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德行的质素如何?
今日很少人重视德行,大部分人均岌岌追求享乐和自己的利益而把德行束之高阁。可是圣经却规定德行是基督徒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它告诉基督徒“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识,”并且训勉他们“凡是真实的、……清洁的、……若有什么德行,”他们都应该不断思念。——彼得后书1:5;腓立比书4:8。
德行的定义就是“道德的行为或行动:合乎正当的标准;……美德;行为的正直。”我们又从其他方面知道德行就是“内心的善良”,是“恶的反面”。在基督教《希腊文圣经》里被译成“德行”的希腊字是a·re·teʹ,希腊学者为它所定下的定义是“内在的卓越、内心的良善、德行、……任何超卓的美德。”德行(英文virtue)亦含有道德的力量和刚毅的意思,这可以从它与英文的“virility”(男子气)一字来自同一拉丁字根一事足以见之。所以,德行可比作一种坚硬的金属,例如铁。借着多次的加热和冷却,它可以被炼成钢而变得更为坚韧,因此在压力之下崩裂的可能性也大为减低。
有些人因为看来自己并没有做任何违反十诫的事便以为自己很有德行了。但充其量这岂不是一种消极的德行吗?再者,甚至这种德行亦有不同程度的价值。例如:一个人可能仅因为他家境富有而不偷窃,他之不偷窃便不能算是很大的德行了。一个人若只因为没有行窃机会而不偷窃,这亦不能算是他的德行。
再者,有些人不偷窃,可能是因为他们感觉自己“高人一等”。这使人想起在耶稣的比喻中一个法利赛人祷告说:“上帝啊,我感谢你,我不像别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我一个礼拜禁食两次,凡我所有的都捐上十分之一。”但是这个人在上帝眼中是个有德行的人吗?耶稣说不是。——路加福音18:9-14。
或者有些人仅因为畏惧偷窃所招致的后果——惩罚或耻辱——而不行窃。虽然这些都是德行的正当根据,仅是基于这些原因的德行却并不是具有最佳素质的德行。这种德行只可说是一种开明的利己而已,它比较近能于政策过于根据原则。使徒保罗的话即强调这点。他训勉基督徒要服从当地的法律,不是仅因为畏惧惩罚,同时也“因为良心。”——罗马书13:5。
一种素质较高的德行是以我们对造物主耶和华上帝的爱戴和对于令他不悦的畏惧为基础的。正如受上帝感示的诗篇执笔者说:“你们爱耶和华的,都当恨恶罪恶。”不错,我们应该喜爱对的事而实际恨恶上帝所不喜悦的坏事和恶事。耶稣基督在地上时便具有这种德行,正如我们读到圣经论及他的话:“你喜爱公义,恨恶罪恶。”喜爱对的事和憎恶坏的事使他能够抵抗魔鬼用来攻击他的各种试探和逼害。——诗篇97:10;45:7;希伯来书5:8。
爱好公义而畏惧使造物主不悦不但可以帮助人避免做坏事,并且会促使人在德行方面变成积极。归根究底说来,德行的意思绝非仅是不行恶而已。不错,德行在圣经里常被称为公义,它的意思比消极的善良更进一步。耶稣曾以一种积极的方式将摩西的律法总括起来而表明这点,说:“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马太福音7:12。
因此一个小孩子可以由于年纪幼小而被视为天真无邪,但是我们却无法将其视为有德行。事实上,仅以年纪幼小而被视为天真无邪的孩子必须非常年幼才行,因为今日我们从报章读到甚至有六岁大的谋杀者。有一个用猎枪蓄意杀死他的父亲;另一个则用来福枪蓄意射杀一个与他游戏的小孩。这些孩子使警方和法庭大伤脑筋,因为目前尚未有制裁如此年幼的儿童犯罪的法律!——《纽约时报》1967年十月二十四日刊;《纽约星期日新闻》1967年十一月十九日刊。
耶稣对一个年青富有的长官所说的话强调德行有积极的一面。后者问耶稣他必须怎样行才可以得永生;显然他由于遵守了摩西律法中主要属于消极性质的规定便感到十分满足了。但是耶稣向他指出,他缺乏一种积极的善良和德行。“[将你所有的]分给穷人,……你还要跟从我。”但是他对这种素质较高的德行却不感兴趣,“他听见这话,脸上就变了色,忧忧愁愁的走了。”——马可福音10:17-22。
显然有各种不同的德行;但是并非所有均属于同一的素质。有一种消极的德行只是禁止人行恶或伤害别人,也有一种德行基于心计过于原则。关于这种德行,耶稣说:“你们的义[或德行]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马太福音5:20)为了保持真正的德行和获得它的报酬——永生——我们必须保护它的素质和力求将它改善。我们绝不可对德行怀有自满的态度。反之,我们必须听从以下的训示:“自以为站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哥林多前书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