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成永远活下去
人体设计的确精妙绝伦,各部分按次序逐渐形成,并且稳步成长,简直是个奇迹。古代一位作家惊叹说:“我的受造奇妙可畏。”(诗篇139:14,《新译》)现代科学家深知人体结构卓越不凡,但对于人为什么会衰老死亡,他们却百思不得其解。你是否心有同感呢?
哈佛大学生物学家史提文·艾于斯达德写道:“我们经常要面对衰老这个问题,但叫我感到意外的是,大部分人竟没有把衰老看作生理上的重大奥秘。”艾于斯达德指出,“既然人人都会年老体弱,[衰老]就显得不是这么难以理解了。”不过,请你再细心想想,人要经历衰老死亡,这是合情合理的吗?
去年,伦纳德·海弗利克博士在《我们如何及为何衰老》一书里承认,人的出生和成长确实神奇无比,并且写道:“我们从受孕到出生,继而进至性征成熟阶段,然后达到成年,其间大自然的奇迹不断发生;很可惜,到成年之后,大自然却没有设计一种看来简单得多的机制,把奇迹永远保持下去。数十年来,研究衰老过程的科学家对此一直大惑不解。”
你对衰老和死亡也感到困惑吗?衰老和死亡到底达成什么目的?海弗利克评论说:“从受孕到成年,看来差不多所有生理变化都是有特定作用的,衰老却没有。衰老过程为什么会出现,原因至今未明。尽管科学家对衰老的生理节律认识不浅,……我们还是无可避免地面对毫无意义的衰老过程,最后始终难逃一死。”
我们真的有可能在地上永远活下去,无需面对衰老和死亡吗?
渴望活下去
你无疑深知,差不多人人都不想见到自己老态龙钟,最后一瞑不视。事实上,一想起自己年华老去,生命快要终结,许多人都感到害怕。舍温·努兰医生在《我们怎样死去》一书里写道:“从心理角度看来,我们当中似乎无人能够接受这样的现实,那就是死亡也会临到自己头上,死后又永远陷入无知无觉的状态中,一切都化为乌有,成为虚空。”你知道有任何人甘愿面对衰老、疾病和死亡吗?
然而,如果年老和死亡都是自然的,也是某项总体规划的一部分,我们岂不会热切欢迎这个过程吗?但我们绝没有这样的感觉。为什么呢?答案见于我们被造的方式。圣经说:“[上帝]把永恒的意识放在[我们]的心里。”(传道书3:11,《新译》)自古至今,世人因为渴望享有无穷的未来,就一直寻找青春之泉。他们很想永保青春。这引起了一个问题:我们有可能活得更长久吗?
设计成有自行修复的能力
生物学家艾于斯达德在《博物学》杂志把大众的看法表达出来:“我们往往把自己和其他动物当作机器看待,认为损耗是无可避免的。”但这样的想法并不正确。艾于斯达德说:“生物的组织结构基本上跟机器迥然有别。生物能够自行修复:伤口愈合,断骨复元,疾病痊愈等。”
因此,令人费解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会衰老?正如艾于斯达德问道:“[生物]为什么会像机器一样渐渐损耗?”既然身体组织能够产生新陈代谢作用,这种机能为什么不可以永远延续下去?
相信进化论的生物学家贾雷德·戴蒙德在《发现》杂志提到,身体的组织结构有自行修复的奇妙能力。他写道:“人体具有治愈损伤的能力,最明显的例证莫过于伤口自行愈合,把受损的皮肤修复。许多动物都有自行修复的能力,甚至远远超越人体所能成就的:蜥蜴的尾巴如被切除会重新长出,海星会再生触手,螃蟹会长出新的螯,海参也会长出新的肠子。”
谈到更换牙齿,戴蒙德指出,“人一生长牙两次,大象六次,鲨鱼则次数不定。”他接着解释说:“在显微镜下,我们也可以看见细胞定期更换。肠壁细胞每隔数天更换一次,膀胱壁的细胞每两个月便会全部替换,红血球则每四个月更换一次。
“从分子结构层面看来,我们的蛋白质分子也连续不断地更替,速度视乎个别蛋白质的特性而定;这样,损坏的分子就不会积存体内。因此,今天你要是把自己的样子跟一个月前的对比,你可能发觉看起来没有什么分别,但实际上构成身体的个别分子大都更替了。蛋一经破碎,谁也无法修复,然而大自然却能天天把我们拆开,然后再装配起来。”
身体大部分细胞都定期发挥新陈代谢的作用。但有些细胞,例如脑神经元,却可能永不会更替。可是,海弗利克解释说:“细胞如果每部分都替换过,就不再是同一的细胞了。与生俱来的神经元跟现有的看起来可能一模一样,但事实上,从出生到现在,构成神经元的众多分子都……给新的取替。因此,有些细胞虽然不会发生分裂,但跟最初的模样已截然不同了!”原因在于细胞成分给替换了。由此可见,从理论上说来,只要构成人体的物质不断更替,我们是可以活到永远的!
再想想海弗利克博士所说的话,那就是‘我们从受孕到出生,大自然的奇迹不断发生’。这些奇迹包括些什么?他也提及‘一种简单得多的机制,把奇迹永远保持下去’。我们会简略探讨这些奇迹,同时也会考虑一下上述的机制是否切实可行。
细胞
成人体内有100万亿个细胞,每个都非常复杂,真是千头万绪。为了举例说明细胞的复杂情况,《新闻周刊》把其比作一座有城墙的城市。该杂志说:“有发电厂产生细胞所需的能。有工厂制造化学贸易上的重要货品——蛋白质。有纵横交错的运输系统,引导特定的化学品由一处通往另一处,有时是在细胞之内往来,有时是输送到细胞之外。关口上有卫兵把守着出口和入口的市场,监视外面的世界,看看有没有危险的迹象。严守纪律的生物军队随时部署好,与犯境的敌人拼个死活。还有一个遗传的中央政府维持秩序。”
且考虑一下你体内的100万亿细胞是怎样形成的。父亲的精子跟母亲的卵子结合成单细胞。你的生命就这样开始了。卵子一旦受精,新细胞的DNA(脱氧核糖核酸的简称)就会定出你整个人的蓝图——一个独特的人。DNA所含的指示“要是全部写出”,据说“可以填满一千本600页的书”。
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原本的细胞就会分裂为二,接着分裂为四,如此继续分裂下去。过了270天左右,你终于出生了。在此之前,你母亲腹中有盈千累万、多种不同的细胞产生,并逐渐形成婴儿身体的各部分。原先的细胞就像一个庞大的房间,其中塞满有关你个人的详尽指示。但同样令人惊叹的是,这些繁复的指示却可以由一个细胞传给另一个,一个接一个地传递下去。你体内每个细胞所含的资料跟原本的受精卵所含的竟然一模一样,简直叫人啧啧称奇!
此外,请也考虑这点。既然每个细胞都含有生产各种细胞的资料,比如制造心脏细胞的时候,有关其他细胞的指示又怎样同时受到抑制呢?像建造商一样,细胞也有一个完整的蓝图档案柜,细胞会从档案挑出制造心脏细胞的蓝图。另一个细胞则拣出不同的蓝图,按其指示生产神经细胞。又另一个细胞会选出制造肝细胞的蓝图等等。显然,这也未能解释:究竟一个细胞怎可能挑出所需的蓝图,并且依照指示制造某种特定细胞,但同时又压抑所有其他指示发挥作用。毫无疑问,这是‘我们从受孕到出生,大自然所施行的众多奇迹’之一。
然而,事情还牵涉其他因素。举例说,心脏细胞需要受到刺激才能按节律收缩。因此,心脏内部也有一个发出电脉冲的复杂系统,使心脏能按适当节律跳动,以便应付身体各种活动的需要。心脏在设计上的确堪称奇迹!难怪一提起心脏,许多医生都说:“心脏的效率远远超越人类至今所发明的任何机器。”
人脑
脑子的生长过程甚至比心脏精妙得多。人本身就是个奇迹,而这个奇迹最神秘的部分莫过于脑子。受孕之后三个星期,胎儿的脑细胞就开始形成了。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人的脑子就挤满了大约1000亿个称为神经元的细胞,数量跟银河系的星那样繁多。
据《时代》杂志报道,“在脑子里,每个神经元都从大约一万个神经元接收信息,然后又把信息发送给另外1000个神经元。”论到神经元可能会有多少联系组合,神经系统科学家杰拉尔德·埃德尔曼说:“在人的脑子里,仅是像火柴头那么细小的部分,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已达10亿之多,这些联系又可以彼此组合起来,以致联系的数目巨大得连天文学家也瞠目结舌(1后有无数个零)。”
脑子的潜能究竟有多大?天文学家卡尔·萨根说脑子所能容纳的资料“足以编进大约2000万册书里,这相当于世界上最大几所图书馆的藏书量”。作家乔治·伦纳德进一步宣称:“我们甚至可以提出一个难以置信的假设:脑子的创作潜能实际上可说是无限的。”
因此,我们不应对以下的声称感到惊奇:有分发现DNA物理结构的分子生物学家詹姆斯·沃森说,“到目前为止,我们在这个宇宙所发现的东西,最复杂的莫过于人脑。”有人把脑子比作电脑,神经病学家理查德·雷斯塔克对此不敢苟同,他说:“人脑所以无与伦比,是因为在已知的宇宙里,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比得上人脑,就是连一点相似之处都没有。”
神经系统科学家声称,我们一生所用的脑力据估计只占潜能的小部分,约莫万分之一。请想想,人脑具有这么奇妙的潜力,我们却不能把其充分利用,这是合理的吗?既有无限的学习潜力,人其实是设计成可以活到永远的,这岂不是合理得多的结论吗?
如果这是真的,我们又为什么会衰老呢?人类到底出了什么毛病?很明显,我们的身体是设计成可以永远活下去,但为什么过了七八十年之后我们就要死去呢?
[第7页的图解]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细胞是设计上一大奇迹
细胞膜
控制着物质进出细胞的外皮
核
由双层膜包裹,是指挥细胞活动的控制中心
核糖核蛋白体
氨基酸在其上组成蛋白质的结构物
染色体
包含着细胞的遗传蓝图——脱氧核糖核酸
核仁
核糖核蛋白体组合的地点
内质网
一片片膜,用来贮藏和输送附在上面的核糖核蛋白体所制造的蛋白质(有些核糖核蛋白体是在细胞中自由流移的)
线粒体
三磷酸腺苷(简称ATP,细胞中供应能的分子)的制造中心
高尔基氏体
把细胞所制造的蛋白质包装和输送的一批扁平的膜囊
中心粒
贴近核而在细胞繁殖方面很重要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