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百岁、老当益壮?
人生犹如一场长途跨栏比赛——运动员依次跨过一道又一道的栏架。起初运动员齐齐起步。可是每次他们跨过栏架,偶尔把栏架撞倒,前进的速度也随之减慢,最后运动员更逐一退出比赛。
类似地,人生也有个起点,沿途是一道又一道高高的栏架,即人生要面对的重重障碍。每跨过一道栏架,都令人元气大伤,最后这个人不支倒地,被迫退出赛事。栏架越高,他就越早被淘汰出局,撒手人寰。在发达国家,人大概活到75岁就得退出人生赛程;这个时段被称为平均 寿命——相当于大部分运动员所能完成的赛程。a(请参看诗篇90:10。)然而,有些人却能走得远一点,有的甚至到达人类寿数的极限,据称介乎115岁至120岁不等。这些遐龄老者这么稀罕,他们的存在足以成为报章的头条新闻。
人生路上栏架多又高
今天,人类寿命比20世纪初期长约一倍。原因何在呢?主要是人类成功把栏架高度调低了。那末,这些栏架指的是什么呢?栏架的高度能再往下调吗?
世界卫生组织的卫生专家指出,足以影响寿数长短的栏架或因素,包括生活习惯,周遭环境以及医护服务。b这就是说,你的生活习惯越健康,周遭环境越理想,医护服务越完善,你要跨过的栏架就越低,你的寿数也越长。虽然人人的环境迥然不同,哪怕你是澳洲悉尼的银行董事,抑或是巴西圣保罗市的路边小贩,你总有方法可把人生的栏架降低一点。方法是什么呢?
养生之道
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指出:“注重健康,没有不良嗜好的人,不单能长寿一点,甚至能把寿终前患病的时间推迟和缩短。”不错,要降低第一道栏架,就先要改变饮食、睡眠、吸烟以及运动的习惯。例如,请考虑一下运动的习惯。
运动习惯。适量运动对健康无往而不利。(请参看“运动——质与量”的附栏。)研究显示,老年人,包括遐龄老者,在家中即使只做少量温和的运动,也有助保持健康和活力。例如,一群年介72至98岁的长者在短短10个星期内做过举重运动,发觉走起路来轻快多了,爬楼梯也不再举步维艰。这其实不足为奇!验身报告显示,运动使这群年长者的臂力和体力均增强至少一倍。另一组大多很少活动,年届70岁的妇女开始每周运动两次;一年后,她们发觉肌肉更结实强壮、平衡力增强、骨头也更坚实。据进行研究的生理学家米丽娅姆·纳尔逊说:“我们起初也担心运动会扭伤老年人的韧带、脚腱或肌肉。结果,我们人人身体比以前健康,比以前强壮。”
一本教科书综述多项就衰老和运动而作的科学研究结果,说:“运动延迟衰老过程,延长寿命,缩短年长者在寿终前依靠别人照顾的时间。”
智能锻炼。谚语有云:“不用则没用”。这句话看来除适用于肌肉锻炼之外,对于智能锻炼也同样真实。人年纪渐长,记忆力也难免衰退。可是,据美国国立老人学研究所进行的研究显示,长者头脑仍然可以很灵活,且足以应付衰老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因此,脑神经学家安东尼奥·达马西奥教授有以下评论:“年长者的精神生活可以是极充实、丰富而健康的。”老年人要保持脑筋灵活有什么秘诀呢?
人脑共有1000亿个脑细胞,或神经元,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连系千丝万缕,多达亿兆之巨。像电话线一样,神经元能借此互相“通话”,发挥脑部功能之一,就是产生记忆。人脑逐渐衰老,神经元也逐一消损。(请参看“脑细胞新知”的附栏。)可是,长者的脑部也自有一套应变措施以补充死去的神经细胞。每当有神经细胞死去,附近的神经细胞马上作出支援,自动接驳新连系,接替退休的细胞。这样,人脑等于把工作由一区转交给另一区。因此,不少长者的脑力其实绝不逊于年轻人,只是他们利用不同的脑区运作罢了。从某方面来看,长者的脑袋有点像年纪较大的网球手,懂得利用年轻对手所没有的熟练技巧来弥补自己速度的不足。这样,虽然两者球技有别,老前辈仍然表现出色。
老年人怎样做才能保持脑筋灵活呢?老年病学医生玛里琳·艾伯特曾以一千多名年介70至80岁的老人进行研究,发现智能锻炼是保持头脑灵活的关键因素之一。(请参看“越老越精灵”的附栏。)操练心智思维能令脑子里的“电话线”保持繁忙活跃。另一方面,专家认为,“人一旦退休,无所事事,对世事不闻不问”,他的脑袋也就开始衰退。——引自《脑内乾坤》。
老年病学医生杰克·罗指出一个老人佳音,说:“通过改变或调校一些可控制的因素,长者大可安享愉快的晚年。”再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做永远也不会太迟。一个研究员说:“即使你积习甚深,到老年期才改变,一分耕耘始终有一分收获。”
环境因素举足轻重
一个生于现代伦敦的女孩若被送回中世纪的伦敦,她的预期寿命将缩减一半。寿数骤变原因不在于女孩身体状况有什么不同,而是在于人生路上的两道栏架:生活环境、医护服务,两方面都突然升高。首先,请考虑环境因素的改变。
生活环境。以往,人们的居住环境,例如家居情况,就是危害健康的一大祸首。然而,在过去数十年间,环境对人构成的威胁却大大减低了。较佳的卫生条件、较清洁的食水、较少蚊虫滋扰,有助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促进健康、延长寿命。结果,在世界各地,在人生赛程上跑得远的人多了。c可是,光是安装室内卫生设备并不足以把这道栏架再往下调。拥有健康的社交环境及宗教活动也同样不可或缺。
社交环境。社交环境指的是你身边的人,跟你一起生活、一起共事、一起吃喝消遣、一起从事崇拜的人。即如清洁的水源有助改善生活素质,益友良朋也能够改善你的社交环境。能够跟友伴分享人生哀荣、梦想与挫败,生活环境的这道栏架也能大大降低,令你更长寿健康。
反之,情形也一样。缺乏友伴令人感觉孤单寂寞,仿佛与外界隔绝。得不到别人关怀爱护,容易令人憔悴枯槁。一个住在安老院的妇人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我现在82岁,住在安老院已有16个年头。这里的职员待我们尚好,只是寂寞之感最难熬。”可悲的是,尤以西方国家的年长者来说,这个老婆婆的处境正是他们的生活写照。社会人士对长者充其量抱着无可奈何的容忍态度,根本谈不上什么敬老精神。结果,正如国际老人学研究所的詹姆斯·卡列哈说:“在发达国家中,老年人寂寞之感正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话说回来,令人感觉孤寂的环境也许不是你所能控制的——例如被迫退休、出外走动的能力日减、痛失挚友,甚至配偶等。话是这么说,不过要把栏架高度尽量调低,仍然是可以办得到的。首先,要记得年老本身不一定就是寂寞的,有些年轻人也感觉寂寞。因此,问题症结不在于年老,而在于跟别人关系疏离。你可以做些什么事,以免不知不觉间孤立自己呢?
一个年迈的寡妇说:“要令别人喜欢跟你在一起。没有人喜欢跟老发牢骚的人相处。要尽力保持开朗的性情,当然你得付出努力才行。可是,你所得的回报也同样丰厚。不错,仁慈引发仁慈。”她接着说:“为确保跟不同年纪的人都谈得投契,我喜欢多读增长见闻的杂志,多留意世事,避免与社会脱节。”
还有的是:多关心别人的兴趣与喜好。不妨多发问。只要环境容许,待人要慷慨。即使物质并不丰裕,你仍然可以献出自己。施与带来快乐。多跟亲友通信。培养点嗜好。别人请你到家里闲聊或一起出外,就不要推辞。要使家居环境舒适愉快,令访客感觉自在。要乐于助人。
宗教环境。越来越多证据显示,宗教活动有助于老年人认定“生存的价值和意义”,令人心情“愉快”“自觉有所作为”“心满意足”以及“更有归属感、身心更健康”。为什么呢?《晚年——衰老的现实》解释说:“宗教信仰除给予人一套生活哲学之外,还让年长者得以按着明确的观念、价值标准以及信念,对周遭世界加以诠释和体验。”此外,宗教活动也使年长者跟别人保持联系,从而“减少寂寞空虚的感觉”。
对于耶和华见证人会众中的两位长者,同样是80岁的路薏丝和伊夫琳来说,上述研究结果证实了她们一贯的想法。路薏丝说:“在王国聚会所d里,能够跟不同年纪的人畅谈,实在是赏心乐事。聚会让我学到充实的知识;聚会后,我们大家谈笑风生,其乐无穷。”伊夫琳认为宗教活动令她大大得益。她说:“跟邻居谈论圣经,使我不致孤立自己。更重要的是,这件工作令我心情愉快。帮助别人寻得生存的真正意义令我深感满足。”
路薏丝和伊夫琳无疑拥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她们享有的幸福感令第二道栏架——环境——大大降低,使她们在人生路上,不易偏离方向,稳步向前。——请参阅诗篇92:13,14。
成本低、疗效大的新疗法面世
20世纪医学昌明,大大降低第三道栏架——医护服务,可惜范围并未普及全球。据《1998年世界卫生报告》指出,在一些贫穷国家里,“人口的预期寿命于1975-1995年间不升反降”。世界卫生组织秘书长评论道:“今天,在发展最落后的国家中,四分之三的人口不到50岁已告寿终——即相等于五十年前世界人口的预期寿命。”
可庆幸的是,在贫穷国家里,越来越多不同年纪的人正利用成本低、疗效大的医疗方法,令这道栏架高度再往下降。且以医治结核病新疗法为例。
在全球各地,因染结核病死亡的人数比患爱滋病、疟疾以及热带病加起来的死亡人数还要多:每天约有8000人病发身亡。百分之95的结核病病人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现时,全球染上活跃性结核病的人约2000万,估计在未来10年死于结核病的人数将高达3000万,相等于玻利维亚、柬埔寨以及马拉维的人口总和。
无怪世界卫生组织在1997年宣布结核病新疗法面世时,显得特别雀跃。接受新疗法的病人无须进院治疗,也无需借助高科技医疗设备。正如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的《结核病疗法观察报》指出:“现在,我们拥有具实效的疗法和应变措施,可望把结核病蔓延的势头扭转过来,不单富裕国家能够受惠,在最贫穷国家中亦然。”这种被誉为“近十年间最举足轻重的医疗突破”的疗法称为“直监疗程”e(简称DOTS)。
虽然这种疗程比传统疗法远较廉宜,疗效却极佳,尤以发展中国家为然。据世界卫生组织属下的全球结核病规划主任古知新医生指出:“这种疗程治愈率奇高——甚至在赤贫国家中,治愈率高达百分之95——根本没有其他疗法能望其项背。”直至1997年年底,采用直监疗程的国家已达89个,迄今已升至96个。世界卫生组织希望这项疗程能令最落后国家的千百万人受惠,令人生路上这道栏架进一步降低。
不错,借着改变生活习惯,改造环境以及改善医疗服务,人类在延长平均 寿命以及预期寿命方面均成就斐然。问题是:人类最终能把寿命极限 也延长吗?人有一天能万寿无“疆”吗?
[脚注]
a 虽然“预期寿命”跟“平均寿命”常被人交替使用,两者是有分别的。“预期寿命”指的是人可预期 达到的寿数,“平均寿命”则指人口实际 达到的平均年龄。因此,预期寿命是根据平均寿命计算出来的。
b 除了上述可变的因素之外,一些不能改变的因素,如人体的遗传基因组合,也直接影响人的健康及寿数。下一篇文章将探讨这个问题。
c 至于改善家居环境的方法,请参阅《儆醒!》1989年6月8日刊“接受保持清洁的挑战”,及1995年4月8日刊“影响健康的因素——你可以做些什么”的文章。
d 耶和华见证人举行聚会的地方称为王国聚会所。所有聚会均欢迎公众人士参加,不设劝捐。
e 关于这种疗程的详细资料,请参阅《儆醒!》1999年5月22日刊的文章“新法治疗结核病”。
[第6页的附栏或图片]
运动——质与量
据美国国立老人学研究所指出:“老人家每天若能做30分钟温和的运动是不错的目标。”可是,你甚至无须连续运动30分钟。把30分钟分成3个时段,收效也相同。至于做什么健身运动,国立老人学研究所出版的《不要懒洋洋了:做点运动吧!》建议说:“突发而短程的劳动,例如不坐自动电梯改爬楼梯,不坐汽车改为走路,轻易可凑足30分钟的运动时间。扫扫落叶,跟孩子一起活动活动,修剪草木,或只是做点家务,全部可以计算在时间定额之内。”当然,你在选择健体计划前,先请教医生也是明智之举。
[图片]
适量运动助你延年益寿
[第7页的附栏或图片]
越老越精灵
就数以千计年长者而作的多项科学研究结果显示,要保持头脑灵活,要注意几个要素。其中包括“积极参与阅读、旅游、文化活动、教育工作、交谊俱乐部以及专业知识交流等。尝试干些不同 性质的事情,继续上班工作。永不言休,永不言退。关掉电视机。报读课程、积极学习”。以上提及的活动据称不但能助人抖擞精神,也令脑细胞多多建立新连系。
[图片]
脑袋越用越精灵
[第8页的附栏或图片]
长者保健法
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辖下的国立老人学研究所指出,只要我们听取平衡合理的健身建议,“老当益壮,长命百岁的机会可大大提高”。以下是其中的一些建议:
• 要有均衡的饮食,多吃蔬果。
• 饮用酒精饮品要适可而止。
• 不要吸烟。戒烟永不会太迟。
• 经常运动。选择健体计划前应先请教医生。
• 跟亲友保持联系。
• 保持活跃——工作、消遣、跟别人来往必不可少。
• 积极面对人生。
• 多做赏心乐事。
• 定时作身体检查。
[第9页的附栏]
脑细胞新知
精神病学及神经病学教授玛里琳·艾伯特说:“我们一向以为,人脑各部分每天均有脑细胞死去。事实却并非这样——虽然正常损耗在所难免,脑细胞死亡速率缓慢,而且只属局部现象。”此外,最新研究显示,认为脑细胞不会新陈代谢这个所谓“不争事实”只能说是“以偏概全”的观念。(引自1998年11月刊的《科学美国人》。)神经系统科学家表示,他们已经证据在握,证明即使老年人“也继续产生数以百计的新神经细胞”。
[第11页的附栏]
年高德劭、见多识广
圣经说:“年老的有智慧,寿高的有知识。”(约伯记12:12)事实真的这样吗?研究员曾就老人智能各方面进行测试,包括:“洞察力、判断力、观察力、判别是非对错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结果,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所报道的研究显示:“无论就才智见识,就劝告的深度与内涵,老年人每一方面均比年轻人优胜多了。”不错,正如圣经约伯记所说,寿高的确有智慧。
[第5页的图片]
人生犹如一场跨栏比赛,人人得跨过一重又一重的障碍
[第9页的图片]
“要令别人喜欢跟你在一起。”一个年老的寡妇说
[第10页的图片]
“帮助别人寻得生存的真正意义令我深感满足。”——伊夫琳
[第10页的图片]
“在王国聚会所里,能够跟不同年纪的人畅谈,实在是赏心乐事。”——路薏丝