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妇女——迈进21世纪
《儆醒!》杂志驻印度通讯员报道
她们个子高大,也有个子矮小。她们体态轻盈,也有身材健硕。她们风趣幽默,也有郁郁寡欢。她们家财巨万,也有家贫如洗。她们博学多才,也有目不识丁。她们是谁?印度妇女。她们正迈进哪里?她们正迈进21世纪。
大多数生活在印度以外的人都认为,印度妇女温文尔雅、千娇百媚,充满神秘、魅力。不少男士都考虑前往印度聘娶妻房,部分原因是他们认为,印度女子比西方那较为独立的女子更为顺服,敏于取悦丈夫,并且持家有方。然而,在这个充满各种民族、宗教以及社会背景的大熔炉里,要对印度女子作一项典型的描述却会颇误导人。事实上,有形形色色的妇女正生活在这个迷人的国家里。
印度的历史充满着各式各样的文化融汇,有些是在和平的情况下进行,但有些却在武力下强制推行。达罗毗荼人是当地早期的移居者,对于他们的来历,人们曾作过若干推测。看来他们是澳大利亚人与地中海南部居民混种而来的,而这些地中海区的居民则与克里特岛有特别的联系。后来雅利安人与波斯人从西北迁移印度,蒙古人则从东北而来,达罗毗荼人于是移居南部。因此,以一般而言,印度南部的妇女较为矮小,肤色较深;北部的妇女则较为高大,肤色较浅,但头发和眼睛仍旧黝黑。至于东北部的居民则较常带有东方人的特征。
在确立印度妇女的地位方面,宗教担任一个主要的角色。由于现代的印度是个非宗教国家,有关当局正倾尽全力,以求改变一向抑制妇女的传统观念。此外,当局也采取许多积极的步骤,以期增加妇女接受教育的机会,这些机会并非仅为富有或有权势的妇女而设,而是向所有妇女打开。识字班、在乡村举办的职业培训计划,以及为女孩而设的免费学校教育,这一切大大改善了印度妇女的地位。
1994年6月22日,当局在马哈拉施特拉颁布了一项与妇女有关的政策,使妇女在提高地位方面又跨进了一大步。印度副总理纳拉亚南把这项政策描述为“意义重大”和“革命性的”,该政策直接针对妇女的基本问题,例如共同所有权、监护权、住屋福利,以及在求职方面享有与男性平等的机会。
鉴于有更多女性上学念书和投身职业市场,从此不再囿限家里,这引起了道德风气改变的问题。多项报告显示,校园出现了滥用麻醉剂和道德堕落的情况。关于印度少女中的某些蜕变现象,传播媒介担任一个重大的角色。人若将30年前的印度电影跟现今的作个比较,便会发现妇女被塑造成一个跟以往截然不同的形象。一位印度妇人评论:“以往当我还在学的时候,电影中的女子都是娴静、温柔,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女英雄,可是,现今取而代之的却是现代女性,每当发生不愉快事件时,便会离开丈夫和姻亲,并且极力争取自己的权利,以及争取独立。”
但以整体而言,印度妇女在行为和衣着方面与其他国家相比仍属保守。其中最常见的服装就是漂亮的莎丽,这种服装把大部分的身躯覆盖着,十分端庄。少女们——尤其居住在北部的——则流行穿着沙尔沃-坎梅斯,它是一种宽松的裙子,覆盖着下层一条宽松的裤子。印度妇女也有穿西方服装的,尤以孟买、果阿和加尔各答的妇女为然,不过,她们的服饰通常都较为端庄保守。
就业新机会
随着印度妇女迈向21世纪,她们有些什么就业机会呢?大部分印度人都住在农村,工作也与务农有关。数以百万计的人在田间工作。妇女与男子一起劳动,照料各式各样的农事。她们也长途跋涉前往河里挑水,或到井里打水,并且辛勤地捡柴生火。她们工作之际,孩子就偎在她们的膝上,或躺在绑于树干的吊床上。
自踏入20世纪以来,印度的农民大量拥入市区谋生。妇女到纺织厂或工厂工作。然而,工业的现代化影响到妇女过于影响男子,因为男子通常受到训练怎样操作机器,但女子却没有这个训练机会。这为妇女带来不少困难。由于这缘故,她们只能限于在建筑工地上负责搬运的工作,用手推车运载一袋袋沉重的物料,售卖旧衣服,或做其他薪酬较低的工作。
社会改革者设法扭转妇女的窘境。一些团体——例如自雇妇女协会——迅速成立,旨在帮助没有受过教育的女工懂得如何照顾自己的健康,好使她们能够工作。这些团体也教导她们学会读写的能力,从而摆脱陋习的笼牢,并且提高她们的工作技能,以及学会储蓄,借此为自己积存资本,以免要向奸诈的放债人高息借贷。扎林娜·巴蒂是有名的社会学家,她被问及对于以女权运动作为一种社会工具有什么看法时答道:“在印度,女权运动意味到要聆听妇女的倾诉,把她们组织起来,以及授予她们技术、卫生和营养方面的教育。”
与此同时,对于受过教育而被视为上层阶级的富家女子,以及中层家庭的妇女,人们的观点也大为改变。现今来自这两个阶层的妇女不仅可以从事教育或医疗工作,同时也可以投身各行各业。她们有些成为飞机驾驶员,也有成为模特儿、空中小姐或警察,有些妇女还持有高级的行政职位。事实上,曾有多年的时间,在印度这个世上最大的民主国家里,一位女士被选为该国总理。此外,印度妇女也有在海陆空三军中任职,并也有成为律师、首席法官,还有数以千计的妇女成为企业家。
婚姻制度的改变
鉴于这种自食其力的趋向,现代的印度妇女对婚姻有什么看法呢?19和20世纪为已婚的印度妇女带来巨大的变更。印度有一项古老习俗,称为殉夫自焚,墨守这项习俗意味到新寡妇甘愿在亡夫的火葬柴堆上自焚而死。但在英国的统治下,这项习俗已被废除。此外,法律也禁止人聘娶儿童,因此,18岁以下的女孩现今不可合法结婚。不但这样,法律也禁止人向女家索取嫁装,可是这种败风至今仍然存在。数以千计的年轻新娘以某种形式被人杀害,遇害原因若不是嫁装不足,便是由于男方可从另一宗婚事获取更多嫁装。
因此,嫁装命案的根本成因逐渐受到关注。以传统来说,印度女子在成婚之日便迁往婆家生活,然后终生不离家门。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女方的父母也不可把女儿接回家去。由于没有接受过正式的教育,大多数妇女均无法离开婆家而自力更生。因此,年轻妇人往往饱受虐待,死亡的阴影紧紧尾随。她们的父母若不能在财物上满足贪得无厌的姻亲,新娘就只好默然受苦,等待她们可悲的结局:通常是一场预谋的意外,目的是要把她们置诸死地,例如有人引发厨灶爆炸,或是让女子薄薄的莎丽着火。
现在任何已婚妇人若感到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便可通过法律途径、妇女警务部、妇女法庭,以及一些互助团体寻求帮助。由于有更多接受教育和就业的机会,有些妇女选择不结婚,或待自己事业有成以后才考虑结婚。由于这缘故,妇女倚靠男子而时常受其苛待的情况没有以往那么严重。
女婴问题受到更大关注
重男轻女的观念乃是另一个影响女性的难题,然而,随着21世纪临近,这个观念正逐渐改变。基于古代的宗教道理,加上经济上的利害因素,歧视女性的观念时常导致杀害女婴的事件,或是苦待女孩,使她们比男孩获得较少的食物、教育和健康护理。
近年来人们借着羊膜穿刺术去鉴别胎儿的性别,这个做法十分流行,倘若检验结果显示胎儿是女婴,人们便会堕胎。这种手术程序虽然受法律管制,但现在仍然相当普遍。有关方面正加紧努力,以求改变这种重男轻女的观念。
人为哲学在许多方面都贬低女性。我们从寡妇所受的对待便可见一斑。在古印度,寡妇再婚是一件受社会所接纳的事。然而,自公元第六世纪左右,立法者反对寡妇再婚,结果,她们的处境变得十分可悲。由于不可改嫁,亡夫的遗物又时常遭亲友抢夺,加上被视为家门的不祥人,许多寡妇因而宁愿在亡夫的火葬礼中葬身火海,也不愿委曲求全,忍辱偷生。
自19世纪末以来,改革者尝试为这样的妇女带来舒解,可是,心灵上的重创历久不愈。在不少社区里,寡妇——有时也许是一位非常年轻的女子丧失年迈的丈夫——的遭遇的确非常可悲。发展研究学院的萨阿拉达·贾殷博士说:“寡妇的感情深受打击,主要是由于她们整个心灵全受丈夫的身分所支配而失去自我。”各有关方面正作出努力,以求帮助寡妇怀着自尊步向21世纪。
都市女性与乡村妇女之别
都市女性与乡村妇女的差别甚大。农村妇女中大约有百分之25是有读写能力的;至于城居的女性,能够从学校或学院得益的却有更高的百分率。为了帮助农村妇女,社会工作者安排了一些识字班、健康护理训练,以及职业培训计划。有些邦政府在政府资助的企业、商业合作社,以及在当地的自治区内为妇女保留百分之30的职位空缺。此外,女权运动也纾缓了印度千百万妇女的苦况和可悲局面。在改善妇女的处境方面,这一切努力至若干程度也相当成功。因此,关于印度妇女的未来,我们可以说些什么呢?
迈向21世纪!
随着印度妇女迈向21世纪,她们的角色也有所改变吗?不错,而且改变也来得相当迅速。然而,印度妇女现正面对的情况跟世上所有妇女所要面对的类似。有进步之处,也有倒退的地方。有人充满希望,也有人深感绝望。有美轮美奂的房屋,以及奢侈豪华的生活方式;也有贫民窟,以及呼饥号寒、食不果腹的现象。对于千百万人来说,生活只够糊口。然而,另一些人却仿佛可以尽享世上的荣华富贵。在大多数印度妇女来看,前途一片渺茫;她们有自己的梦想,却又疑虑满腔。
虽然这样,有些印度妇女的前途却一片光明、充满希望,尤以那些有希望生活在耶和华王国里的妇女为然,这个王国由基督耶稣所统治,他将会使地球成为乐园。(启示录21:1,4,5)她们满怀信心地憧憬21世纪,届时妇女将可享有丰盛愉快的人生。
[第16页的图片]
运载砖块前往建筑工地
[第17页的图片]
为家庭打水
[第18页的图片]
与男子一起举行会议
[第18页的图片]
操作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