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憎恨是好的——一项保护
一个中年妇人在自助市场偷偷将一罐鲍鱼放入自己的手袋里而没有付账。在同一个时候,她的丈夫在马路对面将一块金属片放入停车表里当作一毫子来用。那天他们的女儿则诈病不上工。你对这样的行动有什么感想呢?你觉得这是聪明吗?抑或你对这样的行为深恶痛绝?
这些事可能看来无伤大雅,但真的是这样吗?涓滴之水可以积成海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细小的过犯时常可以导致大患。耶稣基督曾说:“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义,在大事上也不义。”(路加福音16:10)因此错误的行为即使微小,我们也不应该文过饰非;反之我们对其深感关怀,因为这乃是道德弱点的确证。
无论过犯大小,人们若身受其害就无疑会更意识到过犯的可恶,因为这时他们便感觉痛苦了。假如偷了一罐鲍鱼的母亲回到家里发觉她的电视机被人偷了,或者作弊的父亲发觉别人故意少了钱给他,或者装病的女儿发觉她的未婚夫诿称不舒服,但却偷偷与其他女朋友同游,无疑他们会觉得这样的行为十分可憎而加以谴责。当然,不同之处仅是现在他们自己变成了受害者而已。
当我们听闻世上发生的种种恶事时——说谎、欺骗、抢劫、淫乱和通奸、种种暴行的残杀等——我们若记得我们自己或我们的亲人可能是受害者,就可以较易对事情怀有正确的观点。一个人若发觉自己受到引诱去做坏事,他最好问问自己,若有人对他或他的家人做同一的坏事,他会有什么感觉。
这个方法可以使人更清楚了解和体会为什么上帝吩咐说:“你们爱耶和华的,都当恨恶罪恶。”也了解为什么使徒保罗劝勉我们说:“恶要厌恶,”以及为什么诗篇的执笔者说:“我恨一切的假道。谎话是我所恨恶所憎嫌的。”(诗篇97:10;罗马书12:9;诗篇119:104,163)对于罪恶,你的感觉与使徒和诗篇的执笔者一样吗?你恨恶罪恶吗?
错误和正当的憎恨
“憎恨”一词含有几个彼此稍为不同的意思。它可能只是极度的仇视或时常带有恶意的反感,结果促使人加害于所仇视的对象。这是一种错误的憎恨。这种憎恨具有不良的动机。它是出于魔鬼的,时常孕育于一个混乱和受挫的头脑中,而且总是指向错误的对象。在魔鬼的控制之下,世人和列国的历史是一项充满暴乱和流血的仇恨记录。有时只牵涉到几个人,有时则整个国家均被卷入无政府状态和革命之中。国际战争所酿成的仇恨时常使盈千累万无辜的人丧生。
“憎恨”也表示一种强烈的不悦,但却不含有伤害对方的任何意图,反之只是想避之若浼而已,正如一个人厌恶一件引起他反感的东西一般。这种憎恨若以罪恶为对象便是好的。
正当的憎恨是效法公义的上帝耶和华的。他之憎恨罪恶并不是因为他遭受挫折的缘故,而且他的憎恨也不是以不受控制的暴烈行动表现出来。上帝对罪恶的憎恨是一种基于原则的憎恨。这种憎恨不会使人失去内心的安宁而患溃疡。这是对罪恶的一种强烈的不悦,极度的憎嫌,明显的反感和衷心的厌恶。这意味到对一切坏事均深恶痛绝,因为它们是不对和非常有害的,而且也完全缺乏爱心。——箴言6:16-19。
为什么要憎恨罪恶
首先,耶和华憎恨一切罪恶。这件事本身便应该足以使我们憎恨罪恶了。一个仁爱明智的父亲若拒绝吃有毒的蘑菇,这应该足以使他的小儿子也不吃。父亲若禁止孩子吃,一个深爱父亲的孝顺儿子便有加倍的理由憎恶这种东西。在儿子看来,问题不仅是他若违反父亲的命令吃了蘑菇就会受到中毒之苦。反之他服从父亲的命令是因为他衷心爱父亲的缘故。
憎恨罪恶的一个次要但却非常要紧的原因是与罪恶所造成的后果有关。箴言说:“恶人……必不免受罚。”(箴言11:21)在挪亚时代的洪水以前无恶不作的男女均无法逃过作恶的后果;唯有八个憎恨罪恶的人才得以保存性命。(创世记6:5-7;7:1)一个较现代的例证是参与英国最大的火车劫案(劫款达7,300,000美元)的不法之徒。后来他们都难逃法网而被判下狱。这些人若听从上帝的道的吩咐憎恨罪恶,他们就无需在监狱里消磨悠长的悲惨岁月了。——《时代》杂志1969年十月卅一日刊。
今日需要养成正当的憎恨
今日我们比以前任何时期更需要上帝吩咐人恨恶罪恶的劝诫。撒但和他手下的鬼灵自知时候已不多,所以正竭尽全力腐化和毁灭人类。他们指使自私贪婪的人去利用一般人的弱点和犯罪倾向。我们的确生活在“危险的日子,”“因不法的事增多,大部分人的爱心便冷淡了。”为了保护你自己免受这些情形所伤害,你必须憎恨罪恶才行。——提摩太后书3:1;马太福音24:12;启示录12:12。
除非我们嫉恶如仇,不然我们便可能被罪恶所胜。因为我们生来是罪人,我们都有行恶的倾向。(诗篇51:5;创世记8:21;罗马书7:14-25)由于这缘故,仅是爱好良善是不够的;我们也必须憎恨罪恶。耶稣基督便“喜爱公义,恨恶罪恶。”(诗篇45:7;希伯来书1:9)我们必须像他一样才能渡过这个邪恶的事物制度的末日。
在这件事上是没有中立余地的。耶稣所说的原则对此正好适用:“不与我相合的,就是敌我的。”(马太福音12:30)耶稣绝没有对这件事漠不关心,反之他毫不妥协地采取积极立场恨恶一切罪恶。你若不与他相合而恨恶罪恶,你便会由于喜爱罪恶而与他为敌了。
请考验一下你自己:你所跟从的是这个旧世界的标准抑或圣经所规定的基督徒标准呢?俗世的标准实际是:“不要偷窃——太多。”“不要说谎——除非你遭遇麻烦。”“不要犯奸淫——除非你落入‘爱’河。”有时俗世的人将他们的律则改为:“不要让人发觉你偷窃、说谎、犯奸淫等。”这是你的标准吗?这无疑不是上帝、基督耶稣或真正基督徒的标准,因为他们都恨恶罪恶。
你的道德标准如何呢?你赞成那些提倡新的流行标准的人吗?他们的标准都附有方便的遁辞。例如他们说,“我为人忠实——至某个程度。”“我说的是真话——大部分时候。”“你可以信任我——如果你留意监视我的话。”我从未抢劫过银行,因为这件事太冒险。”“圣经的十诫好极了——对别人来说。”
恨恶罪恶可以保护你
有许多事是耶和华所憎恶的,而且他吩咐爱他的人也同样憎恨。听从上帝的这项训示在许多方面均对我们有益,益处之一是对服从的人所具有的保护作用。请考虑一下几个例证。
由于与异性苟合,许多人经历到意外受孕的恐惧、染上性病的恐惧、被人遗弃的威胁,伤心的经验和自尊心的丧失等。一个二十岁的少女说:“我死心塌地地要嫁给他。但是我一怀了孕,他便把我弃如敝屐了。”她若听从上帝的道的明智忠告而憎恨罪恶,她的经历便会完全不同了。
一个妻子由于搞换妻游戏,她“差不多失去了她的家庭,理智和她所珍惜的一切。”“我们为愚行所付出的代价远超过我们所预料,”她说。“我一想到我们为了些少廉价的快感几乎将自己毁了,就不禁不寒而栗。”上帝的道可以保护人免受这种痛苦,如果他们肯听从圣经的警告憎恨罪恶的话。
圣经曾描述一个愚蠢地被诱与娼妓苟合的青年的遭遇而有力地警告人避免性的不道德:“少年人立刻跟随她,好像牛往宰杀之地,……如同雀鸟急入网罗,却不知是自丧己命。”(箴言7:22,23)每年都有盈千累万的人落入这个“性陷阱”中,结果染上性病而像畜生被牵往宰杀之地一般。——因为他们不愿接受憎恨罪恶所能给予他们的保护。
醉酒可以杀人。来自英国的一项报告说致命的交通失事有三分之一是由醉酒促成的。可以补救的办法其实比安全带更简单和便宜。这些醉酒驾车的人若实践圣经的智慧而憎恨罪恶,数以千计的悲惨死亡便不会发生了。圣经说“流连饮酒的人会经历祸患、忧愁、争斗、哀叹和“眼目红赤,”结果有如被蛇所咬一般。——箴言23:29-32。
我们应该因为罪行、暴乱、奸淫、醉酒和同性恋这些事本身的可恶而憎恨它们。罪行夺去别人理应享有的东西。这是可鄙的。通奸会破坏家庭,使儿童失去应得的照料。这也是人神共怒的一种罪恶,所以我们应该深恶痛绝的。醉酒可以危害生命,同时也将人的一生毁去;所以我们应当嫉之如仇。同性恋则是上帝所痛恨的一种最低贱的变态行为。(罗马书1:24-27)憎恨这些恶事是好的,同时也可以保护你。
但是所谓“无伤大雅的小罪”例如偷一罐鲍鱼,在停车表方面作弊,对上司说谎之类,又如何呢?虽然这些坏事看来颇有吸引力,或似乎不会使任何人蒙受重大损失,迟早它们总会带来不利的后果——良心的不安、羞耻和责难、与良友的疏远等。你若憎恨这些恶事,但不是因为害怕惩罚而是因为耶和华憎恨它们,这也会对你产生保护的作用。
怎样憎恨罪恶
你可以借着远离恶事而如此行。你自然会避免你所憎恶的东西。因此你必须首先知道什么是恶事,然后才能避免它们。但在这方面你有很好的装备,因为耶和华在他的道圣经里很详细地说明什么是罪恶,而且时常告诉我们怎样避免各种恶事。若想知道应该憎恨什么和怎样憎恨,研读圣经是绝对必需的。
因此受过圣经启迪的基督徒有正当的理由憎恨一切蓄意与上帝为敌的恶者,例如魔鬼和他手下的鬼灵以及一切明知故犯地反对耶和华的人。(诗篇139:21,22)对这些人的憎恨并不会使我们意图伤害他们,也不是指一种恶意的毒恨。反之这种憎恨使我们对一切与耶和华势不两立的人深恶痛绝,避之若浼。你若想领受耶和华的筵席就必须避免“鬼的筵席。”——哥林多前书10:21;罗马书12:9,17,19。
有些人可能看来是“好人,”但是我们必须问问:“他们遵守基督徒的道德标准和原则吗?他们爱耶和华吗?”我们与这些人的关系应该以他们对上帝和邻人的爱为依归。交往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因为我们若喜欢与作恶的人为伍,不久我们便不会再憎恨他们所做的坏事了。——哥林多前书15:33。
当然,积极的思想也非常重要。我们不仅是消极地憎恨罪恶便够了;我们还须积极地热爱公义。因此,憎恨罪恶所具有的意义是双重的,正如使徒保罗一语道破:“恶要厌恶,善要亲近。”(罗马书12:9)要使自己的头脑充满美善的思想以表明你憎恨罪恶。(腓立比书4:8)同时也要在心里养成良好的动机而非怀着为非作歹的恶念。——马太福音15:19;马可福音7:21-23;箴言4:23。
你憎恨罪恶吗?上帝的道鼓励你如此行。憎恨罪恶是对的、明智的和仁爱的。所以要借着你所选择的友伴,你所思念的事和所言所行表明你的确好善恶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