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大帝与圣经的预言
许多从中学和大学毕业出来的人都会认为他们对于亚历山大大帝的事迹知道得很清楚。但是时常这些人对于与亚历山大有关的最重要一项事实却一无所知:那便是圣经曾预言到他对列国所作的迅速征服。
耶和华曾预先供给他的先知但以理许多关于各世界霸权兴亡的消息。在公元前618年至535年之间,但以理从上帝接获关于希腊将崛起代替玛代波斯成为世界霸权,以及亚历山大在这件事上所扮演的角色的预言。大约在亚历山大诞生之前两百年,但以理已预言到这个将来会征服玛代波斯的人:“必有一个勇敢的王兴起,执掌大权,随意而行。他兴起的时候他的国必破裂,向天的四方分开,却不归他的后裔。”——但以理书11:3,4。
这位“勇敢的王”在公元前336年当他刚满三十岁时登上了马其顿的王座。第四个世界霸权玛代波斯的王,即大利乌三世,亦在同一年即位。圣经早已预言玛代波斯和其他的国家都会很迅速地被征服。例如但以理书7:6以一只“背上有鸟的四个翅膀”的豹为象征预言到马其顿或希腊帝国的世界统治者的兴起。但以理书8:5则以一只“从西而来遍行全地,脚不沾尘”的公山羊来象征它。我们并不需要臆测这只公山羊究竟代表谁,因为但以理说:“那公山羊就是希腊王。”——但以理书8:21。
象征性的公山羊“脚不沾尘”和象征性的豹具有四只翅膀是什么意思呢?它们代表征服的迅速和快捷。让我们看看亚历山大究竟以怎样的速度征服世界而由此应验了圣经的预言。
亚历山大的军队
亚历山大的军队并不庞大,他只拥有大约30,000名步兵和5,000名骑兵。但这支军队却组织得极为严密。队中大多数的长官都是曾在亚历山大的父亲菲力浦二世手下身经百战的勇士。菲力浦乃是方阵的创始者,而亚历山大则将其改良到完善的地步。
这种方阵的优点何在呢?在于每个兵士的武器和合作。方阵中的每个兵士都披坚执锐,戴着头盔,甲胄和一面大盾以保护全身。他们主要的兵器是一支长约十三尺至十八尺的戈或矛,以及一把希腊短剑。他们通常分十六层站立,头五排的长枪都指向前方,由此使敌人望之生畏而不敢贸然进攻;后面的几排则将他们的长枪置于前排兵士的肩上。方阵中的每个兵士都受过严格的身体锻炼以求使他们在行动上能够一致,准确而敏捷。亚历山大更以猛烈的骑兵冲锋配合方阵的进攻。此外他又运用轻步兵队执行特殊的使命。
在格兰尼克斯(Granicus)河畔,亚历山大首次击溃波斯王大利乌三世的军队而大获全胜。当时波斯的骑兵队已沿着河岸严阵以待,并且以巨量步兵作后盾。亚历山大则率军在河的另一边出现。据一位历史家的描述,“他由于所持的盾牌和头盔上的羽毛而非常显著,在他的头盔两旁似乎有两只很长的翅膀张开,它们是如此洁白以致观望者目为之眩。”在随后的战争中,波斯的骑兵队虽然在数目上远超过亚历山大的骑兵队,但却无法抵抗配备长矛的方阵。目击自己的骑兵队被击溃的波斯步兵接着亦被击溃而四散奔逃。亚历山大的首次大捷使波斯人对他闻声丧胆,特别是鉴于在这场战役中有许多波斯的贵胄均战死沙场,其中有两名甚至是亚历山大亲手杀死的。
波斯的一位著名的大将罗底斯之曼能(Memnon of Rhodes)想出了一个阻截亚历山大的计策,那便是将战场转移到马其顿而迫使亚历山大班师回国。当战船已准备妥当而军队亦已上船待发之际,曼能却突然去世。大利乌并没有实行曼能的计划利用波斯的财富与战船将战争转移到马其顿。反之大利乌决定亲率大军与亚历山大一决雌雄。这位波斯王招集了六十万大军。由于过份信赖他的雄厚兵力和急于与亚历山大决战,大利乌任由亚历山大毫无阻碍地前进,甚至让他穿过许多本可以供波斯人坚守的险峻山峡和隘道。
随后在艾塞斯(Issus)爆发的战役中,波斯的军队对马其顿军突然发动的猛烈进攻毫无准备以致阵营大乱。大利乌三世在战车上看见他的一部份军兵溃散奔逃,于是便转身和败兵一同逃命。结果波斯人全军覆没,亚历山大甚至俘掳了大利乌的太后,皇后,皇妹,初生不久的太子和两位公主——他们都是大利乌带到战场上准备参观他大获全胜的观众。
推罗城的陷落
艾塞斯战役之后,亚历山大并没有继续对大利乌追逐攻击。反之他将注意力转向推罗城。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在许多年前曾在围攻了十三年之后终于将大陆上的推罗城摧毁。当时耶和华曾利用尼布甲尼撒王作为他惩罚推罗城的工具。(以西结书29:18-20)如今重建在一个岛上的推罗城亦将受到惩罚,正如上帝的先知撒迦利亚所预言:“看哪!耶和华自己必驱逐她,他必将她的军力击落海中,她自己必在火中消灭。”(撒迦利亚书9:4,译自NW)由于推罗岛城的骄傲与邪恶,耶和华为了惩罚它而促成了历史上最不寻常的一场征服战。
推罗不肯让亚历山大进城。愤怒的亚历山大威胁说他们若不打开城门,他便要将其攻破。但他的威胁却没有吓倒推罗人。这个岛城的形势岂不表明它是攻不破的吗?除此以外,亚历山大虽拥有著名的方阵和骑兵队,但却没有海军,因此他对于一个位于海中的岛城有什么办法对付呢?这些推罗人绝没有想到亚历山大居然会不辞劳苦地造一条堤道直通到他们的岛上!
当时的人未能预料到亚历山大所采用的战术并不足为奇。法兰明(Wallace B. Fleming)在他的《推罗历史》(The History of Tyre)一书中说:“因为这是战史上空前的一个方法。推罗城四周的围墙高达一百尺,而面向大陆的一边则高达一百五十尺。墙中的石块体积是如此巨大,而且建筑得如此坚牢,以致可以在动荡的海面上使用的任何攻城器械均无法将其攻破。除非攻城的机械能够稳固地装置在地面上,并且和城墙一样高,否则便不可能将城攻陷。但这个岛和大陆之间却隔着大约半哩宽的海峡。其中的波涛经常非常汹涌,特别在吹南风的季节航行更加危险。”
可是亚历山大从甚么地方获得筑堤的材料呢?原来大部份的材料均取自旧推罗城的废墟。曾根据亚历山大手下两位将军的笔记为亚历山大作传记的希腊历史家雅利安(Arrian)叙述亚历山大怎样将推罗旧城的尘土刮净填倒在海中。亚历山大的这项措施亦曾为圣经所预言,因为耶和华曾宣告说:“我也要刮净尘土,使它成为净光的磐石。……人必……将你的石头木头尘土都抛在水中。”——以西结书26:4,12。
筑堤的工程时常受到各种干扰。强烈的水流常将一部份的工程冲去。推罗城也时常派出战船载着射手驶近骚扰筑堤的兵士。推罗军的干扰和猛烈的水流破坏了工程的大部份,于是亚历山大又再重头开始。这次他决定将堤道造得宽广一点以便放置较多的攻城器械。许多整棵的大树被砍伐下来供筑堤之用。可是推罗的潜水兵均潜到水底用大鈎扣住突出的枝干,然后将这些树干拖出来而使堤道的许多部份崩溃。亚历山大需要一队海军去保护他的工兵。于是他从西顿,亚拉达(亚拉滑),巴伯勒斯,塞普鲁斯等地召募了一支约有二百只战船的海军。推罗人见到亚历山大竟能突然召集如此强大的一支海军,不禁大为吃惊而决定不与他在海上交战。既有了一队战舰守护他的筑堤工程,亚历山大很快便将堤道筑至推罗的城墙下。
为要攻破这些高达百尺的城墙,亚历山大命人建造了许多庞大的活动高塔。“塔的前方设有吊桥使兵士们能够突袭敌人的城墙,”凯勒(Werner Keller)在《圣经的历史记载》一书中说。“它们是战史上最高的攻城塔。每个塔都有二十层,塔顶高达160尺而远超过最高的城墙。”
推罗人奋勇地还击;他们以鈎子系于长绳的一端抛向塔上的兵士,将他们从塔上拖落摔死。推罗人又造了一些器械将赤热的金属扔向敌人。他们且用铁盾烧热了沙土倾倒在走近城墙的希腊兵士们身上。这些热沙透到盾甲之下造成很大的痛苦,以致希腊的兵士脱下盔甲而使自己暴露在推罗兵士的箭矢之下。
亚历山大下令发动总攻击。在攻城塔上的马其顿兵士奋勇地从吊桥上冲入城内。载着攻城器械的战船从堤道的北方和南方同时撞击城墙。南方的战船不久便攻破了一个裂口。希腊的兵士很快便将吊桥搭起来,于是其他船上的前锋部队遂蜂拥入城。亚历山大自己亦混在前锋部队里身先士卒地登上城墙。在另一方面,亚历山大的海军同时进迫推罗的港口,将困在港内的推罗海军击溃。不久马其顿军便从各方纷纷倾进推罗城中了。城内的街巷和方场都变成伏尸遍野血流漂杵。由于这个城的负隅顽抗,愤懑的马其顿兵士在手下毫不留情。结果推罗城的大部份被焚烧成一片焦土。有八千多个推罗人死于激战中,三千多个青年被钉死在海边以报复他们对马其顿俘虏的残杀。剩下的三万多个推罗人则被卖作奴隶。这次攻城战开始于公元前332年一月中旬,直到同年的七月中旬才结束。
亚历山大的下一步是进入耶路撒冷,在那里,据历史家罗林(Charles Rollin)在《古代历史》一书中说:“大祭司向他指出但以理的预言论及这位君王的话。……我们可以很容易想象当亚历山大听到这样明确,合乎事实而有利于他的应许时,他的心里无疑充满了喜悦和钦佩。在他离开耶路撒泠之前,他召集犹太人到他面前来让他们随意提出任何要求。”
接着亚历山大向埃及进发,当时埃及正厌倦波斯的高压政策,遂把他当作解放者而热烈欢迎他。公元前332年他在尼罗河口建立了亚历山大城。
亚历山大再度转向北方,率领大约47,000名兵士向巴比伦进军。大利乌三世曾三次向他提出和议。对于最后一次的和议,亚历山大回答波斯的使者说:“他[大利乌]若肯屈居次于我的地位而不假装与我平等,也许我可以和他谈谈。告诉他世界不会容许两个太阳,亦不能容许两位君主。”
戈甘梅拉(Gaugamela)之捷
于是大利乌便厉兵秣马准备背城一战。这次大利乌召集了比艾塞斯之役大两倍的军力。他征募了大约一百万大军。亚历山大率领他的47,000名兵士渡过幼发拉底河和泰格里斯河而在离尼尼微城的废墟东北约十八哩的戈甘梅拉村与帅领百万雄师的大利乌相会。在波斯的阵营之前排列着两百辆车轮上装有镰刀的战车和十五只大象。波斯王希望用这些前锋围住亚历山大的方阵,扰乱他的阵营,然后以波斯骑兵的冲锋轻易地击败亚历山大的军队。
战斗一开始波斯的战车便疾驶过平原向方阵冲击。可是亚历山大却派轻步兵队去对付这些战车。他们用箭射伤波斯的战马和赶车的兵士,剩下的少数战车则毫无障碍地通过方阵的营地,因为方阵的兵士在他们的行列中央分开而让出路来给他们通过;然后在阵后将他们很轻易地俘掳。战斗的情形极为惨烈。方阵的长矛逐渐向大利乌迫近;当波斯王的车夫被长矛刺死时,大利乌遂跳上马背弃甲落荒而逃。不久波斯全军亦追随他们的元帅仓皇向后奔逃。亚历山大于是率军追赶搜捕的逃兵,根据雅利安的记载,在这场战役中总共有300,000波斯兵士战死。落荒而逃的大利乌则被一度是他的盟友的人所杀。
重建巴比伦的计划失败
大利乌战败之后,巴比伦立刻投降。亚历山大决心要使这个城市成为世界的首府。他筹划了好几项重建巴比伦的伟大工程。可是他打算使巴比伦恢复以往光荣的计划却失败了,因为这次他的措施正好和圣经的预言背道而驰。天上的上帝曾通过他的先知以赛亚宣告说:“巴比伦……必像上帝所倾覆的所多玛,蛾摩拉一样。其内必永无人烟,世世代代无人居住。”(以赛亚书13:19,20)因此亚历山大打算将圣经宣告永远不得复兴的巴比伦域重建起来的计划都化为泡影;后来在公元前323年当他从一次远征返回巴比伦时,他在狂欢痛饮之后患热病死去,年仅三十三岁。
他那庞大的帝国变成怎样呢?圣经的预言清楚地指出说:“他的国必破裂,向天的四方分开,却不归他的后裔。”(但以理书11:4)关于代表希腊的象征性公山羊,上帝的天使告诉但以理说:“那公山羊就是希腊王,两眼当中的大角就是头一王。[那角折断后]在其根上又长出四角,这四角就是四国,必从这国里兴起来,只是权势都不及他。”——但以理书8:21,22。
上帝的话是决不会落空的;正如预言指出,到了公元前301年,即具有决定性的以普塞斯(Ipsus)之役发生的同一年,亚历山大手下的四名大将将希腊帝国瓜分为四。关于这件事和上帝对巴比伦所作的判决,历史家罗陵(RolIin)写道:“没有任何事件比以下的事实更能证实这个无法抵消的咒诅所具的力量:一个有史以来势力最大的君王的屡次努力均完全失败;一个在执行计划方面最固执的君王;一个在事业上从未受过挫折的君王竟然在这件与他曾成就的其他功业比较起来并不怎样艰难的工作[重建巴比伦]上枉费心机而毫无所成。……有任何事能比这一连串的预言,每一个预言都是如此清楚,准确而合乎客观事实,更令人惊奇呢?这些预言甚至指出这个君王将不会留下任何家属为承继人便死去,而他手下的四名大将会瓜分他的帝国。”
亚历山大大帝的一生事迹表明圣经的预言多么准确地获得了应验,由此使荣耀归于作预言的耶和华上帝。让所有希望在所行的事上成功的人都按照上帝预言性的道而生活行事,因为上帝的道是永无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