愚昧。”经文的一层意思是:明智人求取的智慧就是他们的财富,像冠冕一样为他们增辉生色。可是,愚蠢人却只能得着愚昧。据一本参考书解释,这句箴言也有另一层意思:“对懂得运用财富的人来说,财富是他们的冠冕……,[可是]愚蠢人始终只能得着愚昧。”无论如何,明智的人比愚蠢的人肯定活得更充实、更有意义。
所罗门王说:“真实的见证人,救人性命;诡诈的见证人,只吐谎言。”(箴言14:25)在法庭上,证言是真是伪固然关系重大,但我们也不妨想想,同样的原则怎样应用于传道工作。我们宣扬王国,帮助人成为基督徒,牵涉到为圣经真理作见证。我们的见证能帮助正直的人摆脱错误的宗教,归附真神,得蒙拯救。因此,我们时刻留意自己和自己的教导,就能救己救人。(提摩太前书4:16)愿我们继续为真理作见证,并在生活的每一方面做个精明的人。
[脚注]
[第18页的图片]
我们必须勤于研读圣经,钻研其中较深刻的道理,才能明辨是非
[第18页的图片]
物质至上的生活方式能使人活得心满意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