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传
第28章注释
马耳他 这里的希腊语原文是Me·liʹte,多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这指的就是现今的马耳他岛。因为遇到强风,保罗乘坐的船不得不从小亚细亚西南端的尼多斯南下,驶到克里特南边。(徒27:7,12,13,21)之后,一股叫“友拉革罗”的暴风使他们的船“在阿德里亚海上颠簸”。(徒27:14,27)在保罗的时代,“阿德里亚海”所指的范围比现今的亚得里亚海更大,包括爱奥尼亚海以及西西里东面和克里特西面的地中海水域,因此也包括现今马耳他附近的水域。(另见徒27:27的注释)当时,他们的船很可能被暴风“友拉革罗”吹往西面,在西西里南面的马耳他岛搁浅并毁坏。关于圣经提到的Me·liʹte指的是哪个岛,有些学者提出过不同的意见。一种说法是,这指的是希腊西岸靠近科孚岛的一个岛。另一种说法根据的是希腊语词Me·liʹte的拼写,认为这指的是梅利泰·伊利里卡(Melite Illyrica),现称姆列特岛(Mljet),位于现今的亚得里亚海,在克罗地亚海岸附近。不过,保罗当时乘坐的船不太可能往北驶到科孚岛或姆列特岛那么远的地方,这跟圣经描述的路线并不吻合。(另见附录B13)
当地的居民 又译“当地不会说希腊语的人”或“那里说外语的人”。有些译本把这里用的希腊语词barʹba·ros(巴巴罗斯)译作“土人”或“野蛮人”。在这个词里,“巴巴”这个重复的拼写表达的意思是,说话结结巴巴、含糊不清或难以理解。因此,希腊人最初用这个词来指说另一种语言的外国人。当时,这个词并不包含“没文化”“没教养”或“没礼貌”的意思,也没有轻蔑的意味,只不过是用来把非希腊人跟希腊人区分开来而已。一些犹太作家,包括约瑟夫斯在内,都接受别人用这个词来称呼他们。(《犹太古史》,第14卷,187节[10章1段];《驳斥阿比安》,第1卷,58节[11段])事实上,罗马人在还没采纳希腊文化之前,也自称“巴巴罗斯”。这样看来,希腊语词barʹba·ros在这里指的就是马耳他岛上的居民,他们说的显然是一种跟希腊语没有关联的本地语言,很可能是古迦太基语。(另见罗1:14的注释)
有人情味 又译“仁慈”。原文用的希腊语词是phi·lan·thro·piʹa,字面意思是“对人类的温情(爱心)”。这种特质可以指真挚地关心别人,以及为了照顾别人的需要、让别人感到舒适而显出好客的精神。正如这个记载显示的,人在还没有认识上帝之前,也有可能显出上帝喜爱的这种特质。一个类似的例子记载在使徒行传27:3,相关的希腊语词phi·lan·throʹpos在那里用来描述军官犹流对待保罗的方式。在提多书3:4,希腊语词phi·lan·thro·piʹa描述的是耶和华的情感,译作“对人类的爱心”。
一条毒蛇 在现代,马耳他岛上已经没有毒蛇的踪迹。但正如这个记载显示,公元1世纪的时候,岛上的居民知道有这种蛇。多个世纪以来的环境变迁或人口增长,都可能是导致马耳他岛上毒蛇绝迹的原因。
天理 这里的希腊语原文是diʹke,可能指正义这个概念,也可能指一个伸张正义的女神。在希腊神话里,狄刻(Dike)是正义女神的名字。据称她专司人间事务,如果看到有人暗中作恶就会向宙斯报告,让作恶的人受到惩罚。马耳他岛上的居民可能认为,保罗虽然逃过了海难,却逃不过上天的报应,现在神明用一条蛇来惩罚他。
宙斯双子 希腊语是Di·oʹskou·roi。根据希腊和罗马的神话,“宙斯双子”指的是卡斯托耳和波吕丢刻斯,他们是宙斯神(朱庇特)跟斯巴达王后勒达所生的孪生子。“宙斯双子”主要被视为海员的守护神,能拯救遭遇海难的水手。经文具体提到船头有“宙斯双子”像,这再一次证明这个记载是由目击证人写下的。
叙拉古 西西里岛东南岸的一座城,有一个优良的海港。叙拉古现称锡拉库萨。据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记载,这座城于公元前734年由哥林多人建成。古代的一些名人就是在这里出生的,其中包括数学家阿基米德。公元前212年,罗马人征服了叙拉古。(另见附录B13)
部提奥利 罗马东南面的一个主要港口,位于那不勒斯西面约10公里处,现称波佐利。今天,在那里仍能看见古代防波堤的大片遗迹。约瑟夫斯在提到这个港口时用的是它更早期的名字,即迪凯阿科亚,并说当地有一个犹太社区。(《犹太古史》,第17卷,328节[12章1段])保罗在公元59年左右到过部提奥利,当时他正前往罗马,要去凯撒面前受审。保罗乘坐的船是从“利基安”开来的。利基安现称雷吉奥卡拉布里亚,是意大利南端、对着西西里岛的一个港口城市,位于部提奥利东南面约320公里处。保罗和同伴接受部提奥利的基督徒的邀请,在那里住了一个星期。(徒28:14)这表明,保罗虽然是囚犯,却享有一定的自由。(另见附录B13)
出发去罗马 从部提奥利去245公里外的罗马,大约需要一个星期。保罗和同伴很可能先从部提奥利去了卡普阿,然后从那里沿着阿庇亚大道(拉丁语是Via Appia)走了212公里的路去罗马。阿庇亚大道是由罗马政治家阿庇乌·克劳狄·凯库斯于公元前312年开始修建的,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修建完成的阿庇亚大道,从罗马一直延伸至布伦迪休姆(现称布林迪西)这个通往东方的港口。阿庇亚大道主要是用大块的火山岩石板铺成的。大道的宽度变化很大,有的路段不到3米,有的则超过6米。路宽的基本标准是,可以容纳两辆朝相反方向行驶的车同时通过。在沿途的某些地方可以看到地中海。有一段路穿过蓬蒂内沼泽,一个罗马作家说那里有很多蚊子,而且臭气熏天。沿着阿庇亚大道还修建了一条运河,这样当道路被水淹没时,人们可以乘船走水路。在蓬蒂内沼泽的北面不远处就是亚比乌市集广场和三旅馆,两地分别距离罗马大约65公里和50公里。
亚比乌市集广场 拉丁语是Appii Forum。这个市集广场位于罗马东南面大约65公里处,是著名的阿庇亚大道上一个广为人知的驿站。这条大道从罗马一直延伸至布伦迪休姆(现称布林迪西),途经卡普阿。阿庇亚大道和亚比乌市集广场都是由公元前4世纪的阿庇乌·克劳狄·凯库斯修建的,也都以他的名字命名。从罗马出发的旅客在第一天旅程结束时,通常会在亚比乌市集广场停留,这里因此成为一个繁忙的驿站,不少人也会来这里做买卖。另外,亚比乌市集广场位于一条运河的北端(这条运河沿阿庇亚大道修建,穿过蓬蒂内沼泽),这也是很多人到这里来的原因。有记载提到,在运河上,由骡子拉的驳船会在夜间运送旅客。据罗马诗人贺拉斯记述,这并不是愉快的旅程,沿途有烦人的青蛙和蚊虫,而且亚比乌市集广场“挤满了船夫和态度恶劣的旅馆老板”。(《讽刺诗》,第1卷,5章,1-6节)尽管要克服种种艰辛,从罗马来的弟兄们还是开开心心地在那里等候保罗和他的同伴,为的就是在最后这段旅途中陪伴他们,确保他们平安抵达罗马。今天,在阿庇亚大道上有一个叫费泰的小村庄,那里就是亚比乌市集广场的原址。(另见附录B13)
三旅馆 拉丁语是Tres Tabernas。古代一些著作也提到过这个地方。三旅馆位于阿庇亚大道上,在罗马东南面约50公里处,距离亚比乌市集广场约15公里。今天,在这个地方还能看到一些罗马时代的遗迹。(另见附录B13)
凯撒 见徒26:32的注释。
这个教派 见徒24:5的注释。
为上帝的王国作彻底的见证 在使徒行传,希腊语词marʹtys(“见证人”)、mar·ty·reʹo(“作证”)、di·a·mar·tyʹro·mai(“作彻底的见证”)以及相关的词出现的次数虽然比不上约翰福音,但比其他任何经卷都要多。(另见约1:7;徒1:8的注释)贯穿使徒行传的一个主题就是为上帝的旨意做见证人,包括为上帝的王国和耶稣担任的角色作彻底的见证。(徒2:32,40;3:15;4:33;5:32;8:25;10:39;13:31;18:5;20:21,24;22:20;23:11;26:16)
上帝的救恩 又译“上帝用来施行拯救的安排”。这里用的希腊语词so·teʹri·on可能不仅指拯救本身,也指带来拯救的安排。(路2:30及精读本脚注;3:6及精读本脚注)这个词还可以引申指一个重要的信息:上帝将会怎样拯救人类。
有些后期的希腊语抄本以及某些语言的古老译本在这里加了一句话:“保罗说完这番话,那些犹太人就走了,彼此争论不休。”不过,这些话并没有出现在那些最早期、最可靠的抄本里,因此显然不是使徒行传原文的一部分。(另见附录A3)
保罗在……住了整整两年 在这两年里,保罗写了好几封书信,包括以弗所书(弗4:1;6:20)、腓立比书(腓1:7,12-14)、歌罗西书(西4:18)、腓利门书(门9),可能也写了希伯来书。保罗被软禁的时期看来结束于公元61年左右,当时他也许已经受审并被判无罪,而审判他的人可能是罗马皇帝尼禄或尼禄委派的官员。保罗获释后,一如既往地勤奋工作。他可能在这段时期完成了去西班牙的心愿。(罗15:28)罗马的克雷芒于公元95年也在著作里提到,保罗的足迹远至罗马帝国的“最西端”。获释后,保罗写了三封书信(即提摩太前书、提摩太后书和提多书),从中可以看出他很可能去了克里特、以弗所、马其顿、米利都、尼哥波立、特洛阿斯。(提前1:3;提后4:13,20;多1:5;3:12)有些人认为,保罗可能是在希腊的尼哥波立再次被捕的,并于公元65年左右再次在罗马被囚。这次,尼禄看来没有放过保罗。一年前有一场大火使罗马城受到重创,而根据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的记述,尼禄声称这场火灾的罪魁祸首是基督徒。随后,尼禄掀起了一股残酷迫害基督徒的浪潮。保罗在给提摩太写第二封信(即最后一封信)的时候,已经知道自己不久就会被处决,因此请提摩太和马可尽快到他那里去。在这期间,路加和奥尼色弗显出极大的勇气,不惜冒生命危险去看望并安慰保罗。(提后1:16,17;4:6-9,11)保罗很可能在公元65年左右被处决。无论是生是死,保罗都为“耶稣做过和教导过的一切”作了有力的见证。(徒1:1)
勇敢无畏,放胆发言 原文用了希腊语名词par·re·siʹa,这个词在使徒行传4:13译作“直言不讳”。这个名词和相关的动词par·re·si·aʹzo·mai(常常译作“勇敢地传[道]”)多次出现在使徒行传里。路加的记载从始至终都显示,勇敢地传讲好消息是早期基督徒传道工作的一个标志。(徒4:29,31;9:27,28;13:46;14:3;18:26;19:8;26:26)
传讲 希腊语原文的基本意思是“以公众使者的身份宣告”。这个词强调宣告的方式,通常是指公开地向大众宣讲,而不是向特定的一群人布道。保罗传讲的信息以“上帝的王国”为主题。在使徒行传的希腊语原文里,“上帝的王国”这个词组出现了六次,第一次是在使徒行传1:3。那节经文记述,复活后的耶稣在升天前的40天里,多次谈论这个王国。使徒们传讲的信息也都围绕着“上帝的王国”这个主题。(徒8:12;14:22;19:8;28:23)
没有受到什么阻碍 使徒行传以这段鼓舞人心的话作为结尾。保罗虽然被软禁,却仍然勇敢地向人传道,教导他们认识真理。没有任何事能阻止王国的好消息在罗马传开。这样的结尾对于使徒行传来说确实很恰当,因为这卷书记载的就是,神圣力量怎样推动公元1世纪的基督徒展开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传道工作,将上帝王国的好消息一直传到“地上最遥远的地方”。(徒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