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福音
第1章注释
卷名
约翰 源自希伯来语名字“耶何哈南”或“约哈南”,意思是“耶和华已经施恩”或“耶和华已经表明是有恩典的”。这卷福音书没有提到执笔者的名字。但到了公元2~3世纪,使徒约翰已被公认为这卷书的执笔者。每当这卷福音书提到“约翰”时,指的都是施浸者约翰,只有约翰福音1:42和21:15-17是例外。在这些经文里,耶稣用“约翰”这个名字来指彼得的父亲。(另见约1:42和21:15的注释)这卷福音书并没有指名提到使徒约翰,但用了“西庇太的两个儿子”来指他和他的兄弟雅各。(约21:2;太4:21;可1:19;路5:10;另见约1:6的注释)在这卷福音书的末尾,执笔者把自己称为“耶稣喜爱的那个门徒”(约21:20-24),而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这样的描述指的就是使徒约翰。(另见约13:23的注释)
约翰福音 没有任何一个福音书的执笔者曾在他们的记录中,明确提到自己就是执笔者。福音书的原文显然没有经卷的名称。在一些抄本中,约翰福音的卷名是Eu·ag·geʹli·on Ka·taʹ I·o·anʹnen(直译“根据约翰的好消息”或“根据约翰的福音”),而有些抄本的卷名较短,写作Ka·taʹ I·o·anʹnen(直译“根据约翰”)。没有人确切知道这些卷名是什么时候加上去,或开始使用的,但有些学者估计是在公元2世纪,因为在2世纪末或3世纪初的福音书抄本中,一些抄本有上述较长的卷名。至于使用“福音”(意思是“好消息”)这个词,有些学者说,这可能是源自马可执笔的经卷的第一句话:“关于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的好消息是这样开始的。”人们使用这些含有执笔者名字的卷名,可能是出于实际的需要,因为这样可以区分不同的经卷。
1:1
最初 又译“开始”,希腊语是ar·kheʹ。在圣经里,这个词的意思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在本节经文里,这个词不可能指创造万物的上帝的“开始”,因为他一直存在,没有开始。(诗90:2)因此,这个词必定是指上帝开始创造的时候。上帝最初创造的个体称为“话语”,这个个体后来降世成为耶稣,“话语”是他在天上的一个头衔。(约1:14-17)因此,只有耶稣才能称为受造万物中的“头生子”。(西1:15)耶稣是“最先被上帝创造的”(启3:14),所以他在其他灵体以及物质宇宙被创造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事实上,“天上的、地上的……全都是通过[耶稣]创造的”。(西1:16;关于“最初”一词的其他用法,另见约6:64的注释)
话语 希腊语是loʹgos(逻各斯)。这个词在这里用作头衔,这个头衔也出现在约翰福音1:14和启示录19:13。约翰指出拥有这个头衔的就是耶稣。无论在降世之前身为灵体时,在地上传道期间身为完美的人时,还是升到天上后,耶稣都被称为“话语”。耶稣是上帝的“话语”,也就是上帝的主要发言人,负责向创造主的其他灵体儿子以及人类传达信息和指示。按理来说,在耶稣来到地上之前,耶和华上帝必定多次通过“话语”(身为上帝主要发言人的天使)跟人沟通。(创16:7-11;22:11;31:11;出3:2-5;士2:1-4;6:11,12;13:3)
跟……同在 直译“朝着”,希腊语是pros。在这里,这个希腊语介词隐含距离很近、关系密切的意思。这个介词也显示由它连接起来的是两个不同的个体,在本节经文里即“话语”和独一无二的上帝。
“话语”是个神 又译“‘话语’具有神性”或“‘话语’是像神一样的个体”。约翰写下的这句话描述了“话语”(希腊语是loʹgos;另见本节经文的注释:“话语”),也就是耶稣基督的本质或特质。“话语”之所以被描述为“一个神”“像神一样的个体”或“具有神性”,一个理由是他拥有上帝的头生子这个卓越的地位,其他的万物都是上帝通过他而创造的。很多译者倾向于把这句话译作“‘话语’就是上帝”,表示耶稣等同于全能的上帝。不过,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约翰的意思并不是说“话语”就是全能的上帝。首先,这句话之前和之后的句子都清楚地说“话语”是“跟上帝同在”的。其次,希腊语词the·osʹ(提奥斯,意思是“神”或“上帝”)在第 1和 2节里出现了三次。在希腊语原文里,the·osʹ第一和第三次出现时前面都有定冠词,但第二次出现时却没有。很多学者都同意,the·osʹ第二次出现时前面没有定冠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细节。在这两节经文里,如果加了定冠词,the·osʹ指的就是全能的上帝。但如果没有加定冠词,the·osʹ在这个语法结构中就是个具有描述性质的词,用来描述“话语”的一个特质。因此,英语、法语、德语和汉语的一些圣经译本对这句话的翻译都跟《新世界译本》类似,表达的意思是“话语”是“一个神”“像神一样的”或“具有神性的”。一些古老的科普特语译本也支持上述理解。很可能在公元3~4世纪,有人把约翰福音翻译成科普特语的两种方言(塞伊得语和波海尔语),这些译本也用不同的方式翻译约翰福音1:1中第一和第二个the·osʹ。以上这些译本的译法都强调“话语”的一个特质,也就是他的本质跟上帝相似,但这些译法并没有表示“话语”等同于他的父亲,全能的上帝。与本节经文一致的是,歌罗西书2:9说“上帝的本质……在基督身上完全体现出来”。彼得后书1:4甚至说,那些跟基督一起统治的人也能“享有上帝的本质”。此外,《七十子译本》常用希腊语词the·osʹ来翻译希伯来语词ʼel和ʼelo·himʹ,后面两个词一般译作“上帝”,而它们的基本意思很可能是“大能者”或“强有力者”。这两个希伯来语词可以用来指全能的上帝、其他的神以及凡人。(另见约10:34的注释)“话语”被称为一个“神”或“大能者”,跟以赛亚书9:6的预言也是一致的,经文预告弥赛亚会称为“大能的神”(不是“全能的神”),他也会做他子民“永恒的父亲”。他自己的父亲,也就是“天军的统帅耶和华”,会热心成就这件事。(赛9:7)
1:4
生命……光 这两个主题交织在上帝指引约翰写下的书卷里。上帝是生命的源头,而所有其他生命都是他“通过”耶稣这“话语”创造的。(约1:4)在这个意义上,生命可以说是借着耶稣基督而有的。另外,也是通过耶稣,上帝让有罪而难免一死的人类有机会得到永远的生命。耶稣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生命”,而这生命成了“人的光”。约翰福音1:9把“话语”称为“照亮各种人的真光”。人如果跟随耶稣这“世界的光”,就会“拥有生命的光”。(约8:12)“话语”也是上帝委任的“带领人得到生命的领袖”,把亮光带给那些走在通往生命之路上的人。(徒3:15)
通过他而有 最早期的希腊语抄本在第3和4节并没有标点符号,因此有些译本把译作“而有”的希腊语原文跟第3节的后半句联系在一起去理解,表达的意思是:“已有的,没有一样不是靠他而有的。”不过,《新世界译本》的译法根据的是经过圣经学者校勘的希腊语文本,例如韦斯科特与霍特的文本、内斯特莱与阿兰的文本,以及联合圣经公会出版的文本。此外,很多学者的理解都跟《新世界译本》一致。现在正文的译法表达的意思是,生命和光都是通过“话语”而开始存在的。(西1:15,16)
他 指的是“话语”。(另见约1:1的注释)
1:6
奉派来代表上帝 又译“被上帝派来执行任务”。施浸者约翰接获的任务是来自上帝的(路3:2),这个任务包括传道,也就是向公众传达信息。约翰不仅向到他那里去的犹太人宣告弥赛亚和上帝的王国即将来到,还劝勉他们要为自己的罪悔改。(太3:1-3,11,12;可1:1-4;路3:7-9)施浸者约翰既是先知、传福音者,也是有自己门徒的导师。(路1:76,77;3:18;11:1;约1:35)
约翰 指的是施浸者约翰。使徒约翰在这卷福音书里多次提到施浸者约翰,但从来没有加上“施浸者”这个称呼,这个做法跟其他福音书的执笔者不同。(另见太3:1;可1:4的注释)当使徒约翰指名提到三个不同的马利亚时,每次都会特别加以区分。(约11:1,2;19:25;20:1)不过,他提到施浸者约翰时确实没有必要这样做,因为他从没有在福音书里用“约翰”这个名字来称呼自己,没有人会误解他说的约翰是谁。这一点进一步证明,使徒约翰就是这卷福音书的执笔者。(另见“约翰福音简介”以及约翰福音卷名的注释)
1:7
他 指的是施浸者约翰。(参看徒19:4)
他的见证 又译“这个见证人”。译作“见证”的希腊语名词是mar·ty·riʹa,这个词在约翰福音里出现的次数是其他三卷福音书加起来的三倍。相关的动词mar·ty·reʹo(在本节经文译作“作见证”)在约翰福音里出现了39次,但在其他福音书里只出现过两次。(太23:31;路4:22)由于这个希腊语动词常常用在施浸者约翰身上,有些人认为可以称呼他为“见证人约翰”。(约1:8,15,32,34;3:26;5:33;另见约1:19的注释)在谈到耶稣的传道工作时,约翰福音也经常使用这个动词,说耶稣“作见证”。(约8:14,17,18)耶稣对本丢·彼拉多说的话也特别值得留意,他说:“我要给真理作见证,我是为这件事而生,为这件事来到世上的。”(约18:37)在上帝指引约翰写下的启示录里,耶稣被称为“忠信的见证人”“忠信真实的见证人”。(启1:5;3:14)
1:9
世人 希腊语是koʹsmos。本节经文说耶稣“来到世人当中”,看来说的主要是他受浸而不是降世为人的时候。耶稣受浸后开始执行传道职务,为世人带来亮光。(参看约3:17,19;6:14;9:39;10:36;11:27;12:46;约一4:9)
1:10
世人是通过他而有的 在本节经文里,译作“世人”的希腊语词是koʹsmos,有些译本翻译为“世界”。既然下半节说koʹsmos“不认识他”,可见这个词在这里指的是世上的人。在世俗著作中,这个希腊语词有时用来指宇宙和受造万物。使徒保罗在对一些希腊人讲话时也用了这个词(译作“世界”),表达的也许就是这个意思。(徒17:24)不过,在《希腊语经卷》中,这个词通常指世上的所有人或一部分人。耶稣确实参与了创造天地万物的工作,但本节经文强调的是他在创造人类这件工作上担任的角色。(创1:26;约1:3;西1:15-17)
1:14
“话语”成了肉身 耶稣从出生直到死亡都完完全全是个人。他曾解释自己为什么要成为血肉之躯,说:“我将要赐的食物就是我的肉,是为了世人的生命而赐的。”(约6:51)此外,耶稣必须完完全全成为一个人,才有可能对有血有肉的人的经历有切身的体会,这样他才能成为一个体恤人的大祭司。(来4:15)耶稣是人的时候不可能同时具有神性,圣经说他“曾经比天使低微一点”。(来2:9;诗8:4,5;另见本节经文的注释:肉身)不过,有些人认为耶稣来到地上时并没有成为肉身,其中包括诺斯替教徒(英语Gnostics)。他们相信知识(希腊语gnoʹsis)可以通过某种神秘的方式获得,并把希腊哲学和东方神秘主义跟叛道的基督教教义混合起来。他们认为一切物质都是邪恶的,因此声称耶稣来到地上时并没有成为肉身,他只是看起来有个血肉之躯而已。看来到了公元1世纪末,处于萌芽阶段的诺斯替主义已广为流传,也许就是针对这种思想,约翰才特意强调“‘话语’成了肉身”。约翰也在他写的书信里警告人,不要听信那些不承认耶稣“成了肉身来过”的错误主张。(约一4:2,3;约二7)
肉身 又译“一个人”,希腊语是sarx。这个词在这里指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耶稣降世为人后,就不再是灵体了。他不是披上肉身而已,这跟天使以往向人显现时的做法不同。(创18:1-3;19:1;书5:13-15)因此,耶稣自称为“人子”是很恰当的。(约1:51;3:14;另见太8:20的注释)
住 直译“支搭帐篷”。帐篷是可以拆卸的临时住处。有些人以为,“‘话语’……住[支搭帐篷]在我们中间”这句话表示,耶稣并没有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而是一个化为人形的灵体。不过,彼得用过一个相关的希腊语名词来指自己在地上时的身体,在那里译作“帐篷”。(彼后1:13及脚注)尽管彼得知道自己快要去世,知道自己将会复活成为灵体而不是肉身,但他并不是说他当时就是个化为人形的灵体。(彼后1:13-15;另见林前15:35-38,42-44;约一3:2)
我们也看过他的荣耀 耶稣在地上生活和传道期间,约翰和其他使徒都亲眼看过耶稣的荣耀,也就是他的光彩和威严。这样的荣耀,只有能完美反映耶和华特质的人才可能展现出来。此外,约翰也曾跟雅各和彼得一起目睹耶稣改变形貌。(太17:1-9;可9:1-9;路9:28-36)因此,约翰在这里说的,也许不单单指耶稣反映出上帝的特质,还指60多年前耶稣改变形貌一事。那个异象也给使徒彼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约翰写成这卷福音书前30年左右,彼得在上帝指引下写了两封书信。他在信中特别提到,耶稣改变形貌这个奇妙的异象让人对“预言”更加确信不疑。(彼后1:17-19)
独生子 一般译作“独生(的)”的希腊语词是mo·no·ge·nesʹ,词典的定义是“同类中仅有的”“独一无二的”“唯一的”。圣经用这个词来形容一个人(无论男女)是父母唯一的孩子。(另见路7:12;8:42;9:38的注释)在使徒约翰写的书卷里,这个词只用在耶稣身上(约3:16,18;约一4:9),但从没有用来指降生为人时或之后的耶稣。约翰总是用这个词来形容降生为人前的耶稣,那时他是“话语”,“在最初,他就跟上帝同在”,甚至“还没有世人以前”他就已经跟上帝同在了。(约1:1,2;17:5,24)耶稣是“独生子”,因为他是耶和华的“头生子”,只有他是上帝亲自创造的。尽管其他灵体也被称为“上帝的儿子们”(创6:2,4;伯1:6;2:1;38:4-7),但他们都是耶和华通过他的头生子创造出来的(西1:15,16)。总的来说,希腊语词mo·no·ge·nesʹ用来描述耶稣时,既指他是“同类中仅有的”“独一无二的”“无与伦比的”,也指他是唯一被上帝亲自创造出来的儿子。(约一5:18;另见来11:17的注释)
充满上帝的恩典和真理 “话语”,也就是耶稣基督,有上帝的恩典,而且总是信守真理。不过,经文的上下文表明这句话有更深层的意思:耶和华特别挑选了他的独生子来充分阐明和展现他的分外恩典和真理。(约1:16,17)耶稣充分反映出天父的这些特质,因此他可以说:“谁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亲。”(约14:9)正是通过耶稣,上帝让所有乐意接受的人都可以领受分外恩典和真理。
上帝的恩典 又译“分外恩典”,希腊语是khaʹris。这个词在《希腊语经卷》里出现过150多次,包含好几层意思,至于是哪一层意思则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当用来指上帝对人类的分外恩典时,这个词指的是上帝慷慨地、无偿地、不求回报地赐给人的礼物。这种恩典是上帝对人类大方施与、深情厚爱的表现,并不是领受恩典的人做了什么而应得或赚来的,纯粹是上帝出于慷慨的精神施与的。(罗4:4;11:6)不过,这个词不一定强调领受恩典的人不配获得恩典,这就是为什么经文说耶稣也从上帝那里领受了这种恩典。在谈到耶稣的经文里,这个词很恰当地译作“上帝的恩典”(本节经文)、“恩典”或“喜爱”(路2:40,52)。在其他经文里,这个希腊语词译作“福”“喜爱”“捐款”或“救济的善事”。(路1:30;徒7:46;林前16:3;林后8:19)
1:15
在我后面来的 施浸者约翰比耶稣早六个月出生,也比耶稣更早开始传道工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耶稣是在约翰“后面”来的。(路1:24,26;3:1-20)但耶稣成就的事比约翰大得多,因此可以说耶稣在每一方面都“超越”了约翰,到他“前面”了。另外,施浸者约翰谈到耶稣时说:“在我以前,他就存在了。”这表明他知道耶稣在降世为人之前就已经存在。
1:16
分外恩典,而且不断地恩上加恩 译作“分外恩典”的希腊语词是khaʹris。在本节经文,这个词指的是上帝对人类慷慨的施与,以及他显出的深情厚爱。这种恩典并不是领受的人应得或赚来的,纯粹是上帝出于慷慨的精神施与的。(另见词语解释“分外恩典”)在这里khaʹris一词出现了两次,并跟希腊语介词an·tiʹ(基本意思是“在上面”)一起使用,形容分外恩典极其丰厚、源源不绝。这个意思可以用“源源不断的分外恩典”来表达。
1:17
法典……分外恩典和真理 在《希腊语经卷》里,通过摩西赐下的法典常被用来跟“分外恩典”进行对比。(罗3:21-24;5:20,21;6:14;加2:21;5:4;来10:28,29)摩西法典作为“监护人”带领人到基督那里,而且其中包含很多预示未来的“影子”,这些后来都通过基督实现了。(加3:23-25;西2:16,17;来10:1)法典的一个作用是,“让人认清了什么是罪”。(罗3:20)由于清楚认识到什么是罪,我们就明白了“罪给人的报酬是死亡”,也明白“如果有人违犯或不服从[法典],都会受到公正的惩罚”。(罗6:23;来2:2)在这里,约翰把“法典”跟“通过耶稣基督而来”的“分外恩典和真理”做了个对比。因为耶稣,法典预示的事物成为实体,这些事物包括为了赎罪和得到宽恕而献上的祭牲。(利4:20,26)耶稣也表明,上帝会赐下独生子作为赎罪的祭牲,让有罪的人类得到“分外恩典”。(西1:14;约一4:10及脚注;另见罗6:23的注释以及词语解释“分外恩典”)耶稣还揭示了一个新的“真理”:他的牺牲能让人得到自由,摆脱罪和死的奴役。(约8:32;另见约1:14的注释)
1:18
在天父身边 身边,直译“怀里”。在某人怀里,表示受某人恩宠,跟某人关系密切。这种比喻的说法来自犹太人的进餐习惯。犹太人进餐时会侧卧在床榻上,可以很容易往后靠在好朋友怀里或胸前。(约13:23-25)经文的意思是,耶稣是耶和华最亲密的朋友,只有耶稣才能帮助人全面而彻底地认识天父。(太11:27)
独生的神 指的是“话语”,也就是“耶稣基督”,约翰之前也说他是个“神”。(约1:1,17)约翰曾经称耶稣为上帝的独生子。(约1:14;3:16)在本节经文中,约翰称呼耶稣为“独生的神”,这个称呼强调耶稣在上帝的安排中独一无二的地位。从“神”这个词在圣经里的用法来看,耶稣确实可以被称为一个“神”。这个头衔的基本意思是大能者,在圣经里甚至用来指凡人。(诗82:6;另见约1:1;10:34的注释)耶稣是个“神”,一个大能者,是因为他拥有全能的上帝赋予的能力和权柄。(太28:18;林前8:6;来1:2)只有耶稣是上帝亲自创造的,上帝也只通过耶稣创造了万物(约1:3),所以称呼耶稣为“独生的神”非常恰当。这个称呼表明,耶稣拥有独一无二的地位,比上帝的其他灵体儿子更荣耀、更显赫。有些抄本在这里写的是“独生子”,一些圣经译本就采用了这样的译法。不过,最早期、最权威的抄本写的都是“独生的神”(希腊语原文有的有定冠词,有的没有)。
1:19
约翰的见证 又译“约翰的证词”。约翰福音1:7也谈到施浸者约翰所作的“见证”(译自希腊语词mar·ty·riʹa的一种形式),并说他来是要为光作见证。这里用的也是mar·ty·riʹa一词,指的是施浸者约翰为耶稣而提供的证词或作出的声明,这些话记载在接下来的经文里。
1:21
以利亚 见太11:14的注释。
那位先知 指摩西预告要来、民众期盼已久的那位先知。(申18:18,19;约1:25-27;6:14;7:40;徒3:19-26)
1:23
耶和华 这里引用的经文是以赛亚书40:3。在希伯来语原文里,这节经文出现了代表上帝名字的四个希伯来辅音字母(相当于英语的YHWH)。(另见附录A5和附录C)福音书的执笔者马太、马可和路加都指出,以赛亚的预言应验在施浸者约翰身上。在约翰福音的这个记载里,施浸者约翰也指出以赛亚的预言所说的人就是他自己。约翰会“修直耶和华的道路”,意思是说他会在耶稣前面为他开路,而耶稣是天父的代表,是奉天父的名而来的。(约5:43;8:29)
1:26
施浸 又译“使……浸入水中”。译作“施浸”的希腊语词是ba·ptiʹzo,意思是“使……浸入”。圣经的其他记载表明,人接受浸礼时需要完全浸入水中。例如,圣经说约翰在撒琳附近的约旦河谷为人施浸,是“因为那里水多”。(约3:23)另外,腓力为一个埃塞俄比亚的内臣施浸时,他们是“一起下到水里”的。(徒8:38)《七十子译本》在翻译列王纪下5:14时,也用了同一个希腊语词来描述乃缦“在约旦河里浸了七次”。
1:27
解开鞋带 无论是替人解开鞋带还是替人脱鞋(太3:11;可1:7;路3:16),都是卑微的工作,通常是奴隶做的。
1:28
约旦河对岸的伯大尼 这里的“对岸”指的是约旦河东岸。这个伯大尼在《希腊语经卷》只出现过一次,并不是靠近耶路撒冷的那个伯大尼。(太21:17;可11:1;路19:29;约11:1)这个伯大尼到底位于约旦河东岸的什么地方已无人知道。有些人根据耶稣受浸地点的传说认为,这个伯大尼隔着约旦河跟耶利哥相对。不过,约翰福音1:29,35,43和2:1显示,这个地方应该离加利利的迦拿更近,而不是靠近耶利哥。因此,这个伯大尼最可能的地点看来是在加利利海以南不太远的地方,但具体位置无法确定。(另见附录B10)
伯大尼 有些抄本写的是“伯大巴拉”而不是“伯大尼”,一些圣经译本就是根据这些抄本翻译的。不过,最可靠的抄本写的都是“伯大尼”。
1:29
上帝的绵羊羔 在耶稣受浸以及受魔鬼引诱之后,施浸者约翰介绍他时,说他是“上帝的绵羊羔”。这个词组只出现在本节经文和约翰福音1:36。(另见附录A7)将耶稣比作绵羊羔是很恰当的。圣经多次提到,人们为了表示自己有罪以及为了亲近上帝,都会献上绵羊。被献做祭牲的绵羊代表耶稣将为人类献上的祭物,这个祭物就是耶稣作为完美的人所拥有的生命。“上帝的绵羊羔”这个词组也许跟《希伯来语经卷》的一些经文遥相呼应。施浸者约翰非常熟悉这些经卷,他用这个词组时也许想到了以下一个或多个记载中提到的绵羊:亚伯拉罕献上的公绵羊,用来替代他的儿子以撒(创22:13);在埃及被宰杀的逾越节的绵羊羔,让被奴役的以色列人得到拯救(出12:1-13);在耶路撒冷每天早晚献在上帝祭坛上的公绵羊羔(出29:38-42)。约翰也可能想到以赛亚的预言,经文指出,被耶和华称为“我的仆人”的那一位会“像绵羊被人牵去宰杀”。(赛52:13;53:5,7,11)在哥林多前书,使徒保罗称耶稣为“逾越节的绵羊羔”。(林前5:7)使徒彼得说,耶稣的“宝血,好像一只没有瑕疵、没有污点的绵羊羔的血”。(彼前1:19)在启示录里,得到荣耀的耶稣被比喻为“绵羊羔”超过25次。(以下是其中一些经文:启5:8;6:1;7:9;12:11;13:8;14:1;15:3;17:14;19:7;21:9;22:1)
世人 希腊语是koʹsmos。在希腊文学作品中,这个词常常用来指世人,这也是圣经中最常见的用法。在本节经文和约翰福音3:16,koʹsmos指的都是全人类,而本节经文说他们是有“罪”的,也就是遗传了亚当的罪。
1:32
像鸽子一样 耶稣受浸时,上帝的“神圣力量”降在他身上,情形看来就像鸽子拍动着翅膀降落一样。鸽子既有神圣的用途,也有象征意义。鸽子可以用来献祭(可11:15;约2:14-16),也象征清白无邪(太10:16)。挪亚放出去的鸽子把一片橄榄叶带回方舟,既表明洪水退去了(创8:11),也表明一段安舒的日子即将来到(创5:29)。因此,在耶稣受浸时,耶和华可能是借着鸽子的形态来让人留意,他的儿子耶稣身为弥赛亚所肩负的使命:清白无罪的耶稣将为人类牺牲生命,借此奠下基础,让人类能在他的统治下进入一段安舒的时期。
1:34
上帝的儿子 这个词组在圣经里常用来指耶稣。(约1:49;3:16-18;5:25;10:36;11:4)上帝既不是血肉之躯也没有实际的妻子,因此这肯定是个比喻,目的显然是要帮助读者明白,耶稣与上帝的关系跟人世间的父子关系一样。此外,这也强调耶稣的生命来自上帝,因为他是上帝创造的。基于类似的理由,第一个人亚当也被称为“上帝的儿子”。(另见路3:38的注释)
1:35
约翰跟两个门徒 这里提到施浸者约翰的两个门徒,其中一个是“西门·彼得的兄弟安得烈”。(另见约1:40的注释)
1:37
两个门徒……就跟在耶稣后面 这句话表明,耶稣最早的一批门徒原本是施浸者约翰的门徒。(另见约1:35,40的注释)
1:39
下午4点 直译“第十个小时”。(另见太20:3的注释)
1:40
那两个人 约翰福音1:35提到这两个人,其中没有提到名字的门徒看来是使徒约翰,他是西庇太的儿子,也是这卷福音书的执笔者。(太4:21;可1:19;路5:10)这个结论有以下依据:约翰福音的执笔者从没有提到自己的名字是什么,也从没有指名提到使徒约翰,而且总是将施浸者约翰直接称为“约翰”。
1:41
弥赛亚 希腊语是Mes·siʹas,这个词在《希腊语经卷》里只出现过两次,是希伯来语词ma·shiʹach的转写。(另见约4:25)希伯来语名词ma·shiʹach是个头衔,源自动词ma·shachʹ,后者的意思是“涂上[液体]”或“膏立”。(出29:2,7及脚注)在圣经时代,人们会举行仪式,把油倒在祭司、统治者或先知的头上,表示这个人正式受到任命。(利4:3;撒上16:3,12,13;王上19:16)在本节经文里,“弥赛亚”这个头衔后面有个说明:“‘弥赛亚’翻译出来就是‘基督’。”在《希腊语经卷》中,“基督”(希腊语Khri·stosʹ)这个头衔出现了超过500次,相当于“弥赛亚”,这两个头衔的意思都是“受任命的人”或“受膏者”。(另见太1:1的注释)
1:42
你是……西门 在圣经原文中,西门有五个不同的名字。(另见太4:18;10:2的注释)看来这是耶稣第一次见到西门,并给他取了闪米特名字“矶法”(Ke·phasʹ),这个名字可能跟约伯记30:6和耶利米书4:29出现的希伯来语词ke·phimʹ(岩石)有关。在本节经文,这卷福音书的执笔者约翰加了一个说明:“‘矶法’翻译成希腊语就是‘彼得’。”“彼得”是个希腊语名字,意思是“一块磐石”。在圣经里,只有西门有这个闪米特名字,也只有他有这个希腊语名字。既然耶稣能看出拿但业“心里没有诡诈”(约1:47;2:25),他也能看出彼得有怎样的性情。特别是在耶稣牺牲并复活之后,彼得的确显出了磐石般坚定不移的特质,在会众里积极鼓励弟兄姐妹,发挥了稳定的作用。(路22:32;徒1:15,16;15:6-11)
约翰 根据一些古抄本,使徒彼得的父亲在这里被称为“约翰”。在其他古抄本里,他被称为“约拿”。在马太福音16:17,耶稣称呼彼得为“约拿的儿子西门”。(另见太16:17的注释)有些学者说,“约翰”和“约拿”这两个希腊语名字也许译自同一个希伯来语名字,只是拼法稍有不同。
1:45
拿但业 源自一个希伯来语名字,后者的意思是“上帝已经赐下”。这很可能是巴多罗买的另一个名字,他是耶稣的十二使徒之一。(太10:3)巴多罗买的意思是“多尔买的儿子”,是个源于父亲名字的称呼。拿但业又叫“巴多罗买”(即“多尔买的儿子”)并不奇怪,圣经也说有一个人就叫“巴提迈”(即“提迈的儿子”)。(可10:46)马太、马可和路加在提到巴多罗买时同时提到了腓力。类似地,约翰也将拿但业和腓力联系在一起,这进一步表明巴多罗买和拿但业就是同一个人。(太10:3;可3:18;路6:14;约1:45,46)在古代,一个人有不止一个名字并不罕见。(约1:42)
摩西在法典上……还有先知书上…… 这里的措辞跟“法典和先知书”这个词组类似,后者在福音书里以稍微不同的形式出现过好几次。(太5:17;7:12;11:13;22:40;路16:16)在这里,“法典”指的是从创世记到申命记的经卷,“先知书”指的是《希伯来语经卷》中由先知写下来的经卷。这两个词放在一起使用时,可以指整部《希伯来语经卷》。本节经文提到的两个门徒显然都非常熟悉《希伯来语经卷》,而腓力想到的经文也许包括:创世记3:15;22:18;49:10;申命记18:18;以赛亚书9:6,7;11:1;耶利米书33:15;以西结书34:23;弥迦书5:2;玛拉基书3:1。事实上,有不少经文指出,整部《希伯来语经卷》都为耶稣作证。(路24:27,44;约5:39,40;徒10:43;启19:10)
1:46
拿撒勒能出什么好东西? 一般认为,拿但业的话表明拿撒勒是个无足轻重的村庄,就连加利利人都看不起这个地方。(约21:2)《希伯来语经卷》和约瑟夫斯的著作都没有特别提到拿撒勒,约书亚记19:12和约瑟夫斯倒是提到了附近的雅非亚(位于拿撒勒西南不足3公里处)。不过,并非所有加利利的城镇都出现在《希伯来语经卷》或约瑟夫斯的著作里。还有一点值得留意,福音书总是把拿撒勒称为一座“城”(希腊语poʹlis),而这个词通常用来指比村庄大的聚居地。(太2:23;路1:26;2:4;4:29)拿撒勒位于山坳,周围的山冈俯瞰埃斯德赖隆平原(耶斯列平原)。那一带人口密集,附近有几个城镇。拿撒勒的位置靠近重要的商贸通道,因此当地居民很容易听到关于社会、宗教和政治的各种消息。(参看路4:23)拿撒勒也有自己的会堂。(路4:16)由此看来,拿撒勒可能并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村庄。因此,拿但业的话也许只是反映出他很惊讶:既然圣经早就预告弥赛亚会出自犹大地区的伯利恒,腓力怎么会认为上帝承诺会派来的那一位来自加利利,来自邻近的城拿撒勒呢?(弥5:2;约7:42,52)
1:47
这是个真正的以色列人,他心里没有诡诈 雅各的所有后代都是以色列人,但耶稣并不是在说血统的问题。“以色列”的意思是“跟上帝较量的人”或“在上帝面前坚持不懈的人”,这个名字是雅各为了赢得福分而跟天使摔跤之后得到的。跟哥哥以扫不同,雅各很重视圣物,愿意竭尽全力去赢得上帝的赐福。(创32:22-28;来12:16)耶稣在这里说的话表明,拿但业之所以是个真正的以色列人,不仅是因为他的血统,也因为他跟祖先雅各一样,对上帝充满信心并坚持不懈地遵行上帝的旨意。此外,耶稣的话(也许呼应诗篇32:2)还表明拿但业毫不虚伪,没有奸诈。
1:50
你会看见比这更大的事呢 拿但业不久后就看到这句话开始应验了。在家乡加利利的迦拿,拿但业在一个婚宴上看见耶稣施行了第一个奇迹,把水变成上等美酒。(约2:1-11;21:2)拿但业又和另外11个后来跟他一起受任命做使徒的人,看见耶稣治好病人,驱逐邪灵,甚至使死人复活。除了看见这些事以外,拿但业和其他使徒还得到能力去施行奇迹并向人宣告“天上的王国近了”。(太10:1-8)
1:51
实实在在 直译“阿们,阿们”,希腊语是a·menʹ a·menʹ。希腊语词a·menʹ是希伯来语词ʼa·menʹ的转写,意思是“诚心希望如此”或“确实如此”。耶稣经常会先说出a·menʹ这个词,然后才陈述事情、许下承诺或说出预言,借此强调他说的话是真实可信的。有些学者说,耶稣使用“实在”(阿们)这个词的方式,在圣经和其他宗教书籍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太5:18;可3:28;路4:24)此外,唯独约翰福音有连续使用这个词的情况(a·menʹ a·menʹ),而且在这个词出现的25个地方都是这样连用的。在这个译本里,a·menʹ连续两次出现的地方都译作“实实在在”。“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这半句话也可以翻译为“我向你们保证”或“我告诉你们一个事实”。
天 这里用的希腊语词可以指实际的天空,也可以指耶和华居住的地方。
天使 又译“使者”,希腊语是agʹge·los。这个希腊语词以及对应的希伯来语词mal·ʼakhʹ在圣经中出现了差不多400次。这两个词的基本意思都是“使者”,用来指灵界的使者时就译作“天使”,用来指人时则通常译作“使者”,偶尔译作“人”。一般来说,根据上下文就能清楚判断这两个词指的是天使还是人,但如果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就往往会把另外的译法放在脚注里。(创16:7;32:6;伯4:18及脚注;33:23及脚注;传5:6及脚注;赛63:9及脚注;太1:20;雅2:25;启22:8;另见词语解释)
到人子这里来 又译“为人子服务”。耶稣提到“天使升上降下”的时候,可能想到了雅各看到的异象。在异象中,天使在阶梯上(或“梯子上”)上去下来(创28:12),这显示耶和华照顾受他认可的人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通过天使。耶稣的话表明,跟随耶稣的人将会清楚看出,上帝的天使在为耶稣服务,天父通过这种特别的方式照顾和引导他。
人子 见太8:20的注释以及词语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